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研究

2024-05-05 02:18

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研究

既然提到这个问题,我喜欢用白话说:
1,我国股利分配分两块:送和转属于一个概念,分红是另一个概念
2,送转来源于企业的成长能力,如果10送10,股价折半,但是利润(或者说每股收益)没有翻倍,那股价就再也上不来了,送转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送转意义在于保证持有者股数上升,而且最终每股价格不变为原则,也就是所谓的填权。
3,分红资金来源是未分配利润,每股公积金也影响去分红能力,对于企业而言,是现金流的流出,所以一般只在企业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产生。分红型上市公司一般成长性一般,但是有现金流收入,比较受大型机构投资者青睐。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研究

2.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状

近年来,在证监会的监督和市场的引导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不规范逐步走向规范,由不稳定走向稳定,由随意的行为走向具有一定理性的行为,具体特征表现为股利分配由高比例送配转向派现、由不愿意分红向不得不分红转变。但是,在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
1、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分配、不愿分红现象
股利的获取本应是投资者高投入、高风险的必然回报,但通过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分析,可发现“暂不分配”的情况经常出现。据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提供的统计资料,自1992年以来,沪市中从未进行过现金分配的上市公司达到220家,而其中竟有67家公司甚至从未进行过利润分配;这两个数字分别占目前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0%和6%左右,并且没有任何不分配股利的充分理由。另据中国银河证券公司苑德军博士对深、沪两市上市公司1998年年报的分析,在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80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于20%;在这80家公司中,有51家公司没有分配现金股利,其中,又有40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大于0.2元。不分红成为上市公司普遍施行的股利政策。本来,过多的持有现金将会增加企业的持有成本,违背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从理论上讲,税后利润留存企业对投资者并无损失,因为如果企业税后利润高,股价相应也高;然而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股票市场波动较大,并且市盈率较高,投资风险相当大,采取不分配政策限制了短期投资资本的流动,也剥夺了投资者获取资本收益的权利。以“五粮液”公司的股利政策为例,该公司2000年每股收益高达1.6元,各项财务指标在深、沪两市位居前列,但仍采取不分配的政策。尽管中小投资者提出异议,试图改变该公司的分配预案,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奏效。该案例说明了一些公司对投资人利益的漠视,也反映了中小投资者的弱势地位。
2、不具有派现能力的公司热衷分红
以下现象可说明股利政策的积极作用,也可暴露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股利政策欺骗投资人的行为。深科技2002年虽亏损仍坚持分红,2003年该公司扭亏为盈,成功地利用股利政策证明其亏损是暂时的,因此在2002至2003年指数下跌时,该公司的股价仍然上升。与此相反,鲁银投资2002年实际上已亏损,但公司仍实施10送1(注:非现金分配)的分配方案,至2003年成为ST股票,其股利分配有很大的欺骗性。这一现象说明了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不规范、不规则及非理性,也说明中国证券投资市场亟需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3、再筹资成为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标准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注意到上市公司利用股利分配政策进行“圈钱”活动,规定上市公司要获得配股资格,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然而,这一规定竟成了某些净资产数额较高的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标准。为了达到增发、配股的目的,这些公司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从而使净资产收益率能连续三年达到10%的对策。此时,发放现金股利并非是给投资者回报,实际上是公司为实现增发、配股而制定的股利政策标准。有关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深、沪两市公布1997、1998年报的744、835家公司中,分别有211、191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10%~11%之间,刚好达到证监会的要求,其用心不言而喻。2000年末,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证监会提出把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面对新的政策规定,为了达到再筹资的目的,许多公司改变了过去一贯的做法,开始分红、派现。这表明,由于上市公司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手段,即使加大监管的力度,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不注重投资人利益的做法;强制性的直接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反而会对合理运用股利政策产生负面影响。
4、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由于不注重投资者的利益,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股利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缺乏远见,目的不明确且具有随意性。据统计,1996-2000年间,连续四年分配红利的公司仅为上市公司总数的4.5%;1997-2000年间,连续三年分配红利的公司也仅为上市公司总数的7.44%.即使是一些连续派现的公司,派现数额在各年度间的分配也很不均衡。有的年度畸高,有的年度甚至不分配(苑德军,2001)。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随意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与成熟市场的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理论和现实都说明:一个漠视投资人利益、仅把向投资者“圈钱”作为目标取向的市场,注定是一个缺乏生命力的、没有发展前途的市场。上市公司非理性的股利分配政策,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严重障碍。
一、股权与分红有什么区别?
股份,简单讲就是代表你投资这个公司的比例,代表权益,30%的股份就是这个公司的权益30%是你的。
分红,是公司根据利润累计经股东研究确定拿出多少利润来分配给股东,分红的比例是按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来分配的,也就是持有30%股份才分配到30%红利。
投资者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对该公司进行投资,同时享受公司分红的权利,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分红有两种形式;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上市公司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形式进行分红,也可以两种形式同时用。利润分红主要特点:
1、劳动分红是对企业年终净利润的分配,属于企业内部再分配,一般不进入工资成本;而工资和奖金是预支的人工成本,属于生产费用,在企业初次分配中进行。
2、劳动分红是对企业剩余劳动成果的分配,分红的数量和规模受企业扩大再生产投资的影响,二者是彼此消长的关系。而工资和奖金是定额和超额劳动的报酬,受劳动力日常供求状况和劳动力价值的影响。
3、劳动分红一般不与雇员的劳动成果直接挂钩,而与个人工资收入基数有关,它对劳动者的激励作用不同于基本工资和奖金。

3. 股利分配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资本保全的限制
规定公司不能用资本(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发放股利。股利的支付不能减少法定资本,如果一个公司的资本已经减少或因支付股利而引起资本减少,则不能支付股利。
2.企业积累的限制
为了制约公司支付股利的任意性,按照法律规定,公司税后利润必须先提取法定公积金。此外还鼓励公司提取任意公积金,只有当提取的法定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才可以不再提取。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的利润净额才可以用于支付股利。
3.净利润的限制
规定公司年度累计净利润必须为正数时才可发放股利,以前年度亏损足额弥补。
4.超额累积利润的限制
由于股东接受股利缴纳的所得税高于其进行股票交易的资本利得税,于是很多国家规定公司不得超额累积利润,一旦公司的保留盈余超过法律认可的水平,将被加征额外税额。我国法律对公司累积利润尚未作出限制性规定。
5.无力偿付的限制
基于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如果一个公司已经无力偿付负债,或股利支付会导致公司失去偿债能力,则不能支付股利。
一、公司法财产分配的规则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财产分配的规则是: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股利分配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4. 我想知道我国近五年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的数据统计

2004年有232家上市公司不分配,所占比例为20%,达到近年最低水平;2005年不分配的公司的绝对数和比例大幅上升,数量为444家,比重为36.27%;2006年不分配的公司的绝对数和比例又大幅上升,数量为636家比重为50.19%;2007年,股市获得了少有的丰收,高比例派送成为新看点,但仍然有62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不分配预案,比例达上市公司总数的46.57%,2008年不分配上市公司数量为609家比重为42.32%,2009年不分配上市公司数量为677家比重为39.41%,铁公鸡”公司在2009年度不乏少数,在2010年两市2108家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1362家公司推出分红方案,占比为64.73%,也就是说,有746家上市公司去年不分红。(见表1)
表1 2003~2010年不分配股利上市公司比重(%)
年 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上市公司总数	1088	1160	1224	1267	1340	1439	1718	2108
不分配公司数	393	232	444	636	624	609	677	746
不分配公司比重	36.12	20.00	36.27	50.19	46.57	42.32	39.41	35.39
数据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整理数据
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2003年前的股利支付率一直低于 40%,2004年证监会新政策的出台,使这一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虽然 2004 年和 2005 年低于40%,但是近 7年的平均值已经达到40%,取得了可观的变化,(见表2)。而美国在1970-1992年间,所有公司的税后利润中大约有50%~70%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公司股利支付比率相对较低。
表2 上市公司2003~2009年股利支付率(%)
年 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平均
股利支付率	47.43	35.3	32.76	41.78	42.30	43.48	36.00	40

5. 求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问题的研究的参考文献

[1]李婧.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Fischer Black. The Dividend Puzzle [M].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1976.
[3]魏刚.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8(6).
[4]孙超.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5]潘玉军.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基于利益主体博弈视角[D].山东财经大学,2012.
[6]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9(12).
[7]陈小悦.我国上市公司首次鼓励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8.
[8]刘星,李豫湘,杨秀苔.影响我国股份公司鼓股利策的影响因素[J].管理工程学报,1997(3).
[9]王信.从代理理论看上市公司的派现行为[J].金融研究,2002(9).
[10]赵春光,张雪丽,叶龙.股利政策:选择动因-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J].财经研究,2001(2).
[11]刘淑莲,胡燕鸿.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4).
[12]伍丽娜,高强,彭燕.中国上市公司“异常高派现”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科学,2003(1).

求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问题的研究的参考文献

6.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形式都是哪些啊


7. 关于公司股利分配的问题

公司利润分配的法律要求?

关于公司股利分配的问题

8.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政策

存在的问题:股权分配缺之合理的配套指导;受大股东股利分配意愿的影响。解决政策:转变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理念,探索稳定、连续的股利分配模式。加强对大股东行为的监管,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股利政策的随意性和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尤为突出,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表面现象入手,探求上市公司不规范股利政策的动机和目的,以寻求消除这些现象的对策方法。股利政策(即股利分配政策),是指股份制企业确定股利分配及与股利分配有关事项所采取的方针和政策,其核心是用多大的比例以现金股利的形式支付给股东,它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