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在国外为什么会失败?中国文化是否真的无法走向世界?

2024-04-30 16:15

1. 孔子学院在国外为什么会失败?中国文化是否真的无法走向世界?

01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曹操《短歌行》
孔子一身都将自己的心血放在周游列国,将自己的儒家思想传到诸国,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将儒家文化传到全世界。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从某种层面来说,一个真正的大国,一定会拥有能够走向世界的文化,中国已是大国,但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路,并不顺利。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影响着华夏几千年,就算是时至今日,各国文化交流加剧,中国也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冲击,但在中国人的主流观念中,儒家文化是主流文化。拥抱世界的路上我们从未丢掉这份文化,并且我们还会将这份文化带到全世界,最好的形式就是在别国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兴办之初,在全世界有超过千家,如此庞大的规模也可以侧面证明他国对儒家文化的认可,对中国的接纳。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对古中国文化的好奇,毕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从未断档流传至今的只有中国了,西方国家无不对这个东方雄师充满着好奇。另一方面,中国充满活力,他们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为后续的经济交流做铺垫。
02
但是如今孔子学院的办学之路却充满荆棘,国外的孔子学院数量急剧下降,许多学院纷纷关闭,究竟为何孔子学院走向世界的路会突然迷失方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因地制宜。外国人对儒家文化并不是直接接纳,可以说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觉得好奇才去了解,但是对深入学习儒家文化并没有兴趣。

儒家文化并不浅显,或许在西方人眼里就是一些基本的做人做事准则,但是这和西方文化并没有过多的共鸣点,他们不喜欢有约束,他们喜欢随性所欲。所以他们来孔子学院学习,更多的是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是真正的想要接纳儒家文化。

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其实儒家文化本身就不适合作为国家文化向外输出,要知道儒家文化可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人都是在他的熏陶下长大的,大家都学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大家从小接受的教育,接受的思想,无论是来自父母的,还是学校的都带着儒家文化的影子。

常年熏陶下,我们对儒家文化及其熟悉,但是外国人呢?显然很难短时间内接受。所以与其让儒家文化走出去,不如自己先强大,将儒家文化继承发扬光大,并不一定要走出去让别人来了解,而是足够出彩,引来世界学习。

孔子学院在国外为什么会失败?中国文化是否真的无法走向世界?

2. 孔子学院国外受阻,中国文化还有没有必要走出去?

答案是肯定有必要,坚持文化自信这是国家的发展基调,我们要中国文化转化成生产力输出,要让全世界了解中国、信任中国。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对外不多的一张民片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政府对外文化交流友好的象征。如果有个国家同意设立孔子学院了,就说明他和我国的外交关系上升了一个台阶,就说明我们两国之间有了深度的互信互助。但随着最近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我国的孔子学院在海外遭遇了不顺,除了外部因素,这里面也有孔子学院自身的原因。
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这是不能动摇的。自古以来我国就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从汉武帝时期我们就向周边国家传播汉文化,随着历史的演变,到了唐朝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我们将中华文化弘扬到海外诸国,到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还有古中国文化的印记。到了明朝郑和下西洋使得这种文化交流的范围更广泛。但近代历史使得外国对我们国家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我们过去积累下来的威望在近代屈辱史中都消失殆尽。于是,这也造成了我们现在对外文化交流的困难。但以史为鉴,国家的强大必然伴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繁荣,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中国文化走出去才能意味着中国走出去了,中国得到世界诸国的认可了。我们现在遇到很多外界的困难,都在于别的国家不相信我们,不愿意和我们深度合作。因此一旦文化走出去了,外国人对中国的整体认知就变了,而且这种影响力是极大的。当文化充分交流后,和平发展、互帮互助的邦交关系也就水到渠成了。

3. 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看待孔子学院?

2004年,“国家汉办”审时度势,积极开展海外教育,孔子学院应运而生。目前,在全球106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或孔子学院,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是世界关注中国文化的一个有力例证。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发展中外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和文化的了解,为世界各地的中国学习者提供便利和良好的学习条件在世界上一些有需要和条件的国家建立了以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了“孔子学院总部”。

中国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孔子学院要向世界传播的,当然是中国文化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内容。但是,什么样的文化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髓,体现中国的核心价值和软实力。同时,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的性质,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孔子学院包括各行各业的问题。

首先,孔子学院需要向世界传播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是具有世界价值和现代意义的中国儒学。其次,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要突出儒家的仁义、道德、和谐,并将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思想体系。儒家的仁、义、德、仁、治、德思想是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传承的原动力,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源泉之一。中国儒学中的仁、德、和等要素,为世界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寻求和谐提供了理论工具。

最后,孔子学院的发展需要探索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处理好文化认同与文化批评的关系。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学习者,孔子学院的儒学既不完全西化,也不西方化,但需要充分挖掘儒学、现代人权和民主的共同点,在人权和民主的基础上追求人的修养的提高,从而实现儒学的现代价值。

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看待孔子学院?

4. 孔子学院在国外受阻,中国文化还有必要走出去吗?

当然有必要继续走下去。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当今社会和理念,更能更正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目前中国的孔子学院在150多个国家成立,而且在这150个国家里,总共建立了54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1000多个中小学的孔子课堂。可见中国的孔子学府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为了能够让外国人能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思想,能够让外国人正确的了解中国。所以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化的传扬取得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有一些别国的文化传扬到本地,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排挤,这些困难也都是暂时的,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困难,而不看他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所以难免世界贸易都会往中国发展,也就是说中国的市场非常的大。想要了解中国跟中国人做生意,那必须得学习中国人的文化历史及思想,这样交流起来才能畅通无阻。
很多人认为孔子学府好像就像大忽悠一样,满世界的发展壮大,其实他们不懂,正是因为孔子学院在世界上的接受度非常高,所以他才会慢慢变得壮大,另外也可能会受到一些排挤。孔子学院不仅仅只教中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项课程,还会教中国的书法,绘画,中国语言,中餐以及中国武术等等。他是一个全方位的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学院,这也给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很多外国朋友都非常喜欢孔子学院,而且有的已经参加了学习,并且毕业还想来中国发展。
孔子学院在国外受到阻碍,那也只是暂时的,毕竟这是大趋势,不可能只有一两个地区发生了阻碍,那么就会代表影响整个中国文化的宣传。

5. 国内不学孔子,为何国外要开孔子学院呢?

当代最著名的儒学学者之一杜维明曾经指出,跟韩国、新加坡乃至中国台湾相比,中国大陆在保持儒学传统方面还存在着差距。相当多学者认为,随着中国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求,儒学在中国的普及以及在全世界的传播应该成为当下儒学研究的重要话题。

山东大学王钧林认为,如果儒学仅仅停留在儒者的小圈子里,它通常被视为一种思想、学说,很难说它是一种文化。儒学只有走出儒者的小圈子,来到社会,深入到大众之间,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东西,推行礼教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倡导仁义改变社会风气,才会从儒学那里孕育出儒家文化。澳门学者也提出,应该在中小学提倡每天读“一分钟孔子”。

作为国家战略工程的“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海外孔子学院是其分支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外开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了解中国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儒学文化的。因此,才会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

我们在研究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和平、稳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正像张岱年先生曾经说过的——“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孔子是中国的,儒学是世界的。

国内不学孔子,为何国外要开孔子学院呢?

6. 为什么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志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大众传媒,世界媒体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报道多有偏颇。中国专家学者走出国门,向世界宣传中国,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对于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以孔子学院为依托开展人文交流活动是宝贵的尝试。让学习汉语的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而且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了解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 

    我国现已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如果在孔子学院的框架内开展人文交流,使孔子学院不仅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场所,而且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平台,成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平台,则孔子学院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具活力。(

7. 孔子思想可以代表中国文化吗?为何听过孔子学院,没听过老子学院?

说起中国文化,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大家首先可能就会想到以至圣先师孔子与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但是,但凡对中国文化有一点研究的人,除了会知道儒家的孔孟,还会接触到道家的老庄。
从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在国内国外的影响力来看,我们不能单说只有孔子思想或者只有老子思想可以代表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容万象,道家也好,儒家也罢,即便学说体系再庞大,也当属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
但是,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孔子学院名声远扬,遍布世界各地,而老子学院却鲜少有人听说,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只有孔子思想可以代表中国文化?

不是这样,老子思想早就名扬海外,比如道家思想,包括后世有那么些道家意味的王阳明思想等,其实在日本等地也尤其流行,但是老子学院却没有像孔子学院那般在世界各地落地开花,这是为什么?说起原因,颜小二认为,首先,老子学院不及孔子学院普及的原因,可能与儒家“有为”、道家“无为”的思想特色有关;其次,颜小二认为,相比道家,儒家思想“接地气”且更容易被人们理解一些,所以儒家更适合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率先向世界展现华夏文化魅力。
1、孔子思想可以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但中国文化绝不是只有儒家其实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这一定程度上都在反映儒家思想确实是几千年来华夏民族的主流思想,在国内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但是,儒家文化可以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这并不是说只有儒家文化可以完全代表中国文化。

一直以来,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儒释道作为在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它们近乎轮流坐着所谓“主流文化”的交椅,虽然佛学属于外来文化,但早已被中国化了,儒家和道家属于土生土长的中华文化,自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儒释道,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法家、墨家、名家等等,都可以说有其别具特色的学派体系,只是它们更多属于春秋战国享誉一时的学派,核心理论不太契合封建社会统治者以及百姓的需求,最后没能衍生下去。
而自社会从奴隶制转向为封建制以后,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和道家则以其包容和灵活的特性,选择性集百家之所长,以自己的方式在中华大地上发展、传播,时至今日,儒家和道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依旧有分庭抗礼的意味。
但是颜小二不建议各位将儒家和道家文化放在一起分出高下,二家文化本来就是解决人两个层面的问题的学说,儒道中的一些观点,许多时候看似重合,实则讨论的层面不一样,没有可比性,这就好像拿“蔬菜”和“水果”一较高下,实在没有必要。
说到底,文化也是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文明的产物,儒家和道家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因为它们契合了人某一方面的需要,比如儒家满足了人们对井然有序、文明有礼之秩序社会的需要,儒家以教化帮助人们千百年来自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社会人”;而道家则是告诉世人,虽然我们生活于人类社会,但是我们本质还是一个自然人,不能让自己完全沉湎于人为世界中“社会人”的身份,在做一个社会人的同时,也要记得自己的本质,以此不至于被社会中的物欲蒙蔽了眼睛,继而不知何谓“生”,什么是“活”,这就可悲了。各位可以体会一下。

2、为何我们常听说孔子学院,却鲜少听说老子学院儒家和道家,都有各自的追随者。说实话,颜小二崇拜孔子,但是儒道必须选一,我更热爱道家思想,但这并不是说道家比不上儒家,二者本身解决的问题就不一样,何必这样去比?所以,对于国外“孔子学院”的大名气,喜欢道家的朋友也不必不服气。
颜小二倒是觉得,如果老子学院像孔子学院这样“普及”或者说“普遍”,可能就不太像道家了。
道家文化讲求“自然”,其“无为自化”的超脱哲理,更是让很多在樊笼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幡然醒悟。没错,道家思想有“隐”的特点的,虽“隐”,但却并非“避世”,“大隐隐于市”,说的就是道家了。

换句话说,因为道家“自然而为”、“无为自化”的特点,“高调”与“名气”和道家的风格太不搭,道家更像是春雨一般的存在,它的风格是“润物无声”,所以道家思想的传播,与它的文化特点一样,更像是慢慢“渗透”,与积极有为之以“教化”为主要传播手段的儒家就大不一样了,就显得“低调”太多了。
所以,顺其自然的道家,可能在宣传方面,因为文化特质原因,并没有儒家那般“刻意”。

同时,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理解起来,会更加直观一些,比道家“正言若反”的特性会好理解太多,于此,孔子学院会先于老子学院更为“高调”地遍布世界各地,并不是什么不可预见的情况。
3、中国文化的各门各派,都有各自独具特色的发展方式写到最后,颜小二想说说自己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各门各派之发展的一个看法。有人说春秋之后,墨家、法家等曾经风靡一时的学派就此销声匿迹?是这样吗?颜小二觉得不是,这些文化学派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之下,选择了自己的发展形式。
比如法家之“法术式”有被儒家借鉴、融合,而墨家之“兼爱”思想,也让后世君主对民之所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世的儒释道多少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时候,我们可以说,儒释道的发展融合了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学派学说的精华,其实也是这些学派其主流观点不合时宜之时的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中华文化包容、灵活的体现。
或者这么说,中华文化可以细分为各门各派,但是只要现实需要,它们又能交融并包,汇聚成四个字“中华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所以,儒家可以代表中华文化,道家也可以,墨家、法家都可以,但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从来不是一家之言,而是诸子百家、千百年来千万圣哲的百家之言。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孔子思想可以代表中国文化吗?为何听过孔子学院,没听过老子学院?

8. 许多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为什么中国文化现在如此吃香?

中国文化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中国人的特点是不能得到的东西是被期待和视为神圣的东西,但得到的东西却不被珍惜,这种想法其实很可悲,很廉价。

至于中国文化,我从小就深受其影响,以为这东西是我们的,我们有很多东西,不稀罕。相反,最可怕的是,我们错误地认为,对外国的纵容首先是开放。我不知道人们在看你的笑话。非主流就是这样形成的。其次,中国文化在国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当社会大力宣传开放的时候,让人觉得只有学习西方文化才是对的。是的,但不要当邯郸的小孩。

在美国,能报出超过十个州的名字的中国人一般都依赖于NBA更不用说外国文化的输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普及怎么办中国有多少人最早知道慕华里、浙北、察合台、耶路洪基、陈永华和郑可公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是根据金庸的小说改编的。

不管怎样,我知道有很多年轻人因为秦朝的月亮而认真地咀嚼历史记录。因为《说岳》和《隋唐》,都会开始看《宋史》和两本唐书。进入21世纪初,许多历史论坛都在热捧陈庆之:他们不是很喜欢《南方史》,而是读田中芳淑的《奔流》。
一些文化的输出和传播依赖于教科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教育。文化输出和传播大多来自娱乐内容。例如,日本漫画、好莱坞大片、印度歌舞、意大利设计和希腊旅游海报。绘画可以娱乐眼睛,音乐可以愉悦,小说、电影和游戏都是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