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拟52亿元增资江淮大众,占股75%

2024-05-06 08:02

1. 大众拟52亿元增资江淮大众,占股75%

7月22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发布公告称,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合资公司江淮大众增资人民币52.16亿元,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合资公司75%的股份。同时,江淮汽车将向该合资公司增资人民币12.85亿元,持有25%股份。
交易或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双方分别完成对合资公司新股权的认购后,合资公司的总注册资本从人民币20亿元增加至人民币73.56亿元。 

此次交易是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6月11日达成协议的组成部分。
大众集团对江淮大众的控股,打破了大众集团之前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将有更好的灵活性和主动权。在车型资源的分配,甚至合资公司的股权问题上,在与一汽集团以及上汽集团的博弈中,将拥有更多的筹码。
大众集团承诺在进一步增加股比之后,将授予合资公司4-5个大众品牌纯电动产品,合资公司目标将是2025年生产20-25万辆汽车,营收将达到300亿元;2029年将生产35-40万辆汽车,营收将达到500亿元。
如果中国法律允许的话,大众集团还会寻求将大众品牌旗下中型、中大型燃油车,甚至是商用车引入江淮大众。

虽然燃油车的引入还需要政策的支持,但是新能源乘用车的引入已经近在眼前。目前江淮大众只有思皓E20X一款产品,且市场表现不佳。此次增资完成之后,江淮大众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能源工厂的建设和新车型的研发中,并尽快引入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大众拟52亿元增资江淮大众,占股75%

2. 大众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批 江淮大众将进入快车道

11月2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江淮大众增资相关事宜已获得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备案通过。这也意味着增资国产已经基于最后的执行阶段。

同时标志着大众集团新能源汽车中国生产基地在安徽设立,也标志着大众集团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总部落户合肥。
根据公告披露的信息,大众集团承诺授予江淮大众4-5个纯电动汽车品牌发布。此外,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大众将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

据了解,今年5月份,大众汽车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9.2亿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在入股的同时,大众还宣布将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 75%,大众汽车由此获得合资公司控股权。
早在2017年6月1日,在中德两国政府的见证下,江淮与大众正式签署合约成立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彼时业内一片哗然,因为1994年印发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明确指出国外车企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不得超过2家。而江淮大众已是大众集团在国内的第三家合资公司。

大众认为,在江淮大众引入大众集团的产品之后,将与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形成补充和协同,后两者是大众在华的另外两家合资车企。目前,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在新能源电动市场也逐渐展开布局。
的确,如今,新能源市场正在以“快车道”的形式驶入主流汽车市场,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1%,累计销量已突破550万辆;2019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221万辆,渗透率上升至2.5%。
从国家来看,中国销量从2013年的1.7万辆提升到了2019年的120.6万辆,其中 2019年的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例达到了54.6%,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从企业来看,2011年以来,以特斯拉、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3年的20.2万辆上升至2019年的221万辆,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50%。
根据大众汽车的电动化转型战略,2020-2024年,大众集团将在电动化、数字化、混动化三个领域共投资600亿欧元,其中330亿欧元投入电动化。2029年前,大众汽车将为推出75款纯电动产品,其中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达2000万辆。

在大众汽车转型战略中,中国市场的作用举足轻重。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刘云峰曾表示,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计划到2025年共推出30款新能源汽车,实现新能源汽车占整体产品组合至少35%的比例。同时,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50万辆。
不过,虽然大众这样的传统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方面,现在看经验还不算是特别足的,但跟造车新势力相比,传统汽车企业他们毕竟是资金比较雄厚,而且有强大的全球销售网络还有品牌,所以这些老牌的汽车企业的入局无疑会极大地加快电动车的发展,从这方面来讲,对汽车行业会有深远的一个影响。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会在这种变革之中受益,会买到更安全、性价比更高的电动车的产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今年第三起合资股比变化案例:大众增资江淮大众75%股权获批

早在今年5月,安徽省国资委、大众中国投资、江汽控股就共同签署了《关于向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增资之意向书》。关于大众增资江淮大众,提升合资公司股权占比一事,便已无悬念。
而在近日,该事件又有了新的进展。11月3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江淮大众增资相关事宜已获得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备案通过。

至此,也意味着增资国产已经进入最后的执行阶段,某种程度上来说,大众增资江淮大众总算最终得以“落地”。
按照约定,原本江淮大众50:50的股权结构将变更为大众中国投资增资75%股权;而江淮股份降至25%,同时公司管理权将由大众中国投资主导。
随着该增资事宜的尘埃落定,江淮大众也成为继华晨宝马之后,第二家外资增股至75%的合资车企。
今年第三起,合资股比变化案例
我国在2018年开始放宽了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当年便迅速得到了外资车企的回应。宝马率先将其在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增至75%,成为合资股比放开后的首个受益者;
而特斯拉也于当年和上海市政府签订协议,成为放开股比后的首家外商独资在华建厂的车企。
就在人们以为将会有更多的中资、外资调整改变股比的事情发生时,却意外地出现了将近一年多的“空窗期”。
期间虽也有类似戴姆勒与北汽商讨股比,大众欲增资一汽-大众、上汽大众这样的传闻流出,但也仅限于传闻而已,特别是上汽大众还专门针对此事回怼过大众汽车。
宝马虽一马当先,便俨然已成绝唱?成为了去年业界热议的话题。
整个2019年,除了长城汽车在11月份和宝马合资的光速汽车项目正式启动之外,便再无此类事件发生。当然,光速汽车也依然是中外股比50:50。
时间来到2020年,从2019年的“悄无声息”又转变为热闹的场景。
今年2月,四川现代完成股权更替,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韩国现代汽车)成为了唯一的股东,造就了我国第一家合资车企转变为外资独资车企的案例。
3月,广汽本田正式完成了“反向操作”,全资收购合并了本田汽车(中国),中资“收编”外资,一时间也引发了业界的热议。
在即将迈入年底之际,大众增资江淮大众也随之落地。
三起案例,虽然性质完全不同,但也反应出了外资对待股比改变这件事的热情始终都未降低,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股比改变案例正在提上日程。
大众增资江淮大众,究竟刺痛了谁的神经
回过头来再看大众增资江淮大众这件事儿,不得不说里面也透露着不少的“玄机”。该事件究竟会刺痛哪些人的神经,又会激发起怎样的连锁反应,是人们好奇的地方所在。
首先,对于大众在华的另外两家合资公司来说,可并非只是增加了一个“同窗”那么简单的事情。

按照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签署的《关于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之产品组合框架协议》约定,为了推进江淮大众的产品布局,大众成为合资公司75%股权的股东后,将授予合资公司4-5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计划中的产品将基于其纯电动平台。
而就在江淮汽车披露增资相关事宜已获得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备案通过的同一天,业界的目光更多地被聚焦到了深圳。
在这里,大众ID.4(双版本)中国首秀。

与前期猜测无异,一款归一汽-大众,一款流入上汽大众。
同一天,三个合资伙伴都有着自己的“收获”,可谓是皆大欢喜,但最终的赢家依然是大众,其电动化布局得以全方位的落地。
但作为旁观者,难免会有所好奇,这样的场景会否因为江淮大众的“插班”而有所改变。未来,会不会出现一款车三个版本的事情呢?
有这样的疑问也属正常,毕竟大众已经将江淮大众的股权占比提升到了75%,拥有了合资公司的管理主导权。即便将来为了平衡南北大众,仍将继续采取较为“公平”的策略,但时间一久,难保大众不会向自己股权占比更高的江淮大众有所“倾斜”。
大众也曾表示,在江淮大众引入大众集团的产品之后,将与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形成补充和协同。然而商人逐利,75%和50%的区别,那是非常明显的。即使是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也是无可厚非的。
至于业界普遍猜测的江淮大众只会导入大众集团的几个其他品牌车型,短期内有可能,长远来看是几乎不可能的,大众又不傻。
其次,大众增资江淮大众的成功,势必也会刺激德系三强里的另一位,戴姆勒。眼看着宝马、大众都已然享受到了放开合资股比的“红利”,要说戴姆勒没感觉,恐怕没人会信。
事实上,戴姆勒和北汽商讨股比变更的传闻,也已有了一段不短的时日。从宝马敲定增资后,便一波连着一波迟迟没有落停。
除了宝马、大众已经打好了头阵,给戴姆勒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之外,不得不说戴姆勒本身的情况也使得它不得不有所考虑。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戴姆勒今年二季度营收302亿欧元,同比下滑29%,息税前利润亏损7.08亿欧元,净亏损19.06亿欧元。
大额资金流失,让戴姆勒遭受了来自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的压力。可就在同一时间,戴姆勒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北京奔驰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同期业绩达到了3.64亿欧元。
这无疑也直接刺激了戴姆勒增持北京奔驰股权的意愿。当然,由于北汽的强势与华晨、江淮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为何戴姆勒增资北京奔驰一直停留在传闻上的原因。
有消息指出,就在戴姆勒与增资的同时,北汽也存有反向“收编”的意愿。两者之间的博弈,也使得戴姆勒欲步宝马、大众后尘可谓是难度极大。
此时,大众增资江淮大众的案例,会否给戴姆勒以某些启迪呢?正如上汽大众强势回怼后大众的调头转向,戴姆勒能否以此借鉴转而另辟蹊径,或许也未尝不是破局的办法之一。
或许,还有人在等待入局
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官网公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中的时间表来看,2022年将会取消乘用车制造外商股比限制。
那么也就是说到了2022年,外资若要入局,势必将会比现有已入局而欲调整股比的外资车企来得顺利和相对简单一些。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车市已表现出了高于全球其他地区的抗击打能力和更加广袤的市场前景。也让更多的外资车企重新认识了中国车市。
退一步讲,即便是不考虑合资,采取外商独资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近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国产Model 3就已经开始出口欧洲等地。外商独资在华建厂的巨大成本和产能的优势早已不言而喻。

一方面等着中国车市的自我洗牌,另一方面等待着取消乘用车制造外商股比限制的节点到来,最终以独资的方式入局,可能也在许多跨国车企的考虑之中。
马曰:
我国的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就如同打开了一扇大门,但事情的本质是让车市交给市场去自行梳理和重塑。对于中资也好,外资也罢,其实机会都是均等的。广汽本田不就为我们上演了一幕中资反向逆袭的好戏吗?面对着中国车市的前景可期,重大的战略意义,无论是谁都不会轻言放弃的。终归,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身强大起来了,才能在这场战役中拥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有着向成功迈进的可能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年第三起合资股比变化案例:大众增资江淮大众75%股权获批

4. 大众“南北中” 持江淮大众75%股权 仅仅是第一步

11月2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江淮大众增资方案已获得安徽省发改委备案通过。其中显示,江淮汽车将向江淮大众增资12.85亿元人民币,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向江淮大众增资52.17亿元。完成增资后,江淮大众的总注册资本将增加至73.56亿元,江淮大众股比将变更为25:75。

上汽、一汽、江淮“三分天下”?
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共有三家合资公司,分别是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以及江淮大众。其中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分别成立于1985年和1991年,这两家并称“南北大众”,到了2017年,江淮大众继续成立合资公司,自此掀开了大众在华“三分天下”的局面。
上汽大众是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公司,目前股比结构是上汽集团50%,大众汽车集团50%;而一汽-大众目前的股比结构为,一汽股份有限公司占比60%,大众汽车集团占比40%。

而江淮大众在2017年成立之初,大众汽车集团与江淮汽车集团双方股权比例同样为50%:50%。不过在2018年国家发改委公布汽车股比放开之后,这一局面便顺势被打破。2020年5月份大众便开始计划购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

其实,大众在华一直想要提高自己的话语权,此前,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曾表示“股份的比例问题我们一直都在考虑”。但不论是上汽大众还是一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一直未对此事进行过明确回应。为何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的股比未能打破,偏偏到了江淮大众这里就要“改”呢?这其中的原因逃不开利益的纠葛。
据销量数据显示,2019年,上汽大众全年累计销售200.17万辆,一汽-大众全年累计销售212.99万辆。江淮大众2019年全年销量3875辆,这对大众来说简直就是“丢脸”,这或许也就成了变更股比的诱因。
江淮大众连续10个月0销量!
从当前的市场表现来看,江淮大众或许本身就不被大众所重视,不论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乃至销售,整套系统似乎都是用的江淮汽车那一套。好不容易发布了首款量产车型思皓E20X,却被质疑是江淮iEV7S的衍生品,后续又曝出“技术质量”问题,不知这样的江淮大众产品,如何能够让市场上的受众认可?


据销量数据显示,从2019年的12月至2020年9月,10个月的时间,思皓E20X仅售出1辆,不知大众看到后又会作何感想,换成是我,或许早就把这款产品直接“放弃”了。
在2020年北京车展上,江淮大众秉承着新能源造车的理念,推出了首款燃油车思皓X8!


江淮大众说好的“先电后油、油电共用”呢?两年时间里,就拿出一辆“嘉悦X8换标”的思皓X8,不觉得自己打脸吗?
再来说说大众,不论是Copy江淮的iEV7S也好,还是嘉悦X8换标也罢,江淮大众对大众来讲就是下的一步棋,其目的或许就是为了自己能够在华成立独资。因为2022年,将取消乘用车中外合资企业股比限制,同时将取消同一家外资车在华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若真是如此,未来江淮大众或将成为大众汽车在中国真正的“大本营”,不知彼时的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利润该如何保证?从控股江淮大众到成为国轩高科的大股东,大众汽车在国内市场的新能源布局,显然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大众中国增资江汽控股与江淮大众已获批


大众中国增资江汽控股与江淮大众已获批

6. 大众中国增资江淮大众获批 大众与江淮合作加深

财经网汽车讯 大众增资江淮大众获得审批。
11月24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表示,接到大众中国投资的通知,根据大众中国投资于2020年6月11日与安徽省国资委和江汽控股签署的《关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投资协议》,以及同日与江淮股份和江淮大众签署的《关于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投资协议》,截至2020年11月23日,大众中国投资已在相关国家就该项目取得了反垄断审查部门的批准。

今年5月29日,安徽省国资委、大众中国投资、江汽控股三方签署《关于向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增资之意向书》。6 月 11 日,相关方签署相关协议。
上述交易完成后,大众中国投资持有江淮控股股东江汽控股50%的股权。而安徽省国资委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权,仍控制江汽控股。大众中国投资间接持有江淮12.5%股权。
江淮和大众中国投资将向双方合营公司江淮大众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江淮持有江淮大众25%股权,大众中国投资持有江淮大众75%股权,江淮大众将引进大众集团的品牌产品。
大众集团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基于其纯电动平台的4至5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合资公司将逐渐扩大规模并力争在2029年达到年产量35万辆至40万辆,项目总投资预计达到约10亿欧元或等值人民币。
同时,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大众将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
江淮大众制定发展目标,力争在2025年生产20万辆至25万辆,在2029年生产35万辆至40万辆,预计总收入在2025年达到300亿元,在2029年达到500亿元。
资深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认为,随着江淮大众的成立,江淮乘用车发展或将迎来转机。他指出,江淮大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将得到大众资源方面的支持,“这对江淮汽车而言,或是学习技术和提升自身的机会。”
江汽、江淮与大众合作在进一步加深。
江淮9月发布的思皓乘用车品牌,与江淮大众共标。江淮思皓乘用车和江汽瑞风商用车品牌,引入了德国VDA 6.3质量管理体系,并在研发等方面全面对标大众MQB平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江淮大众增资扩股 总注册资本升至73.56亿元

(文/彭科峰)7月21日下午,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和大众中国投资拟向江淮大众进行增资。目前,江淮汽车和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完成了对江淮大众新股权的认购,合资公司的总注册资本从20亿元增加至73.56亿元。

公告显示,本次江淮汽车方面向江淮大众增资1,284,908,578元,持有合资公司25%股权;大众中国投资向江淮大众增资5,216,711,460元,将持有合资公司75%的股权。
此外,江淮汽车还发布了向控股股东申请委托贷款的公告。公告显示,为促进公司发展,满足日常经营需要,公司拟向控股股东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申请12.9亿元人民币的委托贷款,期限2年。而该笔贷款主要是为了促进公司发展,满足公司日常经营需要。
车友头条注意到,5月29日,江淮汽车曾经发布公告称,安徽省国资委、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江汽控股签署增资之意向书,增资完成后,大众中国投资将持有目标公司 江汽控股50%的股权,安徽省国资委持有50%的股权。此外,据合作意向书,大众中国投资将增持江淮大众至75%,获得合资公司的管理权,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变革。显然,2个月之后,当初的意向书开始落地。
车友头条了解到,未来,江淮大众公布的目标将是2025年生产20-25万辆、2029年生产35-40万辆,由此预计带来2025年300亿元、2029年500亿元人民币收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江淮大众增资扩股 总注册资本升至73.56亿元

8. 增至 73.56 亿 江淮和大众将对江淮大众进行增资

日前,江淮汽车官方发布公告称,将和大众中国投资拟向江淮大众进行增资。公告显示,根据协议约定,江淮汽车和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完成了对江淮大众新股权的认购,合资公司的总注册资本从 20 亿元增加至 73.56 亿元。

其中,江淮汽车方面向江淮大众增资 1,284,908,578 元,持有合资公司?25%股权;大众中国投资向江淮大众增资 5,216,711,460 元,将持有合资公司 75% 的股权。
江淮汽车方面表示,“本次增资系公司和大众中国投资战略合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次增资有利于推进公司和大众中国投资的战略合作,有利于促进合资公司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