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疗法的方法

2024-05-18 21:56

1. 行为主义疗法的方法

 放松疗法(Relaxation therapy)又称松弛疗法、放松训练,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实践表明,心理生理的放松,均有利于身心健康、起到治病的作用。肌肉放松可分为全部放松和渐进放松两种程序,又可分为放松全身肌肉群的逐个放松身上的肌肉群两种形式。同时,按诱导方式又可分为直接放松和间接放松。放松训练发展了五大类型:(1)渐进性肌肉放松;(2)自生训练;(3)自我催眠;(4)静默;(5)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适应症]渐进性的放松训练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常用方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相结合,可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且对各系统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放松技术现在除了肌肉性放松之外,还有意象性放松技术等等.也比较有效. 肌肉性放松虽然广泛使用,不过美国较新的研究现在表明:肌肉性放松不要使用在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来访者人群,因为其之前的肌肉先紧张有可能使其心血管系统方面承受压力.对于这类来访者,使用意象性放松技术比较合适.放松技术操作举例:举例一:放松训练或是渐进式的肌肉放松都是一种先刻意紧张然後再放松的方式,如此一来我们才可以去区辨紧张与放松两种不同的状态。这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个很简单的、自己可以练习的放松技巧:  肌肉放松: 平躺在地板上,深深吸一口气并且停住。同时间将你的双脚、双手举起离开地面约30公分。紧绷你全身的肌肉,并且让这样紧绷的感觉停留大约5秒钟,然後将放下双手与双脚,随著气缓缓吐出慢慢体会肌肉放松的感觉。接下来,轻松的想像这自己好放松,松的好像要陷入地板里头一样。带著这样放松的感觉,从头到脚再体会一次,你的感觉如何?跟放松之前有没有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呢?放松之前和放松之後肌肉的感觉又各是如何呢?而这样的练习可以同时再作几次。可将全身肌肉分别作练习。举例二:每天用总体为十分钟的时间坐下,后作三口深呼吸。然后体会此时心境的平和感受和想象湛蓝、开阔的天空的景象。当这种感受消逝时,再作一到三口深呼吸,然后放松继续体会身心暂时放松的感觉。如此反复几次。当你实际生活中遇见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紧张、焦虑心情时,你可以马上用练习的放松,也就是深呼吸三口,然后结合放松的感受回忆平时的放松体验和湛蓝、开阔的天空的景象。 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2)进行放松训练;(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补充一下,眼动脱敏分支:眼动脱敏是一种80年代后兴起的行为主义疗法,「EMDR─眼动心身重建法」的英文全名是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这是一种可以在短短数次晤谈之後,便可在不用药物的情形下,有效减轻心理创伤程度及重建希望和信心的治疗方法。可以被减轻的心理创伤症状包括「长期累积的创伤痛苦记忆」、「因创伤引起的高度焦虑和负面的情绪」,及「因创伤引起的生理不适反应」等。因接受EMDR治疗而可以建立起的正面效果,则包括「健康积极的想法」及「健康行为的产生」等。 在一次EMDR的疗程中,通常患者被要求在脑中回想自己所遭遇到的创伤画面、影像、痛苦记忆,及不适的身心反应(包括负面的情绪),然後根据治疗师的指示,让患者的眼球及目光随著治疗师的手指,平行来回移动约15~20秒。完成之後,请患者说明当下脑中的影像及身心感觉。同样的程序再重复,直到痛苦的回忆、及不适的生理反应(例如心跳过快、肌肉紧绷、呼吸急促)被成功地「敏感递减」为止。若要建立正面健康的认知结构,则在程序之中,由治疗师引导,以正面的想法和愉快的心像画面植入患者心中。EMDR的基本理论假设为:人会遭遇到不幸的事件,但人们也有一种内在的本能去冲淡和平衡不幸事件所带来的冲击,并从中学习使自己成长和茁壮。虽然EMDR疗法的机治尚未完全明朗,并继续在研究之中,但基本上可能和增进左右半脑之间的神经顺畅运作及沟通有关。根据研究,创伤记忆和负面资讯常被储存,凝滞在大脑右半球的身体知觉区,使大脑本身的调适功能和健康的神经传导受到阻碍,因此造成了想法上的执著和知觉、情绪上的不适。在这样的情形下,让双眼的眼球有规律的移动,可以加速脑内神经传导活动和认知处理的速度,使阻滞的不幸记忆动摇,让正常的神经活动畅通。EMDR的治疗程序包括了八个阶段,分别为1.「患者病史检验」─在第一个阶段,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此一疗法,及订出合理的治疗目标和可能的疗效。2.「准备期」─帮患者预备好进入重温创伤记忆的阶段,教导放松技巧,使患者在疗程之间可以获得足够的休息及平和的情绪。3.「评估」─用已发展出的「SUDS量表」,评估患者的创伤影像、想法,和记忆为何,分别出何者严重,何者较轻。4.「敏感递减」─实际操作动眼和敏感递减阶段,以逐步消除创伤记忆。5.「植入」─以指导语对患者植入正向自我陈述和光明希望,取代负面、悲观的想法以扩展疗效。 6.「观照」─把原有的灾难情况画面,和後来植入的正向自我陈述和光明想法,在脑海中连结起来,虚拟练习「以新的力量面对旧有的创伤」。7.「结束」:准备结束治疗,若有未及完全处理的情形,以放松技巧、心像、催眠等法来弥补,并说明预後及如何後续保养。8.「评估」:总评疗效和治疗目标达成与否,再订定下回治疗目标。 模仿学习疗法(Modelling therapy)又称示范性疗法,它是利用人类,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倾向,来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以适当的反应取代其不适当的反应,或帮助某些缺乏某种行为的人学习哪种行为。示范疗法是以这样一条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的: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因此,通过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我们在生活中所学到的许多东西,从行为到态度,都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习得的。童年期的学习尤其具有这种特点。如果一个母亲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特别害怕小动物的话,她的儿女对此也会感到恐惧;如果一个儿童在一个小气吝啬的环境中长大,他也会形成一种斤斤计较的性格。示范疗法正是基于上述实验及其理论而产生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班杜拉认为,一切直接经验的学习,都是由于看到别人的所作所为,看到了这些行为的结果,因共鸣而产生的。由此推论,如果给那些有行为问题的人提供机会,让他们观看别人的切合时宜的行动,他们就能够放弃自己的不适应行为,建立良好的适应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此疗法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用奖励的方法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常应用于智残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呈现严重行为衰退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来塑造新的行为。“代币”可为一种内部流通的、印有一定价值的“货币”、代用券或筹码,也可为用红旗或红星式样的印章符号。例如在一所收容各种智残儿童的医院里,根据智残程度分为若干班级,每一班的儿童对其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有一定的规章要求。如对一中等智残儿童的班级,在老师或教养员的带引指导下,要求每个儿童早晨按时起床,起床后要叠被,要自己穿好衣服、裤子、袜子和鞋子,自己刷牙、洗脸,将洗漱用具放在规定的地方,在院内做早操,早餐时要坐在指定的位置上,所发的食物必须吃完,不能将食物遗留在桌上……等等,将儿童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入睡一日生活中所进行的每项活动包括在课堂学习和游戏在内,根据难度的不同,规定每完成一项活动就给予0.1元至1元的奖励(或给予若干“红星”)。每一病室都设有小卖部,陈设各种糖果、点心等食品,小人书、图画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洋娃娃、小熊猫等玩具以及其它日用品,每一种物品都标明价钱(或需要若干“红星”)。智残儿童就用他自己每日得到或积存的“货币”购买他所喜受的物品。除了这些物质的奖励外,还有精神的奖励,需要积存多少“货币”或“红星”可以傍晚看电视或电影,假日去公园游玩。在每周探视日时,需要积存多少“货币”或“红星”就可以让父母或亲人带出院外去游玩或团聚半日。对这些精神上的奖励也是多数儿童所渴望的,为此大多数儿童在每日各项活动中都能作到规范要求,以期获得所需要的“货币”。通过标记奖励也使儿童学会了计数和计算。对于那些出现毁物、伤害他人和自己身体等有严重行为障碍的儿童,对他们日常生活的要求则另有规范,使病人明确他受奖的目标行为。例如不撕毁自己衣服或吃饭时不用手去抓食则给予较多的“货币”或“红星”,而这些“货币”使他们能立即获得他所期望的东西。在精神病院里,对那些行为衰退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病人,也可用此疗法训练他们塑造新的行为,例如起床后能完成洗脸刷牙动作,早餐时则可获得购买一个熟鸡蛋的权力等等。

行为主义疗法的方法

2. 认知行为疗法四种技术

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矫正法、渐进性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治疗、厌恶疗法、暴露冲击疗法、替代疗法等。认知疗法的技术主要有识别患者自动产生的负性的想法和观念,治疗师和患者共同讨论、检验这些负性的想法和观念,识别和改变导致负性想法及观念的先入性假设(比如患者假设一个人有很多钱或者做大官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那么如果他不是这样的,别人就不会尊重他)。

行为治疗中,渐进性放松训练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应用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强化作用及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形成治疗技术(系统脱敏治疗、厌恶疗法等),帮助患者改变行为习惯和方式。

01. 认知行为疗法之我见
02.自我接纳 好与坏都是我自己
03.自动思维 令我又爱又恨的老朋友
04.核心信念 ,疗愈中重建新的自己

3. 认知行为疗法四种技术

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矫正法、渐进性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治疗、厌恶疗法、暴露冲击疗法、替代疗法等。
认知疗法的技术主要有识别患者自动产生的负性的想法和观念,治疗师和患者共同讨论、检验这些负性的想法和观念,识别和改变导致负性想法及观念的先入性假设(比如患者假设一个人有很多钱或者做大官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那么如果他不是这样的,别人就不会尊重他)。

行为治疗中,渐进性放松训练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应用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强化作用及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形成治疗技术(系统脱敏治疗、厌恶疗法等),帮助患者改变行为习惯和方式。
认知行为理论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它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整合,是对认知和行为理论所存在缺陷的一种批评和发展,但是却不是简单的相加,或者拼凑。

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Meichenbaum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认知行为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中的发生作用,在社会工作的实务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从这种意义上理解,认知理论只是认知行为理论的狭义理解。

认知行为疗法四种技术

4. 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观点

认知行为疗法
  
 所谓“认知”,就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事件的预期。
  
 认知行为疗法中有四个基本的概念:情境、认知、情绪和行为。
  
 咨询师在具体个案中找到这四个概念的对应内容,就是概念化过程。概念化过程,就是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咨询理论模型去搜集资料、评估心理问题,发现心理问题原因的过程。
  
 把心理问题症状以及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解释得非常好的理论模型当属亚伦·贝克(Aaron Beck)的T形认知行为模型。
  
 事件是对一件事的笼统的表达,情境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事件的具体表现。自动思维是具体情境中的具体认知,是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也是表面原因,解决了它,也就是实现了对症治疗,达到治标的效果。通常个案概念化是在首次评估性会谈中进行的,并在后续的会谈中对原来的概念化进行补充和修正。
  
 横向概念化是对患者当前心理问题的认知分析,纵向概念化则是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历史成因的探寻。
  
 横向概念化的操作流程如下。情境-认知-情绪-行为第一步,咨询师应当确定患者存在的症状,即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还会涉及生理方面的表现,如心跳、呼吸、饮食、睡眠、性的问题)。第二步,确定存在这些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具体情境,也就是来访者在哪些情形下有这样的表现,换句话说,就是这些症状在什么时候表现出来。
  
 第三步,咨询师要通过提问,挖掘情境和情绪行为之间的认知内容,以落实来访者的自动思维是什么。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角度看,情境是引发焦虑和行为后果的环境因素,认知是直接原因,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是临床表现,情境和反应共同构成心理问题的诊断。贝克认为,表层的认知(即自动思维)是由更深层次的认知(即核心信念)所决定的。
  
 纵向概念化模型:自动思维→中间信念→补偿策略→核心信念→童年经历。
  
 这个模型有四个要点:(1)自动思维是由核心信念决定;(2)核心信念则是在童年经历中形成;(3)一旦核心信念形成,个体会发展出一种补偿策略来应对自己的核心信念;(4)补偿策略体现在中间信念中,中间信念就直接决定自动思维的产生内容。
  
 纵向概念化的操作流程如下:第一步,以自动思维为起点,通过箭头向下技术,确认来访者核心信念的内容。
  
 第二步,通过搜集来访者早年父母的养育等方面的童年经历,取得决定其核心信念的相关童年资料。
  
 第三步,通过了解其个人成长史方面的素材,确定其补偿策略类型。
  
 第四步,根据其补偿策略和当下的问题情境,确认其中间信念内容。纵向概念化也有三个核心要素:核心信念、童年经历和补偿策略。核心信念解释了“是什么”,童年经历说明了“为什么”,补偿策略则回答了“怎么办”。
  
 关于来访者的过去,我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重要他人的影响,正是这些重要他人的期望、评价、表扬与批评等让来访者形成了核心信念。我们要知道重要他人的影响构成了其童年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方面是个体如何应对的,来访者如何应对他人的期望与评价,应对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来访者应对生活的成败过程,就构成了他的成长经历。个体正是在应对成败过程中形成补偿策略的。所谓心理问题实际上体现为个体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或生理问题,这些问题长期持续进而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
  
 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观点来看,导致患者情绪问题或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只能是自动思维。自动思维其实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个方面是情境因素:另一个方面是核心信念。核心信念是个体关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一般性的、概括性的认识。这些认识成长形成并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巩固和修正。
  
 个体核心信念的形成受如下因素的影响:(1)基因影响(2)重要他人的期望或要求(3)社会比较(4)创伤事件(5)重要他人评价(6)儿童对早期经历的认知解读(世界观)(7)行为方式个体在形成负性核心信念的同时,也在发展他的补偿策略。
  
 补偿策略:顺从策略,回避策略、警惕策略、努力策略等。
  
 一旦成功地应用补偿策略,负性的核心信念就被遮掩了,个体就不会显露出明显的心理问题,虽然有些不快和消极的情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消失了。通过成功地应用补偿策略,个体会维持积极正面的形象。
  
 补偿策略实际上是一种环境的产物,它是否有效取决于周围人(特别是重要他人)的反应。诱因事件出现使得原本起作用的补偿策略不再有效,来访者的负性核心信念被暴露出来,来访者的负性核心信念就被激活。

5. 认知行为疗法几个基本观点

1,决定或者影响我们感受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如何赋予这个事件意义,换句话说,意义不来源于事件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解释这件事情。
  
 2,当我们体验痛苦的时候,我们的信息处理过程可能会出现歪曲。
  
 认知歪曲并不是是导致情绪障碍的原因。
  
 认知歪曲是维持和加重情绪障碍方面的原因。
  
 常见认知歪曲:
  
 全或无,非黑即白,贸然断定,贴标签,读心术等
  
 3,认知分三个层次
  
 自动想法,中间信念,核心信念
  
 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意义决定我们的体验。无论内归因和外归因,归因方式本身不是问题,归因是否能符合现实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这个归因是否僵硬,是否极端,和偏离现实。
  
 对特定事件的解释受信念的影响。信念分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
  
 中间信念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规则,也就是生活中我们行为的指导原则,它决定了我们如何行动,比如如何进行人际互动。
  
 中间信念对应的是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心理障碍的患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个僵硬,刻板,局很的行为模式。
  
 这种僵硬刻板局限的行为模式,背后是一个僵硬刻板局限的中间信念。
  
 中间信念是为了进一步建立和发展自我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
  
 所以这些信念都跟接纳,能力和控制有关。
  
 接纳是说我是不是被别人接纳,我是不是可爱,被别人喜欢的。
  
 能力,就是说我是不是有能力的。
  
 控制是我是否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我是否可以把握自己,这个世界是不是可以预测的,这个跟安全感有关系。
  
 最深层次的信念是核心信念。
  
 核心信念是关于自我,他人和世界最具概括性的看法,非常稳定。
  
 关于自我的核心信念往往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我可不可爱,是不是有价值,另一个是我是不是有能力的。
  
 所以关于自我的消极约核心信念一个是我不可爱,一个是我无能。
  
 核心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我们生命的早期和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的人物相互互动过程当中,我们认同了照料者对我们的态度和看法。
  
 婴儿是从母亲的眼睛里面发现了自己,越是小的孩子越会认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和对自己的看法。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贬低,被父母责骂,他就会从母亲眼睛里看到一个不值得被父母爱的,不可爱的孩子,他就会认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形成我𣎴可爱的核心信念。
  
 对他人的核心信念与对自我的信念是同时产生的,也是在关系里产生的。
  
 如果一个人关于自我的核心信念是我无能,那么他关于他人的核心信念就可能是别人都是苛刻,别人对我都是严厉的、不友好的。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忽略,被抛弃甚至被虐待,包括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他可能发展出对自我的核心信念是我没价值,对他人的核心信念可能就是没有人会真的爱我或者我不值得被人爱。
  
 对世界的核心信念是有关安全不安全,温暖不温暖。
  
 如果一个人从小受过很多伤害,或者有过很多被抛弃的经验,他就可能觉得这个世界是很不可预测的,这个世界是危险的。
  
 如果一个人从小有很糟糕的经历,形成了功能失调的核心信念,比如我不可爱,没有人喜欢我,这样的一种核心信念势必承载了大量的痛苦的情绪。
  
 和消极的核心信念相关联的一定有很多消极的情感如悲伤,委屈,愤怒,我们怎样去应对这些消极的情感呢,我们就会发展出一系列补偿策略来应对。

认知行为疗法几个基本观点

6. 行为主义疗法的介绍

行为主义疗法的技术疗法分为放松疗法、系统脱敏技术、模仿学习疗法/示范疗法、代币法。放松技术是作为焦虑状态的颉颃反应来应用于治疗的。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惯的目的。 代币法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用奖励的方法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常应用于智残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呈现严重行为衰退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来塑造新的行为。

7. 行为主义疗法的理论基础

有三种:1.心理治疗产生较大影响的却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详细而言:(一)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能够解释人的很多行为。人因为条件反射而处于一种自动化了的或半自动化了的状态。但是,如果这种条件反射产生负面作用的话,就会引起强迫症状,焦虑或不安发作,或也会形成某种弊病。不良习惯、辍学或恐怖多由此形成。对于在无意识中的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弊病、恶习或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在治疗和咨询时可以使用反条件刺激予以清除和击退。行为主义关于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的消退、奖励、惩罚、反馈、模仿、替代强化等概念和原理,行为主义心理咨询疗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其为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主要区别在与:前者是一个反映-刺激过程,而后者则是一个刺激-反映过程。实验研究证明,人的反映可以用语言声音或手势代替具体的强化物。同时,在实际治疗中,只要治疗者对期望的某种行为予以奖励,这种行为就会获得强化,反之就会消退。若施以惩罚,则会加快消退的速度。(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学习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进行反复强化。和建立条件反射一样,榜样学习也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学习的基本方法,其过程分为四个步骤1注意:榜样的特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2记忆:将榜样特征、内容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必要时再现。在保持过程中应不断再现榜样的表象。3认同:学习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入自己的行为之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4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不断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一定的型态。

行为主义疗法的理论基础

8. 行为主义疗法有哪些

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和模式众多。 
  从本世纪20年代初始到如今,各种理论此起彼伏,发展迅速。其中,对心理咨询过程的性质、目标、方法等方面影响最大的有四个流派的理论,即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为佛洛伊德,该理论强调无意识的冲突对行为主导作用和重要影响,认为非理性的意欲与外界现实在内心引起的冲突是精神异常的原因。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等人,该理论强调环境和情况决定人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受当时行为条件的制约,即行为会因情境而改变。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该理论强调研究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的问题,关心的是个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认知理论强调认知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心理障碍源于不正确的认知,主张以改变认知以纠正心理障碍。 
  在众多理论的影响下,心理咨询的方法也众说纷纭,多达四百多种。这里只能简要地介绍几种国内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方法。 
  (1)支持疗法。支持疗法通过支持与鼓励,细听倾诉和解释指导,使面临困难产生心理问题的人得到依靠,恢复自信,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培养合理的适应方式。 
  (2)心理分析法。即精神分析法。其理论依据是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分析法力图破除来访者的心理阻抗,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诱发出来,使来访者明了症状的实质,从而使症状失去存在的意义而消失。 
  (3)行为疗法。来源于行为主义理论。由于行为主义认为所有的行为(包括正常、健康的行为与异常、变态的行为)都是学习获得的,并由于强化而得到巩固。所以行为治疗家就可通过对个体再训练的方法(再教育和重建条件反射,即教授个体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作新的适应反应),以及在某些方面改变个体环境的方法把不正常的行为变为正常。 
  (4)人本主义疗法。基于人本主义理论而创立。人本主义疗法强调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形成真诚相待,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的气氛,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发现真正的自我,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并朝着自我实现的目标前进。 
  (5)认知疗法。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受人的认知所支配,某些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在错误前提下对现实曲解的结果。咨询的关键就在于指导来访者改变原来的认知结构,解除歪曲的想法,纠正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行为。 
  (6)森田疗法。由日本学者森田正马创立。主张“顺应自然”,即指导来访者接受自己的症状而不企图排斥它,带着症状生活,象正常人一样,这样症状就会慢慢淡化而消失。还主张“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例如人的行为。 
  (7)团体咨询。团体咨询的对象可由背景、问题相似的人组成,其好处在于每个人都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了解自己于他人的联系及行为方式,增进理解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