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在哪出土?

2024-05-09 09:36

1. 马踏飞燕在哪出土?

雷台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雷台是丝绸之路上精品旅游景区,1983年雷台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3年12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11月被定为甘肃省建设系统第三批"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2004年4月被定为甘肃省第三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公元301年-375年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资冶通鉴》中记载:为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轮80余堵,基高9仞"。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周围古树参天,湖波荡漾,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1969年9月在台下东南角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公元186-219)大型砖室墓,墓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前、中、后室等部分组成, 通长40米;前室有左右耳室,中室有右耳室,墓葬虽经盗掘,但遗存尚多,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珍贵文物共231件,古钱币3万枚,被史学界称为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1971年9月全国著名考古学家、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时发现铜奔马,称其为"马踏飞燕"。1973年外交部长陈毅决定让铜奔马赴世界各地展览。作为中国考古文化优秀代表于1973年4月至1975年8月先后到法国、日本、英国、罗马尼亚、奥地利、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加拿大、荷兰、比利时、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高度赞誉。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为了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雷台及雷台汉墓这一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改善旅游设施、提高旅游区的服务质量和综合接待能力。撤地设市后,在国家、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3500多万元对雷台旅游区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扩大占地面积66670m2,雷台旅游区以崭新的面貌向中外游客充分展示了雷台文化一条街、堪称"中华第一门"的汉风格大门、大型音乐喷泉、天下第一马"马踏飞燕"、凝聚汉文化精萃的巨型浮雕、牌楼、图腾柱以及堪称"世界之最"的整体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队列,建成并布展了具有天马艺术风采的天马艺术馆。进行了古建筑维修、绿化、美化建设,建成后,中央及各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参观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雷台旅游区环境的改善、汉文化和马文化全方位的展示,给国内外游客提供了舒适优美的游览环境,我们热忱欢迎中外游客来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目睹那神奇的"马踏飞燕"出土地及古代人民智慧的杰作。

马踏飞燕在哪出土?

2. 马踏飞燕在中国哪个地方出土的

原物于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
造型为一奔马足踏飞燕。故人称此铜奔马为“马踏飞燕”。其情景描绘一只安详遨游的飞燕,猛然被一匹奔跑迅马超越,在这一瞬间,马右后蹄点于燕背,飞燕受惊蓦然回首。铜奔马以其浪漫的艺术构思和优美挺拔的造型享誉海内外。

3. 马踏飞燕是在什么地方出土的

马踏飞燕,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的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

马踏飞燕是在什么地方出土的

4. 马踏飞燕"是在什么地方出土的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1969年,正是备战备荒的年代。9月初,武威县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十三生产队的村民正在挖防空洞。9月10日,挥舞着镢头的村民,挖到了坚硬的石头,村民将浮土层刨开后,发现是一块砖头。随即发现了砖头砌的墙体。于是村民们将砖拆开,发现是一个墓室。
大队的干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他们带着马灯、武器由地道进入墓室,进行查看。这时发现,这是一个古代的墓葬。一些墓室中,放着铜马铜车,这些铜车马并不是很高。很快,墓葬中的各种殉葬品被送到了大队部。当时,发现墓内有铜车马和其它文物就让生产队会计负责,用麻袋将这批文物搬运到生产队的库房保管,队干部们还列出了一个入库文物清单。
雷台汉墓出土铜车马武士仪仗俑和一件罕见的铜奔马,在甘肃省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实属少见,说明这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墓葬。后来,武威的文物工作者党寿山先生亲自用架子车,将文物搬运到武威文庙大殿保管起来。到11月和12月间,雷台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先后两次被调到了省上。不过此时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铜奔马的价值。
真正认识铜奔马价值的是郭沫若,他是铜奔马的伯乐。当郭沫若第一眼看到铜奔马时,就对铜奔马的造型赞叹不已,认为它既有风驰电掣之势,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无疑是一件稀世珍宝。据亲历者说,当时,让郭老大加赞赏的两件国宝是唐代金银棺和东汉铜奔马,并且说“这两件拿到北京可以引起轰动。你们好好宣传,我回去也给你们宣传宣传。”后来,铜奔马在北京的展览上才一鸣惊人。

扩展资料
东汉铜奔马是东汉青铜艺术的精品之作。东汉铜奔马的造型方式,实际上沿用了通行于当时的奔马的形象,并且创造性地加上了飞鸟,既起到了实际中的固定作用,又增加了马飞奔的气势。但它不同于近现代个体艺术家的创作,而是一种程式化的创作模式,在形态上沿用了当时通行的奔马的造型,并且在马足下加上鸟形物以支撑稳定,这是一种创造。整体上看,东汉铜奔马是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底。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东汉铜奔马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2014年02月17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的“奔马迎春——中国马文物”图片展在河南博物院举行,东汉铜奔马在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汉铜奔马(马踏飞燕)

5. “马踏飞燕”究竟是哪里出土的?

“马踏飞燕”这一文物出土于地处甘肃武威市境内的雷台汉墓。这座雷台汉墓是东汉时期的古墓,其内共包含三座墓葬。这座古墓之所以以“雷台”为名,原因在于它建于雷台之下。所谓“雷台”,即祭祀雷神用的土台,建造于前凉时期。雷台汉墓的发现可以追溯回1969年,当时武威当地村民在挖掘防空地道时偶然发现这座古墓的存在。
雷台汉墓被发现之后村民从中挖出了诸多殉葬品,其中包括青铜俑,金器、玉器以及陶器等。而村民在挖出这些殉葬品之后并未擅自将其瓜分、贩卖,而是将它们集体上交到了大队部。而待公社书记得知这件事情之后,该书记为保护这些殉葬品又将此事上报给了上级部门。1969年年底甘肃相关部门做出最终决定,被村民挖掘出来的殉葬品于是全部被送往甘肃博物馆进行保存。
身为雷台汉墓殉葬品之一的“马踏飞燕”,它在面世早期其实并未受到太多关注。后来直至1971年九月,它的价值才被真正发现。当时郭沫若随柬埔寨到访中国人员一同前往西北访问,而甘肃恰好是他们的访问站点之一。待抵达甘肃之后,他们一行人特地来到了甘肃博物馆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郭沫若看到了“马踏飞燕”,并对它大加称赞。在这之后这“马踏飞燕”又经由郭沫若的大力推荐,继而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出土文物展。伴随着这次展出,“马踏飞燕”彻底引发文物界以及学术界的双重热议,原本平平无奇的“马踏飞燕”自此变身为“无价之宝”。
“马踏飞燕”之所以会引发重大关注,是因为它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马踏飞燕”为青铜质地,呈现骏马飞驰之态。它长45cm,宽13cm,重量约为7.15kg。经研究,“马踏飞燕”的制作是先分开铸造各个部位,然后再将这些部位逐一合铸到一起。这匹飞驰状态下的铜马全身上下仅有一个着力点,即它的右后蹄。这只马蹄踏在一只飞禽上方,腿内夹有增加重力的铁芯以用于维持飞马的平衡。
“马踏飞燕”,真正的名字其实是铜奔马。有关于这件文物,马蹄下所踏之物究竟是否为飞燕一直以来都存有争议。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件文物的名字才会最终定为铜奔马。而除了马蹄下的飞禽颇具争议之外,这只马匹的“真身”也同样存有诸多说法,其中包括“天马论”、“天驷论”等。

“马踏飞燕”究竟是哪里出土的?

6. 马踏飞燕出土呢几件

马踏飞燕的传奇之路

7. 马踏飞燕"是在什么地方出土的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1969年,正是备战备荒的年代。9月初,武威县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十三生产队的村民正在挖防空洞。9月10日,挥舞着镢头的村民,挖到了坚硬的石头,村民将浮土层刨开后,发现是一块砖头。随即发现了砖头砌的墙体。于是村民们将砖拆开,发现是一个墓室。
大队的干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他们带着马灯、武器由地道进入墓室,进行查看。这时发现,这是一个古代的墓葬。一些墓室中,放着铜马铜车,这些铜车马并不是很高。很快,墓葬中的各种殉葬品被送到了大队部。当时,发现墓内有铜车马和其它文物就让生产队会计负责,用麻袋将这批文物搬运到生产队的库房保管,队干部们还列出了一个入库文物清单。
雷台汉墓出土铜车马武士仪仗俑和一件罕见的铜奔马,在甘肃省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实属少见,说明这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墓葬。后来,武威的文物工作者党寿山先生亲自用架子车,将文物搬运到武威文庙大殿保管起来。到11月和12月间,雷台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先后两次被调到了省上。不过此时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铜奔马的价值。
真正认识铜奔马价值的是郭沫若,他是铜奔马的伯乐。当郭沫若第一眼看到铜奔马时,就对铜奔马的造型赞叹不已,认为它既有风驰电掣之势,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无疑是一件稀世珍宝。据亲历者说,当时,让郭老大加赞赏的两件国宝是唐代金银棺和东汉铜奔马,并且说“这两件拿到北京可以引起轰动。你们好好宣传,我回去也给你们宣传宣传。”后来,铜奔马在北京的展览上才一鸣惊人。

扩展资料
东汉铜奔马是东汉青铜艺术的精品之作。东汉铜奔马的造型方式,实际上沿用了通行于当时的奔马的形象,并且创造性地加上了飞鸟,既起到了实际中的固定作用,又增加了马飞奔的气势。但它不同于近现代个体艺术家的创作,而是一种程式化的创作模式,在形态上沿用了当时通行的奔马的造型,并且在马足下加上鸟形物以支撑稳定,这是一种创造。整体上看,东汉铜奔马是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底。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东汉铜奔马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2014年02月17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的“奔马迎春——中国马文物”图片展在河南博物院举行,东汉铜奔马在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汉铜奔马(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在什么地方出土的

8. 马踏飞燕是哪一年出土的?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
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