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类型及含义?

2024-05-07 07:44

1. 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类型及含义?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包括: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央行不能直接带来这些目的,却能针对它可以影响的变量制定不同的政策。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之间常常有冲突,政策可以达到一个目标,但却也使另一个目标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在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在实际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单一目标,以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的基本目标;另一种是双重目标,即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兼顾。
从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中来看,无论是单一目标、双重目标或多重目标,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货币政策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目标不能偏颇和多变。
此条答案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旗下的信贷服务品牌,靠谱利率低,手机端点击下方马上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类型及含义?

2. 我国建国初期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一,维护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货币政策对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第二,保持货币政策自身的基本稳定。在西方货币政策理论中有着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但中国的货币政策并不以实现短期经济目标为取向,而是始终以推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为根本追求第三,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顺畅有效。在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大致按照利率、资产、信贷、汇率等次序展开。我国并没有照搬这一做法,而是从国情出发,主要以调控信贷规模为落实货币政策取向的传导机制,通过发挥银行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摆脱了资金短缺的困扰,因此没有陷入“贫困恶性循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3. 新型的货币政策设立的目的是什么

货币政策的目的写回答
 
货币政策的目的
写回答有奖励共1个回答
1条回答

渴侯含巧6n 
2020-10-06 TA获得超过8775个赞

关注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央行不能直接带来这些状况,却能针对它可以影响的变量制定不同的政策。
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稳定物价是指将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区间内,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
充分就业是指将失业率降到一个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中,一个时期比另一个时期更好一些,不出现大起大落,不出现衰退。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稳定物价是指将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区间内,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
充分就业是指将失业率降到一个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中,一个时期比另一个时期更好一些,不出现大起大落,不出现衰退。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摘要】
新型的货币政策设立的目的是什么【提问】
货币政策的目的写回答
 
货币政策的目的
写回答有奖励共1个回答
1条回答

渴侯含巧6n 
2020-10-06 TA获得超过8775个赞

关注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央行不能直接带来这些状况,却能针对它可以影响的变量制定不同的政策。
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稳定物价是指将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区间内,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
充分就业是指将失业率降到一个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中,一个时期比另一个时期更好一些,不出现大起大落,不出现衰退。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稳定物价是指将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区间内,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
充分就业是指将失业率降到一个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中,一个时期比另一个时期更好一些,不出现大起大落,不出现衰退。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回答】

新型的货币政策设立的目的是什么

4. 当一个新国家成立时其新货币是如何发行的?

首先。国家货币发行的保证是国家所拥有的资源,如生产资料,信用保证,黄金外汇储备等。新成立的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国有化掌握了大量资源有了保证。就可以发行货币了。然后,根据供需均匀原理。国家通过了解社会商品总量和经济状况,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以确定货币需要量。确定货币平价(该货币与黄金或某外国货币的比值)。
    现代新成立国家大多通过央行发行。然后再货款给各大银行,各大银行再通过贷款给各种经济主体。这样货币就流通到市场上来了。各经济主体赚了钱,向银行还款和存款。然后再向银行贷款。国家就可以通过这个循环过程对货币流通进行控制。我们个人领工资,买农产品等,国家发行的钱就到了我们手上。这就是我们实实在在看到的国家发行的钱了。
    当然新成立国家还要处理原来国家的旧货币或货币等价物与新币兑换的问题。通过兑换使旧币退出流通市场。因为原旧币是有对应的社会商品在流通的。所以兑换自然就不影响货币供需均匀。

5. 怎样对中国这几年货币政策的概况介绍

1998年以来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以稳定币值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稳定币值的内在要求。不论现代经济中货币形态发生多少变化,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与整个商品世界相对应,因而货币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这一本质关系不会改变。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原则还是我国和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的经验总结,这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提供例证。   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要求我们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既要注重稳定,又要注重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要坚持在金融和经济的发展中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同时,在强调金融和经济发展时,又要兼顾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保持长期稳定。货币政策不能只有短期目标而没有中长期目标,支持短期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长期经济和金融稳定为代价。   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还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这方面在国外也有同样的经验。   第二,从中国实际出发,确定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 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应该主要指实体经济价格的稳定。对资产价格我们需要关注,但它不应作为目标。从中国的实践来看,中国股票价格与实体经济的波动经常是非常不一致的。   理论上,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强调的不外乎是中间目标变量与最终目标变量的相关性、中央银行的可控性以及它的数据是否容易得到。关于中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1997年以前意见基本统一,1998年开始有不同意见,到2000年时出现公开争论。一方的观点认为,从1998年开始中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就已经转变为利率,而不应该是货币供应量和贷款。现在看来,这一看法尚难以经受近几年实践的检验。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长期实行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全社会金融资产的90%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而商业银行资产的 70%以上是贷款,存款大于贷款,存贷款的利率都没有市场化。虽然最近几年货币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中央银行也已经能够有效地控制货币市场的利率,但是,货币市场利率对商业银行存贷款的利率仍然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从中国的实际来看,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现在是不够畅通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主要还是信贷渠道。据此,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应主要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水平。   根据80年代和90年代的经验,M1和工业生产是高度相关的,而工业生产又是与物价高度相关的。近几年M1与工业生产的相关性减弱了,主要原因是由于 Ml的统计方法存在偏差而使M1的统计准确性出现问题。由于中国投资者对股市有特别的热情,而新股申购又要冻结资金,所以月底如有新股发行,大量的存款就由商业银行转到了证券公司的账户上,证券公司再回存商业银行表现为同业存款。存款在极短时间内的这种转移,本来不应改变其资金性质,它应列入货币供应量统计,但是实际上这部分存款一直未列入货币供应量统计。经过三年努力,人民银行有关部门于 2001年上半年终于将M2的统计口径改了过来。但是,M1的统计口径至今还没有改,因此M1的统计仍是不准确的。今年3月份M1增长10.1%,4月份增长11.5%,5月份跳高到14.6%,不是决定货币供应的因素(如信贷、外汇占款、债券投资等)有了什么突然变化,而是新股发行办法由申购改为配售,干扰因素消失,M1统计基础自动回归原位。 我们的基本结论是,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与一个国家的金融结构和货币市场状况是紧密相关的。中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要符合中国金融结构和货币市场发展实际。在讨论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时,不少论者喜欢引用美国现在的做法和美国学者的说法。美国当时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呢?当时在美国,主要是由于共同基金的快速发展,银行资产在全社会金融资产中的比重急剧下降,结果反映到以银行概览为基础的货币供应量统计覆盖面大大缩小,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自然大大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国目前的情况不是这样。中国商业银行资产占全社会金融资产的比重很高,货币供应量统计还很有意义。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中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第三,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 货币政策工具改革的方向,是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其目的是将配置金融资源的主动权更多地交给市场,以便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去发展中国的金融和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改革的基础是货币市场的发展,而货币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利率市场化。这几年我们整体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货币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发展很快,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大面积的进步,货币政策工具改革使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些都是近几年所取得的货币政策改革最重要成果的一部分。   第四,搞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初,曾经有很多人担心,如果出现货币政策操作不当,可能会抵消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近几年,我们在货币政策操作中,时刻注意防止出现这种挤出效应,特别注意及时增加和保持商业银行适度流动性水平,让他们在参与购买财政部国债后,仍然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增加贷款。商业银行贷款这几年基本平稳,并没有减少。公开市场操作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国债发行成本大幅度降低。1997年10年期固定国债利率为11.83%,而目前7年期固定国债利率已降到2%。货币政策支持产业政策,主要是通过信贷政策支持有市场、有效益企业的发展,以及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企业。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的协调配合,主要是支持下岗工人再就业和农村扶贫以及发放贫困学生助学贷款等,这些政策措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适应经济开放的需要,搞好内部与外部的平衡。 近几年,我们有效地控制住了短期投机资本的冲击,由此我们取得了在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方面的主动权。由于把国际短期投机资本挡在了国门之外,因此我们躲过了亚洲金融危机这一场劫难。我们一直坚持对境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实行国家控制。当初在确定这个原则时,也有过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们在仔细评估了境内外币利率对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之后,还是决定对境内小额外币利率实行了控制。最近几年,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我们成功保持了中国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的独立性。当美国面对通货膨胀压力六次加息时,我们始终保持减息政策不动摇。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它适应了中国经济形势的需要,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支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怎样对中国这几年货币政策的概况介绍

6. 简答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演变历程

所谓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相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标。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即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只要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就可以说该经济社会达到了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通常用GNP或GDP的年增长率或人均年增长率来衡量。 
(4)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或支出保持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