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发展现状

2024-05-13 09:32

1. 农业银行发展现状

农行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农行相继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不同发展阶段。2009 年1月,农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农行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农行是中国主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致力于建设经营特色明显、服务高效便捷、功能齐全协同、价值创造能力突出的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集团。本行凭借全面的业务组合、庞大的分销网络和领先的技术平台,向广大客户提供各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还涵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人寿保险等领域。截至2016年末,农行总资产195,700.61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97,196.39亿元,吸收存款150,380.01亿元,资本充足率13.04%,全年实现净利润1,840.60亿元。
截至2016年末,农行境内分支机构共计23,682个,包括总行本部、总行营业部、3个总行专营机构,37个一级(直属)分行,365个二级分行(含省区分行营业部),3,506个一级支行(含直辖市、直属分行营业部,二级分行营业部)、19,714个基层营业机构以及55个其他机构。境外分支机构包括10家境外分行和3家境外代表处。农行拥有14家主要控股子公司,其中境内9家,境外5家。
2014年起,金融稳定理事会连续三年将本行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2016年,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中,农行位列第29位;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以一级资本计,农行位列第5位。农行标准普尔发行人信用评级为A/A-1,惠誉长/短期发行人违约评级为A/F1。

农业银行发展现状

2. 农业银行发展现状

农行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农行相继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不同发展阶段。2009 年1月,农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农行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农行是中国主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致力于建设经营特色明显、服务高效便捷、功能齐全协同、价值创造能力突出的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集团。本行凭借全面的业务组合、庞大的分销网络和领先的技术平台,向广大客户提供各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还涵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人寿保险等领域。截至2016年末,农行总资产195,700.61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97,196.39亿元,吸收存款150,380.01亿元,资本充足率13.04%,全年实现净利润1,840.60亿元。
截至2016年末,农行境内分支机构共计23,682个,包括总行本部、总行营业部、3个总行专营机构,37个一级(直属)分行,365个二级分行(含省区分行营业部),3,506个一级支行(含直辖市、直属分行营业部,二级分行营业部)、19,714个基层营业机构以及55个其他机构。境外分支机构包括10家境外分行和3家境外代表处。农行拥有14家主要控股子公司,其中境内9家,境外5家。
2014年起,金融稳定理事会连续三年将本行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2016年,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中,农行位列第29位;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以一级资本计,农行位列第5位。农行标准普尔发行人信用评级为A/A-1,惠誉长/短期发行人违约评级为A/F1。

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前景如何?

选择农行的三个理由: 农业银行是四大银行之一,国内网点最多,农业银行服务相当的到位和精准;竞争能力强大。 农行的资金雄厚,筹集成本低廉,它的存款付息率最低,但是其储蓄存款占比却最高,这意味着农行具有比其它银行更大的利润空间。其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其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在我国不断推进“三农改革”,促进普惠金融的全面发展阶段,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优势也更加明显。在这里中公金融人带广大应届毕业生了解一下农发行的各项优势和特点,从而针对性的备考是十分必要的。 一、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普惠金融不断深入开展,农发行在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的职能也越来越明显,其整个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而商业银行由于受到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机构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特别是存贷款业务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个人指标不能圆满的完成,那么在以后商业银行的职业发展中可能会受到影响。 二、福利待遇优厚 农发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其性质更像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平时工作相对规律,心态也相对轻松。只有对公业务,没有个人业务,也没有存款指标压力,对于一般的员工也不需要用自己的渠道去拉贷款,业务大多还是自己找上门来的,因而工作相对稳定,可以兼顾生活和工作。 福利待遇方面整体较好,有基本工资(较高)加绩效(较低),还有年终奖,季度奖,公积金收入整体介于股份制银行和公务员之间。相较商业银行比,基层福利收入整体比商业银行待遇好,偶尔加班也会补休。 三、报考条件宽泛 农发行分为总行机关,省级分行机关,二级分行机关,县级支行。报考总行机关和省级分行机关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国内外知名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而报考二级分行机关,县级支行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即可,边远地区例如:报考西藏、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县级支行的本地人员学历可放宽至全日制大学专科。 就报考岗位而言,每位应聘者最多可以填报2个岗位(总行或同一省级分行辖内的招聘岗位限报1个)。就报考要求而言,一些二级分行机关和县级支行往往对于英语四六级不做硬性的要求。就报考学生类别来看,应届毕业生和上届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毕业生都是可以报考的,这样就更加拓宽了报考的范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前景如何?

4. 中国农业银行的经营现状怎么样,对农行的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同时,也部署了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农村信用社迎来最佳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历史包袱沉重、歧视性政策制约等因素,青海省农信社无法轻装上阵,在响应国家方针、发挥支农作用时深感有心无力。--农信社包袱沉重由来已久
据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王延玲介绍,由于政策性、历史性及经营性等因素,青海省农信社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和亏损挂账,包袱沉重,由来已久。
王延玲表示,农信社分别由农行、人行和银监局各自管理过一段时间,由于缺乏管理上的延续性,难免会产生一些烂摊子。1996年底,农信社与农行脱钩前期,农业银行通过种种方式转嫁给信用社一部分不良资产,债权复杂,化解难度较大。1999年左右,根据人民银行批复,青海省海西州、西宁市大通县及海东地区5县(循化县除外)城市信用社均归并入当地农村信用社,同时也并入大量不良资产,且大多为关停并转及破产的中小企业贷款,形成大量资金损失。2001年,人民银行又将格尔木8家经营困难的城市信用社改挂农信社牌,到2005年由于遭受挤兑而撤出市场,也带来大量负担。
在为当地政府的项目配套资金时产生大批不良贷款。例如,平安县农信社资料显示,2002年,平安县政府实施“西繁东育”项目及菜篮子工程,信用社向平安县沙沟乡沙沟村、古城乡新庄尔村发放贷款1000万元,由于政府的承诺没有到位,导致羊圈建成后项目失败,现有900万元贷款及利息无法收回。
王延玲表示,许多发达省份的农信社由于得到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发展相当迅速,甚至可以与四大国有银行争夺市场份额,但是位于西部穷省的青海省农信社,得到的财政支持就十分有限,使得他们经营困难,面对当前巨大的市场需求却无力拓展。
尽管从2005年到2008年10月底,青海省农信社发展良好,资产总额由52亿元增加到147亿元,存款余额由25亿元增加到77亿元,贷款余额由29亿元增加到76亿元,连续三年实现盈利,累计实现经营利润2.4亿元。靠自身盈利消化,农信社拨备由不足千万增加到3.5亿元,消化历年亏损挂账1.17亿元,核销呆账2500万元。但是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且化解难度大。青海省农信社仍有7000多万元历年亏损挂账,不良贷款13亿元,占比高达16.7%,大部分联社拨备率仍在50%以下,不良非信贷资产3亿-5亿元,省内市场分额仅占6%。平安县农信社理事长孟健无可奈何地说,“我们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消化历史包袱”。
难以消化的不良贷款和历史亏损挂账导致目前青海省农信社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风险抵补能力明显不足。另外,农信社只能不断用利润消化历史包袱,也直接影响到下一步增资扩股和股份制改造。
--对国家政策把握不清成当前青海农信社经营困难主因
2005年,人民银行对全国农信社实行票据贴现政策,帮助农信社化解历史包袱,以2002年的不良贷款和资不抵债额为基准,由人民银行票据置换50%。
青海省银监局局长安宁介绍,当年由于青海各县(市)农信社分别采取隐瞒不良贷款、虚盈实亏、少提拨备、增加存款化股金等违规方式,造成2002年末改革基期数据严重失真,仅获得约2.13亿的央行票据贴现额度,为全国最少的省份,远低于真实水平。而最多省份获取额度高达数百亿。
王延玲表示,当年至少少报8亿元。错过人民银行本轮政策,直接导致农信社十几年来的大量历史包袱只能背在自己肩上,成为当前青海农信社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
他分析2002年数据有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信社对中央政策把握不清,怕影响考核业绩,采取了尽量少报、隐瞒等方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农信社分别由农行、人行和银监局各自管理过一段时间,人员复杂,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上漏洞较多,制度不健全,所以出现了上报数据不真实的情况。
平安县农信社理事长孟健表示,2002年,平安县农信社的真实不良贷款约2700万元,不良贷款占比约36.2%,但当时仅上报不良贷款仅1900万元,不良占比24.1%。少报一方面造成了票据贴现额度少了约450万元;另一方面,要进行票据兑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资本充足率达到4%、不良贷款较2002年降低50%等,但是由于2002年的数据不真实,实际不良贷款率远高于24.1%的上报水平,要实现兑付必须把不良款占比从36.2%降到12%,十分困难。如今,平安县农信社已经陷入没有票据贴现,指标难以降低,指标难以降低则无法兑付票据的死循环。
目前,青海农信社的兑付率也仅为47.28%,仍有多家信用社像平安县农信社一样无法实现兑付。
--歧视性政策限制青海省农信社自我发展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04〕66号)中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为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政策和规定,扩大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来源,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陆续取消了一些歧视性政策规定,目的是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扶持农村信用社尽快化解包袱,加快发展。
但是在不少行业和部门还有很多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比如:住房公积金、财政预算资金、项目资金、社保基金等资金不允许在信用社开户结算,不能开展国债、基金发售等理财业务,在社保全面进入农村的同时,农信社在养老金、医保业务上却有限制,这都制约了农信社的发展。
孟健介绍,现在国家鼓励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但是农信社却不能开展理财业务,去年股市红火的时候,农信社曾出现过大量存款流失,转存入国有四大银行购买基金的情况,到今年,虽然股市低迷,但是那些流失的存款也没有回流。这些歧视性政策,使得青海许多地区出现了存款外流的抽血型金融市场。存款大部分流入了四大国有银行及邮政储蓄统筹使用,却很少投放本地。而农信社得不到足够的存款来源,也无法全力发挥对本地的支农作用。资金外流对于本就需要资金发展的相对落后地区极为不利。
孟健介绍,以青海省海东地区为例,今年1-9月,所有金融机构共增加存款16亿,增加贷款4亿,而农信社存款仅增加1.2亿,贷款则增加了2.6亿,占贷款增加总额的65%。目前平安县农信社主要依靠1.7亿的人民银行再贷款来发放贷款,这无疑增加了资金成本,影响了效益。
另外,农信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市场准入条件对于青海这些落后省份过高。产权制度改革中,银行业监管部门的市场准入条件全国一刀切,没有切实考虑到青海藏区信用社工作的实际。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2008年主席3号令)的有关新要求和新规定,青海省农信社面临注册资本金要求过高、不良贷款控制比例过高、投资股比例过高三道门槛,限制了目前发展较好的县市进一步发展组建农村合作银行。
--青海农信社亟需加大扶持力度
经济决定金融,青海省经济发展客观上制约着信用社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不发达、不平衡,造成了青海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不发达和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严酷、区域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青海农村信用社与省内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发展速度缓慢、经营规模小、整体发展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形下,要真正实现“丢掉包袱、轻装上阵”,仅靠农村信用社自身能力,几无可能,还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予以支持帮助,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扶持力度,实施优惠政策,为农村信用社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青海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和历年亏损挂账,给予全额或部分拨补。特别是2002年末因未真实客观反映的8亿涉农不良贷款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第二,鉴于青海为除西藏之外的最大藏区,建议参照西藏的政策,对青海藏区给予特殊扶持,如提供长期的或无息支农再贷款等。
第三,针对青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青海省信用社特别是藏区信用社的改革上实施分类监管指导。在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机构时,充分考虑青海省农村信用社工作实际,给予特殊扶持。
第四,探索建立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青海农牧业产业是弱势产业、风险较大,而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的农村信用社更是金融系统的弱势群体,由于缺乏政策性和商业性风险补偿渠道,由此产生的一切风险全部由农信社承担。
第五,建议国家对信用社因承担政策性支农任务造成的亏损适当予以拨补。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农民的主力军,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政策性支农任务,政策性支农信贷风险大收益小的特点,决定了导致亏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对因此造成的亏损予以适当补偿非常必要。
--青海农信社自身仍需苦练内功
加快发展、优化增量是解决历史包袱和其它困难的根本途径,要真正实现发展青海农信社还要苦练内功。
首先,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只有不断创新体制才能实现持续发展。青海省农信社下一步应在现有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联社的基础上,逐步组建更高层次的统一法人社或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最终全省向股份制银行机构转变。
第二,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客户多具弱势群体特征,分散、小规模、信息不对称、抵押不充足成为这类客户的金融需求特色,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和农户的道德风险控制难度大。为此,应大力推广青海一些地区正在积极开展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工作,从健全农村诚信教育体系、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评价体系、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信用担保体系等方面出发,创建农村信用体系;可以通过当地政府或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组建农村配套担保机构,建立涉农贷款担保机制,分散经营风险;同时,深挖各类“信用共同体贷款模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用共同体,为其各成员获得信贷支持建立有效的联保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
第三,规范化建设是农信社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建立起并落实好各项业务和管理流程,将农村信用社打造成流程银行;积极引进现代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变被动防范风险为主动管理风险,不仅把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组织责任,还要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和日常行为。 
第四,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把握政策导向,协助政府进行项目风险分析和控制,对政府项目不盲目配套资金。一些政府项目在开始时推动力度大,后期跟踪服务则不到位,农户在生产中遇到难题无处解决,影响到效益的实现,农户将责任归咎于政府,对农信社信贷资金的按时偿还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五,优化员工队伍配置,使之能适应流程管理之岗位素质要求;构建人才高地,解决专业人员和优秀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落实岗位责权,以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和绩效挂钩办法;严格流程监督,落实有效奖惩;建立人员退出机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5. 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银行,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是在新中国时期成立的第一家专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2月恢复成立,总部设在北京。1979年2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1984年6月1日,农业银行引进首笔世界银行贷款。1985年6月24日,中国农业银行首次统一行名字体。1985年6月25日,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农业银行党委。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设。 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 1997年,农行政策性业务剥离速度加快。1999年,农行和工,中,建三家银行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2004年,农行第一次上报股改方案。中国农业银行积极支持公益事业。2004年,组织广大员工开展“中国农业银行万亩员工林示范工程”捐款活动,用于甘肃省定西地区荒山绿化,捐款共计547.8万元,为“再造西部秀美山川”贡献力量;据不完全统计,为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向遭受印度洋海啸的东南亚国家捐款283.8万元;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10多万元;向国务院确定的定点扶贫县支出帮扶款100万元;坚持为金融系统特困女职工捐款,捐助金额达89.2万元。2006年11月,完成了历时三年多的全国数据集中项目。中国农行发展速度迅猛,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三。2007年完成数据中心迁移工程一期,顺利实现了业务数据由数据运行中心(北京)和全国36个分中心到农业银行数据中心(上海)的大切换,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并通过国际标准化认证,农业银行灾难备份中心(北京)的建设进展顺利,作为农行IT基础架构的重要核心之一。2007年1月19日至20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总的原则是“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2007年9月,农行选择吉林、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四川、甘肃、重庆等八个省(区、市)开展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2007年向社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坦诚、详尽地展示了中国农业银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企业责任观及2007年度社会责任表现,并承诺将紧扣“三农”主题,关注“三农成长”,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广大人民福祉,为小康社会建设尽职尽责。2008年1月23日,农业银行明确提出“3510”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2008年3月,农行开始推动在6个省11个二级分行开始“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2008年5月底,“三农”金融服务第一阶段试点结束。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农业银行在第一时间进行捐款,截至2008年5月28日下午,中国农业银行向地震灾区的捐款总额达10440.28万元,其中农行员工个人自愿捐款7440.28万元。中国农业银行自1979年恢复成立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行员工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在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征途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实现了由专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历史性转变,资金实力显著增强,业务领域不断拓宽,经营结构逐年优化,财务收益大幅跃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自身不断成长壮大。2008年8月,农行总行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全面推动全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2008年10月,农行股改方案获国务院通过。2009年1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 2009年1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1月3日,中国农业银行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金融电子化渠道、银行后台IT支撑系统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2009年12月10日农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开业,农行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全面推进业务经营转型,其价值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控制力持续提升。2009年,农业银行全面推进业务经营转型,价值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控制力持续提升。2010年末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各项存款达8.99万亿元,各项贷款4.96万亿元,贷存比仅为55.77%,资本充足率为11.59%,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75%,均处较高水平。2010年渣打与农行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农行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的基石投资者。 2010年7月,农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完成了向公众持股银行的跨越。 2010年7月15日,H股交易时间在7月16日在香港成功上市,美国投资管理公司资本集团(TheCapitalGroup)旗下的Capital Researchand Management(CRM),持有农行H股数量达39.32亿股,占农行H股总数的12.79%,美国摩根士丹利对农行H股持股比例为16.31%,卡塔尔投资局购买了28亿美元农行股份、科威特投资局8亿美元、渣打银行持股121728.1 万H股、荷兰合作银行2.5亿美元、柒集团2.5亿美元(澳大利亚公司)、淡马锡2亿美元、大华银行1亿美元、ADM公司1亿美元、至此中国五大银行全部完成“A+H”两地上市。农行A+H股IPO将在全球募集221亿美元,成为全球历史上最大IPO,农行股改上市项目也被美国哈佛大学编入全球知名企业成功经营案例库。2011年7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与英国剑桥大学剑桥海外留学生基金会在京签署了《中国农业银行剑桥奖学金谅解备忘录》。截至2011年末,总资产达11.68万亿。2012年11月23日,国家住建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信息化推进处吴旭彦处长一行来泰安就本项工作开展调研,并在泰安市公积金中心召开座谈会。2012年12月23日,中国农业银行2013年“金钥匙春天行动” 启动仪式在厦门举行。2012年农行以康复扶贫贷款为推手,不断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贫困残疾人的自身发展能力。截至2012年末,农行累计投放康复扶贫贷款3.4亿元,较2011年增加1.7亿元,贷款支持助残扶贫企业或项目42个,辐射8731户残疾人农户,户均增收8990元。 2013年2月2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银行《城镇化建设与金融服务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武汉举行。 2015年8月28日,入围由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品牌500强第23位。 2015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下简称CIPS系统)成功上线。中国农业银行作为CIPS系统首批的19家上线直参行之一,与工行、中行、交行、汇丰、渣打等主要对手行实现了业务往来。当日上午9时整,该行深圳分行成功发送了农业银行全国首笔CIPS往账业务,通过CIPS实时清算到达台湾账户行,帮助客户实现快速收款,见证了中国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启用的历史时刻。 2016年2月25日,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联手,在北京举行签约仪式。五大银行承诺,将对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的境内人民币转账汇款免收手续费,对客户5000元人民币以下的境内人民币网上银行转账汇款免收手续费,以降低客户的费用支出。 2016年3月31日晚间,农业银行发布年报显示,公司2015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361.68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1807.74亿元,同比增长0.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5.82亿元,同比增长0.6%;基本每股收益0.55元;并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1.668元(含税)。截至2015年末,农业银行总资产为177,913.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172.41亿元,增长11.4%。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增加7666.79亿元,增长9.9%;投资净额增加9364.17亿元,增长26.2%;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减少1560.08亿元,下降5.7%;存放同业和拆出资金增加2223.08亿元,增长22.7%;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少376.09亿元,下降7.4%。

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6. 如何评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普惠金融不断深入开展,农发行在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的职能也越来越明显,其整个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而商业银行由于受到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机构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特别是存贷款业务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个人指标不能圆满的完成,那么在以后商业银行的职业发展中可能会受到影响。
2、福利待遇优厚
福利待遇方面整体较好,有基本工资(较高)加绩效(较低),还有年终奖,季度奖,公积金收入整体介于股份制银行和公务员之间。相较商业银行比,基层福利收入整体比商业银行待遇好,偶尔加班也会补休。

报考条件
农发行分为总行机关,省级分行机关,二级分行机关,县级支行。报考总行机关和省级分行机关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国内外知名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
而报考二级分行机关,县级支行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即可,边远地区例如:报考西藏、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县级支行的本地人员学历可放宽至全日制大学专科。

7. 如何评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普惠金融不断深入开展,农发行在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的职能也越来越明显,其整个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而商业银行由于受到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机构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特别是存贷款业务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个人指标不能圆满的完成,那么在以后商业银行的职业发展中可能会受到影响。
2、福利待遇优厚
福利待遇方面整体较好,有基本工资(较高)加绩效(较低),还有年终奖,季度奖,公积金收入整体介于股份制银行和公务员之间。相较商业银行比,基层福利收入整体比商业银行待遇好,偶尔加班也会补休。

报考条件
农发行分为总行机关,省级分行机关,二级分行机关,县级支行。报考总行机关和省级分行机关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国内外知名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
而报考二级分行机关,县级支行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即可,边远地区例如:报考西藏、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县级支行的本地人员学历可放宽至全日制大学专科。

如何评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8. 中国农业银行的经营现状怎么样,对农行的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同时,也部署了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农村信用社迎来最佳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历史包袱沉重、歧视性政策制约等因素,青海省农信社无法轻装上阵,在响应国家方针、发挥支农作用时深感有心无力。--农信社包袱沉重由来已久
据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王延玲介绍,由于政策性、历史性及经营性等因素,青海省农信社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和亏损挂账,包袱沉重,由来已久。
王延玲表示,农信社分别由农行、人行和银监局各自管理过一段时间,由于缺乏管理上的延续性,难免会产生一些烂摊子。1996年底,农信社与农行脱钩前期,农业银行通过种种方式转嫁给信用社一部分不良资产,债权复杂,化解难度较大。1999年左右,根据人民银行批复,青海省海西州、西宁市大通县及海东地区5县(循化县除外)城市信用社均归并入当地农村信用社,同时也并入大量不良资产,且大多为关停并转及破产的中小企业贷款,形成大量资金损失。2001年,人民银行又将格尔木8家经营困难的城市信用社改挂农信社牌,到2005年由于遭受挤兑而撤出市场,也带来大量负担。
在为当地政府的项目配套资金时产生大批不良贷款。例如,平安县农信社资料显示,2002年,平安县政府实施“西繁东育”项目及菜篮子工程,信用社向平安县沙沟乡沙沟村、古城乡新庄尔村发放贷款1000万元,由于政府的承诺没有到位,导致羊圈建成后项目失败,现有900万元贷款及利息无法收回。
王延玲表示,许多发达省份的农信社由于得到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发展相当迅速,甚至可以与四大国有银行争夺市场份额,但是位于西部穷省的青海省农信社,得到的财政支持就十分有限,使得他们经营困难,面对当前巨大的市场需求却无力拓展。
尽管从2005年到2008年10月底,青海省农信社发展良好,资产总额由52亿元增加到147亿元,存款余额由25亿元增加到77亿元,贷款余额由29亿元增加到76亿元,连续三年实现盈利,累计实现经营利润2.4亿元。靠自身盈利消化,农信社拨备由不足千万增加到3.5亿元,消化历年亏损挂账1.17亿元,核销呆账2500万元。但是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且化解难度大。青海省农信社仍有7000多万元历年亏损挂账,不良贷款13亿元,占比高达16.7%,大部分联社拨备率仍在50%以下,不良非信贷资产3亿-5亿元,省内市场分额仅占6%。平安县农信社理事长孟健无可奈何地说,“我们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消化历史包袱”。
难以消化的不良贷款和历史亏损挂账导致目前青海省农信社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风险抵补能力明显不足。另外,农信社只能不断用利润消化历史包袱,也直接影响到下一步增资扩股和股份制改造。
--对国家政策把握不清成当前青海农信社经营困难主因
2005年,人民银行对全国农信社实行票据贴现政策,帮助农信社化解历史包袱,以2002年的不良贷款和资不抵债额为基准,由人民银行票据置换50%。
青海省银监局局长安宁介绍,当年由于青海各县(市)农信社分别采取隐瞒不良贷款、虚盈实亏、少提拨备、增加存款化股金等违规方式,造成2002年末改革基期数据严重失真,仅获得约2.13亿的央行票据贴现额度,为全国最少的省份,远低于真实水平。而最多省份获取额度高达数百亿。
王延玲表示,当年至少少报8亿元。错过人民银行本轮政策,直接导致农信社十几年来的大量历史包袱只能背在自己肩上,成为当前青海农信社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
他分析2002年数据有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信社对中央政策把握不清,怕影响考核业绩,采取了尽量少报、隐瞒等方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农信社分别由农行、人行和银监局各自管理过一段时间,人员复杂,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上漏洞较多,制度不健全,所以出现了上报数据不真实的情况。
平安县农信社理事长孟健表示,2002年,平安县农信社的真实不良贷款约2700万元,不良贷款占比约36.2%,但当时仅上报不良贷款仅1900万元,不良占比24.1%。少报一方面造成了票据贴现额度少了约450万元;另一方面,要进行票据兑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资本充足率达到4%、不良贷款较2002年降低50%等,但是由于2002年的数据不真实,实际不良贷款率远高于24.1%的上报水平,要实现兑付必须把不良款占比从36.2%降到12%,十分困难。如今,平安县农信社已经陷入没有票据贴现,指标难以降低,指标难以降低则无法兑付票据的死循环。
目前,青海农信社的兑付率也仅为47.28%,仍有多家信用社像平安县农信社一样无法实现兑付。
--歧视性政策限制青海省农信社自我发展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04〕66号)中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为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政策和规定,扩大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来源,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陆续取消了一些歧视性政策规定,目的是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扶持农村信用社尽快化解包袱,加快发展。
但是在不少行业和部门还有很多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比如:住房公积金、财政预算资金、项目资金、社保基金等资金不允许在信用社开户结算,不能开展国债、基金发售等理财业务,在社保全面进入农村的同时,农信社在养老金、医保业务上却有限制,这都制约了农信社的发展。
孟健介绍,现在国家鼓励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但是农信社却不能开展理财业务,去年股市红火的时候,农信社曾出现过大量存款流失,转存入国有四大银行购买基金的情况,到今年,虽然股市低迷,但是那些流失的存款也没有回流。这些歧视性政策,使得青海许多地区出现了存款外流的抽血型金融市场。存款大部分流入了四大国有银行及邮政储蓄统筹使用,却很少投放本地。而农信社得不到足够的存款来源,也无法全力发挥对本地的支农作用。资金外流对于本就需要资金发展的相对落后地区极为不利。
孟健介绍,以青海省海东地区为例,今年1-9月,所有金融机构共增加存款16亿,增加贷款4亿,而农信社存款仅增加1.2亿,贷款则增加了2.6亿,占贷款增加总额的65%。目前平安县农信社主要依靠1.7亿的人民银行再贷款来发放贷款,这无疑增加了资金成本,影响了效益。
另外,农信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市场准入条件对于青海这些落后省份过高。产权制度改革中,银行业监管部门的市场准入条件全国一刀切,没有切实考虑到青海藏区信用社工作的实际。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2008年主席3号令)的有关新要求和新规定,青海省农信社面临注册资本金要求过高、不良贷款控制比例过高、投资股比例过高三道门槛,限制了目前发展较好的县市进一步发展组建农村合作银行。
--青海农信社亟需加大扶持力度
经济决定金融,青海省经济发展客观上制约着信用社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不发达、不平衡,造成了青海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不发达和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严酷、区域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青海农村信用社与省内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发展速度缓慢、经营规模小、整体发展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形下,要真正实现“丢掉包袱、轻装上阵”,仅靠农村信用社自身能力,几无可能,还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予以支持帮助,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扶持力度,实施优惠政策,为农村信用社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青海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和历年亏损挂账,给予全额或部分拨补。特别是2002年末因未真实客观反映的8亿涉农不良贷款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第二,鉴于青海为除西藏之外的最大藏区,建议参照西藏的政策,对青海藏区给予特殊扶持,如提供长期的或无息支农再贷款等。
第三,针对青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青海省信用社特别是藏区信用社的改革上实施分类监管指导。在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机构时,充分考虑青海省农村信用社工作实际,给予特殊扶持。
第四,探索建立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青海农牧业产业是弱势产业、风险较大,而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的农村信用社更是金融系统的弱势群体,由于缺乏政策性和商业性风险补偿渠道,由此产生的一切风险全部由农信社承担。
第五,建议国家对信用社因承担政策性支农任务造成的亏损适当予以拨补。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农民的主力军,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政策性支农任务,政策性支农信贷风险大收益小的特点,决定了导致亏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对因此造成的亏损予以适当补偿非常必要。
--青海农信社自身仍需苦练内功
加快发展、优化增量是解决历史包袱和其它困难的根本途径,要真正实现发展青海农信社还要苦练内功。
首先,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只有不断创新体制才能实现持续发展。青海省农信社下一步应在现有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联社的基础上,逐步组建更高层次的统一法人社或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最终全省向股份制银行机构转变。
第二,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客户多具弱势群体特征,分散、小规模、信息不对称、抵押不充足成为这类客户的金融需求特色,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和农户的道德风险控制难度大。为此,应大力推广青海一些地区正在积极开展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工作,从健全农村诚信教育体系、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评价体系、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信用担保体系等方面出发,创建农村信用体系;可以通过当地政府或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组建农村配套担保机构,建立涉农贷款担保机制,分散经营风险;同时,深挖各类“信用共同体贷款模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用共同体,为其各成员获得信贷支持建立有效的联保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
第三,规范化建设是农信社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建立起并落实好各项业务和管理流程,将农村信用社打造成流程银行;积极引进现代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变被动防范风险为主动管理风险,不仅把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组织责任,还要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和日常行为。 
第四,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把握政策导向,协助政府进行项目风险分析和控制,对政府项目不盲目配套资金。一些政府项目在开始时推动力度大,后期跟踪服务则不到位,农户在生产中遇到难题无处解决,影响到效益的实现,农户将责任归咎于政府,对农信社信贷资金的按时偿还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五,优化员工队伍配置,使之能适应流程管理之岗位素质要求;构建人才高地,解决专业人员和优秀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落实岗位责权,以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和绩效挂钩办法;严格流程监督,落实有效奖惩;建立人员退出机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