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该如何发愿?

2024-05-19 20:10

1. 学佛该如何发愿?

摘自《圆觉经略说》-弥勒菩萨章 (南怀瑾)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二乘,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什么叫作“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呢?有一个原则要把握住,我们的自性是本来圆满清净的,叫作大圆觉,但是,现在却在迷糊中,如何找到原来的大圆满,大清净觉性?如何起修?“起增上心”就是希望求得觉悟,那么,第一步要怎么走呢?如何起步呢?--“当发清净大愿”,学佛的第一步就是发愿。发愿就是一般所讲的立志,立定志向、目标。“愿”就唯识学来讲,也是欲,但是,也有所不同。所以,改个名称叫“愿”。为了自我满足,自私自利叫欲。牺牲自我,超越自我,为了利他,发起无缘之慈、同体之悲名愿,此谓清净大愿、大悲大愿,或者大行大愿。总而言之,菩萨道有四个方向、目标--慈、悲、喜、舍,这是四大行愿,一切的修行都要朝这个大方向去做。换句话说,学佛的人做人做事,离不开这四个字的内涵、标准、原则。到了最后,连“慈悲喜舍”也要舍掉,达到大圆满清净觉性的境地。
发愿是学佛的第一步,释迦牟尼佛在这里教我们如何发愿。这一段等于是大乘菩萨的发愿文。我们做任何一件佛事,如拜佛、打坐,都先要发愿,看你的目标是求什么,一般人拜佛求什么呢?求菩萨保佑,保佑你一家大小平安不要生病,做生意发大财,都是在求利,都是自私的功利主义思想。菩萨很难做口+育!人家磕一个头很简单,脖子弯一弯,你就要保佑他这样那样,保佑不到,便说这个菩萨不灵。当菩萨很可怜的!你看看人的心理,磕个头,要求那么多!做了一件善事,就要求善报,何况磕个头算不了什么善事。真正学佛发愿不是这样,释迦牟尼佛在这里说,“愿我今者住佛圆觉”,希望我求取佛道,例如在念佛、打坐、念咒、观想、参禅时,能够进入佛的清净圆满觉性之中。
同时,还要“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二乘”。学佛的须靠善知识指引,所以,学佛者都希望能够遇到真正有所成就、具备正知正见的明师。善知识不仅代表人,也代表经教,经典也是善知识。经典分为了义教与不了义教,了义教是彻底的佛法,是我们的善知识;不了义教是方便教育,仅作为参考之用,不能算是大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不要一开始走路,就走上外道,什么叫外道呢?心外求法就是外道。那么,什么是二乘呢?声闻与缘觉。
我们讲到这里,常常碰到出家或在家的朋友们,有很多的见解都属于外道而不自知。在我个人的观点看来,现在很少有真正的佛教,都掺和了许多外道知见,譬如以打坐来说,有人说子午卯酉的时辰不可以打坐,而另有人则说非在子午卯酉的时辰打坐不可。子午卯酉的时辰能不能打坐这是道家的观念,而且这还不是正统道家的观念。真正的佛法是破除了时空的观念,哪里受子午卯酉的限制?又如看风水选日子都是同样的道理,真正一个学佛的人,应该是时时大吉,方方大利,万法唯心嘛!
讲到外道,我劝各位不要随便骂人家外道,你懂不懂这些外道?不懂,随便说人家是外道,这是仇恨心理,看别人不起,如此则违反学佛的道理,学佛的人应该尊重任何人。
佛要我们发愿,希望学佛时不要碰到外道,以及声闻、缘觉二乘。在我们一般的观念里,声闻与缘觉总不是外道吧!声闻与缘觉是罗汉境界,怎么是外道呢?不!你翻开“楞严经”看,佛在最后讲五十种阴魔,还在骂声闻与缘觉属于外道。为什么呢?他们还在“心外求法”,欢换句话说,还没有彻底明心见性,虽然到了罗汉境界,只明白了一半,还未圆满。依“圆觉经”来讲,还没有达到大圆觉境界。在禅宗而言,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禅宗,他讲到“人天小果,有漏之因”,没有证得菩提以前,所以的修持包括持戒、修定、修慧,都属于“人天小果,有漏之因”,都属于外道知见。
以上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第一段发愿文。接下来是第二段发愿文。
“依愿修行,渐断诸障。”希望碰到具有正知正见的善知识,了解真正的佛法,由此慢慢修行,切断了各种障碍。有哪些障碍呢?归纳起来有事障与理障。事障,后世加上一个学名叫作烦恼障,什么叫烦恼障?例如我们打坐,心里杂念纷飞,静不下来,或是腿痛发胀,这些是烦恼障,也是事障。理障呢?知见不明,智慧不开,不能明心见性。这些障碍无法马上排除,必须渐渐断除。愿力越坚固,则越容易得到佛菩萨的加庇。很多人在佛菩萨或某某上师前面磕个头,菩萨啊!你加庇我!好像只要磕个头,什么事情都不要管了,菩萨会帮忙我,这是什么心理?依赖心。所以,我常常对年轻人说:你不要来学佛啊!先去学做人,人都做不好,如何学佛呢?对不对?例如这种求加庇、求加持的依赖心理,如何能学佛呢?所谓加庇是你自己本身先健全起来,然后加上庇护,互相感应。自己不努力,自己不用功,佛菩萨想加都加不进去,想庇都庇不上去。
所谓加庇的道理,就是我们自己中国文化本有的观念。古德云:“自助天助,自助人助。”你要想得到别人帮助,自己先要站得起来。如同跌倒了,躺在地上叫说:“你们来加庇我啊!我站不起来呀!你们抱我到家里,抱到床上,还要喂我吃饭啊!你们要加庇我啊!”你们说这像话吗?只要你们依教修行,努力用功,自然会得到佛菩萨的加庇,你真有愿力,自然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庇。我经常碰到学佛的人来说:老师啊!见了你回去以后,境界好得很,老师你加庇我。我说:别胡扯了,那是你自己用功。还有更妙的,有位同学告诉我说:在美国有一个人完全得到我的加庇,才有如此成就。其实,我连他是谁,名字都忘了,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我的手哪有那么长伸到太平洋那边去加庇他?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努力。
又如基督教的圣经提到一些麻疯病人看见耶酥,赶紧求耶酥救我啊!这些病人摸了耶酥的衣袍,病一下子就好了,跑下来感谢耶酥。耶酥说:不要感谢我,感谢你自己。对呀!为什么感谢自己呢?信则得救。耶酥此话很高明,一点都没有错。可惜圣经因为翻译的关系,很多话、很多意思都走了样,表达得不理想,假如耶酥再复活看到这样的圣经,一定伤心透了。
“障尽愿满”,请注意这四个字。你说我也做好事,也信佛,也皈依,也吃素......等等,好像都没有效果,业障还是那么重。抱歉!这些都毫不相干。事障与理障总归叫业障,业障包括善业、恶业、不善不恶业。造善业则有福报,造恶业则有罪报,不善不恶则有无记报。什么是无记报?就是莫名其妙的事,例如走在街上莫名其妙地被车子撞着了,都是无记报。因为业障深重,修行不能上路,所以所求不能满愿。
若能“障尽愿满”,便自然解脱,自然自性清净,自然“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见到自性大圆满的境界,觉性清明,“证大圆满妙庄严域”。

学佛该如何发愿?

2. 为什么学佛修道要发愿

请参考

‘’常居士:持戒律、发大愿、修福德,三者内联关系请问是啥呢?后学佳朴合十 如果只持戒而不发大愿,所得福德不多。发大愿是助成持戒非常重要的一环,行与愿相结合,福德威力自然无量无边,普贤菩萨就是亲身教我们如何实践行愿。修福而不发大愿,好比风前灯烛,若不加遮罩,虽亮也不会长久,祈智者明察。~常观世音师父 ​

‘’有一个实例很值得和大家分享,原来有时患妇科病是好不是坏,某些情况竟然还有一重密意在里头,真是想也想不到。事缘G君慢性盆腔炎及子宫内膜异位,百医罔效;即使不少专家中西结合治疗,也长期未见痊愈。原来不是药物及手术无灵,而是当事人前生发下大愿,希望今生在病苦逼迫下,令自己更快修成梵行。 ​‘’~常观世音师父

3. 什么是真正的学佛发愿

问:什么是发愿?
学诚法师:生活中我们处处都在“发愿”,对于自己希望实现的事情,内心中生起一个愿望,就叫“发愿”。发愿会产生一种牵引我们生命方向的力量,例如:发愿考上好大学,就会努力学习。

  问: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相不相同?
圣严法师:誓与愿有相通的地方,都是一种希望、一种承诺。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发誓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发愿一定是好的。一般人发的誓多是毒誓、恶誓,发的愿则多是自私的小愿。如果仅仅是发小愿、自私自利的愿,你得到的利益不仅是暂时的,而且是非常微小的。我希望诸位能够发菩萨的愿、发成佛的愿、发度众生的誓、发利益他人的誓,为了成就他人,一定要先成长自己,最后获得最多利益的一定是你自己。

  问:什么样的大愿才算是生命大愿呢?
学诚法师:如果我们想做的事情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多人的福祉,那就是大愿。心中所想的人越多,愿力也就越大,希求成佛、利益法界一切众生,就是最广大、最圆满的大愿。

  问:信心来源于听闻,需要不断忆持、思维。请问愿力来源于哪里呢?
学诚法师:愿力来源于信心。了解、相信佛法如此殊胜之后,自然发起欲修欲证之心。

  问:我们发大愿、发善愿,需要有实现的条件吗?比如需要吃素和还愿?
学诚法师:发愿是为了主导自己的生命,不是为别人做的。

  问:是不是要发愿才能积福积德呢?如果是,要怎么发愿?
学诚法师:发愿是树立行为的动机,譬如一个小孩,发愿成为一个科学家,行动上就会照着这个目标努力学习。有了良善的动机和实在的行为,就造下了善业,具备感善果的力量。要发善愿,发大愿,发利益众生之愿,比如给路上的乞丐一份午餐,可发愿:愿自己未来有能力解除天下人的身心之苦。

  问:怎么样发心呢?
学诚法师:发心,激发起内心的力量,不是仅仅在口里说什么。发心不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热情,心血来潮想去做什么事情,一旦遇到困难就后退乃至放弃,这是不负责任;真正的发心是要有坚定不退的大愿,遇到任何困难都要想办法战胜,永不退缩。

  问:平时弟子深感大愿的殊胜,能摧毁一切路上的障碍,羡慕祖师大德对于理想的坚定信心,也发愿成为如此的人!这种信心如何获得?
学诚法师:愿一点点发,信心一点点培养,祖师大德们的信心与愿力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经过长久的修行而得,不光要羡慕果地的辉煌,更要努力在因地效学。

什么是真正的学佛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