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安全吗 它其实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池

2024-05-12 14:37

1. 银行理财安全吗 它其实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池

谈到安全,就不得不说一下银行的理财产品是怎么赚钱的,发放贷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有时候它的利息比放贷还高,它主投的其实是房地产、PPP或基建,通过谋取其中的差额,把应分配给客户的一部分拿出来,剩下的便是净利润。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

  那么为什么这种风险一直没有爆发?这其实就是银行的高明之处,拆东墙补西墙。我们常见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因为时间越长相对利息越高,银行不做这样的傻事,但任何投资都不是说短期可以收回的,一般周期是2到5年,那么同一期理财到期了,但资金还在项目里怎么办?不怕,再发行一期就好了,把收上来的资金分配给到期的客户,多余的流进下一个投资项目中,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银行的这种运营模式最怕的就是挤兑,大量的客户集中一个时间提现,那么银行没有大量的资金储备的话极有可能会垮掉,但大部分银行几乎没有这种风险,因为背后有强大的央行和政府,倒霉的话也是民营类银行。

银行理财安全吗 它其实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池

2. 银行对理财资金池的法规有哪些?

首先,对于理财资金池,举个例子,一家银行发行了“票据类”、“组合类”和“信托类”等各种期限、种类和预期年化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实际上客户购买这些产品的资金都归入银行统一的“资金池”,由银行相关部门运作“资金池”中的资金,比如购买债券、票据和信托产品等,甚至直接用于放贷。
银行开发的资金池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参照基金产品的运作模式,通过滚动发行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筹集资金,将资金投资于期限较长的资产。短期限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要低于长期限产品,银行可以通过期限错配来获取最大的收益。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出发,需要引导商业银行审慎、规范推进理财业务创新。应在制度层面给理财产品更明确的法律地位,厘清银行和投资者之间、银行和投资资产之间的权责关系。加强表外理财产品风险管理和投资者教育。
 一是收益与风险相匹配。对理财产品的监管,应着重考量其风险收益的分担是否合理。首先要求理财产品可单独核算,这是考查风险和收益的基础;其次是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即体现“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原则。银行应设计合理的收益和损失分配机制,根据自身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审慎开展业务。
二是加强表外理财产品风险管理。一方面,要从严掌握商业银行风险计量,根据业务真实属性和风险状况,及时、足额计提资本和风险准备。另一方面,建立和健全商业银行表内表外业务以及商业银行与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合作的“防火墙”,避免表外业务风险的跨市场、交叉性传染。
三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对理财产品发行、存续和到期等过程中涉及的资金投向、风险评级、客户收益等信息,银行需要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披露,提高产品透明度。
四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权责。应在制度层面给理财产品更明确的法律地位,厘清银行和投资者之间、银行和投资资产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尊重理财产品契约本身的严肃性。银行由于在专业技能、信息、决策和谈判能力上的优势,应始终把理财产品投资者的利益摆在首要位置,并做到谨慎投资。
五是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金融消费者对理财产品性质的认知能力和对风险的识别能力,改变金融消费者将理财视为一种变相的存款并期望“旱涝保收”的观念,使其理性购买理财产品,推动理财产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y

3. 为什么银行职员自己几乎不买银行卖的理财产品

很多人对理财存在一定的误解,理财并不单指一种投资方式。可以将理财看作是投资方式的总称。银行的理财产品,既包括基金国债,又包括保险理财。银行员工不一定是不买自己银行的理财产品,只是他们的角度会更加客观。
一,收益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很多人的印象中,理财产品的收益可以达到百分之十几或者二十,但是大多数银行并不会出售这种产品。收益越高往往伴随着风险也很高,银行需要为自己的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而考虑。一般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都在4%到6%之间,对部分岁数较大的银行员工来说,这些数字挺多的,但是对年轻的职员来说,这些产品的收益相对较少。而余额宝或者P2P等投资渠道,收益比单纯的银行理财高出许多。
二,自己的收入达不到购买理财的标准。
大多数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起存金额是五万元人民币,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的起存金额为十万。而银行职员的工资水平,尤其是年轻人的工资水平,距离五万或者十万,还差得很多。银行人早已经不是以前躺着挣钱的时候了,较低的工资水平让很多人选择放弃购买理财。而余额宝、P2P,等其他投资方式,对起存金额的要求很低,投资方式也相对灵活,更适合很多在银行工作的年轻人。

三,投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
银行的理财产品不仅包括狭义上的理财,还包括基金国债保险。很多银行员工基于收益和起存金额的限制,不会购买理财产品,但是会选择购买基金,或者以基金定投的方式进行投资。很多银行员工即使不是金融专业出身,长期在银行环境的耳濡目染下,多少都会有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银行员工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需求,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而不是像很多客户一样,只认准定期储蓄、国债,或者理财产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从上述中就可以看出来,很多银行员工会选择自己银行的产品进行投资,只是员工所选择的不一定是理财产品,更可能是别的。对自己的财产有明确的概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银行职员的理财方式。

为什么银行职员自己几乎不买银行卖的理财产品

4. 保本理财,就一定安全吗


5. 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但卡上的钱并没被划走,是为什么?

不是的,已经被冻结,然后就会划走了。
首先介绍一个“资金池”的概念,有些银行在总行设有“资金池”,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大量的资金,会把资金放到这个资金池里面,等待备用。 资金池业务一般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特征: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
理财产品按照募集资金的去向可以划分为很多的品种,主要分为债权类理财产品、资本市场类理财产品、股权类理财产品三个大的品种,这些理财产品种类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投资标的的不同所进行的。
所以买了银行理财后,卡上的钱已经被冻结,在活期账户上就已经不体现了,产品正式开始的时候,卡上的钱就进入了资金池子里面。到期后,本息从资金池里面提出打到客户的账户上。

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但卡上的钱并没被划走,是为什么?

6. 银行理财产品与P2P理财产品有什么区别

首先p2p理财和银行理财的收益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基本收益在5%左右,比死期存款只多1-2个百分点。而p2p理财收益则在12%-15%之间,无疑会比银行理财产品高很多。但是投资用户在选择p2p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看看还款法的贷款资质,抵押资质以及p2p理财平台的风控资质等。把安全系数充分提到最高,毕竟资金安全才是理财中最重要的根本。
其次p2p理财和银行理财面向的理财人群有很大的区别。银行理财属于稳健性理财,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人,而p2p理财面向的则是相对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群
第三点是p2p理财和银行理财的投资底线不同。银行理财门槛一般都需要投资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再开始进行理财投资。p2p理财产品相对来说门槛就低很多,像仓储贷一般都是100元起投,利率也是比较高的,9%~15%。所以对于手里资金较少,但是也希望进行理财的投资者比较适合。
第四点是p2p理财和银行理财的资金流动性的不同。银行理财因为理财产品的原因需要进行长期投资,基本上是半年往上。p2p理财则表现了资金灵活的优点。很多p2p理财产品都是1-3个月的短期标的,也有像仓储贷这样1个月到1年变化的,这样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强的资金周转性。

7. 银行理财和P2P理财不一样吗

1、发行主体的不同
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以银行自己的产品为主,还有银行也会代理一些基金、保险、或者其他债券等产品。 其中银行自己发行理财产品,主体就是银行自己,而基金发行的主体是一些基金公司,保险产品发行的主体是保险公司。
而p2p平台的产品没有一个明确的发行主体,P2P平台只是一个中介机构,就是为借款人跟出资人提供匹配平台,因此项目的主体结构就比较广泛,主要是以企业为主,也有一些个人,甚至有一些平台会把一个项目拆分成多个标的。

2、收益不同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根据风险不同,收益大概是在3%到8%之间,安全性高,风险低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概是在4%到6%之间,风险稍微高一点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概是在8%到10%之间。
而p2p平台理财产品的收益就相对比较高,目前很多p2p理财最低收益都是在6%以上。 正常的p2p平台收益在8%到15%之间,而有一些风险比较高的平台收益甚至可以达到20%以上。
3、风险不同
p2p平台的风险要远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比如进入7月份以来,P2P平台就频繁爆雷,一些几百亿的平台倒下,也没有什么稀奇的。
而相对于P2P平台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要高很多,尽管从今年资管新规出来之后,银行理财产品不能保本保息。
但从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来看,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当然前提是你不能贪图太高的收益,如果年化收益在6%以上,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也是相对比较高的。
4、资金托管方式不同
目前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以及代理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他们的资金都会托管在专门的银行账户上,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是不能所以支配这些理财资金的。
而P2P平台资金托管目前比较混乱,很多平台客户的资金都是进入平台自己的账户上,就算有些平台跟银行合作进行资金监管。
但这种监管方式也仅仅是监管而不是托管,平台还是可以自己支配用户的资金,而且很多平台都会形成资金池,这就造成很多平台可以挪用用户的资金,制造虚假项目,把用户的资金转移。
5、监管力度不同
银行理财产品受到应保监会严格的监管,稍微有一些违规,就会领到巨额罚单。
而P2P平台的监管还是比较滞后,很多平台的资金流向,相关监管部门根本没法监测到,所以经常出现很多平台跑路的情况。

银行理财和P2P理财不一样吗

8. P2P 网贷的资金池指的是什么?如何判断平台是否有资金池?

近期,P2P的“资金池”这一关键词非常的热门,所以我在经过一番了解后,也顺便谈谈自己的看法。由于这个话题相对来说比较敏感,因此首先声明本文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1、首先说说“资金池”是什么意思?
“资金池”没有法律意义上定义的概念,在银监会的监管条例里面,出现过“资金池”方面禁止的,主要是针对银行理财“资金池”的限制,主要是指银行理财所对应的债权(信贷资产)需要一一对应,不能存在一个“资金池”来进行期限错配的盖帽游戏,也就是在借款期限长于理财期限的情况下,在理财到期时由资金池来接盘短的理财产品,再发行一个理财产品来接手资金池中的借款债权,这样会造成的问题是:如果借款项目是1年的到期一次性还款,那么借款即使出了问题,也能够用资金池来接,从而无从判断理财对应的借款到底违约风险有多大。

而且当时银行理财业务的“资金池”有些都无法做到债权项目的一一对应,因此对监管造成了困扰。P2P业务模式中,还款方式其实有2种,一种是每月等额本息还款,一种是6个月到2年到期还款,前面那种还款方式是每个月还款,因此用每个月是否还款就能很好地判断客户偿付能力,如果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催收,而后面这种借款模式在国际上有个名字叫”Balloon Loan,气球贷”,因为还款行为就是在期末的那一次,你一直看着这个贷款好好的,但是最后“嘣”的一下没了。

2.银行理财
银行的理财业务是表外业务,是因为表内业务(存款和借款业务)规模受到了限制而转出到表外,但是银行的表内业务其实是短期存款和长期借款期限错配的,而且没有一一对应的匹配关系,因此其实是个大的”资金池“。

我举了上面这么多的例子,是想说明一点,人类的认识模式当中,其实非常有一种将一切”复杂“东西”简单化“的冲动倾向,就是扣上一个大帽子,就可以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因为人类的“归纳演绎”思维方式懒得去费事地独立分析一些复杂事情背后的逻辑和真正原因,而和大家一起”喊打“这个事情,那就简单和痛快多了!以前这个帽子是“臭老九”,一夜之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大家都要打倒知识分子。

“资金池”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警惕的是,将这个概念绝对化和妖魔化,认为只要是资金沉淀就是“资金池”,就是违法违规扣大帽子,而不去分析形成“资金池”的原因、以及在最初限制”资金池“想要实现的目的这些都被忽略,这样都不是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做法。
3、对比国外
虽然国外的Lending Club和Prosper等P2P先祖们是没有采取平台担保模式,但是网络购物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时候,Ebay也没有支付宝这样一个东西(因为国外的商业信息透明度、质量问题的法律法规保障等都比较完善),但是在国内发展网购,也就是靠支付宝当时涉嫌违规的”安全保障“模式和”资金池“模式给做起来的。
4、总结
由于国内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更加不对称、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应的网络购物欺诈和质量问题,买方都很难找到弥补措施,支付宝当时推出”你来买,我来赔“这种模式,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承担多大的潜在风险啊!但是正是由于支付宝介入了网络购物中的”赔付担保“环节,才把中国的网络购物给发展起来了,难道现在还有人来说淘宝支付宝的模式不是正宗的”网购“模式??
因此”资金池“和”平台担保“问题,如果更加深入地分析和回顾一下其容易引发问题的根源,其实里面是有一些常识逻辑的问题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