古代的前军、中军、后军是什么意思?各自职责?

2024-05-18 11:31

1. 古代的前军、中军、后军是什么意思?各自职责?

简单点儿:
前军,为大部队探路;
中军,就是主力大部队;
后军,粮草等辎重,并为大部队提供后卫。
另外还有:
左军和右军,保护大部队的两翼,并策应大部队的行动。

古代的前军、中军、后军是什么意思?各自职责?

2. 古代四军,中、上、下、新分别代表什么样的部队?如何部署?

周 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魏国称前军、中军、后军

一般行军布阵,中军位于中间位置,中、下或左、右两军位与两翼或前后

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


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新军一说未听说

3. 三军是指哪三军

三军指的是:左军、中军和右军。
三军各设将、佐,佐就是将的副手,三军中,中军地位最高,中军的将统帅三军。

注意事项:
在古代,“军”是一个部队建制单位,一千乘战车为一军。按照惯例,一乘战车标准配置是配备25名士兵,除此之外,每辆战车还配备有养马服役者5人,一千乘战车就是三万人。
这三万人和一千乘战车,组成了一军。《左传》中是有记载的,“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国,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

三军是指哪三军

4. 中军是什么意思?

中军是一个古代军事概念结合起来理解,前军,为大部队探路;中军,就是主力大部队;后军,粮草等辎重,并为大部队提供后卫。另外还有:左军和右军,保护大部队的两翼,并策应大部队的行动。
中军一般以本部族兵为主组成,受中央统辖,由皇帝(王)亲自领导和指挥,置中军领军、中领军、都督中军事、都督禁卫诸军事统领,其兵员选自统治族和其他族部落兵中勇士,战斗力较强,平时宿卫皇帝、皇宫和驻守京城,战时充当精锐,征伐四方。

扩展资料
曹魏时期中军主要由曹魏相府亲军“虎豹骑”转变而来的武卫、中领、中护、中坚、中垒五营组成。正副统帅为中领军和中护军。后司马氏准备代魏,扩充中军。蜀中军的宿卫军主要有左、右羽林郎和虎步营、虎骑营,分别由部督、虎步监、虎骑监统率。
吴中军以宿卫军为主,称羽林、武卫、虎骑等,首领为羽林督、武卫将军和虎骑将军。两晋中军分为宿卫军、牙门军(又称“城外诸军”)两大部分。西晋初,驻屯于京城内外的中军有36军(营),总兵力近20万人,但在西晋末年的战争中损耗殆尽。
东晋时中军重建,由司马睿任都督时所领的驻扬州外军转化而来,名称一依西晋,但兵力大为缩小,编制不足,许多职位空有其名。

5. 关于以后对中国军队的简称,中军?华军?汉军?还是其他?

按中国的话显然是共军。理由:
1)伟大领袖毛主席教育我们是党指挥枪,所属权明确;
2)共军读音是仄平,语言学角度更优美;
3)共军的称呼已经用了足够多年份;
4)中军正如你所说,不顺口,华军不是软件园吗?

关于以后对中国军队的简称,中军?华军?汉军?还是其他?

6. 古代行军时,三军是指哪三军呢?

根据《周礼·夏官·序官》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晋国本是一个大诸侯国,理论上晋国只能有三军,但是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事实上拥有六军。六军分别是中军两支、上军两支、下军两支,上军又称左军,下军又称右军。故三军在古代是指中、左、右三路大军。 

周朝时,一军有12500人,天子六军则有75000人,战国以前平民不能参军,士兵将领皆贵族出身,因此军队数量有限。战国时代,各国允许平民参军,奴隶也可以参军,因此军队数量规模大量提升,秦国顶峰时期有大军一百万,按周制来讲就有13军了。秦国军队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伙,五十人为一屯,一百人设百夫长一名,五百人设五百长一人,一千人设千夫长一名。千夫长通常为低级将领,可以设将旗一杆。
 
晋朝时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军、游击军为天子六军,称为禁卫部队。唐朝时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为天子六军,是唐朝的中央禁军。冷兵器时代,不管军队编制如何,一军多少组成单位,大军出征通常会分成中、左、右三部分,或者前、中、后三部分,故三军代表了全军。

近代军队根据军种不同,分为陆军、海军、空军三种,当然在三种主流兵种外,还有其它兵种,但是依然统称全军为三军。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宋时期,上中下和左中右三军的说法又渐渐地被前中后三军替代。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叫法。
这个时候每只军队都分为前军、中军、后军。前军负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中军是军队主力;后军负责粮草给养、警戒掩护。

7. 求解!晋楚在邲之战之中楚国的三军的将中军的是谁?

沈尹。连尹襄老是楚庄王的儿子。虞邱子是楚庄王时期的令尹,而孙叔敖是他的继任者。此事记载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吕氏春秋·至忠》和《新书·先醒》也有记载。

求解!晋楚在邲之战之中楚国的三军的将中军的是谁?

8. 古代的中军地位如何,为何会被称为三军中最强的战力?

中军的含义很多,题目应该指三军(上中下或者左中右)中的中军。
但是,并不是中军都是最强的战斗力!
中军起源
在周朝制度中,周王可以有六支军队,大的诸侯都可以拥有三支军队,号为三军,其中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按照《周礼·夏官·司马》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在这里,要强调,军的核心是王家与贵族子弟所组成,基干力量是征发平民组成的甲士。所以战斗力是很强的。
在春秋时候,大国都设置了三军,例如晋国有中、上、下三军,楚国有中、左、右三军,而齐国、鲁国、吴国则是上、中、下三军,魏国则是前、中、后三军。

中军不一定是最强的一支军队
周制开始,中军为天子或者大国诸侯所亲自率领的军队,实力自然是最强。
但是到春秋战国之后,各个国家军制不同,有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后等多种形式。中军也不一定都是国君所辖了。
例如齐国,上军的实力最强,也是国君出战所亲率领的军队。而魏国,则是前军最强了。
大部分时期,中军都是最强的战斗力
随着时代的演变,后世的前军、中军、后军这种编制更常用,尤其到唐朝之后,更是普遍采用这种说法,并且含义了发生了变化。
前军担负先锋部队作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冲锋陷阵。
中军是统率率领的主力部队。
后军则承担押粮运草、掩护警戒,总预备队的作用。
此时的中军绝对是灵魂,是一支军队的核心所在。

魏晋时期特殊的中军称呼
在魏晋之时,中军是京师军队的意思,也就是中央政府直辖的警卫部队,是卫戍首都安全的精锐部队。
例如,曹魏的中军分为武卫营、中坚营、中垒营、骁骑营、游击营、中领、中护营等。实力强大,除了警卫军师之外,经常征战四方,是最精锐的部队。中军的主要领兵官是中领军和中护军,都是皇帝的亲近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