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产业的发展如何?

2024-05-04 13:16

1. 康养产业的发展如何?

全球康养旅游市场增速为旅游业增速两倍以上
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简称GWI)为国际健康产业权威研究机构。根据GWI最新发布的全球健康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为4.2万亿美元,2018年为4.5万亿美元左右。
其中,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390亿美元,预测到2022年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5%。
从2015-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业年复合增长率为6.5%,是整体旅游业增速的两倍以上;国际康养旅游游客平均每次旅行花费为1528美元,比典型的国际游客多53%;国内康养旅游游客每次旅行花费为609美元,比平均国内游客多178%。
按照GWI的预测增速,2018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869亿美元,2019年为7384亿美元左右。



心理健康问题获得更多的关注
2019年1月,健康旅游协会(WellnessTourismAssociation,WTA)对其成员进行了调查,并发布了一份关于“健康假期”的报告,揭示了五个关于康养旅游发展趋势。包括:单人旅行,外来游客增加,停留时间更长以及灵活度更高,心理健康问题,特定方案需求及价值主张明确等。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康养旅游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康养产业的发展如何?

2. 关于康养产业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希望过上高品质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要求越来越高,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普遍追求。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康养产业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为落实5月4日市政协主席会议精神,市政协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成12人的调研专班,在分管副主席带领下,从5月9日至5月24日,先后走访了10个市直部门和2个乡镇,召开了5次座谈会,共60人次参加。对全市康养产业现状、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康养是健康和养老的统称。由康养产生的康养产业,是指以康养活动为中心形成的综合性产业,包括直接或间接为康养提供多种服务和支持的行业和部门。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健康、养老、医疗、旅游、体育、文化、科技信息、绿色农业等多领域、多方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就全市养老、医疗、旅游、绿色农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养老  截止201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9.7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8.88万人。占比22.38%。截止目前,全市已有11家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牀位达到1762张;9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牀位456张;3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7家农村老人互助照料中心。目前在建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家(鸿福、枝港医院、宋山),牀位1210张。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市域现有老人的养老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我市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  (二)医疗  截止目前,市域重点医院4家、牀位1500张,市级、乡镇、村(社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拥有省级重点专科2个、宜昌市乙类重点专科12个、妇幼保健重点专科2个。建立健康电子档案302402份,建档率76.2%。可以向市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已有15家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师23人、营养师22人。我市现有医疗机构服务市域总人口的能力仍有富裕。在医养融合服务上,正在从医疗机构内部开设老年病专科、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托管养老机构医疗业务、兴办医疗融合机构(护理院)等4种模式进行尝试和探索。  (三)旅游  截止目前,正在创建和申报的4A景区2个(三峡九凤谷、杨守敬书院)、3A景区4个、2A景区2个;正在创建和申报的4星级酒店2个(小西湖花园酒店、清江国际酒店)、3星级酒店3家、2星级酒店3家;国内旅行社3家;农家乐816家,其中3星级以上的农家乐51家。以三峡九凤谷为代表的景点游、以“茶乡女儿会”为代表的乡村游、以“龙舟赛”为代表的赛事游、以美临农庄为代表的自驾游格局正在发育。预测今年旅游接待人次超过250万,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  (四)绿色农业  全市围绕精品果园、高效茶园、安全菜园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已初步建成“三园”100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2个、专业村84个;享有宜都蜜柑、丰岛罐头、天然富锌茶、宜红功夫茶、土老憨食品、清江野鱼、天峡鲟鱼等一批精品名牌;绿色生态休闲园区主要有:土老憨桔园、玉园农庄、白龙山庄、恺杰农庄、吕家坳茶园、全心畈桃园、云台观茶山、全福河茶廊、古水坪茶园、大堰草莓。  调研组还走访了市发改局、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招商局、市国通公司及清江养鱼网箱拆除办等单位和部门,深入到红花套镇和高坝洲镇,了解康养产业的相关情况及工作进展。  二、问题  调研组先后召开了5次专题座谈会,听取了12名相关负责人的情况汇报,综合分析了我市康养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  (一)起步阶段特征明显  1.认知与行动。发展康养产业虽然已列入了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但相关单位或部门只知道要发展康养产业,却没有具体的配套实施方案、任务清单、路线图和时间表,无从着手。  2.指挥与力量。宜都市委、市 *** 已成立了全市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都文[2016]19号),办公地点设在市民政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的由局内社会事务福利科1人兼任,且其人在此之前已有11项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职责不明确。  3.政策与落地。早在2013年,国务院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随后国家卫计委、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保监会等部委都先后出台了配套政策性文件;2014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这些关于康养产业的顶层设计,知道的单位或部门也只停留在通读过文件、缺乏系统性研究,有的单位或部门都还不知道,怎样结合宜都实际落实?对省、中央争取从何谈起。  4.规划与布局。市国通公司为融资之需,主持编制了《清江(宜昌)康养产业试验区发展规划》,但知道有这个规划的单位或部门并不多。市 *** 主要领导责成市民政局牵头编制全市康养产业规划,目前还在商谈之中。  (二)优势发挥任重前行  攀枝花康养的优势在于“阳光花海”;秦皇岛的优势在于“海岸浴场”、且是国家各部委避暑疗养之地。宜都发展康养产业的优势何在?调研组进行了深入讨论,比较趋同的认可是:居中区位交通,清江独有的自然山水风光,东阳光治疗乙肝、丙肝的医药。但把这些优势真正发挥出来转化为产业,形成中国中部康养基地,还须负重前行、奋力拼搏。  1.区位交通。我市的对外交通便捷,具备了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要件。但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的核心地带清江两岸、宋山、过路滩等地的内部交通路(桥)网并未形成,需专业部门编制规划,逐年实施才能解决。  2.清江山水保护。必须省委、省 *** 重视,423公里流域沿线10个县市 *** 共同发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清江山水保护。目前库内的网箱取缔,面临着近亿元的补偿资金压力、万吨鱼的销路、近千人如何再就业以及临水的长阳县同时发力等诸多困难,要完成这一艰钜的工作任务,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长阳)县(宜都)市联动,市乡(镇)村齐上阵,专班耐心细致做工作,如期实现目标。网箱取缔后,清江库区的长效管理机制也要列入议事日程,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和措施。  3.东阳光医药。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治疗乙肝、丙肝的医药,目前还处于临牀试验阶段,最快要在2018年才能面市,转化为产业优势还有一个过程。  4.市场主体投资乏力。从2011年至今,涉及康养产业的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共35个,其数量不少,但质量并不高。其中协议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只有2个(恺杰农业观光、红花鄢沱水城旅游)项目基本投入营运,还有2个(九道河植物园、荆门山文化旅游)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其余5个并未动工。  三、建议  发展康养产业,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牵头部门,分解有关乡镇或市直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任务,时间要求和考覈办法。增加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工作人员。  (二)确立产业目标  围绕“游养、医养”两大引擎,发展医疗康养、农业康养、旅游康养、健身康养、康养地产等5大康养核心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肝病体检治疗中心、中国一流的三产融合发展典范、百万平米亲水生态养老养生地产。把宜都打造成为全国第三个康养试验区,与攀枝花、秦皇岛形成“南、中、北”三个各具特色的康养基地,使宜都成为健康城市、美丽幸福的代名词。  (三)编制产业详规  建议聘请世界一流、中国顶级的编制单位,结合我市实际,既有先进理念、前瞻眼光,又切实可行的产业详规。  (四)出台政策文件  建议由市 *** 办公室牵头组织力量,对国务院、省 *** 已出台的政策文件进行研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加快推进我市康养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或办法。  (五)创造基础条件  建议由市交通局牵头,编制康养产业核心区交通路(桥)网专项规划,争取省交通厅、国家交通部项目支持。建议由天龙湾溼地公园管委会牵头,拿出清江山水环境保护条例或操作办法。  (六)引进投资主体  按照康养产业详细规划中的项目布局,把康养产业项目招商任务分解落实至有关乡镇或市直部门,分年度进行考覈兑现。  (七)推动融合发展  如医疗+养老、农业+旅游、体育+健身、康养+房地产等。建议市直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制定产业融合发展5年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八)储备产业人才  建议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汇同市科技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拿出康养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为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九)加大宣传推介  借鉴攀枝花、秦皇岛城市的营销经验,建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康养产业宣传方案,筹备全国性康养产业论坛,宣传造势,提高宜都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十)争取上级支持  为充分利用国务院、省 *** 加快发展康养产业的政策和机遇,建议市 *** 分解落实市直各职能部门对国务院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厅局争取项目或资金的具体任务,并对有成效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  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20年接近3亿人。乐山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73.14万人,占总人口的20.55%,已先于全国五年进入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阶段。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已成为百姓最迫切的期盼, *** 惠民政策体系最亟需完成的任务。作为和旅游业密切关联的康养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    1.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关于康养产业调研报告  3.关于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4.乡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5.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6.2017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3. 康养产业有哪些,康养产业的政策支持

   
       康养产业有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等。其中健康产业是辐射面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复合型产业。养老产业是通过各种生命研发、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提供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针对性联通服务。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
            一、康养产业有哪些 
  1、健康产业
  (1)健康产业是辐射面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复合型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
  (2)健康产业是一种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其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3)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注意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
  2、养老产业
  (1)养老产业是为生命长期健康、幸福实现的各种产业和研究提供的服务;养老产业是通过各种生命研发、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提供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针对性联通服务。
  (2)养老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业,也是从各种具体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托底服务,养老产业是生命存在的服务产业,切忌不可以仅仅为满足部分生命的服务,并且养老产业绝对不可以只针对老年人群,而是包含和覆盖老年人群。
  (3)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绝大部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率比较低,而且服务覆盖区域和服务人群有限,服务内容比较单一 ,社会化专业水平不高。总体上与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3、旅游产业
  (1)旅游产业主要指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扩展,各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旅游产业链。
  (2)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旅游消费不仅直接拉动了民航、铁路、商业、食宿等传统产业,也对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型和现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
  4、体育产业
  (1)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
  (2)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
  (3)体育产业产品的重要功能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5、文化产业
  (1)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比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等行业)。
  (2)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比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等)。
  (3)向其它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等)。
   二、康养产业的政策支持 
  1、康养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属于服务行业的一种,因其发展速度迅猛,已经成为了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发展速度再快速,康业产业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且在2015年之后国家高度关注人民健康的问题,对康养产业做出了一些支持性和引导性的相关政策。
  2、2013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行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行业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的文件,这些支持性和引导性的政策使得康养产业在已有的发展道路上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在政策和国民需求的双重优势下,康养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势头是强劲的,康养产业必将成为未来国家经济重要支柱之一。
  3、201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旅游基地,形成一批健康旅游特色品牌,推广一批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健康旅游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打造一批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到203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健康旅游服务体系,健康旅游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游客将我国作为健康旅游目的地,提升产业发展层级。
  4、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注意各地区对康养产业的具体政策支持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康养产业有哪些,康养产业的政策支持

4. 关于康养产业调研报告(2)

  一、乐山发展健康养老业的认识与定位
  
      (一)我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紧迫性。
  
      乐山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而养老机构的发展却严重滞后。据统计,2013年底市县两级福利院仅10个,床位只有2549张,每千名老人仅拥有3.4张床位,低于全国7床 /千人的平均水平,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心脑血管疾病是6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单是高血压的发病率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达到11.38%,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达17%,心脑血管疾病极易造成截瘫、偏瘫、呼吸衰竭等,形成了一大批失能老人。而我市现有的养老机构中,能做到医养结合的机构还是空白,亟待发展和新建,这是本届政府急需解决且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三期叠加”倒逼我市产业转型,医养康养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带来的经济下行是各地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一直以来,乐山的工业化程度较高,但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第二产业吸纳资源的能力特别是容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在下降,包括钢铁、水泥在内的部分制造业相对饱和,高能耗低利润的严峻现实,客观上为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让路”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攀升与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形成,与旅游业相关联的健康养生和老年产业潜力强劲。国际规律显示,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后,常规医疗升级为以享受型和保健型为主的养生、康养等,健康产品和服务消费市场将达到快速发展。2014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7485美元,预示着健康消费井喷时代的来临。
  
      目前,从国家到省级层面均高度重视康养业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2014年四川省出台《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并制定《四川省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在全省构建以成德绵为核心的“一区两片三带”健康服务业战略格局。从中央到地方正在紧锣密鼓的出台健康服务产业的宏观指导意见和落地政策支持,其目的是迅速挖掘并激发这一产业的发展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可以预见,健康服务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战略机遇期。
  
      (三)大量社会资本正在瞄准健康养老业,为转型升级开辟了重要的市场。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期,不少社会资本苦于投资无门,大量闲散资本正在寻求出路。不少民营企业家、房地产商和民营医院普遍看好医养与康养这块巨大市场,纷纷计划投资养老产业。而乐山拥有世界级的休闲旅游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富集区,集名山、名佛、名城、名人四位一体,是全国四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之一,境内山水文化、遗产文化、民俗文化、佛禅文化、名人文化、以及美食文化交相辉映,其康乐资源品质一流,具有极高的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的旅游价值。
  
      目前我市康养产业面临统筹规划不清晰,工作协同不够;政策出台不到位,执行落实欠力度;用地瓶颈制约严重,养老机构发展困难;康养服务业投资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专业人才欠缺等问题。乐山如何能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的过程中拔得头筹,我们认为依托我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资源,变困难为动力,借助政策的春天,把发展健康与养老服务业作为一号工程打造,必将成为乐山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只要政府因势利导,即时出台鼓励政策,则不难解决资金投入问题,这不仅会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同时也会促进养老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发展我市康养产业的建议
  
      (一)力争把乐山纳入全省“一区两片三带”发展布局,成为康养产业重要试点市。目前,省政府制定的全省“一区两片三带”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格局是以成都为核心,由德阳、绵阳组成创新发展核心区,川南融合发展示范片和川东北融合发展示范片,攀西阳光康养服务业发展带、秦巴生态森林服务发展带、川西民族特色康养服务业发展带为主构成。川内的都江堰、攀枝花包括眉山的洪雅在发展康养业上都走在了乐山的前头,分别打出了符合各自区域特征的康养牌,如都江堰的道教养生,攀枝花的攀西阳光城,洪雅的森林度假区等。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乐山康养产业与省政府发展布局的对接问题,把康养产业定位为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实现第三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向省上争取将乐山建设成为川南融合发展示范片和川西民族特色康养服务业发展带中的试点市。以获得给予我市发展康养产业能落地的政策、资金、土地和人才等支持。尽快研究试行康养产业指标体系,为我省完善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推动国家有关康养产业的政策在我市大胆试验创新。
  
      (二)统筹规划布局,准确定位乐山医养康养业态,为我市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一是在我市“十三五”规划中统筹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完善医疗、养老布局规划;统筹医疗、养老设施规划;科学布局医养建设用地规划。准确定位乐山养老业态,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乡镇养老网络服务平台作为一块,再把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机构作为另一块,分别制定发展规划。根据我国国情,居家养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养老方式的主体。因此如何尽快建立社区和乡镇养老网络服务平台,切实有效的为家居老人服务到位,这是当务之急,也是以政府投入建设为主体的发展方向。首先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其次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各县区按上年度户籍人口中的老年人数,合理安排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加大投入;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购买岗位、购买专业和中介组织服务,对老年人居家养老必需的社会化服务实施政府全额或部分补贴。最后尽快制订“全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办法”、“全市敬老院建设运营补助办法”、“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以及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政策等 ,强化政策驱动,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设计出我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参考国外和国内康养业成功模式,无一例外都有自身区域特色的定位,如医疗养生之都瑞士的蒙特勒市,美容养颜之都韩国的首尔,退休疗养之都美国的太阳城,国内著名的有三亚的山水龙城复合型度假社区。乐山应把健康产业作为整个服务业的“产业芯片”辐射养老产业,根据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特征,以打造区域性国际化健康主题新城、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为目标,可以提炼为“佛禅静修之都”。既立足于自身特色优势,也区别于都江堰、攀枝花的养生主题。可以考虑在全域范围内根据资源禀赋和特色分为中医养生区、佛禅静修区、田园休闲区、彝族风情区等。
  
      (三)依托峨眉山中药材的驰名度,把中医药养生作为我市医养业的突破口。我市在医药发展方面本身具有良好的基础,在康养产业中尤其要着重打好峨眉山中药材这张区域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佛禅静修、教育培训、养生居住、会议会展等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可以借鉴著名医疗养生名城瑞士蒙特勒的经验,蒙特勒借助羊胎素发源地之机,开发高端医疗养生旅游项目,其抗衰老的羊胎素驰名全世界,每年接待近3万人的高端人群,人均消费超过百万瑞郎。中医药养生题材可以和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基地相结合,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项目或中草药种养植观赏,发挥中医药在健康调理、亚健康恢复、慢病防治等多方面的优势,以“抗衰老治未病”的推广理念,积极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调理服务,为健康养老提供高端品牌中医支持。建立药膳养生养老产业研发基地。研发具有抗衰老、抗血管硬化、降脂减肥、益智、补钙等功用的药膳饮食、中药饮片产品品种,大力发展药膳食疗养生产业。鼓励研发以中药为基础的其他保健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剂等绿色产品,形成绿色产业链,把峨眉山打造为中医养生品牌区。
  
      (四)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医养融合发展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目前我市已有不少企业和民营医院正在策划实施。政府应大力支持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医养结合”康养产业发展模式。一是大力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同时继续鼓励医疗机构走进社区,建立社区康养服务中心;二是健全健康保险体系,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范围,由卫生部门确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成为医疗机构,由民政部门确认其非营利性并将其纳入医保,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有力推动建立“医养结合”体系;三是采取措施消除医养融合发展的障碍。医养融合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目前的医保政策不支持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服务,按住院计费时间长、人均费用高行不通,按门诊计费不报销、个人负担不起,应修改医保支付政策,消除障碍,促医养融合发展。
  
      (五)加大康养产业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一是建议将养老医疗服务体系逐步纳入社会福利建设专项规划,增加财政投入,扩大康养机构规模,提高康养机构补贴标准;二是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康养产业,在参照国有康养机构提高补贴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用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形成竞争性、开放性的康养服务市场。鼓励社区吸纳民间资金共建康养服务机构,鼓励乐山与省内其他地区共建康养基地,打造康养产业链;三是进行金融体制试验和创新,探索建立“养老银行”,实现养老与金融保险机构的合作,以更加开放和契合市场发展的金融体制,服务于乐山康养产业的发展。
  
      (六)大力引进高端品牌康养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都江堰在发展康养业中大手笔引进康体养生的重点项目,与奥地利合作抗衰老医疗、上海南方基因检测、北京大基康明医疗设备公司签约,先后打出“西部健康服务产业研发基地”、“世界医疗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等重量级的康养牌。再如海南三亚引入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301医院等,极大的推动了当地医疗健康旅游市场的发展。建议乐山与川大华西医院、省医院等省内外一流医院加强合作,通过建立分院或专家坐诊等方式,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人才,提升康养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的康养企业开展招商对接,争取有国际品牌的康养项目落户乐山,必定会极大提升乐山康养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康养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所需人才涉及医疗、金融、旅游、健康养生等多个专业和领域,建议鼓励地方职业技术学院或大中专院校开设专门的“康养专业”课程,积极培育多层次、多专业的康养人才,切实增强专业人才储备。同时,加大对现有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七)创意体验式、参与式旅游业和康养产业相结合,将部分观光型旅游转化为阶段性住养和长期性住养。康养产业是“健康养老”,融旅游、休闲、养生、养老为一体。受季节、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乡村观光旅游业为短期的、一次性的旅游。建议建设康养产业发展基地或康养机构,打造创意体验或参与式旅游,将部分观光型旅游转化为阶段性住养和长期性住养。如在打造康养基地时,加入可参与养殖、种植的项目或体验,让康养人员想长期留下来、能长期留下来。同时还可将城市社会保障资金用于康养基地的建设,以解决城市养老无地和无着力点的难题,以农村资源来解决养老问题。通过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联动发展,共同提升,从而促进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根据GWI最新发布的全球健康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为4.2万亿美元,2018年为4.5万亿美元左右。其中,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390亿美元,预测到2022年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5%。
全球康养旅游市场增速为旅游业增速两倍以上
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简称GWI)为国际健康产业权威研究机构。根据GWI最新发布的全球健康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为4.2万亿美元,2018年为4.5万亿美元左右。
其中,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390亿美元,预测到2022年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5%。
从2015-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业年复合增长率为6.5%,是整体旅游业增速的两倍以上;国际康养旅游游客平均每次旅行花费为1528美元,比典型的国际游客多53%;国内康养旅游游客每次旅行花费为609美元,比平均国内游客多178%。
按照GWI的预测增速,2018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869亿美元,2019年为7384亿美元左右。



欧美地区为主要康养旅游市场
根据GWI数据显示,2017年,欧洲地区康养旅游人数最多,为29180万次,其次为亚太地区,为25760万次。
从消费金额来看,北美地区康养旅游支出金额最高,为2417亿美元,其次为欧洲地区,为2108亿美元。
从增速来看,亚太地区的康养旅游人数增速最快,2017年康养旅游人次同比增速为32.9%。



中国、印度康养旅游市场排名跃升
康养旅游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几个国家,排名前五国家分别为(美国、德国、中国、法国、日本),占全球市场的59%,仅美国一个国家就占据了全球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自2013-2017年,中国和印度在排名中均有上升,中国从第11位跃升至第3位;印度从16位跃升至7位。



心理健康问题获得更多的关注
2019年1月,健康旅游协会(WellnessTourismAssociation,WTA)对其成员进行了调查,并发布了一份关于“健康假期”的报告,揭示了五个关于康养旅游发展趋势。包括:单人旅行,外来游客增加,停留时间更长以及灵活度更高,心理健康问题,特定方案需求及价值主张明确等。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康养旅游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6. 国内康养产业市场现状及特点心得感悟

亲,为你查询到国内康养产业市场现状及特点心得感悟为目前,我国康养产业的供需结构仍存在较大错位,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发掘。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市面上会提供5000亿-7000亿元的康养产品但这仅仅能满足约16%的老年群体需求。报告显示,2017年~2021年,中国医养健康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康养产业规模到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拉动分别达到6%和8%,将超越房地产成为中国的经济新动力。康养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养产业涵盖诸多业态,关联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民风民俗、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众多领域。康养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形成,现阶段,我国已逐渐形成了“9073”的养老格局,让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供给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康养业态向气候、森林、温泉、中医药和特色农业等康养资源依附和聚集,康养业态发展与产业生态体系正逐步形成。当前康养产业的发展,是以加速医疗与养老、养生、旅游的融合为主导。康养产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东部高端医疗服务及科学健康管理优势突出,西南主要以其生态、气候资源发展健康养生养老。康养产业据特色服务明确项目具体功能,更有利于吸引消费客群,如生态养老、休闲农业、度假休闲、健康食品、体育运动等,康养特色突出才能打造核心服务能力。目前我国康养产业呈现以运动、疗愈、研学和旅居康养为代表的四大业态,康养业态向气候、森林、温泉、中医药和特色农业等康养资源依附和聚集,在政策及基本不断加持的背景下,康养产业迎井喷式发展。1月28日,《康养蓝皮书》编委终审与定稿会在线上召开。会上,编委专家对《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1)》进行审议。该报告紧跟国内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对区域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持续跟踪分析,并对国内外案例进行了剖析,致力于为国内康养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健康养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报告》统计分析显示:随着健康意识和卫生安全责任感的增强,人们对于康养产业的重视程度愈加提高,健康消费需求持续攀升,对健康产品的偏好也逐渐发生转变。从供给角度看,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土地供给端为康养产业进一步扩充土地资源;投【摘要】
国内康养产业市场现状及特点心得感悟【提问】
亲,为你查询到国内康养产业市场现状及特点心得感悟为目前,我国康养产业的供需结构仍存在较大错位,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发掘。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市面上会提供5000亿-7000亿元的康养产品但这仅仅能满足约16%的老年群体需求。报告显示,2017年~2021年,中国医养健康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康养产业规模到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拉动分别达到6%和8%,将超越房地产成为中国的经济新动力。康养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养产业涵盖诸多业态,关联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民风民俗、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众多领域。康养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形成,现阶段,我国已逐渐形成了“9073”的养老格局,让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供给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康养业态向气候、森林、温泉、中医药和特色农业等康养资源依附和聚集,康养业态发展与产业生态体系正逐步形成。当前康养产业的发展,是以加速医疗与养老、养生、旅游的融合为主导。康养产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东部高端医疗服务及科学健康管理优势突出,西南主要以其生态、气候资源发展健康养生养老。康养产业据特色服务明确项目具体功能,更有利于吸引消费客群,如生态养老、休闲农业、度假休闲、健康食品、体育运动等,康养特色突出才能打造核心服务能力。目前我国康养产业呈现以运动、疗愈、研学和旅居康养为代表的四大业态,康养业态向气候、森林、温泉、中医药和特色农业等康养资源依附和聚集,在政策及基本不断加持的背景下,康养产业迎井喷式发展。1月28日,《康养蓝皮书》编委终审与定稿会在线上召开。会上,编委专家对《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1)》进行审议。该报告紧跟国内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对区域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持续跟踪分析,并对国内外案例进行了剖析,致力于为国内康养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健康养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报告》统计分析显示:随着健康意识和卫生安全责任感的增强,人们对于康养产业的重视程度愈加提高,健康消费需求持续攀升,对健康产品的偏好也逐渐发生转变。从供给角度看,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土地供给端为康养产业进一步扩充土地资源;投【回答】

7. 康养产业贴近生活 新时期也迎来了迅猛的发展

康养最近这几年以来受到大家的热捧,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处于亚 健康 的状态,在亚 健康 时代,“康养”、“旅居”这些原本新鲜的词汇,也都慢慢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还有大众普遍追求的一个生活方式。更贴近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康复产品及特色化服务也备受青睐。游客也都不再追求赶景点、忙着拍照,大部分是希望停留下来、来沉淀心灵、享受生活。
     
  旅游 度假最核心的价值也是游客的身心 健康 ,所以说 旅游 与 健康 康养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两者相互结合发展,这也是为文旅康养的未来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很多 养生 养心养老的大众 旅游 休闲时代,人们愈加追求 健康 和精神享受。作为新时期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康养旅居也是逐渐成为休闲生活的主流。换个地方相当于换个心情,这样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因此也有很多人慢慢开始选择了康养。
     
 康养是一种以新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让我们看见不一样的世界;旅居还可以改变心情,让心情更加的愉快,让情绪能得到舒展。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向往着邂逅异域的风情,可以暂时的放下工作,丢掉烦恼,去拥抱自然,并且体验到轻松、自在、慵懒、而且还很惬意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这如今的时代,我们发现有些康养的模式十分适用于那些愿意投资给自己身体以及休闲度假养老的老年人。大概,这一批老年人他们想要的节奏就是“慢”还有“轻松”,这批老年人大多数都是退休的老年人,或者儿女已经成家,身体 健康 且有经济、时间富裕的老年人。这种老年人一般思想前卫,想趁着自己身体还算硬朗,游山玩水是梦想。
     
 康养基地一般都是环境优美,这也能防止视觉疲劳。不会仅仅只是局限于在一个房间里兜圈儿。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健身 养生 ;练太极,品尝 美食 ,大饱口福。而且还会不定期的开展多种文娱相关的活动,培养大家的 健康 兴趣爱好,为人们的身心 健康 ,提供物质保障。使得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并且老有所养。

康养产业贴近生活 新时期也迎来了迅猛的发展

8. 康养产业扶持政策

实施建设补助制度(补助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另行制定),2025年底前,对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康养小镇,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实施贷款贴息制度(贴息政策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制定),对社会力量投资且有银行贷款的康养项目,符合相关规定的,省财政给予当年央行同期利息的50%贴息,期限最长为3年,项目贷款少于3年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设立规模为20亿元的省康养产业发展基金(省民政厅和山西金控按职责分工负责,可根据产业发展情况扩大基金规模),政府出资2亿元作为引导资金。一、我国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哪些:1.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要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促进园艺作物增值增效。饲料作物要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加快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形成以养带种、牧林农复合、草果菜结合的种植结构。继续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2.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稳定生猪生产,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全面振兴奶业,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引导扩大生鲜乳消费,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培育国产优质品牌。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养殖规模,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完善江河湖海限捕、禁捕时限和区域,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科学有序开发滩涂资源。支持集约化海水健康养殖,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强区域协同保护,合理控制近海捕捞。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建立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规范各类渔业用海活动,支持渔民减船转产。3.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4.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科学合理划定稻谷、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功能区和保护区内地块全部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抓紧研究制定功能区和保护区建设标准,完善激励机制和支持政策,层层落实建设管护主体责任。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强化品牌保护。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抓紧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6.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供销、邮政、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鼓励地方探索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研究建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规模经营健康发展。7.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科学制定产业园规划,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鼓励地方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鼓励农户和返乡下乡人员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分享收益。8.创造良好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统筹利用国际市场,优化国内农产品供给结构,健全公平竞争的农产品进口市场环境。健全农产品贸易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法律法规,依法对进口农产品开展贸易救济调查。鼓励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大海外推介力度。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支持农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推进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工作。深入开展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实施专项打击行动。二、农业农村厅内设机构:1.办公室。负责机关日常工作;负责全县农业系统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报和农情简报的编、印、发;负责新闻宣传和调查研究;指导全县农业系统档案体系建设;发布农业预测信息,指导农业系统信息网络建设。2.人事股。承担局机关和所属单位的人事、机构编制和劳动工资计划;负责本系统党务工作;做好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负责共青团工作;指导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3.政策法规股(行政审批改革股)。负责农业和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负责本系统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承办本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赔偿和听证工作。统筹协调本系统“放管服”改革;负责进驻政务窗口项目的受理、综合协调督促办理、结果回复。4.财务股。编制部门预算并组织执行;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国有资产、政府采购管理;负责内部审计工作;负责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审核,负责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直补资金发放;负责大中型水库移民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负责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来信来访接待回复;负责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实施农村移民精准扶贫。5.发展规划股。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政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出农业农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规划、项目规划和计划并监督实施。承担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有关工作。组织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指导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承担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工作。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第一条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