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形成了什么经济

2024-05-05 11:42

1. 台湾形成了什么经济

问题一:读台湾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台湾省充分发挥海岛的优势,形成了“______”型经济.(2)图中A、B、C  (1)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2)读图可知,A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台北,B是以高新技术产业而著名的新竹,C是位于台湾岛西南沿海的高雄,是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也是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3)台湾岛西部为平原,东、中部为山区,因此城市、居民主要分布在台湾岛西部;(4)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生产水果,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盛产芒果、菠萝等;(5)台湾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因此大陆游客赴台湾南部原住居民地旅游,可以欣赏到颇具特色的高山族歌舞.故答案为:(1)进口-加工-出口;(2)B新竹;(3)台湾岛西部为平原,东、中部为山区;(4)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5)高山. 
  
   问题二:台湾经济发展比大陆好到底是什么原因?  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得益于大量的美国经济援助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从1950年至1965年给台湾的经济援助共计l5亿美元。15年间,“美援平均约占台湾投资毛额的34%,从而弥补了台湾商品及劳务人超的91%”。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不仅限于资金或物资,还包括军事援助、低利贷款、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人才支援等。美援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台湾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美援,“台湾经济至少要比现在落后20-3O年”。此外,战后西方国家在60-7O年代的经济繁荣,给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二)从祖国大陆带去的财物和人才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 统治集团败退台湾时,从上海运送黄金 80万两以及大量银元、美钞到台湾,由孔、宋家族将20亿美金转移至美国花旗、大众等银行,并带去了大批各类财经人才。这些资金和人才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 *** 统治集团还将大量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 
  (三)台湾民众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台湾民众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对台湾在提高储蓄率以集聚资本,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在工业化过程中作出了牺性,中小企业者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角。 
  (四)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五)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十多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一定规模,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保证了其贸易收支的平衡,且提高了其在本岛的投资能力。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并且有利于台湾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祖国大陆在台湾出口份额中的比重上升,减轻了台湾外贸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对台湾经济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问题三:目前我国台湾已形成了什么经济  中华民国台湾已经形容高科技生产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 
  
   问题四: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省的经济类型分别是什么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类型是外向型的经济;台湾的经济类型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故答案为:外向型经济和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问题五:台湾经济的支柱是什么??? 20分 1949年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 
  (一)经济恢复时期(194浮-1952年)。 
  当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而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稳定社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土地改革、改革币制、外汇贸易管制,优先发展电力、肥料及纺织工业等。5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迅速,增长率年均达各4.7%。此外,从1950年下半年起,美国开始对台湾实行经济援助,注人大量资金帮助台湾恢复经济。到1952年,台湾经济基本恢复到二战前的最高水平。 
  (二)以农养工发展时期(1952-196O年)。 
  当时台湾经济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劳动力过剩,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均逆差严重,外汇极度短缺,民众因收入低而无力消费进口工业品。台湾当局以稳定中求发展为指导思想,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方针。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非常高,1957年高达71.5%,成为创汇主力。台湾当局又通过肥料换谷、强制收购等不等价交换方式,获取利润,把它转移到工业部门。在工业方面,重心放在资金需求量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建厂周期短的民生工业上,以岛内生产替代进口,以适应岛内的消费水准,并节省外汇开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形成了糖、茶、菠萝及香茅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水泥、玻璃、木制品、造纸、化肥、纺织、食油、面粉、塑胶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自行车、缝纫机和家用电器等进口替代工业。 
  (三)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1986中)。 
  由于台湾市场狭小,当时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已趋饱和,若继续发展将导致经济后劲乏力。台湾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利益,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或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如进行外汇贸易的改革、实施奖励投资条例、鼓励民间储蓄、对外销厂商实行税收和融资的优惠、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等。这个时期外资对台湾工业化和出口扩张起了重要作用,民间企业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产业,成为经济成长的主力。台湾企业从日本进口生产资料,向美国出口工业品,形成了生产上依赖日本、市场上依赖美国的三角贸易关系。台湾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从1963-1973年,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8.3%,其中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20.1%,工业产值在台湾GDP中的比重由196O年的26.9%提高到1973年的43.8%;出口贸易额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由l960年的32.3%增至l973年的84.6%。至此,台湾工业建立起了一个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以轻纺、家电等加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支柱,由此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经济转型时期(l986年至今)。 
  自8O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工资也大幅上涨,劳动力短缺,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逐渐丧失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导致民间投资意愿低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此,台湾当局于1986中提出了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以产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重大调整内容,确定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经过近10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61.5%,其中......>> 
  
   问题六: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工业,形成什么型的经济?  外向型出口工业 
  具体来说就是进口原材料,进行精密加工制造,再对外出口 
  
   问题七:台湾经济以前是靠什么发展的?  台湾经济是全球第15大的经济体系,特色为中小型企业众多,与日韩以财阀为主体截然不同。经济结构已经逐渐由高科技产业取代原先的劳力密集工业,且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从1952年的35%下降到2%。至今形成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合计比例逐渐过半的形势,但也面临传统产业快速外移(特别是中国大陆的“磁吸效应”)的问题。台湾的电子工业对世界经济举足轻重,大多数电脑电子零部件都由台湾生产。对外贸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日本和美国长久以来一直是台湾前两大贸易伙伴,但在2005年后退居二三名,中国大陆成为台湾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对象,2006年进出口贸易前十名为:中国大陆、日本、美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德国、马来西亚、沙乌地 *** 、澳大利亚。另有部分转向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台湾还是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的主要投资来源,此外,在中国有超过5万多个台资企业,长期居留的台商及眷属则有上百万人之多。 查看原帖>> 
  
   问题八:台湾经济发展比大陆好到底是什么原因  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得益于大量的美国经济援助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从1950年至1965年给台湾的经济援助共计l5亿美元。15年间,“美援平均约占台湾投资毛额的34%,从而弥补了台湾商品及劳务人超的91%”。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不仅限于资金或物资,还包括军事援助、低利贷款、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人才支援等。美援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台湾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美援,“台湾经济至少要比现在落后20-3O年”。此外,战后西方国家在60-7O年代的经济繁荣,给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二)从祖国大陆带去的财物和人才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 统治集团败退台湾时,从上海运送黄金 80万两以及大量银元、美钞到台湾,由孔、宋家族将20亿美金转移至美国花旗、大众等银行,并带去了大批各类财经人才。这些资金和人才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 *** 统治集团还将大量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 
  (三)台湾民众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台湾民众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对台湾在提高储蓄率以集聚资本,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在工业化过程中作出了牺性,中小企业者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角。 
  (四)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五)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十多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一定规模,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保证了其贸易收支的平衡,且提高了其在本岛的投资能力。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并且有利于台湾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祖国大陆在台湾出口份额中的比重上升,减轻了台湾外贸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对台湾经济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台湾形成了什么经济

2. 概括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

1949年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

(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当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而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稳定社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土地改革、改革币制、外汇贸易管制,优先发展电力、肥料及纺织工业等。5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迅速,增长率年均达各4.7%。此外,从1950年下半年起,美国开始对台湾实行经济援助,注人大量资金帮助台湾恢复经济。到1952年,台湾经济基本恢复到二战前的最高水平。

(二)以农养工发展时期(1952-196O年)。

当时台湾经济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劳动力过剩,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均逆差严重,外汇极度短缺,民众因收入低而无力消费进口工业品。台湾当局以稳定中求发展为指导思想,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方针。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非常高,1957年高达71.5%,成为创汇主力。台湾当局又通过肥料换谷、强制收购等不等价交换方式,获取利润,把它转移到工业部门。在工业方面,重心放在资金需求量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建厂周期短的民生工业上,以岛内生产替代进口,以适应岛内的消费水准,并节省外汇开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形成了糖、茶、菠萝及香茅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水泥、玻璃、木制品、造纸、化肥、纺织、食油、面粉、塑胶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自行车、缝纫机和家用电器等进口替代工业。

(三)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1986中)。

由于台湾市场狭小,当时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已趋饱和,若继续发展将导致经济后劲乏力。台湾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利益,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或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如进行外汇贸易的改革、实施"奖励投资条例"、鼓励民间储蓄、对外销厂商实行税收和融资的优惠、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等。这个时期外资对台湾工业化和出口扩张起了重要作用,民间企业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产业,成为经济成长的主力。台湾企业从日本进口生产资料,向美国出口工业品,形成了生产上依赖日本、市场上依赖美国的三角贸易关系。台湾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从1963-1973年,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8.3%,其中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20.1%,工业产值在台湾GDP中的比重由196O年的26.9%提高到1973年的43.8%;出口贸易额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由l960年的32.3%增至l973年的84.6%。至此,台湾工业建立起了一个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以轻纺、家电等加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支柱,由此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经济转型时期(l986年至今)。

自8O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工资也大幅上涨,劳动力短缺,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逐渐丧失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导致民间投资意愿低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此,台湾当局于1986中提出了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以产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重大调整内容,确定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经过近10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61.5%,其中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台湾对外出口市场的重心也逐渐从欧美转向亚洲,对美国出口比重已由1984年的48.8%下降到1995中的23.7%,对亚洲的出口比重则由1998年的32.8%上升到1995年的52.6%。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信息、机械、电机和运输工具产品已占总出口的50%以上。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开始成为净资本输出地区,累计至1995中,对外投资约300亿美元。在这一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及香港的经济联系也日趋密切。

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得益于大量的美国经济援助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从1950年至1965年给台湾的经济援助共计l5亿美元。15年间,"美援平均约占台湾投资毛额的34%,从而弥补了台湾商品及劳务人超的91%"。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不仅限于资金或物资,还包括军事援助、低利贷款、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人才支援等。美援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台湾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美援,"台湾经济至少要比现在落后20-3O年"。此外,战后西方国家在60-7O年代的经济繁荣,给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二)从祖国大陆带去的财物和人才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国民党统治集团败退台湾时,从上海运送黄金80万两以及大量银元、美钞到台湾,由孔、宋家族将20亿美金转移至美国花旗、大众等银行,并带去了大批各类财经人才。这些资金和人才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国民党统治集团还将大量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

(三)台湾民众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台湾民众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对台湾在提高储蓄率以集聚资本,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在工业化过程中作出了牺性,中小企业者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角。

(四)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五)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十多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一定规模,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保证了其贸易收支的平衡,且提高了其在本岛的投资能力。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并且有利于台湾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祖国大陆在台湾出口份额中的比重上升,减轻了台湾外贸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对台湾经济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台湾经济虽人均GDP较高,但内需市场狭小,自然资源较少,科技基础薄弱,井受此制约,形成了"浅碟子经济"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海外市场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1980年,台湾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95.6%,其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也达47.89%;1995年的依存度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81.65%,其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还有42.36%。近几年来虽然台湾产业升级取得一定成效,但关键技术仍然对外依赖性较高,如集成电路芯片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其电路设计这一关键技术仍主要依靠发达国家。所以,台湾产业升级虽有进展,但整体工业技术并无突破性发展,工业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的基本格局仍未改变。台湾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较大。近几年台湾经济能维持适度增长,新市场开拓、贸易创造效果大于技术创造效果。

长期以来,台湾财政状况不佳,税基萎缩,赋税收入年增长率从1992年19.7%一路下滑到2001年的-6.7%。同时,各级公库和"国库"支出增长很快,在支出结构中,军备开支占了财政预算的很大比重,如1996年的财政预算中,"国防支出"(未含外购军备的特期预算)占了22.1%;若再把行政开支计入,整个财政开支中非生产性开支的比重很大。财政状况持续恶化,至2002年,台当局总负债已接近4兆新台币,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超过30%。

台湾经济发展还受岛内政争激烈和两岸关系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台湾政党之争异常激烈和频繁,大大影响了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也成为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再加上"黑金政治"猖獗,使许多重大项目的工程进度和质量受到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台湾当局推行分裂政策,造成两岸关系的不稳定,影响了台湾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在台湾的投资意愿。

综上所述,台湾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均是政治、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虽然台湾当局采取了某些相应措施,其中某些措施不乏助益,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下列关于台湾经济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工业为主B.从20世纪60年

20世纪60年代之前,台湾的出口贸易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故选:B.

下列关于台湾经济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工业为主B.从20世纪60年

4. 台湾的经济特点是

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台湾的相关知识。台湾的经济特点是“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

5. 目前,台湾经济的特点是

答案C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从60年代开始,台湾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目前,台湾经济的特点是

6. 台湾的经济特点是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台湾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蒋经国时代,为摆脱石油危机,政府致力推动十大建设,为台湾石化业与重工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此时恰逢越战,美国向台湾订购大量物资,这些因素都促使台湾经济快速起飞。1980年代,台湾成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大力鼓励内外厂商投资高科技产业,以耗能少、污染低、附加价值高的技术密集型科技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民间中小企业也被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所影响。现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

7. 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B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而不是三个板块),多地震;台湾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而不是东部,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参考:http://www.zuoyebao.com/q/9243

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