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2024-05-02 03:56

1. 管仲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作为齐国的丞相,帮助齐国一路变得强大,被齐王尊重,被百姓拥戴。
01.管仲一生,看遍了人世繁华与萧瑟
管仲青年时代很贫穷,为了谋求生路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却没有成功,他在人生落魄的时候走过了很多地方,他行过万里路,也读过万卷书,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咸尝了个遍,所以见识过世间百态的管仲,满肚子都是才华和社会经验。在齐国换了新的接班人后,管仲好友鲍叔牙推荐管仲做新相国,他也没有辜负,倾尽全力的帮助齐桓公一步一个脚印变成春秋时期一大强国。

02.春秋第一相
管仲与鲍叔牙当年分别辅佐两位王位继承人,但最后是鲍叔牙辅佐的公子成为了齐王,虽然鲍叔牙和管仲发生过很多摩擦,但鲍叔牙依旧举荐了管仲为相,据说齐桓公与管仲畅谈了三天三夜一拍即合,齐桓公十分敬重管仲遂尊称他为“仲父”。管仲有大才德,他大兴改革,将齐国之前的不良之风全部改掉,选贤举能注重农业,管仲制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让齐国迅速发展,一举成为强国。

03.管仲过人的谋略
管仲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把自己的计谋全都授予齐桓公,一方面灭小国立威望,一方面援助友国树形象,与对峙多年的楚国结盟,还有著名的“葵丘之盟”彰显大国礼仪风范。管仲在外交政策上主张“尊王攘夷”,在用人上只看才能与个人功绩,甚至还颁布了历史上最早的自然环境保护法“山泽各致其时”。

管仲的才能被当时的众人所认可,就连管仲死后子孙也得到了管仲的庇佑,管仲是名副其实的“春秋第一相”。

管仲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2. 管仲为什么会是“春秋第一相”?

管仲是春秋时代齐国的宰相,当时,齐桓公能称霸天下,为周朝王室维持中原各国的秩序,我个人认为这都是管仲的功劳。
管仲担任齐国宰相后,认为齐国很小,只能困居海边,所以,必须想办法让货物流通、财富累积,让国家富强、军队骁勇。而且管仲还要求“与俗同好恶”,也就是要多听百姓的声音,“民之所欲,常在我心”,老百姓想要的,政府必须想办法满足他们;老百姓讨厌的,政府必须极力避免或迅速改正。

管仲认为,“上梁度而六亲固”,在上位的人能够以身作则,底下的人才会心服口服,跟着效法,否则只会“上梁不正下梁歪”。
管仲还强调礼义廉耻的重要性,“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就是他率先提出的。百姓如果只是吃饱喝足,而没有任何礼义廉耻的观念和行为,那样社会秩序也很难维持下去。

管仲的人生观是“因祸而为富,转败而为功”。一般人遇到困境,受到挫折,反应都是垂头丧气、意志消沉。但管仲不是,他在倒霉的时候,没时间难过、悲伤,反而逆向思考,逆向操作,想办法将输掉的赢回来,他是个永不放弃的人。
“贵轻重,慎权衡”,是管仲的另一个特色。他会分析利弊得失,该忍时就忍,绝不意气用事;该做时就做,绝不犹豫不决。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最高利益为重,这种境界是很难做到的。

不管齐国国祚长短,单单谈治国,管仲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宰相。不只后人这样赞美他,甚至在当时,就已博得不少好评。
诸葛亮年轻时曾以管仲为偶像,力求模仿之,这就足以证明管仲在治国方面的成就了。

3. 管仲相齐的 相 是什么意思

一、相的释义:
1、打算:~去信联系。~议。
2、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定。
3、仿照:~古之作。~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二、拼音:xiàng
三、部首:目
四、笔画:横、竖、撇、点、竖、横折、横、横、横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相对[xiāng duì] 
互相朝着对方;面对面。
2、相同[xiāng tóng] 
彼此一样,没有区别。
3、相爱[xiāng ài] 
互相亲爱、友好。
4、相知[xiāng zhī] 
彼此相交而互相了解,感情深厚。
5、相连[xiāng lián] 
互相连接。

管仲相齐的 相 是什么意思

4. 历史上的千古名相:“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少不得志,鲍叔相助  《史记 管晏列传》中写道: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 ***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名夷吾,字仲,又名敬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他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落,到管仲时已经很贫困。为了谋生,管仲做过当时认为最卑贱的商人。他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那种贪图金钱利益之人。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庭贫困,他需要钱来养他的家人,再者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战场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木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对于鲍叔牙的帮助,管仲很是感激,就想找些机会,替鲍叔牙办些事情来报答他,然而他每次不但帮不上鲍叔牙反而给他增加了更多的麻烦。别人就讥笑他没有本事,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之所以没有办成事情,是因时机没有成熟而已。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杀后,大夫{派人迎接小白继位,同时鲁国也发兵送公子纠回齐,预让其继位,并派管仲带领军队拦截小白回齐。管仲截住了小白,并向之射了一箭,射在小白的带钩上。小白装死,管仲信以为真,赶紧使人报鲁。鲁国送公子纠的兵马闻讯后,情绪松懈,行动迟缓,走了六天才赶到齐国都城临淄。这时,小白已当上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便发兵报复鲁国。后来鲁国应齐国的要求,杀了公子纠,管仲也被囚禁。这时,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取代自己出任齐国宰相。他对齐桓公说:我在治理国家和安定百姓方面的才能远远比不上管仲。如果您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请先忘掉私仇,任用有才干的贤士吧。尽管齐桓公十分痛恨管仲,但为了称霸而用人心切,于是就纳了鲍叔牙的意见,任命管仲为相。管仲对于鲍叔牙的知己情谊和让贤的品格,始终念念不忘,他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司马迁在《管晏列传》里赞叹说: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意思是鲍叔并没有因为推荐管仲担任宰相的职务而盛气凌人,心甘情愿担任做管仲的下属,这样的气度不是一般人斯具备的。又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意思是天下人都没有看到管仲的才能,唯独鲍叔慧眼识珠,看到管仲与众不同之处。可见,鲍叔牙对管仲的不离不弃和宽容忍让,实在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叹管仲的幸运!以下让我们一一来看鲍叔牙对管仲宽容忍让的地步:
   
  1、在经商中赚了钱时,管仲自己拿的钱总是比鲍叔牙多得多。然而,鲍叔牙却从不为此而抱怨,当别人说管仲爱占小便宜时,鲍叔牙不仅不附合,而且还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家里贫困,多给他钱是我心甘情愿的。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可见他们比亲兄弟还亲,这就很不容易了。
  2、在经商A利低迷时,管仲和鲍叔牙一同去参军,可是管仲三次参加战斗,却都从战场上逃了回来。人们都在背后讥笑管仲,他并没有站出来说什么,而是他的好友鲍叔牙却站出来说:管仲之所以逃回来,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是因他家中有老母,如果他死了,他的老母该怎么办啊!
  3、对于鲍叔牙的帮助,管仲很是感激,总想找些机会报答鲍叔牙,替他办些事情,却每次都适得其反,给鲍叔牙增加了更多的麻烦。当别人每次讥笑他没有本事时,鲍叔牙反而站出来替他说话:管仲不是没本事,而是没有等到时机,他是?个做大事的人,将来他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4、当管仲将死之时,齐桓公问管仲:鲍叔牙能否担任宰相的位置?管仲回答说:鲍叔牙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但他不适合做相,管理国政。因为他老是把别人的过错记在心里。‘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做相的人,度量不大一些怎么行呢!当时的小人易牙把这些话告诉鲍叔牙时,鲍叔牙不但没有怨恨管仲反而再一次为管仲说话:我就是喜欢管仲这个样子,公而忘私。鲍叔牙的心胸是何等的宽容和伟大啊!
  所以,后来管仲多次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既然都这样了,那么管仲的心即使是石头做的也会感动的,因此他开始报答鲍叔牙了。
  公元前674年,齐僖公死后,由太子诸儿即位,称为齐襄公,但其品质却十分卑劣。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一双好友,给两个公子当师傅,实为美谈。但是,鲍叔牙非常不愿意辅佐公子白,因此常常托病推辞。当管仲了解到情况时,对鲍叔牙说国人因讨厌公子纠的母亲,才不喜欢公子纠,反而同情公子小白没有母亲。将来即位的不是公子纠就是公子白。然而,虽然公子纠有些聪明,但却不够稳重,相反公子小白虽说没有公子纠的聪明,稳重比公子纠却是有余,然而一位国君需要的正是这种特质,将来即使公子纠凭着自己的聪明夺得了皇位,也不一定能够成大事,那么到时即位的就是公子小白了,到时你就可以一展自己的才能了。
  后来,正如管仲所说公子小白即位,鲍叔牙也顺理成章成了齐桓公的重臣。当初管仲之所以不顺从鲍叔牙的心意和他换位,就是为了不想让鲍叔牙的性命葬在小人的手中。试想,以鲍叔牙的个性,公子纠的阴险,鲍叔牙会有好日子过码?所以,我们可以由此推鲍叔牙墓  测,在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抢夺
  王位时,管仲射了公子小白一箭,连检查也没有检查就走了,与其说管仲相信自己的箭术,不如说管仲是想救鲍叔牙。再说,管仲已深深地明白,将来即位的人一定会是公子小白,那时鲍叔牙岂不是成了反党了吗?未来的齐桓公能够放过他吗?想到了这些,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条宁可自己死,也不让鲍叔牙有丝毫损伤的道路。不过,善有善报,当公子小白成为齐王后,鲍叔牙惦记管仲的安危就向齐桓公求请,极力推荐管仲为齐相。
  管鲍之交,所以流传千古,成为世间交友的典范,是因为他们的交情不是以利害关系为基础的,不互相借重、互相吹捧,而是真心的相助,不图回报!
  二、招商引资,治国有道  《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经过鲍叔牙的推荐齐桓公征用了管仲。但起初管仲向桓公提出修好近邻、先内后外、待时而动的治国求霸之策,而桓公却并未听其言,而于次年轻率攻鲁,在长勺之战中被鲁军击败。
  战后,为使齐国尽快富强起来,达到民足、国富、兵强,管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经济方面,管仲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他看来国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与经济是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废除了齐国仍保留的公田制,实行按土地肥瘠定税轻重的土地税收政策,使税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发展渔业,由国家铸造钱币调节物价,推动商品流通;鼓励商民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的经济得到很快发展。
  在政治方面,整顿行政区域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21个乡。其中工商乡6个,乡民专营本业,不服兵役,农乡15个,乡民平时种田,战时当兵。国都以外划分为邑、卒、乡、县,均设官员管理。10县为1属,全国共有5属,设5位大夫管理。每年初,5位大夫要向国君报告属内情况。这就形成了对全国的统治。
  在军事方面,管仲一直推崇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强调寓兵于农,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在农乡,5家为1轨,10轨为1里,4里为1连,10连为1乡,5乡为1军。每家出1人当兵,1军为1万人。全国有3军,国君自率1军,二位上卿各率1军。每年春秋通过狩猎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齐国实行改革后,很快强盛起来。管仲又适时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那时,西周王室衰微,造成列国互相争战。首先举起尊王的旗帜,就能借周天子之命,名正言顺地得到盟主的地位。所谓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桓公三十四年,周惠王过世。齐桓公与各路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号称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后,派人送祭肉给桓公以示嘉奖。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考城附近)召集各诸侯国会盟,举行受赐典礼,并听取管仲的建议,订立了盟约。至此,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会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公认的霸主。管仲为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有殊勋于齐,被齐桓公尊为仲父。
  齐桓公,这位春秋时期诞生的第一位霸主,他的成功多半得力于管仲的帮助。孔子曾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春秋时期,群雄割据,一个个小国灭亡,一个个大国衰败,唯有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独占鳌头,逐步雄起,这是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些历史学家说,关键是管仲思想解放,优化了招商引资环境,并且开办了妓院,以致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还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对管仲应该给予肯定。
  管仲对外商实行的政策十分值得人们称赞,齐桓公向他询问治国之策,他说:请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意思就是说,让齐桓公下令为外商建筑住所,对于带一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除了免费提供住所,还免费供给食物,对于带三辆马车来的,除了提供住所、食物,还免费提供马的词料,对于带五辆马车来的,另外还提供仆人为之服务。为了让外商安居乐业,他还进—步推出税收优惠办法:驰关市之征,五十而取一。只征收外商营业额的2%。
  齐国由此建成了当时最具吸引力的现代物流中心,并很快富裕强大起来。
  不仅如此,管仲还知人善任,举荐了大批的贤能之士;改革内政,稳定了齐国的社会秩序;发展经济的富民政策,使齐国国力大增,民富国强,他修治甲兵,壮大了军事力量,他尊王攘夷,扩大了齐国的政治影响:他礼法并用,确立齐国的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近40年,把?个原来地舄卤、人民寡的齐国治理得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功高当世,影响深远。公元前645年,管仲逝世,他的死引起了齐国朝野上下的悲痛,人们把他安葬在齐国都城临淄城南的牛山上,为他树立了高大的石碑,永远纪念他对后世的功德。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一个世纪后,孔子曾赞叹管仲的功绩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挽救周室,使百姓受惠至现在。若是没有管仲,我们大概要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夷统治下的老百姓了。这就反映出管仲对齐国作出的功绩,在华夏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近代的维新派领袖、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评价管仲是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中国最大之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
  三、老马识途,救燕伐戎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依旧我行我素。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齐桓公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南方楚国,本来不想支援燕国。但管仲认为,当时为患一方的,南有楚国,北有山戎,西有狄,都是中原的祸患。国君要想征伐楚国,必须先进攻山戎,北方安定,才能专心去征伐南方。如今燕国被犯,又求救于我国,举兵率先伐夷,必能得到各国的拥戴。齐桓公深以为然,遂举兵救燕。
  山戎闻齐师大队人马将至,掳掠大量财物解围而去。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战。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宽待,感激齐桓公。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一定是去孤竹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尽而彻底消灭北方动乱的隐患。
  密卢逃到孤竹国后,向孤竹国国君答里呵求援。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候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无¥系。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路途难辨。如果能把齐军引人‘迷谷’,不用…兵一卒,就能使齐军人马全军覆没。
  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齐军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里呵。齐军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便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黄花在前面带路,齐军人马随后紧跟。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奸计。此时天色已晚,放眼望去只见茫茫一片平沙,狂风卷地,寒气逼人,齐桓公有些不知所措,忙向管仲求教解危之计。管仲沉吟片刻,遂让随行兵士敲锣打鼓,使各队闻声来集,屯扎一处,挨至天明。谁知,天虽已亮,沙漠中却炎热异常,又无饮水,?望无际的沙漠难辨方向,全军将士焦急万分。这时,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也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9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称赞管仲足智多谋。
  孤竹国国君见齐燕大军被诱入沙漠,便举兵攻进无棣城,赶走了守城的燕兵,躲避在山谷中的百姓也随着回城。管仲见此情形,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命令将士数人扮作百姓混人城中,半夜举火为应。然后,又分三路攻打无棣城的东南西三门,只留下北门让敌军逃跑,教王子成父和隰朋率一队兵马埋伏在北门之外。当天夜里、忽见城中四五处火起,齐军内应砍开城门,放大军兵马入城。孤竹国国君见势不妙,率众夺路而逃,直奔北门。谁知一行人刚刚冲出北门:路旁突然伏兵四起,截住了孤竹国的君臣等数人。两军厮杀,孤竹国国君死于乱军之中。齐桓公灭了山戎、孤竹胜利之后,齐桓公对燕庄公说:山戎、孤竹一带的土地足有500公里之多,全送给您吧。燕庄公急忙说:那可不敢当。靠您的帮助,我们才保全了国土,现在已经是感激万分了,哪里还敢收您的土地昵?齐桓公说:您不要客气了,北部边疆十分重要,您把它治理好,勿使边民来犯,向天王纳贡,这是我们大家的光彩。再说齐国离这里这么远,鞭长莫及,也管不了啊!这么一说,燕庄公就不好再推辞了。
  齐桓公在班师回国的那一天,燕庄公亲自送行。一路上两人边聊边走,不知不觉两人越谈越投机,出了燕国边界50里。直到他们将要离开时,齐桓公才突然想起周礼的规矩,于是就说:古往今来,诸侯送诸侯不能送出边界,今天我们怎么能违反这个规矩呢?说着就把这50里土地割让给燕园。燕庄公已经得了500里土地,无论说什么也不肯再要齐国的50里地了,但齐桓公是一霸之主,说话算话岂能有收回去之理,所以燕庄公在无奈之下只好收了齐国的50里好地。
  众诸侯们看见齐桓公千里迢迢地率军去求救燕国,并且打了胜仗还不贪图土地,因此都从心眼里服他。从此,齐桓公这个霸主的威信就更加高了。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老马识途的记载并不少见。在汉朝时期有个叫鲍子都的人,他是那个地方的小官6—次,在他去京城的途中遇见一个得急病的年轻读书人。鲍子懂得一些医术,于是就开始急救。因为病势严重,最终这个书生还是离开了人世。书生死后,只留下一部书、一匹马和装在袋里的10块银饼,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和住址。鲍子都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就拿出1块银饼买了一口棺材,把书生埋葬了,同时还把剩下的银饼和书装进棺材里。这些事办好以后,鲍子都便骑着书生的马,让它随意奔走。没过多久,那马走到了京城,跑进了一所大宅院里。院子里有许多人见鲍子都骑着这匹马就好奇地围了上来。鲍子都一打听,才知道宅院主人是一位关内侯,这匹马就是他家的。鲍子都见到关内侯,并把路上遇到的事情告诉了他。关内侯惊讶地说:那个书生正是我的儿子啊!于是,他派人把棺木刨出来运回,打开棺材一看,发现那部书和9块银饼都在儿子的身边。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更加相信老马有识途的本领。但为什么老马能够识途呢?原来,马有一个习性:行走时彝子会呼呼作响。据科学了解,马的鼻腔分呼吸区和嗅区两部分。呼吸区位于鼻腔前部,能分泌黏液,防止灰尘和异物进人鼻腔。嗅区位于鼻腔的后上方,那里嗅神经细胞星罗棋布,有识别气味的能力。马在行走时之所以鼻子呼呼作响,就是为了排除鼻腔中的异物,使呼吸区畅通,而呼吸区畅通了,就可以充分发挥嗅神经细胞的作用,使它能准确地分辨气味,识别道路。而那些老马的经验更丰富,所以识路的能力自然就<邮ひ怀锪恕9苤倌芄簧畈熳匀还媛桑巧攫天力,为己所用,这也充分表现出了他高超的智慧!
  四、谦虚谨慎,病榻论相  公元前649年,管仲因过度劳累病倒了。齐桓公很着急,经常去看他。有一天,齐桓公再一次去探望管仲时,见管仲已经到了病入Y肓的状态,更加着急了,握着管仲的手说:你的病怎么还没有好转呢?万一你这次一病不起,接下来我靠谁治国呢?当时,齐国有名的大臣宾须、宁戚无己经先后去世。管仲无奈地叹了叹气说:唉!真是可惜了,可惜宁戚死得早啊!齐桓公问:除了宁戚之外,难道别人都不能担此大任了吗?你的好友鲍叔牙怎么样?齐桓公心想,鲍叔牙一开始辅佐的就是自己,而且聪明机智,又是管仲的至交好友,且有恩于他,他肯定会同意。不料管仲竟然不同意,说:鲍叔牙的才华确实是能够胜任这个大任,但他却是一个性格耿直、道德高尚、不懂变通之人,您不能让他做相,管理国政,而且一国之相一定要有大度量,而他并没有啊!齐桓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问:隰朋怎样?管仲说隰朋为人很谦虚,遇事不耻下问,又能公而忘私,是最适合的人选。但管仲说完之后并没有放心之色出现在脸上,反而长长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只是隰朋与老臣一样年纪太大,恐怕活不了多久了。齐桓公又问:那么易牙怎么样?管仲听到齐桓公提起此人,原本悲哀的神情马上转为严肃,说:即使您不问我,我也是会告诉您的,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一个都不能轻信,更何况是当一国之相了。
  管仲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人都是典型的心肠硬,没有人性的小人。
  易牙本是齐国一名极其普通的臣子,为人心狠手辣,并且野心很大。他知道,要爬上{位,必须得到国君的信任,便想尽办法接近桓公。啤有一手好的烹调技术,先是做了许多美味的菜肴,送给齐桓公的妃子卫姬吃,向卫姬讨好,求得进身之阶,后来,他竟杀了自己刚刚三岁的儿子,做成人肉佳肴献给桓公吃,从此,齐桓公对他信任有加。
  竖刁本是齐桓公身边的一个小侍童,他一天到晚总想着怎样才能接近齐王,出人头地。为能进入后m,便 *** 了自己。从此齐桓公非常宠爱他,随时把他带在自己身边,在后宫出入,极是宠爱。
  齐桓公听管仲说不能亲近易牙,感到很奇怪,便问易牙为了让我品尝人肉的滋味,杀了自己的儿子,这说明他爱我超过了爱他的儿子。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管仲回答说:易牙为您主管伙食,您从来没有尝过的只有人肉,易牙蒸了他孩子的头,?进献给您,您知道人的本性没有谁不爱惜自己孩子的,现在他蒸了自己的孩子,作为菜肴献给您。他连自己孩子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爱您?齐桓公又问:那么竖刁不可信任的地方是什么呢?他为了能侍候我,把自己都 *** 了。他对我的忠心,不是超过了爱惜他自己的身体吗?管仲说: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的人,还能对您尽忠吗?停了一会儿,齐桓公又问:那么开方呢?他的父母死了都不回国去奔丧,他爱我超过了孝顺他的父母呢!管仲语重心长地说:不可以,咱们齐国与他的卫国之间不超过十天的路程,开方为了侍候您、想要迎合您,竟然十五年不回家看望他的父母!这违背了人的本性。他连自己父母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爱您,可见他的野心更超出易牙和竖刁。这个人更是不要重用他,否则会给国家带来祸乱。
  齐桓公听管仲说得有道理,便问:以前怎么没有听您说过这些呢?这三个人在我身边已经很久了。管仲说:河岸有大堤挡着,洪水就不会失控。我管理政事的时候好比大堤,总能控制着他们,不让他们为非作歹。现在大堤要垮了,水就要泛滥起来,您一定要当心啊!齐桓公点了点头应允了。
  管仲的话传到易牙的耳朵里。易牙气急败坏地马上跑去找鲍叔牙。他说:老将军,谁不知道管仲是您推荐的啊!可是管仲这个人却恩将仇报!国君让您做相,他却说了您一大堆坏话,推荐了隰朋,我真替您抱不平!易牙满以为鲍叔牙听了这番话,会对管仲产生仇恨。没想到鲍叔牙却哈哈大笑起来,赞许地说:管仲公而忘私,小'讲私人交情。这正是我推荐管仲的缘故啊!隰朋真是比我强多了。易牙碰了一鼻子的灰,满面羞愧地溜走了。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管仲的建议被齐桓公采纳,任用隰朋作相。不料,没过一个月,隰朋也死了。齐桓公请鲍叔牙作相,鲍叔牙认为自己不合适,坚决不同意。齐桓公说:现在朝廷里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你不同意,那么让谁来做相呢?鲍叔牙这才说:我的缺点您是知道的,那得把易牙、竖刁、开方赶走,我才接受任命。齐桓公说:这事管仲早已说过,我一定照办。当天齐桓公就赶走了这三个人,并且不许他们再人朝。
   管仲病榻论相,可谓其从政生涯的绝唱! 
  首先,管仲连用三个非人情否定了易牙等三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武断,但实际上却有很深的道理。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儿子、亲人甚至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能去忠于你齐桓公吗?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若是违背了人之常情,即使他+是疯子,也不是傻子,那么他就是有不可告人的险恶目的。
  当齐桓公又问鲍叔牙如何时,管仲又以鲍叔牙是非分明、是个君子为由,认为他不适合做一国之相。而举荐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隰朋,此中必有很深的含意。
  官场不仅是一个鱼龙混杂之地,还是一个藏污纳垢之所,如果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他是很难在官场混下去的。作为一国之相,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度量,知道轻重缓急,善于调和各种矛盾,必要时还要愤得妥协。所以,管仲不同意刚正不阿的鲍叔牙做相国,这不仅是为国家利益着想,也是为了鲍叔牙安全着想啊!
  后来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管仲的高瞻远瞩,易牙等三人回宫后,开始报复齐桓公,将齐国几十年来的大业毁于一旦。可见,管仲真是一位知人的高手啊!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管仲的时代已是距今两千六百多年的悠远历史了。而今,透过重重历史迷雾来审视管仲、审视这段历史,就会发现这位堪称千古一相的管仲,有许多表面上看不出的卓越智慧!
   

5. 管仲相齐的 相 是什么意思

一、相的释义:
1、打算:~去信联系。~议。
2、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定。
3、仿照:~古之作。~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二、拼音:xiàng
三、部首:目
四、笔画:横、竖、撇、点、竖、横折、横、横、横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相对[xiāng duì] 
互相朝着对方;面对面。
2、相同[xiāng tóng] 
彼此一样,没有区别。
3、相爱[xiāng ài] 
互相亲爱、友好。
4、相知[xiāng zhī] 
彼此相交而互相了解,感情深厚。
5、相连[xiāng lián] 
互相连接。

管仲相齐的 相 是什么意思

6. 管仲相齐什么意思

 通过鲍叔知贤、荐贤和让贤的故事,刻意探索和说明了如何对待贤才的问题。管仲其人,经商多分财利,谋事反而更糟,作官被逐,打仗逃跑。鲍叔却不认为他贪、愚、不肖、怯和无耻。反而从囚禁中把他解放出来,并推荐给桓公,使之有机会一展才能。
     
   管仲相齐原文   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以兵纳之。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公子纠于鲁之生窦。召忽死之,桓公既立,使鲍叔牙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遂以为相。注云:三衅者,以香涂身曰衅。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大抵召忽之死,为守节;管仲不死,为树功。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子纠,弟也,不当辅以争国。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管仲相齐翻译   齐襄公政治残暴,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逃到莒地(今山东莒南县)。公孙无知谋杀了齐襄公,管夷吾、召忽护送公子纠逃到鲁地(今山东西南部)。鲁国人派兵接纳了公子纠。(鲁国人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即位)还没有到达,公子小白先回到了齐国即位,就是齐桓公。让鲁国在生窦(地名)杀掉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而死(公子纠也死了),桓公即位以后,任命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推辞说:“如果一定要治理好国家,一定要任用管夷吾做宰相。我有五个地方比不上管夷吾。”齐桓公于是派使者请求鲁庄公说:“我们国君有叛逆的大臣,现在在您的国家,我们国君打算处死他来告诫大臣们,特此请求(把管夷吾交还给齐国)。”鲁庄公派人把管夷吾捆起来,交给了齐国的使者。齐国使者接收了管夷吾回到齐国。快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斋戒三天沐浴三天。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夷吾,和他坐在一个车上并询问他(治理国家的方法)。于是任命他为宰相。注释说:三衅,用香料涂抹全身叫做“衅”。孔子说:“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在诸侯国中称霸,一度匡定天下,百姓至今仍然享受他带来的好处。”
   这是孔子回答子贡问管仲为什么没被处死的问题时说的。大盖召忽的死,是为了操守贞节;管仲不死,是为了建立功勋。齐桓公是兄长,应当立他为王。公子纠,是弟弟,应该辅佐哥哥不应该争夺王位。
   所以圣人不谴责他为什么不殉死而称赞他的功劳。

7. 管仲为什么是千古第一相?

原因:
1、管仲成为国相后,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
2、管仲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中,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3、强齐图霸,辅佐桓公九合诸侯,礼让天下开法家先驱。

管仲轶事典故:智过鬼泣谷
管仲攻打山戎,一次虎儿斑对齐桓公和管仲说,前面是鬼泣谷。如果山戎布下埋伏,我们就是插翅也休想过去。他对虎儿斑说,将军既然有所顾虑,那你就跟在大军的最后吧,又命令王子成父、赵川二将按令牌所指行事。
第二天天刚亮,齐军用木桩骑在马上假装中了埋伏。山戎中计,主将密卢中箭,他手下一员大将冲进重围,把负伤的密卢抢了回去,往山戎的另一部落孤竹国逃去。

管仲为什么是千古第一相?

8. 管仲为什么是千古第一相

千古第一名相管仲
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宰相,他们上佐君王,下安黎庶,是封建王朝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当中如萧何、诸葛亮、房玄龄等被大家广为传颂,但提起管仲,很多人了解的并不多,但当我们真正深入历史的长河中去发掘,我们就会被发现管仲被称为千古第一相,绝对是名至实归。因为他在当政期间,实施的许多政策影响后世两千年,即使到了今天,仍然如此。
管仲被齐桓公拜为相,支持政事后,为了使齐国尽快富强起来,达到民足,国富,兵强的目的,进行了一些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在经济方面,他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国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与经济是否发展密切相关。管仲反对直接向人口抽税,认为这样会激发国家与民众的矛盾;他利用齐国靠近大海,多产盐铁,设立盐官和铁官,利用国家的力量开发盐铁资源,向国内外贩卖,为国家赚取大量金钱,这种隐形税制即可为国敛财又不激发矛盾,他首创的盐铁制度被后世封建王朝继承,盐铁之利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重要税源,仅次于农税。每当灾荒之年,管仲便雇佣受灾的百姓,大修宫殿和农田水利,首创“以工代赈”的赈灾模式,“以工代赈”在现代社会仍然是农村扶贫的重要措施。同时他实行国家铸币,调节物价,鼓励商业流通,他首创利用经济战打击敌人,使用一系列经济手段哄抬敌国物价,从而达到重创敌国的目的。
在政治上管仲特别强调建立一套严格考核、任命和提拔各级官吏的办法,选贤任能取代以往的世袭制,这也是科举制度的雏形。在行政管理上,他将齐国分为5属,属下面又分县、乡、卒、邑4级 ,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在行政改革后,提出寓兵于农的军事改革,在齐国推行“参其国而伍其鄙”这种类似近代保甲制度的战斗体制,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孔子曾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是对管仲军事成就的极大肯定。
管仲最核心的,也是最被后人所漠视的治国思想是“以商止战”。就国家内政而言,“以商止战”就是发展商品经济,让国民富裕而不至于造反。就与各诸侯国的关系而言,“以商止战”就是扩大对外贸易,并以军事的威慑力维持均衡。其实这种治国思想,在现代社会被世界各国全盘采用,可见管仲的高瞻远瞩。《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我以为,在先秦众多思想家中,能够全面实现此“三不朽”者,唯管仲一人而已,千古第一相,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