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财经素养教育

2024-05-06 01:12

1. 如何培养学生财经素养教育

   21世纪公民核心素养中,目前还没有财经素养这个词。如何让财经素养成为国民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教育界首先要达成共识,这很重要。”3月2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主办的“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北师大教授、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在会上呼吁。
    “每个人都会与财富打交道,有的人因此发家致富,有的人却倾家荡产,人们总结出许多原因,其中一个因素往往被忽略,就是财经素养的教育……”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尹后庆说。而前不久发生的河南一大学生因无力偿还巨额贷款最终自杀的事件,更成为当天许多专家呼吁财经素养应成为国民核心素养的直接原因。
     财经素养教育:亟须补上的一课 
    什么是财经素养,经合组织发起的PISA测试中对此有一个定义,所谓财经素养,是指关于财经概念和金融风险的知识与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解的技能、动机和信心,以便在广泛的财经活动中作出有效决策,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收益、参与经济生活。
    大到买房,小到如何处理压岁钱,都是财经素养的内容。但与“财经素养教育从儿童抓起”的呼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在这方面都极为缺乏。
    中央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孟祥轶教授讲述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体系;英国在2000年把财经素养教育正式列入英格兰学校教育系统;澳大利亚在2005年将财经素养教育覆盖从幼儿园到十年级的学段;日本将2005年定为日本“财经素养教育元年”。
    “即便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财经素养教育也很受重视。以金融教育战略为例,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已经制订了第一个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并在实施过程中。”孟祥轶说。
    “财经素养可能是像我们这样从计划经济为主走向市场经济的`国家特别需要的,所以我们可能会率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基本解决了,他们的基础教育并不缺乏。因此,我们呼吁要重视财经素养的教育。”刘坚说。
     财经教育要为现实生活做准备 
    一些地区在培养学生财经素养方面进行了探索。2012年,经合组织首次在PISA测试中增列了“财经素养测试”选项,来自上海155所学校的1197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测评。
    “上海的平均成绩是最高的,经合组织13国平均分是500分,上海是603分。”尹后庆说。之所以有这样的好成绩,尹后庆解释说,这源于上海学生在数学和阅读领域的优势,同时也因为上海是全国较早开设财经素养教育试点课程的地区。
    排名不是最重要的,让尹后庆印象最深刻的是财经素养的评估框架,这一框架通过把知识的应用放在一定的情境里去考察,从而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比如设定这样一个情境:某人在网上买了5件衣服,结果拿到了一张错误的发票,该怎么办?这就需要综合考虑“买了什么衣服”“税钱和税费是多少”“快递费用是多少”等,然后再决定要不要退货或者重新开发票。
    “财经素养是多学科教育结果的综合表现,更多的与学生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相互联系,我们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不是让学生去答各种数学题,而是在足够真实的情境里培养学生的财经能力。其实,不仅财经素养的教育应该这样,其他学科也应该如此。”尹后庆说。在他看来,学校教育需要更多地为现实生活做准备,所有的学科教育一定要对现实生活的素材保持一定的敏感性,才能使得学科素养能够依托于基础知识,进而不断形成。
     培养财经素养不一定要设置课程 
    正因为财经素养的形成需要多学科协同发力,所以,尹后庆并不建议开设专门的财经素养课。他认为,可以把财经素养教育与许多学科教育结合起来,与真实的情境结合起来,与地方的实际结合起来。他尤其强调,财经素养与数学素养有关,但并不等同于数学素养,财经素养聚焦的是学生面对财经问题的优劣判断,从根本上说是对待财经问题的观念和意识,而不仅仅是运用数学计算。
    “不要以为培养学生财经素养就一定要有财经素养课程,这是两回事。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可以是独立的课程,可以是综合的课程,也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所以财经素养如何培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地现实,结合教师队伍情况,采取有效的培养方式。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要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即作为中国国民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有许多。”刘坚补充说。
    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国际著名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推广机构——荷兰国际儿童储蓄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Roeland Monasch先生介绍该机构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的发展状况。
    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还联合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专门成立“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据该中心执行主任王胜介绍,作为我国高校首个面向青少年的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将开展一系列教育创新实践,推动我国学校系统对于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的认识、重视和创新实践。

如何培养学生财经素养教育

2. 财经素养教育的意义

财经素养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家庭幸福、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加强财经素养教育,培养出具有基本的财经知识和能力,具有财富道德与信仰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公民,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对于打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更是具有战略性的、基础性的意义。因此,有必要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来重视财经素养教育。



扩展资料: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各地对财经素养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也不同,不同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时间有早有晚,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形式也各异。
高中生对财经素养及财经素养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财经素养教育的理解,近九成同学赞同“财经素养教育是一种基于财经知识、理财技能、财富管理和人生信念等基础修养的生活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
财经素养教育是金融教育、财商教育、消费者教育。接受问卷调查者普遍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许多学校已经通过开设选修课、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很高。

3. 什么是财经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财经素养的口标是为了指导公民处理财经事务,提升财经福社。拥有更多财经知识的公民理应表现出更为理性的财经决策和更多有利于获得财经福社的行为,这可以作为衡量财经知识有效性的指标。DECD的调查结果表明财经知识与财经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拥有更多财经知识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金融市场参与行为。财经知识较高的家庭更倾向于购买风险资产,投资回报率也更高。  
   
      财经知识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使个体尝试种类丰富的财经活动,行为决策更有计划性,更为理性。有研究对924名大学生进行了财经素养调查,结果发现,高财经知识组对每日记账的重要性评价更高。在支出与收入的关系上,高财经知识组96.   1%的被试认为少花比多赚更重要。在低财经知识组,相同回答的个体比例为81.3%。  
   
        
   
      在投资规划和实施力一面,高财经知识组,89. 4%的人认为规划和实施定期投资计划非常重要,但只有72. 2%的低财经知识组这么认为(Chen   & Volpe, 1998)。总之,缺少财经知识会限制个体制定明智的财经决策的能力。Edmiston和Cillett-Fisher   (2006)发现,在具有高级水平财经知识组中,只有9. 8%的人缺乏应急基金,而中级水平财经知识的人中有22.5 %,在财经知识较低的人群中则有49   %。在关于老年人理财规划非常重要,但只有72. 2%的低财经知识组这么认为(Chen & Volpe, 1998)。  
   
      总之,缺少财经知识会限制个体制定明智的财经决策的能力。Edmiston和Cillett-Fisher   (2006)发现,在具有高级水平财经知识组中,只有9. 8%的人缺乏应急基金,而中级水平财经知识的人中有22.5 %,在财经知识较低的人群中则有49   %。在关于老年人理财规划方面,Lusardi和Mitchell   (2007)发现,那些拥有较好财经知识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制定计划、实施训一划并投资复合资产。  
   
        
   
      理论上来讲,财经知识水平的确会影响投资理财行为,进而影响公民的财经福社。然而,也有研究质疑财经知识与财经行为之间的关系,项元分析总结了201项有关财经素养、财经教育与财经行为关系的研究,发现财经素养对财经行为的预测力只有0.   1% (Fernandes, Lynch, & Nete-meyer,   2014)。这一结果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财经素养与财经行为之间的关系。澄清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财经素养、财经知识进行清晰地界定和准确地测量;另外,财经知识对于财经行为的影响可能受到财经能力和财经价值观的调节,区分财经素养的结构才能更好地解释财经知识与财经福社之间的关系。  
   
      财经知识是财经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开展公民财经教育的基础。但是口前对于我国公民所应具备的财经知识的内容、结构以及标准化的评估工具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拟确定我国公民财经知识体系的结构,并编制标准化的财经知识测验。在此基础上,考察财经知识、财经能力与财经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探索财经知识影响财经行为的内在机制。

什么是财经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财经大学专业素养指的是什么

财经大学专业素养,主要指财经类人才所需要的经济管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1、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
      2、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
      3、培养所学专业的职业习惯;
      4、培养财经领域的职业意识。

5. 财经素养体现出来的特征有哪些

 
        近几年来,财经素养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许多高校都成立了研究财经素养的机构,研究财经素养教育政策与理论,探索财经素养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等问题。但就当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学界对“财经素养”这一概念的定义,主要参考国际经合组织的定义,即“财经素养是‘关于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是应用该类知识和理解的技能、积极性和信心’。   
                 
          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受实际经济情况的限制,对财经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并不一定就是直接参与投资活动,也可能是在日常的消费行为、学习生活中,有意或者无意的利用已掌握的财经知识来指导自己作出相应的选择。而就业无疑是他们大学生涯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   
          为了探讨大学生财经素养与其就业选择之间的关系,笔者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培养层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财经素养情况以及他们就业选择的倾向,探究财经素养与大学生就业选择之间存在的关系。   
           1.问卷整体情况    
          调查问卷共分为基本信息、消费情况、理财意识、就业选择四大部分,对大学生日常开支、理财知识的掌握、就业意向、就业态度等信息进行了调查,累计收集有效问卷1008份,获取了较为丰富的样本。   
           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从获取的问卷信息来看,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本科层次学生84.72%,专科层次学生占15.28%;女生占81.25%,男生占18.75%;年级   
          层次以低年级(一、二年级)为主,占总问卷数的68.75   %,高年级学生(三、四年级)占比为31.25%。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主要以财务、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   
           3.财经素养基本情况    
          对调查对象财经素养的情况主要通过调查他们的消费情况和理财意识进行了解。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受访大学生的生活费支出情况以“收支平衡”和“略有结余”两种情况为主(占比为61.41%   ),有26.98%的受访者处于“支出过多”的情况,另有11.61%的受访者没有留意过自己的生活费支出情况。   
          从受访大学生反馈的理财意识来看,有59.33%的受访者选择储蓄这种传统且风险较低的理财方式,同时还有69.05%的受访者会选择余额宝这种新型的易操作的低风险理财方式。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受访者都具备最基本的理财意识,对于常见的理财投资渠道也有了解,而且还能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投资。   
           4.就业选择基本情况    
          从就业选择的情况来看,在薪酬水平相同的情况下,55.16%受访者的职业选择仍倾向于企业员工、公务员这一类较为传统的职业类型,但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各种新型职业的受访者合计占比也达到了34.43%。从就业态度上来看,有64.98%的受访者更倾向于从事自己喜欢但是不够稳定的工作,52.28%的受访者能够接受为了寻找更自由的工作而辞职待业的情况,48.21   %的受访者对于未来职业发展更加偏向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具有一定财经素养的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的过程中,也会运用一定的财经知识进行判断。他们自身所体现出来的财经素养特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就业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前,高校大学生主要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学生为主。这个年代出生的学生,成长的环境、家庭经济背景等客观条件都比此前出生的学生优越许多。同时,他们接触到的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他们在对待金钱和财富的观念上,也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创造财富的意识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来看,虽然超过半数的受访者生活费获取来源是“全部由家庭支持”但生活费“大部分由家庭支持,自己兼职解决一部分生活费”的受访者比例占受访人数的39.68%   ,“完全由自己解决”的受访者比例为3.17%。这就充分反映了当前已经有很多学生意识到了创造财富对于提高自己生活水平和积累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2.能够合理规划消费行为    
          大学生日常消费行为是其最为常见的经济活动之一,从大学生消费的情况可以判断出他们自身所具备的财经素养。根据问卷反馈的情况,受访者生活费“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比例达到了61.41%,生活费“支出过多的比例为26.98%。从这个情况来看,对自己的生活费支出情况有明确了解的受访者比例达到了88.39%。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非常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而对于生活费“支出过多”的受访者,有77.18%的人选用花叹进行预支以解决生活费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受访者会参加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获取生活费。   
           3.能够意识到理财对于未来发展的意义    
          理财行为是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财产进行管理,实现财产保值、增值的管理行为。大学生作为无收入或低收入群体,其生活费数额有限且来源基本上以家庭支持为主,因此大学生本身缺乏理财的资金。但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理财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理财的操作更加智能、理财的方式更加多样,使得大学生也开始萌生理财的意识,同时进行一些理财尝试。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受访大学生对于基金、证券、P2P、余额宝、储蓄、保险等理财途径都有基本的了解,并且体现出了一定的理财意愿,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开展一些理财行为。这就意味着受访者已经意识到了对于财产的态度不仅仅只限于满足当下的需求,更注重财产增值对于未来发展的支持。   
           4.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风险意识    
          从受访者对于理财渠道的选择来看,在资金有富余的情况下,有69.05%的受访者选择余额宝这种低投入的理财方式,59.33%的受访者选择储蓄这种低风险理财方式,选择基金、债券这类收益较为稳定、风险程度较低的理财方式的受访者比例为38.4%,有11.71%的受访者选择P2P、保险这类风险较高的理财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风险意识,不仅能够意识到理财方式之间的风险差异,而且能够评估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能够意识到自身经济实力的不足,进而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低风险、低投入的理财方式。   
  

财经素养体现出来的特征有哪些

6. 财经素养体现出来的特征有哪些

 
        近几年来,财经素养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许多高校都成立了研究财经素养的机构,研究财经素养教育政策与理论,探索财经素养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等问题。但就当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学界对“财经素养”这一概念的定义,主要参考国际经合组织的定义,即“财经素养是‘关于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是应用该类知识和理解的技能、积极性和信心’。   
                 
          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受实际经济情况的限制,对财经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并不一定就是直接参与投资活动,也可能是在日常的消费行为、学习生活中,有意或者无意的利用已掌握的财经知识来指导自己作出相应的选择。而就业无疑是他们大学生涯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   
          为了探讨大学生财经素养与其就业选择之间的关系,笔者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培养层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财经素养情况以及他们就业选择的倾向,探究财经素养与大学生就业选择之间存在的关系。   
           1.问卷整体情况    
          调查问卷共分为基本信息、消费情况、理财意识、就业选择四大部分,对大学生日常开支、理财知识的掌握、就业意向、就业态度等信息进行了调查,累计收集有效问卷1008份,获取了较为丰富的样本。   
           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从获取的问卷信息来看,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本科层次学生84.72%,专科层次学生占15.28%;女生占81.25%,男生占18.75%;年级   
          层次以低年级(一、二年级)为主,占总问卷数的68.75   %,高年级学生(三、四年级)占比为31.25%。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主要以财务、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   
           3.财经素养基本情况    
          对调查对象财经素养的情况主要通过调查他们的消费情况和理财意识进行了解。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受访大学生的生活费支出情况以“收支平衡”和“略有结余”两种情况为主(占比为61.41%   ),有26.98%的受访者处于“支出过多”的情况,另有11.61%的受访者没有留意过自己的生活费支出情况。   
          从受访大学生反馈的理财意识来看,有59.33%的受访者选择储蓄这种传统且风险较低的理财方式,同时还有69.05%的受访者会选择余额宝这种新型的易操作的低风险理财方式。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受访者都具备最基本的理财意识,对于常见的理财投资渠道也有了解,而且还能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投资。   
           4.就业选择基本情况    
          从就业选择的情况来看,在薪酬水平相同的情况下,55.16%受访者的职业选择仍倾向于企业员工、公务员这一类较为传统的职业类型,但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各种新型职业的受访者合计占比也达到了34.43%。从就业态度上来看,有64.98%的受访者更倾向于从事自己喜欢但是不够稳定的工作,52.28%的受访者能够接受为了寻找更自由的工作而辞职待业的情况,48.21   %的受访者对于未来职业发展更加偏向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具有一定财经素养的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的过程中,也会运用一定的财经知识进行判断。他们自身所体现出来的财经素养特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就业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前,高校大学生主要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学生为主。这个年代出生的学生,成长的环境、家庭经济背景等客观条件都比此前出生的学生优越许多。同时,他们接触到的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他们在对待金钱和财富的观念上,也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创造财富的意识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来看,虽然超过半数的受访者生活费获取来源是“全部由家庭支持”但生活费“大部分由家庭支持,自己兼职解决一部分生活费”的受访者比例占受访人数的39.68%   ,“完全由自己解决”的受访者比例为3.17%。这就充分反映了当前已经有很多学生意识到了创造财富对于提高自己生活水平和积累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2.能够合理规划消费行为    
          大学生日常消费行为是其最为常见的经济活动之一,从大学生消费的情况可以判断出他们自身所具备的财经素养。根据问卷反馈的情况,受访者生活费“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比例达到了61.41%,生活费“支出过多的比例为26.98%。从这个情况来看,对自己的生活费支出情况有明确了解的受访者比例达到了88.39%。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非常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而对于生活费“支出过多”的受访者,有77.18%的人选用花叹进行预支以解决生活费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受访者会参加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获取生活费。   
           3.能够意识到理财对于未来发展的意义    
          理财行为是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财产进行管理,实现财产保值、增值的管理行为。大学生作为无收入或低收入群体,其生活费数额有限且来源基本上以家庭支持为主,因此大学生本身缺乏理财的资金。但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理财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理财的操作更加智能、理财的方式更加多样,使得大学生也开始萌生理财的意识,同时进行一些理财尝试。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受访大学生对于基金、证券、P2P、余额宝、储蓄、保险等理财途径都有基本的了解,并且体现出了一定的理财意愿,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开展一些理财行为。这就意味着受访者已经意识到了对于财产的态度不仅仅只限于满足当下的需求,更注重财产增值对于未来发展的支持。   
           4.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风险意识    
          从受访者对于理财渠道的选择来看,在资金有富余的情况下,有69.05%的受访者选择余额宝这种低投入的理财方式,59.33%的受访者选择储蓄这种低风险理财方式,选择基金、债券这类收益较为稳定、风险程度较低的理财方式的受访者比例为38.4%,有11.71%的受访者选择P2P、保险这类风险较高的理财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风险意识,不仅能够意识到理财方式之间的风险差异,而且能够评估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能够意识到自身经济实力的不足,进而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低风险、低投入的理财方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