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创业故事

2024-05-07 05:20

1. 养猪创业故事

 养猪创业故事
                         当过木匠,承包过农场,到深圳打过工,45岁的邹远华创业经历相当丰富,最终也靠规模化的科学养猪走上了致富路。
    
          木匠工搞起山林种植 
         邹远华的老家在衢江区杜泽镇棱铺村,海拔五六百米,这里开门就见青山。初中毕业他就跟老乡到杭州打工。“那时在工地上做小工,干一天是8元钱。”邹远华回忆说,80年代初期物价不高,一碗面也才0.25元。打了一年工,他又回到家乡跟别人学做木匠。“木匠工的活儿也挺辛苦,做一天才1.85元。”邹远华当了四年的木匠,22岁时恰逢村里有一片茶叶山对外承包,一心想干大事的他就以一年2000多元的承包款包下这片88亩大的农场。勤快的邹远华就天天早出晚归地在农场培育茶叶又种下梨、柑桔等水果。辛苦一年,收入还可以,茶叶采摘了2000多公斤,梨也摘了3000公斤,毛收入共有2万来元。“本来过过日子也挺舒服的,可后来村里将农场收回改种杉木了,我也就不再承包这片农场。”邹远华就找别的事干,之后他开过拖拉机,贩卖过蔬菜,也经营过代销店。“干这些事,赚钱不多,也只能糊日子。”
          走出深山到深圳“掘金” 
         一心想发家致富的邹远华就走出深山,与妻子一道去深圳打工。刚开始二三年,他又重新拿起斧头、锯子,在工地上做起木匠来,月收入三四百元。“后来,我又到家具厂打工。”邹远华相告,那家具厂是专门生产“席梦思”的,一张“席梦思”能卖500元,挺赚钱的。有心的他就边打工边留意起生产工艺,一年下来,他也能自己做“席梦思”了。邹远华就在市郊租下房子,搭了个临时的生产用棚子,夫妻俩一道加工生产“席梦思”。“一个月可做20张席梦思,一张就能净赚200 元,一个月就赚4000多元呢。”这让邹远华掘到了第一桶金。
         可好景不长,1995年因为深圳城市化建设,他的临时工棚被拆除了。邹远华只有改行。“经老乡介绍我白天到酒店做水电工,夜里去另一家工厂当保安。”邹远华一个人干二份工作,人虽辛苦,月收入不少于1500元。当然,这与加工“席梦思”相比,收入差距极大的。期间,有了积蓄的邹远华还购买了二只深圳原始股,赚到2万多元钱。
          打工不如在家养猪 
         1997年,生猪价格特好,一头中猪可净赚200多元。获此信息,邹远华就回到老家决定靠养猪走上致富路。“我一下子养了7头母猪,还经销饲料。”让邹远华意料不到的是,第二年生猪行情就下跌了。“刚开始养猪是亏本的,而经销饲料却是赚了点钱。”
         见生猪行情变差,许多养猪户就开始宰杀母猪。聪明的邹远华却反其道而为之。“这好比炒股,生猪价格下跌后势必有回升的时候。”这年,他以每头100多元价格购来了30头母猪。饲养一年,生猪价格又上涨,1999年他养猪净赚七八万元。
         “可是,养猪还是有风险的。”2001年,他将母猪全卖光,改养中猪。没想到,他从外地购进的一批小猪竟发疫病陆续死去,亏本了三四万元。这个教训让邹远华明白:还是自繁自养保险。亏本了再养,2002年,他向堂兄借来10万元,搭建15幢猪舍,又购卖100头母猪。精心饲养,搞好防疫,第二年他外销中 2000猪多头,净赚三四十万元。
         “深山养猪容易防疫病,空气好,污染少,生猪长得快。”2003年,邹远华给养猪场建了一只40立方米的沼气池,实行生态养猪。随养猪规模扩大又在去年建起一只300立方米的生猪污水处理设施。“现在沼气用也用不完,全部免费供给村里十多户农民使用。”
         目前,他养猪场存栏母猪340头。今年上半年出栏生猪3000头,净收入100多万元。如今,他养猪场雇用本村村民7人,村民胡松林与妻子一同帮着干活,不出家门每月收入2000多元。致富的邹远华不仅建起了楼房、购了轿车,还被评为省农村科技示范户。
        
          大学生养猪创业故事 
         金色十月,春华秋实。站在生态养殖基地望着果园里撒欢的黑猪,章丘大学生“猪倌”王元虎说起养猪经历,思绪回到了几年前,2007年,一场席卷全国的“蓝耳”病让很多养猪户血本无归。一天晚上,在章丘开动物诊所的王元虎辗转难眠,脑海中一直浮现着养殖户的身影:一户村民贷款20万元养猪,染病死了大半,压力巨大;一对老夫妇养的几十头猪染病而死,承受了不小的打击。“我要养猪,趟出一条路来,带着乡亲们致富。”28岁的王元虎决定。
         村里一下炸了锅。乡亲们纷纷质疑:他疯了吗?大家养猪赔了钱,他怎么还要养?父亲果断反对:大学生干啥不好,非得养猪,让家人脸往哪搁?春去秋来。4年过去了,王元虎夫妇投资650万元建起的大型生态养殖基地初具规模;他们成立的绿·涧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带动110户社员养猪致富,走出了看市场脸色的困境。
         32岁的王元虎看上去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成熟,说起话来声如洪钟,目光坚毅,布满自信。很难想象,这个穿着白色工装的年轻人,几年间白手起家,从一名初涉世事的'大学生变成了身家千万元的养猪人。
         每当看到养殖户期望的眼神,他都会想起儿时苦涩的记忆。他感到,自己懂技术了解市场,理应给大家找到一条致富快车道。1999年9月,王元虎考上了山东省农业治理干部学院,学习畜牧兽医专业。
         实习时他来到北京一家公司做业务。由于为人诚恳、不怕吃苦,又有灵活的头脑,王元虎大学毕业时月收入达到1.68万元。对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份高薪,可王元虎毅然选择回到章丘和女朋友李少清一起创业。
         2002年王元虎在章丘普集镇开办了一家动物门诊,李少清在诊所里当护士。几年间,诊所名声大振,客户数千,生意最好的时候年收入10多万元。
         2007年的一场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受“蓝耳”病影响,镇上的猪死亡率达到70%以上。一次,王元虎来到一养殖户家里给猪看病。看着抽搐、后躯无力、不能站立的猪,面对年近六旬的养殖户期待的目光,王元虎无奈地说:“染上‘蓝耳’病了……”

养猪创业故事

2. 养猪创业故事大全

 一 该大学生养猪创业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一、他有一定的 *** 干劲;  二、他有不错的想法;  三、他有一定的资金和人脉;  四、他是一个敢负责的人!  鸿团八脉祝你幸福! 
  二 皇帝禁止百姓养猪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
  自古以来的帝王都鼓励农民养猪,发展农业。可是明朝有个皇帝却下令禁止百姓养猪内,岂不是咄咄容怪事?
  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年在位)曾下令禁止百姓养猪。据《武宗实录》记载:“正德十四年(公元1520年)十二月乙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是岁,仪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
   
  朱厚照提出禁止百姓养猪的理由有两点:一是“猪”与“朱”同音,要避讳;二是他出生于辛亥年,这年恰是猪年。因此,朱厚照认为养猪、杀猪、猪屎、猪瘟、猪狗不如一类的词都对他这位姓朱的皇帝不利,于是便下令禁止百姓养猪。
  朱厚照这一禁令发布后,全国的猪几乎都“断子绝孙”。等到来年清明节时,要杀猪祭祀,好不容易才找到几头“幸存者”。后来,在百姓们的强烈反对下,经过朝中大臣的婉言劝谏,朱厚照才不得不废除这条愚蠢的禁令。
  三 秦英林的人物经历
  秦英林,89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他立志养猪事业,潜心研究养猪技术,于92年开始创业,从22头猪养起,历经15年的努力,快速发展到年出栏30万头的规模,创下了养猪业的一个神话。  十余年来,他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求发展,广泛开展与国内外专家间的不术交流,带领数公司技术团队一起攻关,在养猪技术上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成为养猪界杰出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1992年11月,秦英林总经理携夫人钱瑛辞去公职回到家乡,从22头猪开始养起;1994年,规模扩大到2000头;1997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2000年,河南牧原第二分场水田猪场(年出栏商品猪8万头)建成投产;  2003年,河南牧原第三分场(年出栏商品猪4.2万头)河西猪场建成投产;  2004年,河南牧原第四分场(年出栏商品猪3.5万头)岗头猪场建成投产;  2005年,河南牧原第五分场(存栏母猪4500头)老庄猪场建成投产;  2005年9月15日,河南牧原从加拿大引进的470头原种猪抵达深圳机场;  2005年10月,河南牧原第七、八分场(存栏母猪2000头,年出栏种猪4万头)马坪原种猪场建成投产;  2005年10月31日,河南牧原从加拿大引进的470头原种猪,在广州国家隔离中心经过45天的隔离和检验后顺利抵达马坪猪场;  2006年6月22日,河南牧原举办首届养猪节;  2007年3月21日,河南牧原第十分场建成投产(年出栏商品猪6万头);  2007年4月6日,河南牧原第6个沼气项目成功投入使用,标志着河南牧原CDM项目全面启动。  2007年6月22日,河南牧原举办第二届养猪节。  在河南省内乡县,有一座山叫马山,在马山的中间默河穿流而过,于是这个地方就叫马山口。马山口的西边有一个村叫 河西村。秦英林就出生在这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小学、初中,尽管家庭生活困难,但秦英林还是无忧无虑地完成了自己的学 业。可是上高中时家中发生的一件事,令他终生难忘。  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祖国大地,也吹开了秦英林和他父亲渴望致富的心扉。当时正在高中求学的秦英林, 为尽快脱贫,便鼓动父亲去养猪。父亲接受了他的建议,用三九天冒着雪挖莲菜积攒下的800元钱建了一个养猪场,养了 20头猪。秦英林和父亲一样,希望这20头猪能使他们走出贫困。可是,现实却是那么残酷,20头猪到最后死得只剩下了1 头,经济损失近2000元。秦英林没有吱声,可这悲剧,却深深地理在了他的心中。  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年少的秦英林在内心萌发出一个强烈的念头:将来一定要考上教养猪的大学,学好技术,帮父亲养 猪致富,帮助家乡的乡亲们养猪致富!  强烈的信念,促使着秦英林发愤学习。1985年春天,离高考的日子不远了。正在全力以赴准备高考的秦英林得知,学 校把分到的保送上河南大学的名额给了他。对于每一个想跳农门的农村孩子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喜事,秦英林也乐得两天 合不拢嘴。  然而,秦英林忘不了那场悲剧。于是,他跑到老师办公室,怯怯地对老师说:“我不上河南大学,我要上农业大 学。”一向对他期望很高的老师望着他,想着许多同学争都争不到的保送机会被秦英林轻易地放弃,不由自主地骂他“不识 抬举”。  “不识抬举”的秦英林毅然地在报考志愿上填写了4所农业院校。秦英林如愿以偿地被河南农业大学录取了。通知下来 那天,秦英林拿着通知书的手几乎要发抖了。望着村背后的马山,看看村前的默河,他似乎感到,总有一天,他还会回到这 个地方,用他已学到的知识,让父辈的悲剧,永远地消失。  迈身理想的艰难一步  1985年秋天,秦英林怀着喜悦的心情跨入了河南农业大学的校门。在别人抱怨命运不济,进入农业校院而无心学习的 时候,他却一头扎进了教室,扎进了图书馆。因为他知道,只有拥有知识,才能改变父辈的悲剧。  短短两年,秦英林便粗略地学完了要在4年中学完的课程。于是,他把剩余的时间用在对更新更高的知识的储备上。 他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刊物,收集最新养猪成果,学习掌握最新养猪技术,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关于粗纤维饲料在养猪 中的应用》、《饲料酵母可代替鱼粉养猪》等论文。这时的秦英林,可以说已踌躇满志。他坚信有一天,会用自己拥有的知 识大显身手。  1989年9月,秦英林走出校门,来到了许多农村孩子都向往过的城市,来到了南阳地区食品公司工作。但秦英林怎么 也难以适应按部就班的办公室工作,他感到理想和现实脱节,他意识到,他搭错了车!“我孜孜追求,为之奋斗多年的是养 猪,离开养猪就放弃了自我发展的优势。”秦英林在理想和现实撞击的痛苦选择中,终于找到了一条新路。  1992年,正值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之际,秦英林带着自己的妻子,回到了马山脚下、默河河畔,开始了实现理想的 养猪之路。  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  一听说秦英林回家是要办猪场,父母怎么也不同意。父亲说,在农村,再没本事的人都能养猪,你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养 猪,咋能显出你的价值呢?  秦英林没有作声。他知道,任何人都会说养一头猪很容易,但要养好成千上万头猪却需要较高的知识与技术,秦英林 要用事实说服乡亲们。  理想终归是理想,要让理想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并非那么容易。办一个万头养猪场,按照常规设计,起码需要几十万元 的资金。而此时的秦英林所拥有的,只有他和他爱人当月发的工资和加班费262元。怎么办?他把小弟准备盖房用的12000 元拿来,架电线、打井、盖猪舍。由于缺少资金,就用玉米杆搭一个小窝棚,当施工指挥部和办公室。  为了节约资金,秦英林便尝试改进猪舍建筑模式,设计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最后,根据石拱桥的原理,他提出了砖拱 结构的建设方案,既能适应现代化生产,造价又比常规建设节约90%。  尽管秦英林设计出了新的方案,但初出茅庐的他心里还是不踏实。于是,他把图纸送给南阳有关专家鉴定。专家们肯定 了他的设计。但专家却没有搞过这样的建筑,当地的建筑队更没有干过这样的工程。秦英林带领民工砌下了第一块砖。可当 施工进行到砌拱形屋顶时,民工们不干了。他们说,肯定干不成,干了也白费劲。  秦英林看着这些还不十分信任他的民工说:“成不成,一定要试一试。失败了,我负全部责任。”秦英林手拿瓦刀,又 是第一个在模板上砌下了第一块砖。第二天拆模板,民工不敢拆,可对中国拱形建筑原理坚信不疑的秦英林,坚持把模板拆 了下来。可民工们还是担心,不敢上拱顶上浇注。  没有实践经验的秦英林,嘴上对民工说“没事”,可心里也直打鼓。为了证实设计的正确,他决定亲自试一试拱顶的承 受力。白天,他不敢上,怕失败了遭乡亲们笑话,就晚上独自一人搬把梯子,爬到拱顶上,掰一掰砖,纹丝不动,轻轻踩上 去,没异样的感觉。可他心里还是不踏实,就找来一根钢管扛在肩上,为的是,拱顶万一塌下去,能用钢管支撑一下自己不 致随着掉下去。  试验成功了。第二天,他依样扛着钢管爬上拱顶做给民工看——事实让民工们信服了。  1993年6月22日,是秦英林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就是从这一天起,他买回22头猪,开始了他的养猪生涯。  做一个学者型的企业主  1995年春天的一个夜里,值班人向秦英林反映,有3头小猪突然死亡了。秦英林与爱人一道把小猪解剖分 析,也没查出病因。 秦英林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安排职工查资料,一直到凌晨3点多钟,仍然没有查出个所以然。可这时,小猪已 经死亡了7头。  秦英林果断地采取措施,全场戒严,不让任何人进出生产区,对病猪进行隔离,全面消毒,控制疫情扩散,同时也向各大院校 科研单位求救。  电话打到南阳农业学校、打到郑州畜牧专科学校、打到河南农业大学、打到河南农科院……可3天过去了,仍然没有结 果。而平常十分活泼的小猪,已经死去25头。  妻子怀着7个月的身孕,带着大家的希望,背负着大家的重托,带着病猪,踏上了北去的列车。他们希望从省会专家那 里讨到一个确切的解决办法。然而,当妻子再次站在秦英林和职工面前时,那无言的表情,使秦英林几乎要绝望了。此刻, 死亡的小猪已经达到70多头了。  险情万分紧急。父辈的悲剧难道就要在有知识的一代身上重演了吗?正在这紧急关头,河南农大打来的电话,使秦英林 喜出望外,农大初步认定是伪狂犬病,要求秦英林用兔子在当地做动物试验,并让再送一头病猪检验,以便确诊。  试验结果使秦英林又惊又忧。惊的是伪狂犬病,这种病会带来极大损失;忧的是国外对这种病研究较多,国内报道少无 特效药。而国内生产防治伪狂犬病疫苗的推一一家企业,也远在哈尔滨。派人去购买,最快也要10天。  秦英林用青年人特有的大胆向省畜牧局发出求助,省畜牧局仅用两天时间,就通过空运将疫苗送到了他的手里。 悲剧没能重演,而秦英林却病倒了,他的爱人也因此差一点早产。  “如果我不懂养猪技术,没有众多专家的鼎力相助,没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父辈的悲剧就会在我身上重演。这是知 识的胜利。”秦英林在现实中看到了知识的力量!  不忘使命  秦英林在养猪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他从1992年白手起家,从22头猪养起,发展到目前拥有职工45人,年出栏瘦肉 型猪 11000多头,两辆运猪专用车,一辆 2O00型桑塔纳轿车,年实现利税430万元,总资产达1500万元的现代化大型 养猪场。可他没有满足,他忘不了那场悲剧,他忘不掉少年时要帮助乡亲们改变贫困的信念。  这使命,使秦英林时刻不敢懈怠,使他时刻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着。  1997年3月28日,在泛亚农大组织的研讨会上,秦英林同原中国正大集团技术总监、台湾籍留美博士、现任泛亚农大 总经理魏荣展见面了。养猪业权威人士魏荣展同秦英林交谈后,愉快地接受邀请,抽空到秦英林的养猪场来看一看。1997 年4月15日,魏荣展来到了河南省内乡县,参观秦英林的养猪场。参观完后,魏荣展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高兴地对秦英 林说:“到大陆7年,看过很多猪场,你的猪场是我看到的最有发展前途的猪场。”  秦英林的成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也得到了党、 *** 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几年来,他先后被选为内乡县政协常委、内 乡县十杰青年,被团河南省委命名为省“十大星火带头人”、河南省“务农有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并先 后作为河南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到河南各地演讲,全省各地的养猪专业户也不断前来取经,咨询技术。  秦英林成功了。当人们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时,他却没有一点满足感。他说:“把拥有的知识用于实践,造福人民,才 能体现新一代大学生的价值,也是历史赋予新一代大学生的使命。”  大学生毕业后另类创业:回乡养猪致富成亿万富翁  不做城里人,回乡当农民。大学毕业后,秦英林回老家当起了“猪倌”,经过几年的反展,如今他经营的河南省内乡县牧原养殖有限公司,拥有上亿元资产,年产20万头猪。良好的经营业绩帮助他成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农民当选者。  秦英林出生在河南省内乡县马山口镇河西村,祖辈都是农民。1985年,他考进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1989年毕业,分配到南阳市一家食品公司工作。1990年结婚,“过起了许多农村娃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生活”。  开始时日子过得甜甜蜜蜜,上班坐办公室,一切按部就班。但时间久了,秦英林的心里没着没落的。干的与学的关系不大,自己刻苦学习为了什么?像父亲这样的农民在农村不知有多少,为什么不利用自己所学,做点真正有意义的事呢?秦英林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但他还是犹豫了3年。  这3年里,秦英林为南阳的几个朋友设计猪舍、调配饲料,小试牛刀就得到大家的赞赏。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坚定了回乡养猪的信心。1992年秋,他辞职与妻子一起回到家乡河西村,开始了“猪倌”生涯。  回来后,周围是一片反对声。同学说,咱农村孩子闯进城里不容易,丢了“铁饭碗”你肯定要后悔;父亲说,咱农村是个人都会养猪,谁要你这个大学生来逞能!  但巨大的压力没有压垮秦英林的信念。为筹建万头猪场,他向家人和朋友借了3.1万元。白天黑夜他都住在用玉米秆搭起的小窝棚里,打井、架电线、建水塔,样样都干。他还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出砖拱结构的猪舍,使造价降低了90%。  1993年6月,秦英林从郑州和南阳买来22头良种猪,梦寐以求的事业起步了!乡亲们马上就发现,大学生养猪与农民养猪的确不同。秦英林招聘的饲养员都是职高毕业生,他还经常给他们上课;他有一套隔离和防疫制度,一般人不能接近猪舍;他用营养学理论配制饲料,猪一天能长1公斤肉;给猪做肠道切除手术,他用手把猪粪掏出来;从国内到美国、法国、巴西等国的养猪场、兽医站和实验室,他四处学习……  秦英林的事业迅速壮大,创业第4年,他的资产就达到400万元。随后,他主持了国家级星火项目———瘦肉型猪的产业化开发,年创社会效益上亿元,使数千人就业。  秦英林:要做“天下猪倌第一家”  20年前,他毅然放弃了保送重点大学的机会,选择考农业大学,为了养猪;13年前,他果断地抛开铁饭碗,东拼西凑的借钱盖猪舍、买猪仔,亲自当起猪保姆; 他成功了,但他离成功还远。因为他立志做世界猪倌第一家!  觉醒:父亲养猪失败,我要从这里爬起!  秦英林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因为家里穷,经常吃红薯,甚至因此落下了胃病。有趣的是,儿童时代的秦英林学习成绩非常差,在初二留级了三年才学会除法,但初三那年,他却突然开始努力学习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当时本地最好的高中。  当时秦英林家里一直都是靠务农维持生计,生活的艰辛让他小小年纪就考虑起脱贫致富了。几经对比,秦英林认为养猪兴许能让家里人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于是把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把父亲。  出于对知识分子儿子的信任,父亲第二天就去拉了砖开始修猪舍。这一次父亲总共投资了800多块钱--在80年代这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是笔巨款了--父亲买来了20个小猪仔喂养,满怀希望的看护这些小家伙,但不久这些猪仔除了一头“长白猪”(猪的一个品种)外,其他的19头全部病死了。这对父亲和整个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秦英林至今还清楚的记得,一向坚强的父亲指着唯一幸存的长白猪苦笑着说:还是长白猪好……这一变故使他产生了弃学养猪致富的念头。当他悄悄对母亲说妈,我想回来养猪,我爹太辛苦了时,母亲那复杂眼神令秦英林至今无法忘怀,那是一种欣慰,更是一种酸楚。  在母亲的劝说下,秦英林又背着包回到了学校。他要做个硬汉子,要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这一次的挫折也令他真正开始了养猪的研究,他抓住一切机会从各个方面搜集学习相关知识。这也是他走上养猪致富之路的人生起点……  抉择:为学养猪放弃保送,我要走自己的路!  在学校表现优异的秦英林,临高三毕业时被学校推荐去河南大学。那个年代推荐一名学生要经过各个方面调查讨论,非常不容易,刚接到这个通知时秦英林也着实兴奋了一把。但当他静下来,他就一遍遍的责问自己:我到底要做什么?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好的猪倌,到河南大学我能实现我的理想吗?  抉择是痛苦的,但秦英林很确信自己内心的答案。当他告诉老师自己要放弃保送报考农大,老师都愣住了,所有人都愣住了。大家都以为他犯了傻。  凭着优异的成绩,秦英林如愿拿到了农大的通知书。可这个结果却并不令父母高兴。一次一个大叔就问父亲:你儿子学习那么好,考到哪个大学拉?父亲说农业大学。大叔笑着说:那就顶于(方言:等如,和什么一样)没考上。父亲也不做解释,摇摇头就回来了。这件事还是母亲后来讲给秦英林的。他不怨父亲不理解他,因为他知道,父亲是不甘心学习如此优秀的儿子放弃了那么好的机会……  就这样,秦英林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征途……  因为有着学习目的明确,秦英林非常刻苦,他还拿到了当时学校“解剖学”自创建以来的最高分--92分。与此同时,他对于学习养猪知识的渴求几乎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先是向师兄借高年级关于养猪的书,等把课本都看完后,他又天天泡图书室,图书室关门了,他就去通宵教室继续看。只要关于养猪的不管什么书他都看,就连当时图书室仅有几本国外养猪的杂志他也没“放过”。  大学里的艰苦学习,为他以后的科技养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拼搏:东拼西凑、起早贪黑,为自己的理想鼓帆航行  89年毕业后,秦英林被在一家公司工作了4年,并在90年结婚,这时他也算是一个让人羡慕的技术人员了。可他并不痛快:工作和自己目标差的太多,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他总是念念不忘自己从未放弃的理想—“养猪”。  我不能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能让4年自己的所学附之东流。就这样,他再次拾起了自己专业。最开始条件不成熟,他就用下班时间帮一个朋友办猪厂,同时他还开始研制猪饲料,没想到吃了饲料的猪长的真的更快,当时他真是高兴坏了! 这时又正逢 *** 南下讲话,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浪潮,意气风发的他也决定为实现自己理想的鼓帆航行。他从哥哥那里借了8000元,又把弟弟准备盖房的1万多块全拿来了。尽管如此,当猪舍盖到一半的时候,兄弟们的血汗钱已经被花完了。秦英林记得很清楚的是,一天哥哥拉着他,掏着心窝子地说:兄弟,现在把这些东西能卖的都卖了,亏了的,哥不怨你!哥哥的话和眼神真的让他伤透了心。但从不认输的他还是努力的坚持了下来,到最后,他终于有了自己的猪厂,虽然最初的猪场只有22头猪……  看着自己亲手喂养的小猪一个个长的又飞又壮,秦英林更加自信了。他相信自己的养猪技术能带来巨大的价值,所以他从不忘记给自己充电。在上班期间,他一直都是白天联系业务,晚上和业务员门一起讲课学习,并且经常通宵看书。他总是说:用知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致胜之道!  规划:要做天下猪倌第一家,这个行业没人能和我竞争  自己的猪宝贝三年后、五年后甚至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秦英林一直都有着自己非常明确、又非常富于 *** 的目标。他说,在公司规模上,他希望未来能达到22万到24出栏量,在国内达到第4位;同时,他还希望牧原养殖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育种公司。他强调说,目前我国养猪在全球确实是霸王,但我们的猪种却是从国外进口进来的,所以我做梦都想做中国的育种公司。据悉,7月份牧原养殖有限公司将从加拿大进口500头种猪,目的就是为了做育种公司。  在工作中,秦英林也越来越深刻的体验到做学问的好处,经过自己和工作人员苦心研究,2003年的时候,公司每头猪的饲料成本下降了128元!2004年,秦英林开和工作人员一起研制了早期隔离断奶技术,猪一般21-28天断奶,而他们把这个数字改写到了14天!同时,他们还自己制造了液体饲喂仪器,使用效果也非常好。  秦英林总是说:养猪这个行业其实很薄利,但科技养猪使我的养猪厂有了现在的规模。每每提到公司,秦英林总是很自信,他说:我这个行业没人能和我竞争,真的,就是因为技术!  感悟:不要埋怨,小处做起,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韧的精神  做任何事情都一样,都要有过程,都需要坚韧的精神是秦英林常说的一句话。应记者要求,他还特别对现在的大学生道出了自己作为过来人的肺腑之言:从小处做起,不要怕吃苦,苦中自有甜。他说:“在我刚毕业(92年)的时候,也和现在一些大学生一样,总是嫌晚了,总是想自己要是赶到80年就好了。但实际上什么时候都不晚,在我之后我的表弟也开始养猪,他的规模也很大,我相信在今后还能有比我养猪养的更好的。机会对任何时候的人都是有的,要吃苦要学习,不要只知道享受,不知道努力。机会真的永远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努力向上的心态最重要。”  他还说道:“现在很多孩子觉得农村苦没有发展空间,其实他们都应该到市、县、村来看看,这里的空间绝对超乎他们想象。
  四 一部童话,讲述了王子为了追求皇家公主伪装成养猪的人的故事,求名字
   王子求婚 
   

3. 大学生养猪创业

 大学生养猪创业
                    如果发一份就职调查问卷给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数人也许都会选择当公务员或去大城市的外企、事业单位做白领,去乡村养猪绝对不是一个受欢迎的选项。然而这位名叫郭亚洲的东北小伙子却和自己的妻子一起,自大学毕业后起就在远离萧山城区的农业园区养着猪,一养就是三年。
    
      20日,记者来到了位于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围垦十八工段的一处养猪厂,见到了这位朴实干练的小伙子。郭亚洲一米八左右的个头,穿着白大褂,身材显得很壮实,白皙的肤色和鼻梁上的近视眼镜透露出一股子书生气。
      “现在我们厂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系统养猪,存栏数42000头左右,年出栏数15万头,规模可以说比较大了。我在这里主要负责原料的检验,生产流程的监督等工作。”小郭介绍道。
      谈到当初自己选择投身养猪事业的初衷,小郭不禁笑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其中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2008年专业为食品科学的小郭从吉林一所师范学院毕业,假期中他和家人一起来到长三角旅游,一下子爱上了江南水乡这片沃土,决心在这里寻找发展的机遇。随后他和女友一道来到杭州,在人才市场与一家水产饲料厂谈妥了协议。
      “2008年的时候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且我们发现许多用人单位都不想同时招收小俩口,而当时与我们签订协议的水产饲料厂却正是看中了我们这一点,觉得年轻人两个人一起的话会比较安定,我们看到有愿意同时要我们的企业,也没提多高的薪金要求就答应来了。”
      然而小郭正准备前往该水产饲料厂报到时接到了厂长的.一通电话,原来这位厂长被萧山一家养猪企业挖走了,打算带小郭他们一起走,年轻的郭亚洲想也没想就跟着一道来到了现在的养猪厂。
      对于选择养猪事业,小郭表示并不后悔。他笑着说:“我知道可能我们这代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接受养猪这种事业,又脏又臭的,但是有句话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觉得既然我从事了这个行业就一定要把它做好,我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
      郭亚洲工作的养猪厂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果园和鱼塘,一片田园风光。从这里驱车前往萧山市中心的话要花近一个小时,郭亚洲和他的妻子平时就住在厂区里与猪为伴,很少出门。
      “年轻人嘛对于繁华的都市生活还是很向往的,我也一样,”郭亚洲笑着说,“但是从事了这份工作之后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没什么时间去想玩的事情。现在短短三年我已经成为了公司行政部的副经理,个人发展也不错。另外,我在去年和女朋友结了婚,过半年孩子也快出生了,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提起自己的梦想,刚才还幸福满面的小郭一下子严肃了起来,他说:“我很敬佩我的老板,他曾说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培养100个职业经理人,我希望我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
      宁静的田园让郭亚洲的生活少了娱乐休闲的部分,多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郭亚洲也有自己的看法。“近两年公司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在另外一块地方正准备新建一处规模更大的厂区,这种发展势头很让人兴奋,但是我觉得隐忧还是存在的。对于我们这种小规模起步的公司来说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发展过快扩张过猛的话可能会遇到资金链紧张等问题,一到市场环境不佳的时候问题就会出现。”
     
  ;

大学生养猪创业

4. 我是个创业失败者,我想建一个小型养猪场

这个真的要好好考虑考虑,目前的状况猪价这么高.这么不稳定,你养一亩地的猪基本不会有太多收益了.顶多是个虎口.
如果现在投资金入淘宝.你那点钱都打了水漂收益也不会好. 

既然你说要从头混起. 那就做到最彻底, 先把淘宝店开着.卖些走量的东西.慢慢积累, 然后晚上找个人旺的地方摆个地摊.卖点小玩意.

5. 大学生养猪,闯出另一片创业天地

大学生养猪,闯出另一片创业天地
                   
  肖深龙1982年出生,1997年初中毕业,父亲让他考长沙农校。15岁的肖深龙觉得,只要有书读,学什么都无所谓,于是听从了父亲的意见,结果一考即中,学习畜牧兽医专业,主攻动物养殖、疾病诊疗、品种选育。
 
 
 
   按农村人的说法,肖深龙就是去学养猪。村里人时常拿这事打趣,但在村里当牛品改员的父亲却坚信自己的眼光,儿子也不觉得丢格,依然用功学习。渐渐地,肖深龙还发现了其中的乐趣。他2000年考入湖南农大,成为著名动物遗传育种专家施启顺的关门弟子和得意门生。肖深龙2004年本科毕业以后,先后到长沙和广东中山、汕头几家大型养猪企业担任技术员、配种员和业务主管。得知一个本科毕业的大学生竟然还在和猪打交道,几个要好的同龄人有时还当面嘲笑他,但肖深龙不以为然。他感觉,猪圈里一定有他的用武之地。
 
 
 
   撞着南墙也不服输
 
 
 
   肖深龙干到2006年,萌生了要回家干的念头。一个急着要肥的脐橙园老板把自家闲置了两年的圈舍交给他,还借3万元给他做成本。肖深龙陆续借来十五六万元,跑到长沙调回30头种猪。仅仅半年,28头母猪就全部怀孕,乐得肖深龙出出进进都是歌。可2012年7月突如其来的全国性牲猪高热病一次就夺走他19头母猪!完全是负债创业的`肖深龙急得不仅掉了十几斤体重,还大把大把掉头发,踩不出重量的身体和他无心打理一个劲疯长的胡须一起飘……父母看了,特别心痛。
 
 
 
   闷在脐橙园,肖深龙除了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最后11头种猪,也在认真评估自己的能力。他感觉,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只是需要更加尽心地做好猪病防治和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去经营。
 
 
 
   一路感动让他干劲倍增
 
 
 
   肖深龙决意继续博下去。他主动下山和饲料店老板说明情况,获得了店老板的理解,答应继续为他供应饲料。他在广东担任技术主管时认识的一个养猪专家得知他的情况,立即给肖深龙汇来3万元现金;很少联系的一个初中女同学听了他的创业故事,把准备买嫁妆的5000元借给他,不久又把婚礼上收到的7000元红包全部交到他手上。而这位女同学,仅仅是在街头上架一口铁锅炒瓜子的小商贩。
 
 
 
   让肖深龙感动的事还在继续。2012年3月,宜章县劳动部门也知道了他的情况,主动为他提供5万元全额贴息贷款,并多次 到他的养猪场给他当参谋,半年后又破例给他追加5万元。凭着这一系列的支持,和剩下的那9头母猪的努力,肖深龙如愿搬迁了猪场,还增加了一百多头母猪。他对所有的猪圈都加装喷水降温设施,有效地阻隔了高热病。他还采用同期发情、同时配种、同时产仔、同时出栏的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用技术作保障,让产品避开低价。这期间,他既对外提供母猪人工配种技术,又治猪病。前年春节前两天的下半夜,肖深龙突然接到一个救援电话,请他立即赶到四十五公里外的赤石乡去处理一头母猪难产的事,肖深龙二话不说,当即骑着摩托冒着寒风赶往现场。如此优质的服务,让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他的月收入也很快达到了万元左右。肖深龙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今年被村支部培养成建党积极分子。
 
 
 
   创办优质种猪场不是梦
 
 
 
   肖深龙还清了债,手头上还有了些积蓄,他因此有了更加美好的憧憬。他知道,宜章是全国有名的生猪调出大县,又紧邻广东,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他发现宜章近年的牲猪饲养量正以每年30—50%的速度递增,规模化和上档次的养猪场越来越多,但猪病的防治、饲料的加工配比和种猪的选育,发展却相对缓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他决定开办一家大型种猪改良场。肖深龙四处奔波,终于得到了郴州市畜牧水产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如期拿到了相关手续。
 
 
 
   信心满怀的肖深龙如今正在大兴土木,一个投资80多万、优质种公猪将达30头、具有相应技术力量与设施的“宜章县种公猪改良场”即将投入生产。他计划在县城建立公猪精液供应中心,利用四通八达的客运车辆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为养殖户选育一批良种猪,把宜章的牲猪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

大学生养猪,闯出另一片创业天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