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诞生于什么时间?

2024-05-11 03:43

1. 中国话剧诞生于什么时间?

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雷雨》、《茶馆》、《蔡文姬》等经典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以林兆华、徐晓钟为代表的话剧导演在继承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做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举例言之,京剧《秋江》“行船”一场,老艄翁摇桨渡陈妙常追赶赴考远行的潘必正,舞台上既没有水也没有船,全凭演员的形体动作表现颠簸摇荡的情景,时而急流险滩、时而风平浪静,表现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与传统戏曲不同,根植于欧洲文化土壤上的话剧无论是透视社会人生的角度,还是具体的舞台场景,都呈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同样表现行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名剧《奥赛罗》对威尼斯小船的处理可谓极尽逼真之能事:十二个人推动巨大的船身,以风扇吹动麻布口袋,模拟浪花的声音。写实的话剧虽然能让观众产生“走进故事”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堆砌使有限的舞台空间缺少了灵动飘逸之美,话剧导演逐渐认识到,写实与写意不应是泾渭分明的两极。

中国话剧诞生于什么时间?

2. 中国话剧的起源是在什么时候?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中国这片土地上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几乎每一种文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都能找到属于它自己合适的生长空间。中国话剧就是这样,它不来自于我国本土,但是它在我国本土仍然有着广大的受众,它起源在20世纪的初期,大清败落的时候,话剧开始由西方进入到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变得成熟,更加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话剧的基本分界标志就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话剧的类型是贴近当时的生活西方元素更加多一点,以讽刺为主。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话剧的类型变多种多样,有着更加茂盛的生命力。
 一、20世纪上半叶,话剧历经波折话剧诞生的背景是在大清王朝没落之后,一些有志之士为了拯救国家于水火,就开始将目光放在西方,并且将西方的话剧引入到中国来。同时他们做到一点改变以区别我们中国的戏剧。在那个时候话剧大多都是以讽刺为主,讽刺当时的封建王朝,在1907年诞生的那部话剧是中国第一部话剧,那一年也是我国话剧发展的元年。那些人借助话剧来表达自己在生活中不能说出的话。
二、话剧发展有两个不同阶段它分为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在文革时期,中国话剧大多都是演绎的,是开国领袖的故事,它们所采取的人物形象都是那些领袖,文革对于人的精神发展十分的压抑,从文革之后中国话剧便有了新的突破。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话剧发展更加蓬勃茂盛,它融入了更多新的元素,让话剧它不能被其他的娱乐节目所替代,它在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中有一定的地位。
中国话剧的起源是来自于西方,有些人认为这是西方文化开始殖民,我们的表现,但其实不然,我们将话剧做了一系列的改变,让它更加适合我们这片土地。我们的话剧不论是20世纪还是现在都与西方的话剧有着很明显的差异。中国话剧的诞生是一种积极的表现,它的发展也贯穿着我们积极向上的态度。

3. 中国话剧成熟于什么时代、标志是什么?

中国话剧成熟于20世纪30年代,三十年代曹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成熟。曹禺剧作是借鉴西方戏剧、根植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和五四新文化传统土壤中的。
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
我国话剧是应社会变革需求而生,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在这漫长的百年中,我国话剧日益走向成熟,形式也逐渐多元化。

扩展资料: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激发起了1928年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兴起。1929年秋,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
1930年8月,又联合辛酉、南国等剧社成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后改为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成为30年代最为有名的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重要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话剧开始了大普及、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1937年12月31日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1938年10月第一届戏剧节上演曹禺、宋之的《全民总动员》,可谓这时期剧目的代表。1939年后话剧重心转入城市,中国万岁剧团、中央青年剧社等有影响的专业剧团在重庆成立。
话剧的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代中国话剧事业还面临着挑战。因此,话剧仍需要进一步关注自己的时代,深入新的生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话剧

中国话剧成熟于什么时代、标志是什么?

4. 话剧起源是什么?

回答一下。首先必须要纠正一个概念,话剧来源于西方戏剧,事实上就是西方所称的戏剧。原因是话剧的特点和西方戏剧几乎一脉相承,包括核心问题戏剧动作、戏剧表演特点、文本构成、舞台服化等都是一致的。当然,中国戏曲也属于戏剧范畴,这些特点都是具备的,不过目前西方视中国戏曲为歌剧,主要认为其以唱为主。因此话剧的起源还应该看戏剧的起源,也就是古希腊的酒神祭祀。这是比较通常的说法,即祭祀说,此外还有游戏说,劳动说等论述,我个人比较赞成的是游戏说。具体这些说的区别,你可以看各自的详细介绍我就不多贴了,意义不大。

舞台剧,音乐剧和话剧的关系。这样说吧。戏剧在现代电子影像技术发明之前,基本只有一种形式,那就是舞台表演,观众要看戏都要去剧场或类剧场的场所。此时你称戏剧为舞台剧一点不错。但在电子影像和传播技术逐步完善以后,随着电台、电视、电影和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戏剧从原有的舞台剧类型中又分支出另一个发展路线,即非舞台戏剧,也就是说,荧屏上的戏剧就不是舞台剧,但不管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这些非舞台剧还有什么更新潮的称法,都属于戏剧大类。目前台湾地区的艺人把出演电视和电影方面的作品依旧称为戏剧演出。当然,狭义的戏剧概念在西方就和舞台剧等同,在中国就和话剧等同;广义的戏剧概念却是连“泛戏剧”和人类表演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其范畴中。音乐剧是戏剧大类中的一种,音乐剧既有舞台表演形式,也有影视表演形式,但总的来说还是属于戏剧。

音乐剧和话剧的区别主要在表现形式上。音乐剧主要以音乐为表现形式,话剧则主要以对白为主。但这并不是说话剧中就不能用音乐,音乐剧就不能说对白,只不过是各自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所起作用不同而已。它们的戏剧内核是基本一致的。

要推荐好看的话剧的话,那真是多了去了。从古至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暴风雨》、《一报还一报》等都是经典之作,还有《物理学家》、《贵妇还乡》、《天边外》、《琼斯皇》、《国家公敌》、《玩偶之家》、《哥本哈根》、《艺术》等等。中国的著名话剧有《雷雨》、《上海屋檐下》、《茶馆》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涌现一批话剧作品,包括《恋爱的犀牛》、《切·格瓦拉》等。

5. 中国戏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戏剧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
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中国戏剧 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扩展资料:
戏曲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始终在中华民族文化创造中占据重要位置。尽管戏曲迟至两宋年间才诞生和成熟,却迅速成为中国文化的卓越代表和社会各阶层最喜爱的艺术娱乐方式。戏曲广泛汲取与吸纳了其他成熟艺术门类的精华。
中国的音乐、舞蹈在先秦已高度发达,两汉时期造型艺术进入成熟阶段,各种杂技、魔术类表演节目和歌舞小戏也出现在全国各地,隋唐以后逐渐形成了城市娱乐市场,以说书讲史为特点的叙述性说唱艺术活跃其间,吸引了无数观众。而戏曲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把这所有成熟艺术融于一身,熔铸为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高度综合性艺术。
提起戏曲,我们的记忆里就会响起那些耳熟能详的唱段,比如京剧《秦香莲》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上”,越剧《红楼梦》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天仙配》的“夫妻双双把家还”。
我们仿佛看到演员们轻盈的圆场、翻飞的水袖、英雄的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和少女的兰花指,还有武戏演员们精湛的功夫。
这些高度技巧性的表演手段,都被戏曲巧妙地运用于表现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感人至深的人物命运,因此才能让欣赏者为戏曲的魅力所吸引与感动,并同时获得各门类艺术全方位的享受。
历史上,戏曲靠这样的优势,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于戏曲的创造性事业中,涌现出大量代表中华民族艺术创作最高成就的经典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戏曲:传承文脉 凝聚精华

中国戏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6. 中国话剧的发轫之作是什么?哪个剧目是话剧的肇始啊?

新时期话剧发轫之作,这就是三十年前轰动全国的话剧《于无声处》:
“新剧”或“文明戏”是话剧的肇始。 中国话剧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宣统二年(1910年)传入辽宁。  话剧海报
宣统二年,同盟会员刘艺舟(木铎)由关内来到辽阳,演出了新剧《哀江南》和《大陆春秋》。

7. 什么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1934年,曹禺在中国戏剧诞生不到30年的时间里发表了他的著名戏剧《雷雨》。茅盾曾评论“海上的雷雨”,雷雨的出现已成为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后来,曹禺又创作了《日出》(1936)、《荒野》(1937)、《北京人》(1941)、《家》(1942)等剧作。这些名剧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它们不仅被翻译成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其他语言,而且还经常以新的版本演出。此外,它们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京剧、评弹等艺术形式。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就上演、重演了曹禺的8部剧作15次。曹禺戏剧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从何而来?


曹禺的戏剧创作之路与他在南开新剧团阅读《易卜生全集》的经历和个人生活经历有关。他说:“写《雷雨》是情感的迫切需要”,“《雷雨》的诞生是工作中的一种情绪,一种情感的发酵”。剧作家夏衍曾说,生疏不写,这符合创作规律。曹禺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他都很熟悉。谈到写作,曹禺说:“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由于艰苦努力的滋养,他的戏剧才有了生命的活力。

其艺术内涵主要体现在戏剧的精神高度和哲学深度上。曹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一代戏剧家,深受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他在关注现实的同时,也对艺术感兴趣。他描述了现实,但不是严格的现实主义,展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发展趋势。《日出》中铿锵有力的歌声在红霞中回荡,《北京人》中苏芳、瑞珍为自由而奔跑的脚步,都是在阴郁、阴郁的背景下的灿烂黎明,是对现实生活的诗意、寓意的表达。

他几乎所有的剧本都没有明确的背景,即使有,也是模糊的。例如,他说写《雷雨》是写叙事诗,既要有诗歌的节奏、意境、性格、神韵,又要有中国诗学的温厚真诚。

什么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8. 中国戏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戏剧是从秦汉开始的。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