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盲目从众

2024-05-18 09:54

1. 怎样避免盲目从众

问题一:怎样才能避免盲目从众  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学会拒绝不健康的东西 
  独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问题二:青少年如何避免盲目从众??  要避免盲目从众,就要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全面地发展自我,特别是增强自主做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和行为的能力。 
  增强抵挡团体不合理压力的能力,学会 *** 外部不良的诱惑。 
  心中有原则,我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意愿行动。 
  
   问题三:七年级上册政治如何避免盲目从众的心里  坚信真理,以真理作为自己评判、行动的唯一准则。 
  
   问题四:在当今社会怎样避免盲目从众管理心理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自己有自己的主见,同时也去听取别人的建议,也不盲目去做。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事等等 
  
   问题五:怎样避免盲从别人的意见作文  名言】 
  1、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 
  3、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4、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5、“凡有真知灼见的人,无论社会如何腐化,政治如何不良,他必独行其是。(竺可桢) 
  6、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我们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人性的弱点》) 
  【感悟】 
  1、 盲从会让我们丧失生命财产; 
  2、 盲从会断送我们的前途; 
  3、 盲从会阻碍科技发展,人类进步。 
  4、 理性可以使我们正确消费,节省财产; 
  5、 理性可以使我们正确投资,获得收益; 
  6、 理性可以使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7、 理性可以推动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8、 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让人理性;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会让人盲从; 
  10、用知识武装自己让人理性;没有知识,愚昧会让人盲从; 
  11、有坚定的信念让人理性;没有坚定的信念会让人盲从; 
  12、有勇气挑战权让人不盲从;没有勇气会让人盲从; 
  13、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让人理性;人云亦云让人盲从; 
  14、具有怀疑精神让人理性;一味听信让人盲从。 
  【典型事例】 
  1、非典面前的不盲从: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理性不盲从,这是非典时期广州人紧张不慌张心态的基础。2003年春节前后,广州对非典的恐慌达到了 *** 。在记者会上,钟南山院士以其人格担保,呼吁市民保持理性。那句流传甚广的“非典可防、可治”通过媒体传播开去,迅速稳定了民情人心。与其说人们相信钟南山,还不如说是相信科学能够最终战胜非典病魔。 
  2、爱国方面的不盲从 :最近的 “家乐福事件”引起了一些爱国青年用极端的行径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但是,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但无益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文明形象,而且还损害了我们的大国风范,更是中了西方反华势力的诡计:将我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引向非文明、非理性的方向发展,从而扰乱中国社会秩序,破坏奥运会前社会的和谐,并最终达到遏制中国走向大国复兴的丑恶目的。因此,我们惟有理性而不盲从,笃定而不冲动,我们才能冷静地对待问题;惟有文明而不粗暴,守礼而不极端,我们才能心怀宽容、面带微笑地向世界敞开怀抱。 
  3思想上的不盲从:一天,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是否有苹果的的香味?这时已经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问那位没有举手的学生说:“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的回答:“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现在的学生也一样,人云亦云的还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教育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大力提倡“不盲从”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造能力。 
  4、面对新闻不盲从:2007年10月12日,一组新近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成为媒体聚焦的中心。照片拍摄者周正龙也在一夜间,从陕西省镇坪县山区的一位普通农民变成万众关注的新闻人物。这组照片的重大意义,在于发现了已宣告绝迹20多年的野生华南虎。然而始料未及,正当人们为野生华南虎的......>> 
  
   问题六:怎么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首先你一定要有自信,相信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也可以适当的接受一下别人的意见,太过自我为中心也不好。)其次你还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随时观察周边的情况。(就是学会看人的神态-表情,看他是不是在说谎来欺骗你。) 
  
   问题七:盲目从众的危害有哪些  从众回产生很多消极影响,如弱化自我意识,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盲目从众不仅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集体的事业 
  青年盲目从众的行为,容易造成他们沾染不良嗜好, *** 不住不良诱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生活情趣低级、庸俗,不利于自身成长。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从众心理具有两面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等。因此,我们应该避免盲目从众 ,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怎样避免盲目从众

2. 什么是盲目从众?

在心理学中,什么是从众效应,如何避免从众效应带来的负性作用

3. 避免盲目从众的措施有哪些?

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避免盲目从众;此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我们避免盲从需要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故答案为:
  ①要避免盲目从众,就要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特别是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②全面的发展自我,特别是增强自主作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的能力是青少年避免盲目从众的重要途径.
  ③增强抵挡团体不合理压力的能力,学会抵制外部不良的诱惑,是青少年避免盲目从众的重要措施.
  ④做到心中有原则.

避免盲目从众的措施有哪些?

4. 什么是盲目从众?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x0d\x0a  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从众性是人们与独立性相对立的一种意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x0d\x0a  生活中有不少从众的人,也有一些专门利用人们从众心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某些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从而达到目的。生活中也确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会引起轰动效应,群众竞相传播、议论、参与。但也有许多情况是人为的宣传、渲染[而引起大众关注的。常常是舆论一“炒”,人们就易跟着“热”。广告宣传、新闻媒介报道本属平常之事,但有从众心理的人常就会跟着“凑热闹”。\x0d\x0a  不加分析地“顺从”某种宣传效应,到随大流跟着众人走的“从众”行为,以至发展到“盲从”,这已经是不健康的心态了。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从众,以免上当受骗,方为健康的心理。\x0d\x0a\x0d\x0a【人为什么会有从众心理】\x0d\x0a  一般说来,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叫做从众行为。 \x0d\x0a  从众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大街上有两个人在吵架,这本不是什么大事,结果,人越来越多,最后连交通也堵塞了。后面的人停了脚步,也抬头向人群里观望…… \x0d\x0a  美国人詹姆斯·瑟伯有一段十分传神的文字,来描述人的从众心理: \x0d\x0a  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个交通警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说的。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向东!“人群喊叫了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向东去!“…… \x0d\x0a  看来,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造成人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群体中,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感到孤立,而当他的行为、态度与意见同别人一致时,却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x0d\x0a  不同类型的人,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女性从众多于男性;性格内向、自卑感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x0d\x0a  从众行为表现在方方面面,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都有所表现。我们了解人的从众心理,并恰当地处理其行为,是很有意义的。有的领导意见本是错误的,有些员工由于惧怕反对而对自己今后不利,而违心地投了赞成票,结果后面的人都跟着投了赞成票。如果这时,你能坚持住,是会对单位今后的工作有益的;有的老师的一个解题方法本来不是最佳的,由于很多学生不反对,而导致绝大部分学生效仿老师的那种解题方法。如果你这时能提出自己比老师的方法更好的解题方法,那不是会使很多学生少走弯路吗?因此,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了解了人的从众心理,对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x0d\x0a[编辑本段]【从众心理分析】\x0d\x0a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x0d\x0a  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的是新的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500倍。福尔顿感到这个差距太大了,如果公布了它,难免会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所以他就没有声张。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测出的结果同福尔顿测出的完全一样。这位年轻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后,很快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以追悔莫及的心情写道:如果当时我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就绝不可能抢走我的荣誉。福尔顿的所谓“习惯的帽子”就是一种“从众心理”。 \x0d\x0a  当初“101章光毛发再生剂”问世时,有人曾听一位老中医说起,其实这配方古来有之,他也一直在给病人用,可是他就没想到把配方转变为一种“商品”。也许,这也正是企业家与手工艺人的区别所在。 \x0d\x0a  有的人对“从众”持否定态度。其实它具有有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 \x0d\x0a  不仅如此,在客现存在的公理与事实面前,有时我们也不得不“从众”。如“母鸡会下蛋,公鸡不会下蛋”——这个众人承认的常识,谁能不从呢?在日常交往中,点头意味着肯定,摇头意味着否定,而这种肯定与否定的表示法在印度某地恰恰相反。当你到该地时,若不“入乡随俗”,往往寸步难行。因此,对“从众”这一社会心理和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认为“从众”就是无主见,“墙上一棵草,风吹一边倒”。 \x0d\x0a  自然,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或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x0d\x0a[编辑本段]【从众现象表现形式】\x0d\x0a  对从众行为也要具体分析。一般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一是表面服从,内心也接受,所谓口服心服。二是口服心不服,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违心从众。三是完全随大流,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看从众行为的具体内容。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都不足,自制能力又不强,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中学生中既有口服心服的"真从众"。也有口服心不服的"假从众"。"真从众"往往是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合本人心意,或者自己原无固定意向,或者是"跟多数人在一起不会错"的随大流思想。"假从众"则往往是碍于情面或者免受群体的指责和惩罚。例如有的同学不吸烟,也不想吸烟,但伙伴中许多人都抽烟,为使自己与大家协调一致也只得抽上了。这种违心的从众现象,在学生中还是比较多的。

5. 避免盲目从众的原因到底有多重要?


避免盲目从众的原因到底有多重要?

6. 如何有效规避从众行为

从众效应的产生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信息性的。也就是说,在一个比较模糊的情境里,你不清楚怎么做才对的时候,会用别人的行为作为信息的来源,觉得别人对情况的判断可能比较准确,因而跟随别人行动。例如,下周就要考试了,你不确定考试会不会很难需不需要这周马上开始复习的时候,看到别人都在玩,自己也就觉得不用太在意了。 
针对这种情况,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多方面搜集信息,然后坚持自己作判断。在刚刚的例子里,你可以先翻翻书看知识点是不是都不太熟悉,找一下前几年的考题看难度,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需要多少时间复习、现在立刻开始是不是必要的。 

其二,是规范性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很多时候都很希望能获得他人或所在群体的接纳、认可、赞许,为了获得这些精神上的报酬,人就会在有意无意之中遵守群体里一个即使不是明言的“规范”,这应该比较符合你的情况。 
由于这种心理几乎是人的本性之一,所以要彻底改变并不容易,可是还是有方法的。例如,你可以尝试加强人格中自我价值的部分,尝试从依赖性人格向独立性人格转变,具体地说就是强化一种“好好学习做好自己的事情,比为了和大家打成一片而在不恰当的时间玩游戏更能证明我是个明智的人”这样一种信念(事实上我个人觉得这种信念是对的,不是忽悠自己哦~~),这样你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就能更依赖于自身而非别人,从而增强自控减少从众,这是比较积极的做法。可是如果这个太有难度的话,那么更简单的就是,到自习室里去吧。在自习室里,从众的行为就是好好学习了 :) 
无论如何,你应该相信寝室的同学不会因为你在复习不和他们一起玩就不喜欢你的,这多小的事情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打算嘛。而你会产生从众心理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人都是这样的嘛。放宽心~~ 
————————————————————————————————————————————————————— 
从众是无法从根本上戒除的,很多人意欲对它免疫可能是想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和与众不同,由此必须自身经历很多人很多事件,能从众多的从众事件中看出端倪和事物的本质(在此假设从众的目标是“FALSE否定或不正确的不值得的)然后脱离它。从理论上说,从众是人类群居本质在作怪,千年以来人类都是群居动物,从原始部落到现在的家庭中心,还有人类在整个星球中的作为唯一孤独的生物的存在,这种追根溯源的本质决定了从众的产生。 
你说的寝室学习被别人打扰,可以从两个方面解析:1.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夜晚尤其是凌晨的时候工作,特别是写作啊,搞开发软件啊什么的,就是因为一个安静的环境能让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你当时被别的同学的游戏声打扰而感到烦躁时理所当然的,大脑会自动的接受那些干扰声音,并且间接影响你大脑中负责学习的那快,人类大脑的理智与情感是分别在两块不同的区域,所以很多时候很难去避免。2. 很容易的就被周围的声音影响也许是因为你对正在处理的工作还未完全投入百分百的兴趣。要免除从众,就要放大所投入事物的责任心和兴趣。你试想,有多少次公汽坐过了站的?即使公汽有报站提醒,你还是坐过了站(不包括睡着),也许你当时正在思考的事情已经完全占据了你的头脑,所以你忘记了周围的声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责任心和兴趣

7. 如何避免从众心理

先推荐一本书《影响力》
从众效应的产生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多方面搜集信息,然后坚持自己作判断。在刚刚的例子里,你可以先翻翻书看知识点是不是都不太熟悉,找一下前几年的考题看难度,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需要多少时间复习、现在立刻开始是不是必要的。
其二,是规范性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很多时候都很希望能获得他人或所在群体的接纳、认可、赞许,为了获得这些精神上的报酬,人就会在有意无意之中遵守群体里一个即使不是明言的“规范”,这应该比较符合你的情况。
由于这种心理几乎是人的本性之一,所以要彻底改变并不容易,可是还是有方法的。例如,你可以尝试加强人格中自我价值的部分,尝试从依赖性人格向独立性人格转变,具体地说就是强化一种“好好学习做好自己的事情,比
为了和大家打成一片而在不恰当的时间玩游戏更能证明我是个明智的人
”这样一种信念(事实上我个人觉得这种信念是对的,不是忽悠自己哦~~),这样你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就能更依赖于自身而非别人,从而增强自控减少从众,这是比较积极的做法。可是如果这个太有难度的话,那么更简单的就是,到自习室里去吧。在自习室里,从众的行为
就是好好学习了 :)
—————————————————————————————————————————————————————
从众是无法从根本上戒除的,很多人意欲对它免疫可能是想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和与众不同,由此必须自身经历很多人很多事件,能
从众多的从众事件中看出端倪和事物的本质
(在此假设从众的目标是“FALSE否定或不正确的不值得的)然后脱离它。从理论上说,从众是人类群居本质在作怪,千年以来人类都是群居动物,从原始部落到现在的家庭中心,还有人类在整个星球中的作为唯一孤独的生物的存在,这种追根溯源的本质决定了从众的产生。
你说的寝室学习被别人打扰,可以从两个方面解析:1.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夜晚尤其是凌晨的时候工作,特别是写作啊,搞开发软件啊什么的,就是因为一个安静的环境能让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你当时被别的同学的游戏声打扰而感到烦躁时理所当然的,大脑会自动的接受那些干扰声音,并且间接影响你大脑中负责学习的那快,人类大脑的理智与情感是分别在两块不同的区域,所以很多时候很难去避免。2.
很容易的就被周围的声音影响也许是因为你对正在处理的工作还未完全投入百分百的兴趣。
要免除从众,就要放大所投入事物的责任心和兴趣。你试想,有多少次公汽坐过了站的?即使公汽有报站提醒,你还是坐过了站(不包括睡着),也许你当时正在思考的事情已经完全占据了你的头脑,所以你忘记了周围的声音。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责任心和兴趣吧。

如何避免从众心理

8. 如何避免从众心理呢?

陈一想在今天文章一开始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人和人之间的心理,或者是心理的表现形式,心理的状态,心理的角度,心理的本质,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吗?也许你还需要思考,还需要总结,还需要沉淀。
那么,陈一可以肯定的回答这个问题:是的,心理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传递,互相牵制的。人的心理,从某种角度说,其实也是社会心理,是受社会事件,或者人群传播影响的。
为了说明这点,陈一用我们生活里面曾经发生过的几件大事情,来说明:从众心理的发生,互相的影响程度,以及我们怎么去面对,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和思索。
从众事件:
日本的大地震涉及到的买盐事件。(这是陈一当时的完整记录,各位先看看,是否可以对照当时的情况来简单思考一下自己的反应和表现):
我们都知道,日本最近发生了大地震,之后是大海啸,现在是辐射又来了。我本来一直都是很冷静很理智很客观地在观察这个事情的。因为有了汶川地震之后我们的心智我想都是可以经受得住考验的吧。
但今天我发现,错了:我今天早上抽时间去小区买菜,见很多人吵吵嚷嚷的,我一问:没有盐了!具体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有人前几天就下了定金500块,今天早上很早超市还没有开门就等开着自己家的小车守候在门口,送货的车一来,甚至还没有等工人卸货就跳上车,把盐直接扛到自家车上。得,我服了!
我随即去了小区另外两个大型的超市,都被告知:盐早就没货了!后来问朋友们打听到的人人乐超市,问沃尔玛超市,华联超市,都说:都没有盐卖了!有这必要吗?我再打电话问重庆妈妈那边的情况,说也是超市盐几天前被抢购空了。
吃含碘的盐就可以防核辐射吗?我们可以看看相关的医学常识吧。防核辐射最有效是服碘片。碘盐碘含量低,起不到预防作用,吃多了反得甲亢。食盐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而且碘酸钾不同于碘片里的碘化钾,市民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辐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网站、医院、医生朋友等去了解基本的常识。这里我不展开说了。
这是我第一次从书本的从众心理,对应在现实的生活里面找到从众的最真实的事件和表现,一切的心理表现都是淋漓尽致的。不得不说我是大吃一惊。
我要说的是:我们也太从众和盲从了!
从众心理:
按照心理常识来说,从众的特点是什么呢?
1,首先引起我们从众的压力是真实存在的;
2,是个人自己意识到的;
3,是个人自己自愿选择的。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核辐射这个压力是有的,但这个压力到底有多大?离我们有多远?这些压力是不是真实的那么大?我们需要自己好好判断和评估一下;其次,当然我们是可以意识到的,但不能夸张和夸大这些压力源;三点是,我们都是自愿去买盐的,没有谁在强迫我们。但你思考过买来的盐是不是真的有效果?还是在浪费社会资源呢?你想过别人家真的需要买盐做饭菜这不是急死人嘛!
我们再说说我们为什么从众,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从众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大家一窝蜂去买盐来囤积呢?从心理学上说来,我们从众的心理无非是三个:
1、寻求行为的参照;
2、对偏离的恐惧;
3、群体的凝聚力。
那么我们看看买盐这件事情,首先,我看见你买我也去买,而且还通知亲朋好友一起买,小区去买,单位去买,大家都在参照互相的行为,这其实都快造成社会混乱了;其次,买盐是为了心安,是为了好受点,甚至很多人是为了买而买,用不用的了还是其次;最后,很多做盐生意的人笑了,为什么?物价上去了,盐商笑了,买的人哭了。这就是从众的可悲的下场。
我们再说说从众的类型。一般来说,我们从众也分成三个类型:
1、真从众;
2、权宜从众;
3、反从众。
所谓真从众的意思简单说就是行为和心理是一致的。有很多人是觉得盐真的可以防止核辐射,就去买了。而权宜从众的人是行为是买了盐了,但心理是怀疑的,但还是买了,因为看见周围的人都在买,这就是最大的购买的人群类型;所谓反从众的人是虽然暂时不去买盐,但心里还是恐慌的,也许到了后面还是买了。是潜在从众的人群。
最后最关键的,我们还是分析一下影响从众的因素吧。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说有三个:
1、群体因素;
2、个体人格因素;
3、情境的明确性。
这三个因素我们一一说来。一般来说,我们群体里的规模影响大概是3-4个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购盐的恐慌是可以基本可以影响到3,4个人的。这些人再分别去影响别的人。再相互的影响和传播。后果可想而之呀;第二个因素来说,如果个人本人的自我认识很高,自信心比较强,他就比较少去从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身边还是有些朋友是无动于衷的,甚至是很鄙视这样行为的人;第三个是,如果我们判定事情的标准更加客观的话,我们从众的事件就会少发生了!
我希望我这篇心理博客文章,可以让大家稍微冷静下来,想想我们是不是真的要这样一窝蜂去买盐和囤盐。别弄得日本人看我们的笑话,反问我们一句:到底是你们震了还是我们震了呀,看你怎么回答!同时,陈一也希望通过我这篇博客文章,让大家认真的思考一下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去面对生活中的从众的心理和从众的行为。
7、我被最好的朋友误会了!
陈一老师你们好,这几天我好难过,原因是我被曾经的好朋友误会,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她手机坏了,正好我有两台她借了我一台手机用她家的窗户向着路边而且窗户那里有一张桌子我们去她家玩我在厨房帮她煮饭洗菜,她和另一个同学出去了两三分钟可是那两分钟我一直在厨房都没有出来过她回来说手机不见了就说是我拿的可是我真的没有拿她已经严重的伤害了我我没那么肮脏她还把这件事告诉大家现在好多同学都不和我玩了也有同学对我说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不要理她我真的问心无愧我怎么解释她还是一口咬定她让我一点自尊都没有了我该怎么办啊
陈一:第一,我建议你还是找对方再认真的谈一次,说明当时你的状况。你确实没拿她的手机。再一次表明你的立场和原则。
第二:你也可以不免谈,用写信的、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去表达你的观点和想法。这样也是可以说明白的。
第三:以上的两种方式,既是你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也是说明了你的态度,你可以发给当时起码在现在聚会的那几个朋友,告知大家。
第四:剩下的事情,就不是你可以控制的了,嘴巴长在别人身上,要说什么,怎么说,你是控制不了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会说明一切的,你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的状态。
8、我现在郁闷死了!
我刚刚找到一份服务员的工作,自己比较内向!今天因为馒头没有吃完倒了被店长发现,说我啦,本来我知道错了,可是她说让我把倒在饭盒的馒头吃了我感觉很委屈,因为我已经知道错了,还在那说!所以我哭了!我是那种特别听话的人,她说什么我都会改正,可是她的不依不饶让我难过,饭店每天吃的很差白菜豆腐,没有多少油!吃不下去,可是又不能丢掉!我现在郁闷死了!
陈一:第一:浪费粮食是可耻的,店长说的话有一定的道路。但是,她的执法有些过度。或者说过激。这个在事后你完全可以和对方去说明这个问题的。他你也应该理解她的难处,她如果纵容你这样的行为,那么她怎么去管理别人呢?她是有自己工作的原则的,如果换位思考:你是店长,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会更加好点呢?那你也可以这样想这个问题,对吗?
第二:你觉得工作环境提供的饭菜不好吃,你可以少吃,自己吃多少就打多少饭菜,不可以浪费。特别是不可以到处丢弃,这些是严格要控制的行为方式。不需要别人提醒你,你自己就应该去提醒你自己的事情。
第三:自己觉得实在干不下去了,就换工作吧,但你对职场的规划有吗?如果仅仅是因为伙食不好就选择离开,这也不靠谱吧。这算是人生你吃的第一次苦头,这点苦头都不吃,你今后怎么面对也许更加险恶的环境呢?
9、我和父亲难相处!
我爸爸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白手起家创业很辛苦。我呢,初中毕业因为当时贪玩所以没好好读下去,爸爸一直把我留在他身边,可是我非常讨厌这个行业,我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想做的事情却一直没有得到爸爸的赞同。只有一直在他身边做这行。一呆就是7年今年的我已经23岁了,这几年来我过的一点也不开心,事业上更是没有什么进步,因为我实在讨厌。我的心思根本用不到这份工作上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真的受不了了,我一直怕爸妈难过所以我没有反抗过,我也知道反抗没用,爸爸是个很固执的人。如今跟我男朋友也两地相隔两年多,我也很珍惜这段感情,我想跟他在一座城市上班。我想让我们的感情稳固些。我真的不想过这种生活,我想逃离我又怕爸妈难过。我在家也帮不上什么忙。我该怎么办?
陈一:第一:是不是爸爸确实事业后继无人,他除了你之外没有然后别的选择呢?家族企业多少都会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一边是自己的骨肉亲情,一边是自己的兴趣好爱,真是难以抉择的事情。从你事业的角度来说,确实还是要综合考虑自己是否真的要完全放弃呢。
第二:你面临的还有个问题就是:你和你的男朋友是异地恋,你们之间有什么打算?对未来有什么计划?你们的计划和现在矛盾的距离有多远?这些你确实要思考了,也需要和你的男朋友好好商议,否则这些问题就始终存在在这里没有办法去解决问题。
第三:有没有可能男朋友过来和你一起创业?爸爸这里的事情平台是现成的?或者是你自己嫁过去?其实现在是你要做决定的时候了,陈一希望你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你无论哪一个决定,都是有好和不好的。没有办法去求全,最大程度就好了。多和父母和男朋友商议这件事情。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式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