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难以对抗腾讯,阿里出现了什么困难?

2024-05-10 12:12

1. 阿里难以对抗腾讯,阿里出现了什么困难?

马云走的是IT地产路线,说白了,就是建立一个虚拟的百货商场,然后租赁给韭菜们。利润很高,但是附加值不高。看看地产大佬们就知道了。附加值不高,前途不明确,而且最致命的是以纯商业的模式进行了模式的传递,而阿里的接班人又是财务出身,把这种割韭菜的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马化腾走的是产品路线,而且是最直接的to c端的,几亿的客户群。几亿人的吃喝拉撒睡都可以和微信强关联。所以马化腾的做法是依托微信为主线,吃喝拉撒睡围着微信转,最后行程流量和套现的双线。而且马化腾是理工出身,重视产品的开发,本质上的底层思维和身为教师的马老师就不一样。

马化腾看重产品,看重交互体验,看重产品背后的人文情节,尤其张小龙。这样反而会持续爆发
而马云团队目前拿的出手的,具有统治级别的产品其实也就是一个楼盘,淘宝这个平台,但是这个平台不管天猫也好,淘宝也好,早就劣币驱逐良币了,就是早起淘宝起来的假货现在自己做品牌,但是产品做的并不好,于是阿里为首的梯队出现了客户的反感,甚至是抛弃淘宝远去。

马云能在联合国任职,得到很多总统接见,而马化腾不行?因为马云敢为人先,做出变革和改进;而马化腾比较谨慎稳妥,复制遍天下成熟产品。这就相当于两种人,有时候敢为人先并不一定成功,但可以反应人品。
网络平台都依耐流量入口,腾讯的QQ和微信是天然的流量入口,可以利用流量的优势,扶植一个又一个专业平台做成一个开放式的生态。阿里没有这样的大杀器,只能一个接一个收购,把所有的平台做成一个统一的大平台,但这完全是个无底洞 。
这就算了,阿里本来有陌陌这个很有竞争力的流量入口居然收费,神操作,坐失良机,阿里未来很多年将为这个错误买单。

阿里难以对抗腾讯,阿里出现了什么困难?

2. 百度,阿里,腾讯中,为什么说腾讯是最难被打败的

  首先,就目前三家公司的形式而言,在卖贴吧和魏则西死亡事件后,百度不仅要承受股价和市值下滑的损失,更要面临品牌形象损毁的严重问题。阿里巴巴尽管业绩向好,财报好看,但是在华尔街为代表的投资者眼中,股价和前景并不被看好。更为关键的是,淘宝上的假货和刷单问题,成为阻碍阿里巴巴更进一步的绊脚石。

  而与此相对应的腾讯集团,不仅在市值上紧紧咬住了阿里巴巴集团,而且在业务布局上,微信和QQ抓住了几乎90%的国内互联网网民,在社交用户的基础上,游戏、广告等都可以为腾讯带来商业化变现。尤其是带来巨大现金流的游戏业务,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除此之外,战略入股美团点评、滴滴快的、58赶集,无疑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灵活局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无疑成为了沟通一切的基础设施。用微信支付对垒马云的支付宝,引导微商来弱化淘宝天猫的影响力,推出企业微信来防御阿里钉钉的进攻。可以这么说,不管马云的攻势多么猛烈,腾讯的社交帝国依然没有被撼动。而如果连阿里巴巴都无法击败腾讯去,其他的诸如小米、百度也就更困难了。

  最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发生剧烈的变革,比如VR等下一代智能终端的兴起,腾讯依然掌握着移动互联网的基础道路。凭借着微信和QQ这两款粘性和用户量最高的社交应用,腾讯的地位至少还可以稳定十年。

3. 阿里来了,腾讯难了

最近电商平台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先是上周三,3月17日,拼多多连续两条重磅新闻引发3行业震动:还不到6岁的拼多多2020年活跃买家用户达7.88 亿,超越阿里和京东,成为中国电商用户第一平台;同时,拼多多创始人黄铮宣布卸任公司董事长职位。
  
 这边的新闻人们还没有完全消化,紧接着又有消息称,阿里巴巴计划在腾讯微信上开通淘宝特价版小程序,并即将开通微信支付。
     
 和拼多多的新闻相比,外界对阿里接入小程序一事更加震惊。毕竟,在很多人眼中,这两个互联网企业是“水火不容”的竞争和互相屏蔽的关系。长期以来,淘宝不支持微信支付,淘宝链接也不能直接分享到微信。
  
 那么,为什么现在阿里又主动要试探了呢?
  
 有一点显而易见,一直在做流量生意的淘宝,流量是其关键的商业竞争力,基于现状,微信的流量将会带给淘宝一剂强心针。
  
 数据显示,2019年,拼多多的获客成本为167.5元/人,阿里则高达530.4元/人,可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数却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迅速超越了阿里。但在经历了蚂蚁金服上市遇阻之后,阿里在财务运作上已经很难再像过往那样无所顾忌。那么首先要改善的,就是广告上高投入却依然流量枯竭的现状。而拼多多、京东和唯品会这电商后起三巨头之所以能弯道超车,餐食阿里系平台的流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微信生态的巧妙利用。
  
 种种不利因素,或许就是阿里这次选择微信生态主打产品--小程序来作为试探契机的原因。新的流量入口、较低的流量采购成本,庞大的新增日活,这些阿里急需的要素叠加在一起,小程序成为了阿里眼下的不二选择。
  
 也有人猜测,有没有可能是阿里在试探腾讯的合作意愿?很多年前,阿里系是腾讯媒体和社交产品的广告大客户,但是出于针尖对麦芒的微妙关系,即便阿里出重金,腾讯也未必愿意把流量导给阿里。这次,阿里想要再推采购流量的行动,于是先从小程序探探口风?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毕竟,阿里对腾讯系的流量觊觎已久,当年组织淘宝推手组建了成千上万个微信推广群,进行薅羊毛的行动,此举被微信不断打击和屏蔽,支付宝和淘宝也仅能以红包口令的方式艰难地流转在微信的社交关系链中。
  
  这么多年的觊觎都没办法破冰,现在突然求合作,也越发证明了阿里这次接入微信小程序是为了自救,从而在战略上采取的不得已选择。 
  
 不过,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不管阿里接入小程序能不能解决当前的流量危机,都是一波稳赚不亏的操作。如果阿里真的能够从微信生态的社交关系链中实现自己的营销裂变,甚至有机会借腾讯之力让主营业务再上一个台阶;而如果接入小程序后,效果并不理想,也会在舆论上留下主动破冰的正面形象,至少能赚到一波正向评价。
  
 只是,这两种结果对腾讯来说,好像都显得有些尴尬。毕竟,微信是腾讯最核心的自有平台资源了,那阿里呢?
     
 互联互通是大趋势,只是对接的前提是对等和互利。所以这件事情最好的处理方式或许是,双方都能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不光是阿里的淘宝特价版、淘宝和天猫等接入微信小程序,还应该让微信支付也能接入淘宝、天猫和淘宝特价版。不仅是双方共赢,广大消费者也能从此享受到更加便利的网购环境。

阿里来了,腾讯难了

4. 阿里巴巴与腾讯:我们真的不一样

 
   
     BAT——百度(BIDU.US)、阿里巴巴(BABA.US)和腾讯(00700-HK)在中国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其中的AT——阿里巴巴和腾讯,更是@了这个几乎全中国的人口,截至2019年3月31日,阿里巴巴的手机月活跃账户数达到了7.21亿,而腾讯的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也达到了11.12亿。
   从基本的衣食住行到 娱乐 消遣投资,从聊天工具到云计算,这两家巨型企业提供的服务渗透到消费者的每个领域,也领导着整个创新 科技 和投资领域的风向。
   2019年5月15日,阿里巴巴和腾讯不约而同地公布了截至2019年3月31日季度业绩,财华社带大家看看这两家 科技 企业在过去一个季度表现如何,它们的差别又在哪里。
    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减亏 
   阿里巴巴公布了截至2019年3月底止的第四季度业绩和全年业绩(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编制),为方便与年度业绩截止日期在12月31日的腾讯进行业务表现的比较,财华社选取阿里巴巴的第四财季业绩来分析。
   阿里巴巴的收入主要分四类:
   1.核心电商:淘宝、天猫、新零售(即帮助传统零售商进行数字化转型)、本地消费者服务、菜鸟及其他物流投资等等。
   2.云计算:阿里云服务。
     4.创新项目和技术开发。
   2019财年第4财季,剁手族规模继续扩大,手机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7.21亿,较上季增长了3.1%,核心电商收入同比大幅增长51%,至53.8%,至788.94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85%,云计算也承接之前的强劲增长,同比增76.2%,至77.26亿元人民币。数字媒体和 娱乐 表现一般,收入仅按年增长7.6%。
   
   然而,尽管四个业务分部在期内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但是除了核心电商外,其余三个分部仍然录得亏损,也就是说,云计算、数字媒体和 娱乐 以及创新技术的亏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电子商务业务盈利的增幅。
   不过云计算业务的亏损有改善迹象,期内云计算分部的经调整EBITDA(扣除税务、利息、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6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3.5%,或反映云计算业务在收入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正逐步减亏。阿里巴巴指,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有一半以上是阿里云的客户。根据资讯 科技 领域调研机构Gartner,以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和IUS(基础架构公用事业服务)的市场份额计算,阿里云是亚太地区最大的云计算服务供应商。
   截至 2019年3月31日止财季,阿里巴巴录得收入934.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47.5%下降至40.5%,主要因为合并「饿了么」、存货成本增加以及新零售和直接销售业务的物流成本上升;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下降了4.5个百分点,至26.9%;得益于投资收益增长8.6倍(后文将提到),普通股股东应占收益同比增长2.4倍,至258.3亿元人民币。
     在2019年首季业绩中,腾讯最显眼的变化要数单独披露「金融 科技 及企业服务」这一分部,而在此之前,这项业务合并在「其他」业务分部。在这新一季业绩中,「金融 科技 及企业服务」包含支付、理财及其他金融 科技 服务,云服务和包括智慧零售在内的其他面向企业活动。
   分列之后,「其他」业务分部仅包括投资、为第三方制作与发行电影及电视节目、内容授权、商品销售等活动。
   先来看腾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网络 游戏 。根据其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IFRS)的2019年第1季业绩,网络 游戏 收入同比下降0.9%,至285.13亿元人民币,不过已较上一个季度增长了17.8%。网络 游戏 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18年第1季的39.1%,下降至33.4%。
   
   从上图可以看到,腾讯的 游戏 收入跌势似乎靠稳,考虑到政策影响已释放,其第一季 游戏 业务的流水收入同比增长10%,而且即将在第二季发布多款中度至重度 游戏 ,加上《和平精英》已投入营运, 游戏 业务或有望见底。总裁刘炽平表示,内地 游戏 玩家已见饱和,只是与电影 娱乐 相比, 游戏 的单位成本较低,配合从 游戏 种类中进行创新,相关 游戏 行业仍有空间。
     2019年第1季,收入占比最大的增值服务(包括网络 游戏 )同比增长4.5%,至489.74亿元人民币,网络广告仍维持理想额25.1%增幅,收入为133.77亿元人民币。
   2019年第1季,金融 科技 及企业服务贡献收入217.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5%,占总收入的25.5%。不过如果与上一个季度相比,这个业务分部的收入仅大致持平。期内,此服务分部的毛利同比大幅增长56.7%,至62.0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26.1%提高至28.5%。
   
   2019年第1季,腾讯总收入同比增长16.2%,至854.65亿元人民币,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50.4%下降至46.6%,主要因为内容成本增加、金融 科技 和云服务成本大增39%;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下降了0.3个百分点,至41.7%;得益于投资收益增长抵消了应占联营及合营公司亏损扩大的负面影响,普通股股东应占收益同比增长16.8%,至272.1亿元人民币。
    阿里巴巴VS.腾讯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业绩采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编制;腾讯在香港上市,业绩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两家公司从事的业务不尽相同,前者聚焦于电商,后者聚焦于社交网络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内容和 游戏 服务,且业务划分迥异,两相比较似乎并不准确,也欠缺公平。
   有鉴于此,财华社先从显性指标入手。
   
   从上表可以看到,两家的估值相当。如前所述,由于其主营业务不太一样,难以进行直接比较,不过我们可以看看两家公司的发展方向——TO B。只是,阿里巴巴走得比较早,所以在云计算方面已成为业界大哥。
    云较量 
   腾讯的第一季业绩中没有披露云计算业务相关收入,但在2018年年报中,该公司指其云收入增长逾一倍至91亿元人民币,这与阿里巴巴247亿元人民币的年度收入不是一个重量级。
   Gartner指出云服务无疑正颠覆整个行业,根据其最近的调查,全球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组织将云投资作为三大投资要务之一。根据Gartner的预测,2019年的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增长17.5%,至2143亿美元,到2022年将扩大至3312亿美元。
   
   没错!我们正在说的是一个价值数万亿人民币的市场,无怪乎这两家中国最顶尖的 科技 企业将目光放于此,更为重要的是,云服务不仅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还是塑造未来 科技 产业新格局的铺垫。
   把握先机的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尚未扭亏,而腾讯正在背后直追,未来谁将执掌市场还未可知,不过从国际大趋势来看,云服务的发展可以说毫无悬念,这个领域将成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短兵相接的战场。
    投资领域的较量 
   阿里巴巴与腾讯已经成为热衷于投资科创企业的风投,前者喜欢霸道总裁式的控股,后者钟爱浅尝辄止的若即若离。
   2019年第1季,全球资本市场有回升迹象,这两家公司在投资方面的战绩如何?
   期内,腾讯的「其他收益净额」一项中与投资关联的收益同比增长48.1%,至106.61亿元人民币,占股东应占纯利的39.1%,其中与公允值变动有关的合共为67.52亿元人民币。不过,应占联营和合营公司亏损却大幅扩大至29.57亿元人民币。如果扣除与公允值变动有关的收益,加入应占联营和合营公司的亏损,则腾讯实际确认的投资收益为9.5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股东应占纯利的3.5%。
   阿里巴巴的投资收益在「利息与投资收入」一项,截至2019年3月底止的财政季度,该款项为186.6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其普通股股东应占纯利的72.3%,主要为上市股权投资的公允值变动收益,其中包括58.25亿元人民币与早前为股权投资后被合并到业绩之中的阿里影业非现金收益,也就是说这项收益为一次性款项,而公允值变动收益并非实际确认收益,因为这些资产的价值在以后很可能因为市况不佳而需要进行减值处理,不过阿里巴巴并没有披露有多少收益与公允值变动有关,所以财华社无法估算,不过从这项收益占比如此高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盈利状况颇为脆弱。
    总结 
   整体来看,阿里巴巴偏科很严重,零售电商占了其很大的收入来源,也是唯一的盈利来源,完全覆盖了另外三项业务分部的亏损,不过由于零售业务涉猎广泛,风险比较分散。但是正如我们前边所说,其季度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收益,这可能会增加阿里巴巴相对于资本市场的波动性。云服务应该是其发展的未来,而这项服务的亏损似乎正在缩小,也许会成为一个转机。
   腾讯对网络 游戏 的依赖逐渐降低,而从其划分业务手法变更可以看出,虽然后知后觉,这家 科技 巨头已逐渐将重心移向企业服务和金融 科技 。一边在存量市场深潜,一边拓展新领域,或许可以为腾讯开创不一样的将来。期待这家「港股100强」企业焕发生机。
   作者:毛婷
     

5. 腾讯和阿里曾多次互相封杀?

是的,一直以来,腾讯和阿里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双方多次有过互相屏蔽或封杀,淘宝和天猫不支持微信支付,而微信也屏蔽了淘宝链接。
不过,微信与淘宝关系已出现缓和迹象。此前,淘宝特价版、闲鱼均已提交了微信小程序的申请,但申请仍在审批中。

双方股价直接跳涨
7月14日晚间,据外媒报道,有消息人士称,阿里巴巴和腾讯考虑互相开放生态系统,阿里巴巴的初步举措可能包括将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而腾讯可能将允许阿里巴巴的电商信息在微信分享,或者允许微信用户通过小程序使用阿里巴巴的一些服务。
此消息一出,阿里巴巴美股盘前大涨超3%,开盘后稍有回落,截至发稿,涨幅回落至2%,腾讯控股ADR盘前一度大涨3.76%,而背靠腾讯的拼多多却“躺枪”了,盘中一度大跌超5%。

腾讯和阿里曾多次互相封杀?

6. 为什么阿里总被人们说,而腾讯却很少被说?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期间,我国涌现出了许多世界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其中由“双马”,马化腾和马云分别创立的腾讯和阿里绝对属于众多网络公司的佼佼者。放眼世界,这2个企业也是一流的存在。


所以它们2个经常会被人们拿出来对比。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尽管都是中国互联网大企,但是人们面对他的态度似乎是不同的。对于阿里巴巴赞誉往往多于抨击,而腾讯则相反。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阿里的创始人马云属于文科生,可以说没有什么硬核技术能力。但若论口才,放眼整个中国科技界,他几乎无可匹敌。阿里能够发展成为现在这个地步,可以说与马云的口才有着莫大的关联。不要小看口才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一场完美的演讲不仅可以给投资者莫大的信心,同时也会给消费者很好地传达公司的理念。业界称阿里巴巴的公关一直是“殿堂级”的。


而反观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口才方面只能算是正常水平了。作为一个纯粹的理工男,内敛是他典型的性格。能说会道总给人精神奕奕地的感觉,自然招人喜欢。


不论是阿里,还是腾讯,直面的都是所有使用者。但是阿里更注重运营,日常业务大部分是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但反观腾讯,他主要依靠的是社交和游戏,而无论是社交还是游戏方面,想要获得收益,就必须要面向全体普通人。社会层面上,发声较多感受强烈的多是普罗大众。


当你从人家身上拿钱,还想让人家替你说好话,说真的,这很难。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腾讯被骂得多,而阿里被赞得多了。其实作为企业级用户,吐槽阿里的也不在少数,只不过对比腾讯庞大的用户基础来说不值一提罢了。

从阿里遇到的几次危机来看,我们都不难看出它总能化险为夷,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帮助自己更上一层楼。而且马云本身作为一个演讲高手,更是会日常灌鸡汤,帮助我们达到颅内gao潮,对阿里进行无限度的认可。

反观腾讯呢?

曾有相关资料传说,在曾经的3Q大战中,马化腾面对着一篇名为《狗日的腾讯》文章时,一脸怒容,烟是一根接着一根。最后就蹦出来“他们怎么能骂人”这样一句话。其实事后很多人分析,这篇文章也很多偏颇的地方。

这样一来就给人一种错觉,马爸爸的鸡汤一碗接一碗,腾讯却很少做事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拿做慈善来说。马云的蚂蚁森林已经被宣传到了现象级的高度。但是腾讯的慈善行为却鲜有报道。其实内行人知道知道腾讯每年做慈善的捐款比阿里还要多。这就

7. 阿里巴巴PK腾讯,阿里巴巴略胜腾讯

  从企业愿景、企业股东、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其他因素等6个角度横向比较,可查询的数据量化等多个角度将阿里巴巴和腾讯相比较。 
        总分100分,其中企业愿景10分,企业股东10分,企业产出指标10分,效益指标40分,满意度指标30分,另外设计扣/加分项幅度正负2分。  
     阿里巴巴集团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我们旨在助力企业,帮助其变革营销、销售和经营的方式,提升其效率。我们为商家、品牌、零售商及其他企业提供技术基础设施以及营销平台,帮助其借助新技术的力量与用户和客户进行互动,并更高效地经营。 
     腾讯 科技 :用户为本, 科技 向善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将 社会 责任融入产品及服务之中;  推动 科技 创新与文化传承,助力各行各业升级,促进 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两大巨头的愿景都很大,从可量化的标准和横向比较来看,阿里巴巴更实际些,给予阿里巴巴10分,腾讯8分。  
    阿里巴巴最新年报最大股东是   日本软银,占股24.8%  
       腾讯最新年报最大股东是   MIH TC(母公司为南非报业Naspers),占股31%  
        从最大股东非国内,该项均不得分。  
     业务数量(满分10分)  
    阿里巴巴业务涵盖淘宝、天猫、盒马、速卖通、Lazada、阿里巴巴国际站、1688、饿了吗、优酷、钉钉、阿里妈妈、阿里云、菜鸟、蚂蚁金服14项主营业务。 
    腾讯官网上感觉重复太多,我这边梳理了一下,具体涵盖微信、QQ、 游戏 、视频、直播、新闻、音乐、文学、微信支付、QQ钱包、网络安全管理、快捷浏览、定位出行、应用管理、电子邮件、腾讯云16项主营业务。 
     从官网公布的数量来看,腾讯要比阿里巴巴多,阿里巴巴8.75分、腾讯10分。  
    阿里巴巴最新市值4.19万亿元。 
       腾讯最新市值4.21万亿。 
        市值比较,阿里得分9.95分,腾讯10分。  
    从公布的资料来看(以抗疫为例)。 
    阿里巴巴累计投入34亿元人民币 
       腾讯累计投入16亿元人民币 
        阿里巴巴得分10分,腾讯4.7分。  
    阿里巴巴,2019年投资生态,包含出行、证券、家居、运营商、零售实体、国外电商平台、快递、影院、供应商多个领域,总数量有资料显示341家,总投资额近1000亿元。 
    腾讯,2019年对外披露了11年来的投资数据:总计投资700家企业,其中63家已经上市。2018年有16家被投公司实现IPO(首次公开募股)。 
     综合评分来看,腾讯10分,阿里巴巴4.87分。  
    阿里巴巴,在全球化、新零售与电商、 科技 创新、智能物流、金融服务、文化公益、 健康 生活、数字助农等几大方面表现不俗。 
    腾讯,在通信与社交、数字内容、金融 科技 服务、互联网工具、腾讯广告、腾讯云、智慧产业、创新 科技 同样不输阿里。 
     横向来比较评分,腾讯10分,阿里巴巴10分。  
    阿里巴巴在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都有上市,2021年4月,因反垄断被罚182.28亿元。 
    腾讯只是在香港上市,2021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腾讯及关联公司采取三十日内解除独家音乐版权。 
     同比较而言,综合考虑,监管压力较大,阿里和腾讯均得5分。  
    阿里巴巴主营业务零售及电商服务,国内市场份额60%,预估服务企业应该也超过60%以上,其中钉钉的企业用户1700万。 
    腾讯企业微信的覆盖率53%,企业组织550万。 
     同比较而言,阿里10分,腾讯6分。  
    阿里巴巴,支付宝的月活人数8.7亿。 
    腾讯,微信的月活账户11.15亿。 
     同比较而言,腾讯10分,阿里7.8分  
    本项同比维度(很好、良好、一般、差、较差,正负2分) 
     鉴于阿里巴巴的大股东软银属于日本企业,给予较差评分(总分减少2分)。  
     腾讯的网络 游戏 业务较大的影响中国青少年群体,同样给予较差评分(总分减少2分)  
        
       总结,从以上分析来看。 
     阿里巴巴最终得分74.37分,主要扣分项,因最大股东为软银,且是日本企业,扣分12分。腾讯最终得分71.7分,主要扣分项,因最大股东为南非报业,扣分10分。  
     本轮PK阿里巴巴略胜腾讯。  

阿里巴巴PK腾讯,阿里巴巴略胜腾讯

8. 阿里,腾讯等创新低,不过是底层经济逻辑变化了而已

去年我们首次提出全 社会 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这个大背景下, 社会 公平,可持续增长,国家安全优先等问题被放到了桌面上
  
 所以我们看见阿里巴巴,腾讯各自都拿出了1000亿投资共同富裕项目,看见了滴滴的七部门联合进驻
  
 说白了,就当下的中国经济体量而言,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阶段了,在接下来的经济利益划分上会逐步加强向普通劳动者倾斜,而企业利益会随之下降,而这将对所有的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将带来长久深远的影响
  
 看看 历史 上的一些案例,我就知道这里面有个简单的规律
  
 2001年对暴利的电信行业,我们第一次开始提速降幅行动,这些年一共搞了4次这样的政策下达
  
 2008年前后的煤炭行业,何其夸张,结果迎来了政策上的强监管,过去牛逼哄哄的煤老板在随后几年退出 历史 舞台
  
 2011年对红红火火的银行业,也是进行了监管加强,2010年银行的牌照的放开后,各种民营银行开始风起云涌,对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挠动后,也开始加强管理
  
 前面这几个行业被政策强监管后,其估值水平就开始快速回落了
  
 电信业从高峰的平均45倍掉到了现在的10倍左右,而银行和煤炭都是维持在5 7倍左右,如果不是银行和煤炭的分红还可以的话,基本上你是没能力解套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招商银行潞安环能等这些我以前做过的东西,现在不复06 07年上涨之悍勇了,而最近10年的行情基本上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所以可以知道的是,监管预期决定其未来的估值水平,而短期内的市场消息决定了其对应波动的幅度,最后是股价走势有赖于市场稳定和政策面的清晰度
  
 目前看来的是互联网企业未来大概率会走成当下的银行和煤炭,因为大家的预期变了,准确地来说是对经济政策有能力解读的人对这个行业的预期变了,这种情况下,并不是阿里巴巴腾讯控股这些企业的基本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是监管环境发生了变化,就好像去年的一个说法是一样的,过去对互联网企业采取的政策是看你可以飞多高,而现在的政策是你们要承担对应的 社会 责任
  
 所以在证券市场的交易中,赚钱最多的时候,其实也是基本面刚开始变化的时候,例如新能源,而亏钱最多的时候,恰也是基本面已经开始悄悄发生变化的时候,例如互联网!
  
 这里面不光有业绩对应估值水平的高低问题,还有强政策造成的监管估值问题,投资绝对不是,哦,上次他是这个价格后面涨了很多,这次又是这个价格,后面还能涨那多,时代变了,政策环境变了,而你还在一味的刻舟求剑,不觉得可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