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什么业务,具体有哪些

2024-05-05 15:03

1.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什么业务,具体有哪些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主要包括规定业务对象;审查再贴现申请;确定再贴现金额和利率;规定可贴现票据的条件;规定各金融机构的再贴现额度;到期收回资金等方面。当代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之一---------再贴现政策是通过再贴现业务来操作实施的。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商业汇票是购货单位为购买销货单位的产品,不及时进行货款支付,而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签发的、在约定期限内予以偿还的债务凭据。在一般情况下,为保证购货方到期确能偿还债务,这种债务凭据须经购货方的开户银行予以承兑,即由其开户银行承诺,若票据到期但该客户因故无力偿还该债务,则由该银行出资予以代偿。由于该汇票是购货方开户银行承诺无条件支付的票据,所以,销货方开户银行愿意接受该汇票以给其客户及时提供所需要的资金。商业银行买进这种票据的行为,就是票据贴现。由于票据贴现的时间与该票据到期的时间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票据贴现无异于商业银行向其客户提供贷款支持,因此要计入贷款利息这个因素。商业银行进行票据贴现时,就不能按“原价”买入票据,而必须对原票据的金额打一定的折扣。这个折扣就是进行贴现融资的利息,折扣率通常被称为贴现率。再贴现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它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筹资成本,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控制货币供应总量,而且可以按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融资,促进结构调整。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一种短期利率。根据《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在我国,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再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4个月。再贴现的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和调整。第二,是一种官定利率。它是根据国家信贷政策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第三,是一种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格兰银行贴现及放款有多种差别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现贴现利率为最低标准。商业银行进行票据贴现后,若其资金紧张,在贴现票据到期前,可持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同理,再贴现也有折扣,其折扣率通常被称为再贴现率。简言之,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两者都是以转让有效票据(一般是银行承兑汇票)为前提的。无论是企业申请贴现,还是商业银行申请再贴现,都要在提交银行承兑汇票的同时,提交增值税发票和真实商品、劳务的交易合同或必要的运输单据,以确保贴现和再贴现是发生在真实的商品、劳务交易基础之上的,防止企业或商业银行利用贴现或再贴现套取资金。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什么业务,具体有哪些

2. 为什么再贴现率政策不是有效的货币政策?

 1.从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看,再贴现政策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首先,中央银行处於被动地位。商业银行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贴现,或者贴现多少,决定於商业银行,如果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筹措资金,而不依赖於再贴现,则中央银行就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其次,增加对中央银行的压力。如商业银行依赖於中央银行再贴现,这就增加了对中央银行的压力,从而削弱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再次,再贴现率高低有一定限度,而在经济繁荣或经济萧条时期,再贴现率无论高低,都无法限制或阻止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借款,这也使中央银行难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2.从对利率的影响看,调整再贴现利率,通常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只能影响利率水平。即使影响利率水平,也必须具备两个假定条件:一是中央银行能随时准备按其规定的再贴现率自由地提供贷款,以此来调整对商业银行的放款量;二是商业银行为了尽可能地增加利润,愿意从中央银行借款。当市场利率高於再贴利率,而利差足以弥补承担的风险和放款管理费用时,商业银行就向中央银行借款然後再放出去:当市场利率高於再贴现率的利差,不足以弥补上述费用时,商业银行就从市场上收回放款,并偿还其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才能支配市场利率。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完全如此。 
  3.就其弹性而言,再贴现政策是缺乏弹性的,一方面,再贴现率的随时调整,通常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这会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再贴现率不随时调整,又不宜於中央银行灵活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因此,再贴现政策的弹性是很小的。

3. 再贴现为什么不是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

因为其局限性的存在。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效果: ①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
 
局限性: ①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②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再贴现为什么不是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

4. 什么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主要的手段? 再贴现率政策?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主要的手段: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法定准备金率。此外还有:信贷政策、中央银行贷款、信贷指导性计划、利率、道义劝告和政策性贷款(发债)计划八项政策工具。(政府还可以直接规定商业银行的利率或其浮动范围,抵押贷款的利息率(按揭)与条件实行直接信贷控制等)
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时的利率,是在商业银行缺乏准备金并需要向中央银行借款以作为准备金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银行无需向中央银行借款,则贴现率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意味着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高低,而且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

5. 宏观调控政策中 公开市场业务和 再贴现率是什么意思啊 有人能直观的解释下么?谢谢

都是中央银行调控市场货币量的手段。
公开市场业务就是央行在货币市场上发行或者回购短期票据,达到吞吐货币的目的,发行票据,回笼货币,回购票据,则投放货币;
再贴现率是面向商业银行的,为商行提供票据融资,通俗讲就是票据抵押贷款行为,提高再贴现率,就是提高再贷款利率,这样抑制商行的放贷,反之则刺激商行放贷票据融资行为。

所谓票据好多,有承兑汇票、贷款借据等 

原创答案,非拷贝粘贴。

宏观调控政策中 公开市场业务和 再贴现率是什么意思啊 有人能直观的解释下么?谢谢

6. 贴现政策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财政政策只能解决一部分作用,例如:税率调整、财政补贴等等。 
  财政政策往往比货币政策来的慢,因此需要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问题二:贴现率是什么意思?  贴现率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解决了未来经济活动在今天如何评价的问题。贴现率为正值,说明未来一块钱不论是损失还是收益,没有现在的一块钱重要;而且时间隔得越长,未来的价值越低。举例说,今天投资100万元的项目,将来如能收回200万,也不能证明此项投资一定有效。因为如果这回收的200万要等50年之后,今天衡量的价值就远低于100万。这是由于如果利率是3%,100万元存银行,50年内得到的利息也将达338万元(利率为2%的话,50年的利息为169万元)。所以50年后回收200万的投资与存银行得利息相比不值得去做。 
  投资的机会成本就是将这笔钱存银行所得的收益,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对未来评价的扣折称做贴现率。贴现率原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应付的利率。利率为正,或借钱要付息,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所以正贴现率的概念逐渐被牢固地确立。在改革以前,投资评价不用贴现率,这相当于将贴现率假定为零,把将来的收益当做和今天的收益一样,因而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现在这种习惯已经逐渐被纠正,只有经济界以外的人士偶而还沿用老概念。 
  后来,社会学家将经济贴现率移植到社会学,提出了社会贴现率的概念。社会贴现率越高,说明不仅未来的钱在今天看来价值很小,而且将来社会上或个人发生的一切事件今天看来都没有多大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社会贴现率高,是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将来不愿负责任,不守信用,道德水平恶化的一个标志。有不少社会科学家试图分析哪些因素决定了社会贴现率,可能的因素有政治和治安的安定、意外死亡率、平均剩余寿命,当然还有经济贴现率。甚至有的学者试图估计出社会贴现率的值。 
  近年来由于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受到关切,如何处理一代人以后可能发生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涉及到贴现率的确定。一座寿命为30年的核电站,报废之后堆址清理及核废料处理涉及到巨额开销。但因为这是30年后的事,贴现到现值数额就很有限。所以贴现的概念使核电站的净现值为正,投资认为可行。再如长江上的三峡大坝寿命可能是100年,现在几乎没有人去想一想三峡大坝报废之后的清理费用有多大,其原因也是贴现概念是遥远的事今天不必认真考虑。更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温上升,其后果十分严重,但因为这是一百年以后的事,今天大家都不着急。于是许多学者提出是否应当修改贴现率的概念。可是反对降低贴现率的理由同样是坚实的。从理论上看,贴现率为正是微观经济学必然的结论,要推翻它将使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发生动摇;从实践上看,降低贴现率将使资金供应紧张,降低资金运用效率,而且在市场上是根本行不通的。于是经济学家们陷入了严重的逻辑矛盾。英国著名的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Pearce)在《绿色经济的蓝图》一书中专列了一章讨论环境问题中的贴现率;世界银行出版的《研究观察》(1991年7月号)开篇文章就是讲贴现率与环境及发展关系。可是这些讨论从根本上并未能解决上述的逻辑矛盾,只是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补救办法。贴现率为正的理论看起来完全正确,但在处理环境问题时碰了壁。 
  我在《择优分配原理》一书中曾写过:“当理论和实际矛盾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我相信理论,并怀疑‘实际’是个假象,因为理论是经过千百万人的实践检验过了的。但当经过仔细的核对,确认那个事实是真实的,我们就面临着推翻旧理论、建立新理论的任务,而这种幸运的机会对一个科学家来说,一辈子也碰不上几回。” 
  为什么经济学中确认贴现率为正?我认为这个概念之正确,正如“人一定会死”一样,而且二者之间存在逻辑上......>> 
  
   问题三:贴现利率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贴现呢?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之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转让票据兑取现金。银行放款的一种形式。贴现对持票人来说是出让票据,提前收回垫支于商业信用的货币资金;对贴现公司或银行来说则是向持票人提供银行信用。银行根据市场利率以及票据的信誉程度规定一个贴现率,计算出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贴现利息。贴现利息=票据面额×贴现率×票据到期期限。持票人在贴付利息之后,就可以从银行取得等于票面金额减去贴现利息后的余额的现金,票据的所有权则归银行。票据到期时,银行凭票向出票人兑取现款,如遭拒付,可向背书人索取票款。票据贴现按不同的层次可分为贴现和再贴现两种,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的票据贴现业务称贴现,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已贴现的未到期工商企业票据再次贴现,称再贴现或重贴现。贴现率是受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变化而自发形成的,再贴现率则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 票据贴现相当于贴现行对未到期票据持有人提供的短期借贷。贴现行收取的利息又称贴息,利率称为贴现率。 
  
   问题四:什么叫做再贴现政策?  商业银行将持有的债券,到中央银行兑换现金的做法叫再贴现。 
  
   问题五:年贴现率是什么意思  贴现率又称门槛比率(Europe称为the refinancing rate,the UK称为repo rate,the 
  US称为discount 
  rate),是指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按一定的利率计算利息,这种利率即为贴现率,它是票据贴现者获得资金的价格。常用于票据贴现。企业所有的应 
  收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用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借款。银行同意时,按一定的利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贴现或借款日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给余 
  额。贴现率的高低,主要根据金融市场利率来决定。 
  其套算公式为: 
  贴现率=[[贴现利息]]/票据面额×100% 
  与利率一样,年贴现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月贴现率通常用千分数表示,日贴现率通常用万分数表示。 
  
   问题六:什么是贴现率?什么意思?怎么计算?  贴现率,简单的说,就是将来的钱,折算到现值,少掉或多出的那部分的钱与将来的钱的比值 
  比如,现在你有95万,1年后这些钱会因为银行利息,或者是人民币升值而变为100万,多出的5万比上1年后的100万得到5%,所以贴现率就是5% 
  或者是可以这样理解,1年后你可以得到100万,贴现率为5%,所以相当于这笔钱现在的价值为95万 
  其实,贴现率的计算是为了服务计算现值来计算的 
  比如,现在有人欠你10万元,但是要一年后才给你,根据当今市场的贴现率假设是5%,那相当于是现值的9万5千元,你可以考虑是不是要提高他欠钱的利息来弥补这部分损失 
  或者是,你用50万投资一个项目,20年后有100万的收入,但是这100万贴现到今天的价值只有10多万,也就是说……你50万的钱存入银行,20年后产生的利息本金加起来都比100万要多,这样一来,这个投资就不划算,你就可以考虑不投资这个项目了 
  
   问题七:现贴现率是5%是什么意思?  贴现就是指未来的钱现在的价格。你有100万一年之后才收到,那么今天你将这100万让给银行,银行不会给你100万,先要去掉利息,如果年息10%,那么你只能拿到100/(1+10%)的钱。另外银行还要承担收不回钱的风险,银行给你的钱就在再少一点。结果可能是100/(1+15%),那么这里的15%就是贴现利率。 
  
   问题八:贴现率是什么意思  贴现率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换言之,当商业银行需要调节流动性的时候,要向央行付出的成本。理论上讲,央行通过调整这种利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调控整个货币体系利率和资金供应状况的目的,是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重要工具之一。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储备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 *** 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 
  
   问题九:贴现率是什么意思  是手头现金到不了位可先向银行代款但是银行要收回一定的钱〔很大的数目 〕比如你带1000万 他只会给你900多万 差的钱就是贴现

7. 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吗

是的。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吗

8.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有哪些作用?

再贴现与再贷款业务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业务。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的行为。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它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筹集资金,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控制货币供应总量,而且可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融资,调整结构。
在这里,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办理再贴现,取得资金,而中央银行就充当了“最后的贷款者”的角色。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以解决这些机构短期资金周转的问题。
在一些国家,由于票据业务不发达,商业银行的贴现业务量不大,因此可以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的合格票据就更少。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主要靠再贷款业务向商业银行融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8条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根据贷款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信用贷款和再贴现两种。
信用贷款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金融机构资金头寸情况,以其信用为保证发放的贷款。
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2条和第27条的规定,信用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不包括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
所以,在中国,再贷款即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
从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进行宏观调控的实际来看,再贷款是我国体制转型过程中一项有效的间接调控手段,在调节货币供应总量、金融体系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这种信用贷款容易出现货币供应失控现象,正常情况下,政府是要加以控制的。
因此,在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中,再贴现业务将逐步成为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融资的主要方式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