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苏武庙》,是一首吊古诗,诗人见到了些什么?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05-07 06:15

1. 温庭筠的《苏武庙》,是一首吊古诗,诗人见到了些什么?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原题:
(1)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2分)

(2)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4分)

(3)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2分)

温庭筠的《苏武庙》,是一首吊古诗,诗人见到了些什么?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温庭筠 苏武庙用什么写作手法

这首诗借凭吊古迹而致慨,遥念先贤,启迪后进,感情极为真挚.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色如下:  其一,在有关时、空描写方面,诗篇深得纵横捭阖、驰骋自如之妙.从时间角度讲,第一句落笔突兀,波澜骤起,极写了苏武生前见到汉使时的激动情景;第二句是写其身后的寂寞;第三、四句是追述他在胡地牧羊时心灵和肉体所遭受的磨炼;第五句是写归汉后之所见 ;第六句是回忆其出使时的装束和年龄;第七、八两句是写归汉后的感叹.时序上的跌宕转换,既扩展了诗的境界,又使语言显得轻捷活泼,毫无板滞之感.从空间的角度讲,这首诗的第一句写的是苏武生前胡地最后表现,第二句是写苏武庙的景致,第三、四句是写苏武留胡之北海(第三句写空间的上方,显出苏武“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思国心情;第四句是写空间的下方,显示了苏武所处环境的荒凉.)第五句写朝廷楼台,第七句把笔触伸到茂陵,这样,苏武生前、身后活动空间场景的大幅度跳跃,就为表达诗的主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使诗篇扩大了容量,具备了纵横捭阖的悲壮气势.
  其二,灵巧、活泼的用典,使诗歌更加情思永,耐人寻味.诗歌中活用历史典故,可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扩大诗的容量;也可以避直就曲,产生某种暗示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三、四句所用之典,俱见《汉书·李广苏建传》,一则记载:“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另一则记载:“乃徙武北海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当年苏武滞留塞外,目之所见,是“胡天月”,是“塞草烟”,是“云边雁断”,是“陇上羊归”,既是其亲眼目睹之景物,又是见之于史书的典故.这三、四句的用典在暗不在明,实写与用典达到了难以区分的地步.“甲帐”、“丁年”等皆是用典.“封侯印”也见之于史书,说苏武归国后,拜为典属国,至宣帝时始赐爵关内侯.运用典故,令人毫无生硬堆砌、偏僻艰涩之感,从而收到了形象、含蓄、曲尽其妙的艺术效果.
  其三,灵巧的对仗,增加了诗歌的绘画美.这首诗中间两联对仗不仅工整 ,而且灵巧奇绝 .三、四两句,主要从空间角度描写苏武留胡时环境的艰难;五、 六两句主要从时间的角度突出其留胡时间的漫长.两联有机配合,便从时、空观方面突现了苏武不可动摇、固若磐石的爱国之志.其中“甲帐”、“丁年”的对仗更见功力,看似信手拈来,而实有巧夺天工之妙.

3. 温庭筠 苏武庙用什么写作手法??急!!!!!!!!!!!!!

  这首诗借凭吊古迹而致慨,遥念先贤,启迪后进,感情极为真挚。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色如下:   其一,在有关时、空描写方面,诗篇深得纵横捭阖、驰骋自如之妙。从时间角度讲,第一句落笔突兀,波澜骤起,极写了苏武生前见到汉使时的激动情景;第二句是写其身后的寂寞;第三、四句是追述他在胡地牧羊时心灵和肉体所遭受的磨炼;第五句是写归汉后之所见 ;第六句是回忆其出使时的装束和年龄;第七、八两句是写归汉后的感叹。时序上的跌宕转换,既扩展了诗的境界,又使语言显得轻捷活泼,毫无板滞之感。从空间的角度讲,这首诗的第一句写的是苏武生前胡地最后表现,第二句是写苏武庙的景致,第三、四句是写苏武留胡之北海(第三句写空间的上方,显出苏武“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思国心情;第四句是写空间的下方,显示了苏武所处环境的荒凉。)第五句写朝廷楼台,第七句把笔触伸到茂陵,这样,苏武生前、身后活动空间场景的大幅度跳跃,就为表达诗的主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使诗篇扩大了容量,具备了纵横捭阖的悲壮气势。   
  其二,灵巧、活泼的用典,使诗歌更加情思永,耐人寻味。诗歌中活用历史典故,可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扩大诗的容量;也可以避直就曲,产生某种暗示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三、四句所用之典,俱见《汉书·李广苏建传》,一则记载:“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另一则记载:“乃徙武北海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当年苏武滞留塞外,目之所见,是“胡天月”,是“塞草烟”,是“云边雁断”,是“陇上羊归”,既是其亲眼目睹之景物,又是见之于史书的典故。这三、四句的用典在暗不在明,实写与用典达到了难以区分的地步。“甲帐”、“丁年”等皆是用典。“封侯印”也见之于史书,说苏武归国后,拜为典属国,至宣帝时始赐爵关内侯。运用典故,令人毫无生硬堆砌、偏僻艰涩之感,从而收到了形象、含蓄、曲尽其妙的艺术效果。   
  其三,灵巧的对仗,增加了诗歌的绘画美。这首诗中间两联对仗不仅工整 ,而且灵巧奇绝 。三、四两句,主要从空间角度描写苏武留胡时环境的艰难;五、 六两句主要从时间的角度突出其留胡时间的漫长。两联有机配合,便从时、空观方面突现了苏武不可动摇、固若磐石的爱国之志。其中“甲帐”、“丁年”的对仗更见功力,看似信手拈来,而实有巧夺天工之妙。

温庭筠 苏武庙用什么写作手法??急!!!!!!!!!!!!!

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武庙 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

    (1)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想到的是:   一是首联想到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  的各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    二是颔联追思苏武当年望雁思归、荒塞牧归两幅画面,概写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三是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依旧,而自身已衰老;   四是尾联想到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任意三点即可)(2)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