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财政发展做了什么

2024-05-09 14:11

1. 我为财政发展做了什么

财政为庶政之母,财政部门是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职能部门。身为财政部门职工,深感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感到身负的担子和责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适应财政事业的发展。作一名合格的财政局职工,努力在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     弘扬博兴财政精神,爱岗敬业比作为
二、     严肃三项纪律,做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表率
三、坚持学习,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本领
   总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时刻保持财政人良好形象,提高科学理财、为民服务本领,为财政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为财政发展做了什么

2. 今年财政做了什么,下一步财政怎么做

8月29日下午,财政部部长肖捷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现阶段财政运行情况如何?下一步有什么重要动作?哪些在研究?哪些要破局?信息量很大!
房地产等行业税收增长较快
“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肖捷说,1至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762.46亿元,增长10%;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979.38亿元,增长14.5%,高于今年同期收入增幅4.5个百分点。
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账本”中,企业所得税增长12.7%,个人所得税增长18.5%。肖捷分析,二者上涨的原因分别为“企业利润较快增长带动”;“受居民收入增长、财产转让所得增加等影响”。此外,能源原材料行业税收高速增长,中高端制造、批发零售、房地产等行业税收增长较快,建筑业、金融业受营改增减税效应影响税收下降。
其他几本账中,前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28394.99亿元,增长31.6%;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02.8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保险基金。1至6月,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1392.9亿元,增28.8%。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4672.9亿元,增23.8%。
肖捷分析,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增长较多,“主要是部分省份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及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提高了筹资水平。截至6月底,基金累计结余73586.6亿元”。
深化税制改革取得进展
肖捷表示,今年以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工作取得进展。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方面,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完善重点支出预算保障机制;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清理整合力度。
在深化税制改革方面,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总结评估河北省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情况并研究扩大试点范围;扎实做好船舶吨税法、烟叶税法、耕地占用税法等立法相关工作。
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方面,肖捷称,将加大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力度: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扩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免征范围,设定征收标准上限。降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标准。授权地方自主减免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等。
地方债管理设定“负面清单”
肖捷介绍,今年以来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采取了设定“负面清单”等多项措施,核查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问题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相关责任人被给予撤职、行政降级、罚款等处分。
他表示,下一步“坚持堵后门、开前门严控增量,坚决堵住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地方政府一律采取发行政府债券方式规范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同时,开好合法合规举债的"前门",适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稳步推进专项债券管理改革。”
“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债务风险”,他强调,“督促地方落实主体责任,加大问责追责和查处力度,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做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下一步财政要做好五大工作
谈到下一步下一步财政工作安排,肖捷表示,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全国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把握稳和进的关系,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实施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已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及时查处违法违规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增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抓紧研究建立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进一步加强地方库款运行监测,督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更好释放资金和政策效应。拿出更多优质资产,通过PPP模式引入各类投资,回收资金继续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实现良性循环。引导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公共服务、脱贫攻坚、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大对“中国制造2025”的支持力度。
二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地方加强专项奖补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严格按规定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确保完成煤炭、粗钢去产能任务。继续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相关工作。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今年年底前实现统一开具高速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发票,支持部分地区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发展冷链物流。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三是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分领域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研究制定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方案、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方案。研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动转移支付设置与财政事权划分相适应。加强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建设。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推进脱贫攻坚,支持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继续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逐步开展门诊统筹,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和资源统筹,指导各地科学制定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方案,确保与扶贫标准有效衔接。督促各地用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落实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保障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密切关注基层财政运转情况,统筹运用现有财力渠道,积极支持困难地区做好基本民生兜底工作。
五是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执行预算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督促地方强化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加快存量政府债务置换步伐。坚持堵后门、开前门严控增量,坚决堵住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地方政府一律采取发行政府债券方式规范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同时,开好合法合规举债的“前门”,适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稳步推进专项债券管理改革。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债务风险。督促地方落实主体责任,加大问责追责和查处力度,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做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督促金融机构合规审慎经营,切实加强风险控制。

3. 如何做好2014年财政工作

 一、围绕“一个重点”,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狠抓增收节支不放松,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财源建设上要有新突破,把财源建设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8+3”现代产业培育和重点骨干企业培植结合,优化收入结构,既要提高收入的总量、增量,更要提高收入的质量、均量;在依法征管上要有新举措,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强财税征管,完善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健全收入目标考核办法。坚决防止收取“过头税”,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紧抓税制改革和政策叠加机遇,打好“老区”牌,不遗余力加大争资立项力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比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继续从严控制 “三公”经费及其他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集中财力保障重点事业发展和民生政策落实。
  二、强化“两个支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持转型发展。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主导产业,促进全县产业全面转型升级。落实积极的财政扶政策,管好用好专项资金,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服务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支持民生改善。坚持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改善,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大力推进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各类社会救助资金、惠民惠农补贴发放工作,切实保障民生事业健康发展。
  三、深化“三项改革”,夯实财政管理基础。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算、财政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扩大预决算信息公开项目。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增强预算约束刚性,提高执行准确率;深化预算绩效改革。选取重点项目和预算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并将新增民生项目逐一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加快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入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扩面,推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财政大平台动态监控机制,扩大资金监控范围和监管力度。
  四、突出“四个强化”,提升科学理财水平。强化财政收支管理。进一步完善部门综合预算编制,将预算内拨款、非税收入、上级专款、资产收益等全口径纳入部门预算。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及其他一般性支出,规范预算追加程序,严格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效防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有效整合项目、资金,集中用于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发展;强化投融资平台建设。探索建立财政持续支持融资平台、投资项目配置土地、融资项目储备、投融资平台多元化经营、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等机制,实现投融资平台“融、用、管、还”一体化发展;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创新评审机制,规范评审程序,完善监管机制,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财政监督,加快完善覆盖财政管理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财政“大监督”格局,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如何做好2014年财政工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