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反目,揭开了万洲国际和双汇的裂痕

2024-05-07 06:57

1. 父子反目,揭开了万洲国际和双汇的裂痕

    文丨李珂   
     一个月前,双汇创始人万隆签发了一张免职令,亲自免除了万洪建在双汇母公司万洲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万洲国际)担任的董事会副主席、副总裁等一切职务。同时,公司官网也迅速撤掉了万洪建的一切资料。  
     近日,万洪建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更想发展中式产品,认为花精力做好熟肉制品或许更适合国内市场的需求,这点与万隆的观点产生了不同。而一切矛盾根源,都来自集团对于全球最大的猪肉养殖商、生产商及加工商——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 Foods)的收购。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这家公司成为中国的快消品龙头企业,曾引领了时代的发展,今天已经快沦为一家边缘化、二流的企业,这里面需要变化的是,万隆先生曾经一手缔造了这家企业,但他多年固有的、一成不变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却又成了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万洪建表示。  
     那么,在这场父子反目的背后,万洲国际和双汇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万洲国际,是中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集团之一,总部设在香港。其通过河南双汇实业和罗特克斯两家子公司合计持有73.26%的双汇发展流通A股。2013年,为赢回“瘦肉精”事件丢掉的脸面,同时对冲掉国内猪周期价格波动的风险,双汇国际(万洲国际前身)收购了史密斯菲尔德。  
     对彼时的万洲国际而言,史密斯菲尔德是最理想的收购标的。  
     一方面,从资本操作来看,通过把估值较低的史密斯菲尔德私有化后注入双汇国际并在香港上市,可以使境外资产得到更高的估值,也给股东创造了更大收益和退出渠道。另一方面,双汇国际和史密斯菲尔德的结合本身就创造了 历史 。  
     毕竟,对以万隆为首的管理层而言,“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内、最大的猪肉企业结合”是任内一项可以冠以“伟大”的事业功绩。  
     虽然,万洲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不仅获得了国外渠道和品牌,还提前布局了高端市场迎接中国消费者升级;不过,发展多年后,中国市场对新产品的适应程度以及双汇和史密斯菲尔德两家公司的协同性却仍然受到质疑。  
        “2013年,万洲国际收购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后,公司为了使美国公司和双汇业务更加紧密斥资超过8亿元在郑州建了一个美式工厂,主要生产三类产品:火腿、香肠和培根。不过,由于工厂生产成本太高,而且这类产品在中国市场未被广泛接受,每年都有1-2亿元的亏损。”万洪建表示。  
        右:万洪建  
     到了近两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万洲国际的业绩和资本市场表现更不如人意。  
     从万洲国际2020年年报来看,公司净利润为54亿元,同比大跌43.48%,2019年净利润为102亿元。去年猪肉价格暴涨,本来预期万洲国际的净利润能大幅增长,没想到却是腰斩,不免让人觉得十分意外和蹊跷。  
     今年,疫情得到控制,但万州国际经营却继续恶化。  
     首先是国内市场。一季度,万洲国际的猪肉业务经营利润更是下跌70.3%至6200万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利润下跌19.4%,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利润分别大跌93.4%和87.8%。  
     不过,这并未动摇万洲国际持续深化国际化战略的信念。  
     近年来,史密斯菲尔德的扩张步伐有加快迹象,先后在波兰收购肉类加工厂及生猪屠宰场,并以1.45亿美元收购美国同业Clougherty Packing。今年6月,史密斯菲尔德完成对斯洛伐克的市场领导者,也是匈牙利第二大肉制品生产商——Mecom集团100%股权的收购,持续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强化万洲国际在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  
     一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屠宰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随着牧原、温氏等企业进入屠宰领域,市场开始担忧双汇主业屠宰份额受损。不过,构架起国际养殖框架,通过对冲经营的方式来降低上游生猪肉供应成本才是万洲国际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今年以来,欧美生猪价格在上涨,中国在回落,欧洲有一些国家发生了猪瘟,往中国的出口受到了限制,整体贸易的量和盈利都不如去年。在这种形势下,万洲国际在中国加大了进口肉的加工销售和使用,深入地挖掘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品种和数量,扩大采购资源等措施来缓解经营的压力。此外,万洲国际还积极布局亚洲市场,例如,在东南亚设立办事处,增加进口肉的贸易规模。  
     很显然,进口肉仍将是万洲国际未来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而从万洲国际依然并将长期由万隆“掌舵”的现实来看,公司的国际化构架还会继续演化。就像下棋一样,多维度交叉着向下推进。  
     看到管理层如此“偏爱”国际化,略显疲态的双汇内心自然是五味杂陈。  
     今年来,万州国际股价一直震荡向下;而双汇发展更是在去年拉出每股61.94元的高价后跌跌不休,最新市值为989.51亿元,相较于去年的高点早已腰斩。从两千亿市值成功跌到一千亿市值,双汇发展完美变成“单汇发展”。而这,也显示出市场对于双汇未来的信心不足。  
     事实上,这笔从一开始就对赌意味浓厚的交易,也造就了万洲国际和双汇之间的博弈:万洲是“爸爸”,要全盘统筹;双汇在拿出大量资金给母公司还债的同时,也需要实现自我发展,但资金的配置权又不在自己手里。  
     这种不断协调和博弈,导致了2013-2017年间,竞争对手雨润却活得相对滋润(相比起双汇的停滞不前)。直到2019年,双汇的管理层改朝换代,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欠下的巨款也还得差不多了,公司才渐渐有了喘息之机。  
        一定程度上,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万洲国际对双汇的“压榨”有多么严重。  
     今年2月,双汇依靠资本市场完成增发融资70亿元,终于暂时解决了发展的资金问题。通过融资计划可知,该笔资金主要用于猪、禽养殖的建设,另一小部分用于配置自动生产线。值得注意的是,双汇早在2018年、2019年年报报中就曾提到过对应的发展计划。  
     这也说明,这些项目是双汇早就开始筹划的,或许一直苦于资金都被母公司拿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拖到当下。  
     此外,今年6月,万洲国际宣布回购近19.17亿股股份,涉资逾149.5亿港元,以优化公司资本架构、提高股份的每股盈利并降低集团资金成本。2020年,万洲国际年报披露,万洲的现金及银行余额约16亿美金,金融资产8.8亿美金,加起来距离回购额还有约20多亿港元的缺口。  
     据资本圈人士分析称,该笔缺口还需要继续让双汇大额分红来解决。由此可见,万洲会继续利用双汇这个现金流作为自己资本运作的现金流支撑,双汇未来也很难把多余的资金留在自己的账上。  
     但从目前来看,双汇对万洲国际的输血或将逐渐结束,但万洲国际对双汇的侵蚀可能还将持续。  
     “美式工厂不但花了大量经销费用,其实还在终端为了创造好的业绩,去做面子工程,抢占了很多终端货架和广告,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双汇产品的调整。举个例子,红烧肉比培根更适合市场,这个工厂不但花了大量经销费用,其实还在终端为了创造好的业绩,去做面子工程,抢占了很多终端货架和广告。这个产品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双汇产品的调整。”万洪建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双汇中式产品酱卤系列,万洪建只看见了赚钱的一面,不清楚基层沉重负担,卤猪头肉,卤猪耳,卤猪心,卤猪肝都是一个口味,与市场小贩现卤现卖口感差异巨大,让经销商强推强卖,临期产品强制业务花钱购买,下面怨声载道,不得人心。”  
     无论如何,直到去年,围绕着这对父与子、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据万洪建回忆,在去年底的万洲国际视频会议上,万洪建向万隆提了出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不妥,并购金额太大,风险高,另外美国业务已经饱和,应该聚焦中国市场。此番“进谏”,令万隆决定要将万洪建罢免,也直接导致今年6月3日的冲突及6月17日的罢免决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双汇已有所改变,并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例如,2021年初,双汇成立了餐饮事业部,专业化运作餐饮渠道,加强推广酱卤熟食、预制切割、腌制调理等餐饮食材产品。在味知香上市引爆了资金对预制菜的想象力后,这一块业务能否成为新的增长点尚需要时间来证实,但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需要说明的是,据双汇内部人士透露,公司餐饮事业部的原料主要来源于万洲国际的进口肉,从这这个角度来看,这至少是两者逐步加强协同的一个实践。  
     至于未来,双汇能否在屠宰业产能已被牧原超过的当下,在肉制品上找到突破口,还将面临很多挑战。毕竟除冷鲜肉外,双汇好多产品都已经远远落后于竞品,想要追上新时代的需求还需要快马加鞭。此外,不论是高层内部“政见”的不统一,还是万隆的独裁阻碍了双汇的发展;至少从本次“闹剧”的呈现来看,万洲国际在高层管理梯队建设上和同规模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父子反目,揭开了万洲国际和双汇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