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如何看待货币政策作用

2024-05-12 19:33

1.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如何看待货币政策作用

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学派。以挑战凯恩斯主义的面貌出现。其领袖人物为米尔顿·弗里德曼。他在1976年10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货币主义用经济政策的滞后性质反对根据情况而制定的货币政策,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货币增长率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凯恩斯主义或称凯恩斯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包括货币金融学及当代西方经济本身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是凯恩斯经济学说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货币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对立面就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认为,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而不是利率的变化合影响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平衡。这就是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他强调投资的作用,即投资的某种变化会导致收入的变化,而且是以当初投资的某种乘数(倍数)来变化的。基于这些理论,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他主张政府通过调节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在聚集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张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货币供应,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正是凯恩斯理论导致了罗斯福新政,让美国度过了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从经济学来讲凯恩斯提倡运用财政政策,增加和减少政府投资调整经济,实现充分就业。 弗里德曼对凯恩斯理论做了一项重要的修正。大萧条的亲身经历,使得凯恩斯及其较为保守的继承者严重低估了货币政策的影响和作用。一般来说,货币主义认为,储蓄的决策总会导致投资的决策,而利率的变动又会使储蓄决策和投资决策之间平衡,而政府通过调整利率就可以控制投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货币政策,一般来说,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温和,不会伤害经济。 实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首先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的,当货币政策失灵时,就同时使用财政政策。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如何看待货币政策作用

2.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凯恩斯主义不包括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的主旨是靠政府投资来推动总需求的增加,因为其认为经济危机的发生在于总需求不足,所以通过政府投资来拉动需求,因此财政政策的理论根源就是来自于凯恩斯学派了。
至于货币政策,包括控制银根,利率调控等,这是由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的理论,后被政府采纳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称为货币政策。货币学派一向批评凯恩斯学派的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的理论,认为其投资低效率,发生挤出效应等等,对于经济恢复效用不大。

3.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三种?它们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主要的货币政策手段有: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实施方法: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这样,一方面出售债权的企业和家庭得到货币,将它存入商业银行,增加银行存款,通过货币创造乘数作用使存款货币成倍增加,使利息率降低;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还会导致债券价格提高,使利息率下降。利息率下降会引起投资增加,从而有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上升。反之,在通货膨胀时期,采取相反做法会抑制与消除通货膨胀。
(2)调整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是由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具体做法:在经济衰退时,降低法定准备率,使银行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的扩大,使收入、就业和价格都提高。在通货膨胀时,提高法定准备率,使银行减少可创造的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压缩总需求,使收入、就业和价格都降低。
(3)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具体做法:在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采取降低再贴现率措施,可促使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刺激投资需求。反之,在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要提高再贴现率,限制给商业银行借款,使商业银行减少贷款,于是货币供给减少,利息率提高,抑制投资以及总需求,消除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三种?它们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

4. 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
  1、首先是因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2、其次,货币量变动通过利率的变动进而引起物价的变动;
  3、再次,有失业存在时,就业量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
  4、充分就业一经达到后,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
  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这样不会带来真正通货膨胀的恶果,而是能够刺激经济发展。
特点:
1.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凯恩斯理论体系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为此需要提高有效需求,启动利率作为主杠杆。他认为,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中,有两种方法可以降低利率:“其一是减低工资,而让货币数量不变;其二是增加货币数量,而让工资水准不变。”前者是一种有伸缩性的工资政策,后者是有伸缩性的货币政策,就它们在增加货币数量(绝对或相对)从而使利率下降这一点而论,理论上的效果完全相同,但在实际执行中,二者有天壤之别。凯恩斯认为采用伸缩性的货币政策比采用伸缩性的工资政策要明智、可行、见效得多。经过比较、分析,他力主采用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这不仅因为在实际中切实可行,简便有效。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充分的根据,特别是他的管理通货论和半通货膨胀论阐明,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下,这样做不会带来真正通货膨胀的恶果,而是能够产生刺激经济,增加就业、产量和收入的预期效果。
2.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与其他政策的作用  
  凯恩斯在提出膨胀性货币政策的同时,还认为,要达到充分就业,仅采用这一条货币政策是不够的,特别在经济危机中,所增加的货币数量可能被增大的流动偏好所吸收,而对利率不发生影响,从而对实际投资不起作用。因此,必须同时采用其他政策相配套,其中最主要的是赤字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可以超过财政收入的限制而扩大财政支出,因为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病根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很难靠居民或企业的自发调节去解决,而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才能实现。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扩大投资;另一方面,政府的投资活动可以带动私人投资。

5.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主张对我国的影响

你好,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如下:
一、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可以让我们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外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通病,这也有助与我们尽早地制定好正确的应对措施。
二、在新经济形势下,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动我们社会学习与掌握西方社会思潮的核心价值,加深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本原因的认识,另外也可以帮助我们扩大与加深相关经济学科经济问题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为尽快解决新经济危机提供方法支持。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摘要】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主张对我国的影响【提问】
你好,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如下:
一、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可以让我们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外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通病,这也有助与我们尽早地制定好正确的应对措施。
二、在新经济形势下,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动我们社会学习与掌握西方社会思潮的核心价值,加深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本原因的认识,另外也可以帮助我们扩大与加深相关经济学科经济问题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为尽快解决新经济危机提供方法支持。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回答】
新凯恩斯主义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建议【提问】
结合新凯恩斯主义对我国货币政策提出建议【提问】
一、坚持数量和价格“两条腿走路”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
如果过度强调价格调控,指望最短端基准利率向长端资本价格传导,金融期限结构将会因此发生不利于实体经济需要”的重大扭曲。
二、处理好总量和结构的关系,改善流动性投放机制,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再贷款等政策,维持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同时要推动一级交易商、合格抵押品机制等改革,推动完善流动性投放机制,优化供给结构,增大流动性投放覆盖面,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流动性支持。【回答】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主张对我国的影响

6. 如何理解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1、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收入增长,挤出效应小。

2、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收入增长,挤出效应大。

3、垂直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凯恩斯区域)相交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4、倾斜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凯恩斯区域)相交,财政政策仍然十分有效。都不存在挤  出效应。

5、水平的IS曲线与垂直的LM曲线(lm的古典区域)相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7. 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x0d\x0a  1、首先是因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x0d\x0a  2、其次,货币量变动通过利率的变动进而引起物价的变动;\x0d\x0a  3、再次,有失业存在时,就业量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x0d\x0a  4、充分就业一经达到后,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x0d\x0a  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这样不会带来真正通货膨胀的恶果,而是能够刺激经济发展。\x0d\x0a特点:\x0d\x0a1.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x0d\x0a  凯恩斯理论体系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为此需要提高有效需求,启动利率作为主杠杆。他认为,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中,有两种方法可以降低利率:“其一是减低工资,而让货币数量不变;其二是增加货币数量,而让工资水准不变。”前者是一种有伸缩性的工资政策,后者是有伸缩性的货币政策,就它们在增加货币数量(绝对或相对)从而使利率下降这一点而论,理论上的效果完全相同,但在实际执行中,二者有天壤之别。凯恩斯认为采用伸缩性的货币政策比采用伸缩性的工资政策要明智、可行、见效得多。经过比较、分析,他力主采用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这不仅因为在实际中切实可行,简便有效。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充分的根据,特别是他的管理通货论和半通货膨胀论阐明,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下,这样做不会带来真正通货膨胀的恶果,而是能够产生刺激经济,增加就业、产量和收入的预期效果。\x0d\x0a2.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与其他政策的作用  \x0d\x0a  凯恩斯在提出膨胀性货币政策的同时,还认为,要达到充分就业,仅采用这一条货币政策是不够的,特别在经济危机中,所增加的货币数量可能被增大的流动偏好所吸收,而对利率不发生影响,从而对实际投资不起作用。因此,必须同时采用其他政策相配套,其中最主要的是赤字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可以超过财政收入的限制而扩大财政支出,因为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病根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很难靠居民或企业的自发调节去解决,而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才能实现。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扩大投资;另一方面,政府的投资活动可以带动私人投资。

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 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影响投资,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这一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然后再由支出影响投资,最终作用与总收入。货币主义者认为在短期,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带来产出的改变,但在长期,则只会影响物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