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为什么会亡?

2024-05-09 08:44

1. 大清为什么会亡?

1.根本原因:封建王朝到了清朝已是后期了,疲态已现。虽有康乾盛世,却也只是回光返照罢了。此时的时代主潮流是资本主义,所以封建社会被取代是必然的历史事件。
 2.政治:清政%府的黑暗腐朽。其代表人物就是慈禧,她甚至为过生日,使得新军军费变成她的礼金。这也酿成甲午海战的时候,我军舰队连炮弹都没有的笑话。
 3.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社会发展进步。商品经济被打压。导致经济发展落后。当世界各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候,我国还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4.文化:科举制,八股取士,限制人的思想。导致科技落后。 
其他还有一些闭关锁国政策,殖民者入侵之类的原因……

大清为什么会亡?

2. 什么?大清亡了?

时光如水,光阴荏苒。从1911年武昌起义到现在,转眼就是百年。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了。当年的大清王朝,生产总量在世界上也算属于先进行列,新式武装的数量和质量,在亚洲也是名列前茅的,北洋陆军,虽然打不过日本,但是,对付国内的立宪党人或者革命者,还是游刃有余。这么一个有着强大权力、军力、财力的政权,为什么会被试验炸弹的偶然事故引发的革命弄得分崩离析呢,这个强大的王朝为什么会那么轻易地被历史所抛弃呢?

         大清从兴旺走近终点

1644年的一天,李自成攻下北京城。那个下令将守边功臣袁崇焕处以剐刑的崇祯皇帝,这一天再也没有当年下诏杀袁崇焕的那种气势了,皇帝老儿独自一人,(后面跟了个王姓太监)“亲自”爬到煤山上,“亲自”在一棵树上投环自尽。大明王朝就这样结束了。他的宫廷的库房里,还留下3500万两白花花的银子,皇帝舍不得给天下的灾民用,舍不得给他的士兵用,也舍不得人自己用,留给李自成用了。

李自城攻下了北京,这个土包子天下不想要,只想要银子。他用各种办法掠夺银子。虽然他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这个王朝十分短命。大明的边关重臣吴三桂为红颜一怒,引清兵入关。清兵和吴三桂的明军合攻打败了李自成。李自成手下的士兵将士,裤带子上一个个缚了许多金子银子,打仗时惦念着腰里的银子,结果仗打败了。李自成匆匆退出北京,一路上带了几百辆装载了金银财宝的车子,匆匆地南逃。最后如鸟兽散,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一忽儿功夫,大顺王朝也匆匆地完了。银子害了大顺。

明王朝的腐败、内乱、大顺政权的腐败和内斗,被多尔衮拣了个大便宜,他名正言顺、兵不血刃占领了北京,清兵又南下扑灭了各路反清部队,开始了大清朝对中国的统治。

经过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乱后,大清渐渐败落。到了1911年,当年无比强大的大清王朝终于走到了历史的终点。这个被今天的历史学家推崇建立了康乾盛世的王朝,在十九世纪底到二十世纪初,已经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了。

满清铁骑曾屠杀了数千万中国民众。它血洗江南、血洗岭南。屠江阴,屠昆山,屠常熟,屠海宁,屠广州,屠赣州。转战烧杀三十七载,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1623年)的5165万锐减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1908万,杀死汉人3200万,中国人口减少近三分之二!清朝入关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中杀人相当多的一次。不是第
一,也算第二。即使后有来者,也是前无古人了。这么残暴的政权不得人心。它的灭亡,顺天理,快人心,时势然也。

1911年,武昌清朝新军中的反清人士在试验炸弹时不幸爆炸,时态紧急,临时决定提前起义。这就是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既不是孙中山亲自发动的,也不是他亲自指挥的。它带有某种自发性,偶然性。随后,黄兴赶来指挥,袁世凯的北洋军的冯玉章部被派去镇压。武昌起义引起了全国性的震动,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利用手下的军队向起义部队施压,又拿起义部队向清廷施压。在武昌起义的新军和各地独立浪潮的压力下,再加上袁世凯的软硬兼施,清朝皇室不得不宣布退位,从此,只能在紫金城里做皇帝。虽然依然可以像玩过家家似地上朝退朝,但显赫一时的大清王朝毕竟走到了终点。

大清帝国在灭亡之日,它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在世界上还处于领先地位。它还有强大的军队。他的军队,除了八旗铁骑之外,还有拥有先进武器的北洋6镇。可惜,强大的国力没有帮上它的忙,强大的军力也没有帮上它的忙。它还是亡了。

更奇怪的是,大清帝国灭亡之日,也正是“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绩之时。慈禧太后和袁世凯倡导开放,一度还真有点中兴的气象,西方的宪法、警察制度、技术、学校,也被大清学了过来。然而,这种中兴只是一种回光返照,不久,它还是寿终正寝了。

大清究竟为什么而亡?这真是奇怪。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大清之亡,亡于腐败

苏洵在论述秦朝和六国之亡时,认为六国之亡,非亡于秦,亡于六国也,秦朝之亡,非亡于六国,亡于自身。一个王朝的兴衰,主要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秦和六国是这样,清朝之亡,也同样是这样。

辛亥革命与其说是被革命派推翻的,不如说是因为清朝的腐败而被自己推翻的。革命派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它就轰然而倒。论实力,革命派与清朝的力量相比,还弱小得很。孙中山的惠州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无一不以失败告终,清朝轻而易举地将它们镇压了下去。武昌起义后,清朝的新军也能轻而易举地夺回武昌,镇压起义。大清之亡,首先是亡于自己的腐败。

大清王朝,名曰大清,其实早已是清者不清了。各级官员买官卖官,挥霍浪费,中饱私囊,大大小小的蛀虫,一个劲地啃蚀着国家,大清终于被蛀空了。在大清末年,腐败已经成为常态,大清只是一块蛀空了的巨木,一个被无数蚁穴扒松的江堤。一旦风吹浪打,它们就轰然倒下。

3. 大清为什么亡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八里桥战役。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掠夺更多的廉价原材料和拥有更广阔的商品市场,英法联军找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历时四年多,打了几十仗。
1860年8月21日,天津的大沽口炮台沦陷,清军节节败退,咸丰帝大为吃惊,命令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率领7千骑兵,数万步兵前往通州附近的八里桥布防,临行前,咸丰帝万分嘱咐僧格林沁一定要守住八里桥,否则京师难保矣。
与此同时,咸丰帝赶紧命令大学士桂良亲自前往天津,和英法联军议和,但是英美联军提出的条件,实在是过于苛刻,清廷拒绝了,随即英法联军决定进军北京,活捉中国皇帝。
而此时的僧格林沁正在八里桥一带布防,这座八里桥历史悠久,始建于17世纪,风景优美,据京师仅仅只有8公里,僧格林沁在此调集了三万多清军,决定和英法联军展开血战,而此时的英法联军不过区区八千多人,论兵力,清军处于绝对的优势。
这次战斗,完全就是冷兵器对阵现代武器的一次战斗,也可以说成是一次大规模的屠杀。僧格林沁命令蒙古骑兵正面冲击英法联军阵地,欲图打乱英法联军阵脚。
清军骑兵手中全部拿的是长矛、刀剑等冷兵器,在突击的途中,遭到了英法联军密集火力和大炮的双重打击,死伤惨重,不得已退下来。
而在骑兵之后的清军绿营军,更是冷热兵器并用,颇具清朝特色的鸟枪、抬枪、刀剑全都出现在战场上,虽然清军步兵非常英勇,死战不退,但是几乎个个都成为了英法联军的活靶子。
而且此时的英法联军还调集了密集火炮,轰炸了潜伏在八里桥附近的清军,最后八里桥失手,清军尸横遍野。
连英法联军的指挥官都说道,“清帝国的士兵是勇士,为了保卫家园,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是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等的战役,这简直就是一场屠杀,清国的政府似乎没有打算让这些勇士活着回去”。
据战后的战场情况记录,清军共伤亡近2万余人,法军战死3人,伤18人,英军战死2人,伤29人,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奇耻大辱。
各位你们怎么看?

大清为什么亡了?

4. 大清为什么亡了

1、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2、经济军事落后,不接受先进技术和文化;

3、军事思想落后,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

4、政治腐败,国力衰弱;

5、政府软弱,军队无战斗力;

6、国内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7、外患不断,战争不断;

8、政体落后,导致封建社会必然退出历史舞台。

5. 大清亡了是什么意思?

解释:
该词是如今常见的网络流行语,通常用于形容在某一事件发生后很长时间才得知该事件的行为,常用来吐槽一些人对热点不敏感比较后知后觉,比较常见的用法是“什么,大清亡了”。
出处:
该词出自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2002年制作的一部穿越题材的电视剧《九五至尊》里面的台词,由江华饰演的雍正皇帝穿越到现代之后,得知清朝灭亡后说:“大清亡了?不可能。”
由于雍正的台词体现其与时代脱节,“大清亡了”被用于描述当A看见B知道了一个别人早知道、而B现在才知道的消息时,可以用该句进行吐槽。该词开始走红网络。
衍生意:
当A说一些过时、没用、智障的话、还有多管闲事等等,B说:“你可拉倒吧,大清都亡了”用以讽刺对方。(用法类似“我爷爷今年活到99岁……”)


扩展资料:
《九五至尊》(The King Of Yesterday And Tomorrow),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科幻时装电视剧。
于2003年1月27日至2月21日期间首播,共20集,由江华、张可颐及吴美珩领衔主演,并由秦沛、林韦辰、蒋志光及郭峰联合主演,监制萧显辉。
上映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很多人就经常说“朕的大清亡了!”。
后来,还有些电视剧对这句话进行了引用,比如说在《爱情公寓2》里面的屌神张伟张益达斯内克梦游时候说的一句话,因为张伟的扮演者也曾是新还珠格格里面的福尔康扮演者,所以当他说出“什么?朕的大清亡了?”
后来,这句话有了更多的引申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清亡了

大清亡了是什么意思?

6. 大清亡了是什么意思

是大清被推翻了的意思。
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  的失败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强瓜分中国。而维新运动随守旧派的抵制而告终。在义和团排外失败、引来八国联军后,清廷也推动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内容让许多知识分子失望,转而支持革命。近300年江山气数殆尽,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

7. 大清最后到底是怎么亡的?

书名:看图
作者:雪珥
简介及评价:告诉你清朝最后是怎么亡的!虽然书中观点可能有点主观,但是作为一种看问题的角度还是很棒的!
评分:推荐一读!
>>>>
引言
以前我总有个疑问,清朝到底是怎么亡的!想想在面对强大的八国联军时清朝没亡。在面对全盛时期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兵力过百万的义和团时清朝也没亡。那为何在面对看起来事发突然,事起仓促的辛亥革命时它就亡了呢!辛亥革命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些我一直都不是很明白。虽然以前也看过几本关于清朝的书,并且质量也都还不错,但是它们都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直到我看完了这本书――《辛亥?计划外革命》!我想我的疑惑得到了一些解答....(以下多为书中所学,本人对这段历史也没什么研究。如叙述有误,欢迎指正。)
起因
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当时多快好省地建设铁路,与推行以三权分立为目标的宪政,是大清国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主旋律。但是修铁路要钱呀,而清政府又“肾亏”――它没钱!那怎么办,无奈下的清政府只有把目光望向民间。于是各省开始纷纷成立铁路公司筹钱修铁路。
这情况大家都懂的,到了清末,贪污腐败横行。这各省公司也不例外。而与其它公司相比有个公司还比较特别!这里不是说它不贪污腐败而是它的资金来源方式与其它铁路公司不同。别人的主要来源是商界投资,而这四川的川路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向全省农民强行摊派征收的“租股”!而这就是以后引发矛盾的关键点.....
导火索
当时四川穷是穷,但是这披着民营外衣的“二政府”――川路公司!通过像收税一样的强行摊派收“租股”的方式还是在几年时间内筹集到了700多万两的铁路建设资金。但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呀。按照规划,建设四川铁路需要筹集4000万?5000万两资金。700万两显然还是太少。可是在公司高层眼里有问题不怕,最怕的就是没问题!这公司高管就着这个由头打着保值增值的名义就把这笔钱投钱庄的投钱庄,投股市的投股市去了....
这川路公司不仅贪污腐败,管理还混乱。居然其中一小小高管就拿能着这笔钱的一半――300万两白银!用于在上海炒股和放贷。当时的股市借由美国福特汽车的平民化浪潮,橡胶股开始一路大火。这高管一看这形式,你懂的...可是这天有不测风云。一路大火的橡胶股随着美国的政策紧缩瞬间跳水。最后这300万两全部打了水漂....
矛盾
与此同时中央也掀起了查账风暴....这一查不要紧,查了简直要上吊....看着这本就不多的资源被白白的消耗,看着这比公办更加贪污腐败的“民营”。无奈之下中央表示要把铁路国有,开始全面收购商股....
可是这多年的放任已经在地方上形成了相当强大的铁路利益集团。同时,在失控的宪政改革过程中,这个经济上的既得利益集团又将势力蔓延到了地方议会,逐渐掌握了能够与中央政府抗衡的地方政治势力....
理所当然的这公司与中央的扯皮事情就发生了。中央表示收购归收购但是我不为那炒股损失的300万两白银埋单!在此过程中清政府也提出了很多看起来很好的方案比如“干路国有,支线商办”等等的创新思路(是真的很好的方案)但是川路公司就是不同意,反正你中央不帮我背这个锅我们就没得谈....几番争取下来,还是无果。看此情况,川路公司决定通过群众运动给政府施压。他们摇身一变,从公司的主人成了“人民”的代理人!宣称中央政府要赖账!要把铁路收归国有,让广大的四川人民拿不回股本!好死不死的是,这时中央又和外国签订了引进外资修铁路的协议(这份协议是平等的,并不是什么卖国的协议。)!得,这瞌睡遇到枕头,又有更高级的借口――中央卖国!于是这个问题就上升到了民族的层次...
说到这里有必要说下川路公司是怎么具体操作的。本来这“租股”就是四川人民的负担,中央收购后是要免除的。但是公司一看,你这免租不是要了我们的老命吗!于是公司经过地方大员的一说和宣传就好像变成了人民不愿免“租股”!而本来收购有补偿的政策,也变成了政府要强抢.....在面对川路修建缓慢和“租股”亏空等等问题时,这公司更是把锅甩得干干净净!他们贪污腐败不作为的问题一字不提。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政府的行为上!把政府能算是“仁政”的收购政策曲解为要夺路夺款。把平等的外国引资曲解为政府要卖国!不仅阻挠地方政府贯彻中央政府包括下令停收“租股”的重要文件,还鼓动人民罢工、罢市和罢课....
爆发
而此时的中央经过多年的权利下放,权威性已经弱化了很多,再加上川路公司强大的宣传。于是四川人民信以为真:“格老子的”!政府怎么可以这样!于是罢工、罢市、罢课,群体性事件遍布全川....而此时一贯软弱的中央政府却变得强硬,要求地方政府予以坚决打击。这下好了,群体性事件变成了流血冲突。再加上四川地方官场的明争暗斗使情况进一步恶化。而在这种情形下,川路公司借机组织起保路会等各方势力乘乱而起....四川局势迅速糜烂,接着中央政府下令驻扎在湖北的军队开赴四川,因此造成武昌空虚,最后boom!瞬间爆炸!大清朝灰飞烟灭了....
地方与中央
看完了这大清灭亡的导火索――“保路运动”不知各位有什么想法。其实从这个运动中我们可以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是这次爆发革命的主要原因。而再往上走,这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源头其实是在于权利的下方和宪政的改革...
清朝的放权始于太平天国运动,那时中央一无所有只好放权让曾国藩他们自己征兵,就地筹粮筹款。这就造成太平天国打完以后军队方面尾大不掉的局面。而到了1909年的时候中央又在地方上搞分权。把司法权、立法权从原来的省长手中分割开,在各个省建立谘议局,选举产生一些地方领袖来与地方官员形成制衡。可是事与愿违,最后这地方领袖来与地方官员达成了共识从而又站在了中央的对立面!本来是为了三权分立的宪政,最后搞着搞着就变成了18路“诸侯”....想想这改革是要中央权威作为保障的。可是这中央权力越分越小,地方日益离心...那以后终有一日的翻车也就不奇怪了.....
读书人的问题
再看看书中提到的读书人问题。想想读书人是国家的中坚力量,但时他们提出什么救国方案没有?提过!可是如书中所说“大清国的知识分子的确提出了一些救国的方案,但中国人的特点就是药方满天飞、神医遍地走、谁也不服谁....每个人都宣称自己找到了真理,只要听我的,中国就立马得救。这样浮躁,相互就开掐,救国的路线之争最后成了野心和权力之争,雅的、俗的,都无一例外地成了痞子。”......
再加上大清国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最大的理想依然是挤进公务员队伍。但是晚清的改革并没有给知识分子留后路。别人说考试不好,所以考试马上就停了。别人说绢官不好,绢官也马上就停了。读书人两条上升的通道都被堵死了。而当时的政策是留学能做官!于是有条件的就去日本留学....可是这群去日本留学的学会了什么呢?很多留日学生从日本回来后连日语都不会说,就学会了喝酒,穿马靴配剑这些虚东西!回来后口口声声说闹革命(留美的好很多。)(川路公司的高层就很多有留日背景)....没条件的呢,有什么办法?没办法!于是“一大堆知识分子或准知识分子下岗失业,郁闷在胸,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幸好此时要建有文化的军队,新老文人都很欢迎,这群心怀不满的知识分子就又握上了枪杆子??”后来就不用多说了吧....
结语
看看这清朝的改革你就会发现。从光绪开始,清朝的改革就很急!这一急就容易出事!这光绪和他的“四小军机”改革伊时就儿戏般地发出了一百多道改革诏令。且资历极浅的几人还把改革的重点贸然的放在打破别人的饭碗上!搞得人人自危,把全国官员的大多数都推到了改革的对立面。在加上这“四小军机”里最著名的俩为了争夺眼球,一味的造势,搞得本就已经脆弱的官僚神经更是顶不住压力....最后的结果我想大家都懂....这次改革失败后,“反改革”势力上台。这群人更是亟不可待,本来朝廷还讲讲韬光养晦什么的,他们不!要立竿见影!于是在各方面贸然出击,两年内就酿成了义和团运动,乃至八国联军入侵...然后就到了上面说的“保路运动”....最后一声枪响296年的大清王朝就这样烟消云散了....所以说呀,步子迈大了,可是会扯着蛋的。有时慢慢来,才比较快呀....

大清最后到底是怎么亡的?

8. 大清是怎样灭亡的?

首先,清朝,它是一个非典型王朝,为什么说它非典型呢?因为它是异族入侵建立的政权。自古以来,异族入侵,都很难过法理这一关,汉人不承认你,你的统治就建立不起来。
那么清朝为什么能够建立这么多年呢?
首先第一步,就是它入关建国的时候,使用残酷的屠城政策,强迫汉人屈服,之后又杀得流血漂橹,强行推行剃发易服的政策,消解汉人的民族认同感。最后就是,无论是从政治、文化还是军事领域,都推行一套残酷的排汉、压汉政策。

清朝前中期,其军政领域,高级官员几乎全都是满人、蒙古人,根本就不会让汉人进入这一阶层。再一个就是文化方面,采取残酷的文字狱压迫政策,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被满门抄斩。同时对待民间,也是非常的高压,禁止结拜、结社。在清朝以前,几个男人玩得好,可以结拜成异姓兄弟,最著名的就是桃园三结义了。明朝的时候,大家都有结社的自由,就是一起探讨学术,著名的有东林书院、复社四公子等。
但是到了清朝这里,三人以上的异姓结拜,不管什么名义的结社,都变成了谋反。这样一咕噜整下来,整个社会没有了一点活力。读书人不敢谈政治,只能埋头在故纸堆里面做考据,这就是清朝朴学繁盛的背景原因。老百姓们呢,终日惶恐,干啥都可能背上谋反的罪名,只有努力干活最安全,那就努力干活吧。

我们看到,晚清时期,中国普通人表情都那么木讷、愚昧,就是这两百多年的劳改一样的生活积聚造成的。
老百姓都围困在愚昧的真空里面,没有了正确的知识在脑海里面,各种邪教就会趁虚而入。所以终清一朝,邪教起义接连不断,白莲教、天理教、太平天国……
清朝中期以后,八旗兵就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为了镇压这些起义,清廷不得不任用汉人士大夫,被封闭了上百年,汉人才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可以进入帝国的权利高层。
之后就出了一串名臣,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他们都是在清廷内忧外患时冒尖儿的。

其实这个时候,清廷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因为经政大权都已不在自己手上,徒有一个壳子。但是这个时候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方强盗企图瓜分殖民中国,这个时候国外矛盾上升到了主要矛盾,盖过了国内矛盾。整个国家力量,用来抵御外敌,清廷得以苟延残喘。
但苟延残喘也有个尽头,到了二十世纪的时候,满清这个壳子连泥巴也糊不住,倒在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