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内容简介

2024-05-18 06:49

1.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内容简介

 “天宫课堂”第二课,目的在于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那么这次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内容简介,以供大家参考!
    
   天宫课堂第二课内容简介 
    
   天宫课堂第二课  观后感   
  此次太空授课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难见到的物理现象,当这些奇妙而精彩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我在地面课堂的现场多次听到了学生们的惊呼和掌声。离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这些美妙现象的震撼。当王亚平老师进行高难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贴中国结时,我感觉到现场所有的听众都摒住了呼吸,那个小小的图标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当它被稳稳的贴在水膜上时,那种欣喜和感动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这次授课活动在青少年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定会伴随学生们一生的求索过程。
  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太空授课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  教育  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这对物理教师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艺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温暖。这也激励着我们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的联系与合作,从其他领域听取教学意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 
  神舟出征传递实干拼搏之力。星辰大海不会自己向我们走来,也不会主动面向我们变得越来越广阔,必须有我们自己去开辟、去拓展。广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发扬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迈向星辰大海的每一步,都有中国航天人踩下的坚实脚印。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亦呼唤我们靠实干拼搏,向着星辰大海前行。
  神舟出征焕发开拓创新之力。“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逐梦之路绝非一马平川,而正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坚定不移开拓创新,不断解决“卡脖子”问题,勇于走向科技“无人区”,推动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持续进步,奇迹迭出。有鉴于此,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梦想必然要始终洋溢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善于创造、善于创新的锐气。只有敢破敢立、敢闯敢试,才能跨越前行路上的“雪山”“草地”,征服前进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
  回首来时路,艰辛而辉煌;展望未来景,任重而道远。神舟出征激荡迈向星辰大海的更强劲的力量,而我们的任何事业、任何梦想,也同样期待着我们以理想信念之力、实干拼搏之力、开拓创新之力,不断开启更为广阔的星辰大海。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内容简介相关  文章  : 
  ★  天宫课堂第二课2022观后感7篇 
  ★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0篇) 
  ★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通用11篇) 
  ★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体会精选10篇 
  ★  天宫课堂第二课课程表发布 
  ★  2022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15篇 
  ★  2022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0篇 
  ★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启示10篇 
  ★  央视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0篇】 
  ★  2022最新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内容简介

2.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时间多久

 “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更点燃强国梦想。更多青少年在仰望星空中,让梦想的种子在心中发芽,让科学精神得到发扬,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时间多久,喜欢可以  收藏  分享一下哟!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时间多久? 
  从2022年3月23日下午三点四十分开始,持续到下午五点结束。
   天宫课堂第一课内容 
  天宫课堂第一课课堂内容
  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翟志刚介绍秘密武器“企鹅服“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
  身处太空,失重环境会导致航天员的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上涌,所以航天员面部看起来会“胖胖的”。那么,航天员们会如何通过锻炼对抗失重?
  航天员翟志刚表示,失重对我们的心血管有影响,对我们的骨骼有影响,对我们的肌肉有影响。为了防护失重导致我们肌肉萎缩,在我们空间站里,除了有跑台、自行车、拉力器以外,还有一件秘密武器。同学们看叶老师穿的这身衣服有什么与众不同吗?从外表上看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来看看它的内部结构。
  这是胸部拉带的两个调节环,用来调节胸部弹力拉带的松紧用的。通过这些拉带把人体给束缚紧,使肌肉可以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就可以有效预防失重带给我们的肌肉萎缩,这套衣服的名字就叫企鹅服。
  授课过程中,网友们发现王亚平在空间站睡眠区,贴着与家人的合照,她还介绍在空间站里“晚上可以和家里人通通电话”。让网友感慨:家人是永远的依赖!
  项目2
  太空细胞学研究展示
  ——叶光富带你看失重状态下跳动的心肌细胞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目前我们开展的是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有关研究。前期我们开展了大量的有关细胞的研究,有不同周期、不同时间和不同单元,通过人工制造的一个机动力和完全失重两种状态下对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将这两组细胞进行对比,看一看它们在有动力条件下和无动力条件下,其生长和形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然后我们再进一步研究它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机制等等,而且我们还选用了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研究,有皮肤干细胞,还有心肌细胞等等。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这是心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画面,同学们有没有看到有一闪一闪的荧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这是细胞自身生物电的一种反应,因为这些细胞是活的,我们是利用生物电激发荧光这么一个特殊的手段才能看到这样一种画面,非常神奇。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这也是心肌细胞,它们以成片的形式在做收缩运动,大家可以仔细看,它们就像心肌一样一动一动的,而且它们的运动非常有节律。它们在里面欢快蹦跶着,就像在告诉大家我们活得好着呢,是不是很神奇?欢迎大家一起来到太空参与细胞研究!
  项目3
  太空转身
  ——叶光富尝试不借助把手完成太空转身
  有一位北京的同学提问,在太空中能否跟在地面一样正常行走。叶光富用行动回答了他的问题:不行!原来,在太空中由于没有重力的帮助,人们无法像在地面一样行走,只能飘来飘去。
  不能太空行走,那太空转身呢?答案是也不那么容易!在试了很多  方法  后,叶光富终于转身成功。
  “哎我飘起来了。”“我深吸一口气。”先是展示太空秘密武器“企鹅服”,又马不停蹄“太空行走”,最后还被要求尝试不借助把手完成太空转身。叶光富被网友称为!#天宫工具人叶老师#。王亚平表示:“虽然叶老师已经很努力了,但好像还没成功……加油,再使点劲!”
  项目4
  浮力消失实验
  ——王亚平揭秘  乒乓球  在太空为何能停留在水中?
  “天宫课堂”第一课王亚平还做了一个浮力消失的实验。在太空中,乒乓球并没有像在地面一样浮在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这是为什么呢?
  航天员王亚平介绍道,这和地面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浮力是随重力产生的,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浮力几乎消失,所以乒乓球不能像在地面一样浮起来。
  项目5
  水膜张力实验
  ——王亚平与女儿做的花在太空绽开
  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在翟志刚、叶光富的辅助下,拿出了一朵和女儿一起完成的  折纸  花向大家演示了水膜实验。随后,这朵花在太空中“绽放”
  项目6
  水球光学实验
  ——王亚平演示微重力下水球如何呈现一正一反两个像
  失重环境如何形成水球?为什么会有一正一反两个像?王亚平带你做个有趣的实验。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现在我们往水膜上注水,让它变成一个大水球,同学们都知道,这是因为在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会大显神威,所以我们才能做出一个地面上无法做出的水球。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我们再加一点水,让水球变得更大、更圆、更漂亮。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同学们,现在你们是不是能够看到一个放大的我,这在上一次太空授课的时候我也做过,大家知道这是凸透镜成像的结果。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我们先请叶老师把水球中的气泡抽取一下,然后我们往水球里再注入一个大气泡。同学们,现在你们是不是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见到的。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同学们也可以想一下,为什么有一正一反两个像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研究一下,这里我可以给大家一个小提示,这是因为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了两部分,分别成像的结果。
  项目7
  泡腾片实验
  ——泡腾片放入太空水球会怎样?王亚平:香香的欢乐气泡球
  大家知道泡腾片遇到水之后会产生很多气泡,那么在太空,泡腾片与水球相遇会发生什么变化?
  今天(9日)的“天宫课堂”第一课上,太空教师王亚平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只见泡腾片在水球里不断冒泡,但在失重环境下,气泡虽然不断产生,但并没有离开水球。而随着气泡不断增多,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的“气泡球”,而且产生了阵阵香气。
   天宫课堂第二课播出时间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二课定于3月23日15:40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时间多久相关  文章  : 
  ★  2022年《天宫课堂》第二课播出时间一览 
  ★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播出时间一览 
  ★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平台时间一览 
  ★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体会精选10篇 
  ★  “天宫课堂”第二课课程表2022 
  ★  央视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通用7篇) 
  ★  央视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0篇】 
  ★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启示10篇 
  ★  2022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1篇范文) 
  ★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5篇 
    

3. 天宫课堂第二课什么时候

 天宫课堂第二课什么时候
                      天宫课堂第二课什么时候,“天宫课堂”在2021年12月9日了进行首次太空授课,讲台设在无垠太空,教室则在神州大地,天地遥遥相隔,但师生互动自如,天宫课堂第二课什么时候。
    天宫课堂第二课什么时候1    据央视新闻,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课程表定下来了,将于3月23日下午15:40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会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一系列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与地面课堂师生互动交流。
    首次太空授课进一步拉近了青少年与载人航天的距离,持续兴起探知航天奥秘、学习航天知识的热潮。
    首次太空授课后,社会各界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广泛参与天宫课堂”授课内容征集活动。第二次太空授课内容,是从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中广泛遴选的,并结合中国空间站设施条件进行了精心设计。
    天宫课堂第二课什么时候2    据“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近期“天宫课堂”准备上新,中国载人航天官方微博@载人航天小喇叭届时将同步直播太空授课全程。王亚平、翟志刚和叶光富三位宇航员从“天宫”发来邀约,邀请大家提出建议,并在开课时观看直播。
    叶光富:上课啦!“天宫课堂”又要上新了。
    翟志刚:这次,讲点啥?
    王亚平:我们也想听听建议呢!大家把奇思妙想的问题尽管抛过来吧。我们精选后,会在“天宫课堂”第二讲中回答。
    叶光富:开课时别迟到哦,记得看总台的直播!
    
    “天宫课堂”在2021年12月9日了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与地面课堂师生互动交流。首次太空授课进一步拉近了青少年与载人航天的距离。
    “天宫课堂”的意义绝不仅是科普。讲台设在无垠太空,教室则在神州大地,天地遥遥相隔,但师生互动自如,仿佛置身同一教室。这看似简单的互动背后,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
    不仅如此,在这个别开生面的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带着大家参观了空间站,无论是再生水,还是能够减少失重对身体影响的.“企鹅服”,一个个充满科技含量的物品无不让人赞叹我国的科技实力。这对于新疆各族青少年来说也是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必将增强他们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从这一角度讲,“天宫课堂”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
    天宫课堂第二课什么时候3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二课定于3月23日下午15:40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授课内容介绍附后),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中国航天员真诚邀请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对授课内容进行全程直播
    你还有什么样的奇思妙想?
    尽管搬过来!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提问
    问题经过精选后
    “太空教师”们将在“天宫课堂”第二讲中回答

天宫课堂第二课什么时候

4.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内容

3月23日,神舟十三号乘组在太空完成了“天宫课堂”第二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并展示了空间科学设施。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刚才太空“冰雪”实验的画面。
 
 太空“冰雪”实验
 
 地面还原太空冰雪实验——原来“太空冰雪”是这样的
 
 在刚才的节目里我们看到,我们看到太空演示失重状态下的太空“冰雪”实验,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十分明显。那么,很多人可能就会有这样一个疑问,这些实验在地面有重力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吗?今天的节目,我们将重点关注在太空完成的实验,在地面呈现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好,那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科院物理所,我们现在就从第一个开始,太空“冰雪”实验,这是一个什么实验呢?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白睿:太空“冰雪”实验是在失重状态下一个饱和溶液结晶的过程。所以我们如果说要在地面上去呈现这种结晶的话,因为地面上有重力存在,所以说我们没有办法让它悬浮在空中,我们只能用一个容器。
 
   
 
 我们知道,往溶剂里加入可溶物质,加到不再溶解就得到了饱和溶液。但是如果把这个饱和溶液加热的话就可以进一步溶解更多物质,这个时候就得到了过饱和溶液,那一旦温度降低,过饱和的那部分就会结晶。而纯净的过饱和无水醋酸钠溶液即便冷却下来也不会马上结晶,王亚平老师展示太空“冰雪”实验所用到的道具就是它。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白睿:它是一个过饱和的醋酸钠溶液,我们去制备它的时候,是先要给它加热,然后让它溶入更多的醋酸钠的颗粒,然后再把它冷却下来之后,现在是它处于一个这种亚稳态的状态,稍微给它一点扰动,它就会迅速地结晶。
 
 我们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行。这是一个玻璃棒,其实玻璃棒的加入就是给它一个扰动,然后给它一个扰动之后,它就会迅速地结晶,然后就恢复到他的一个最稳定的状态。直接往里面一放,应该就可以开始。
 
 “液桥”是座什么“桥”?
 
 在太空中,亚平老师给我们做的第二个实验是液桥演示试验。那“液桥”是座什么桥呢?给大家通俗的解释下,液桥就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之所以被称为液桥,是因为“桥”字有连接两地的含义。接下来继续跟随总台央视记者,来看在地面做液桥实验和我们太空中有何不同。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其实液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你比如说我现在把两个手指头放到水杯里,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液桥。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翟燕妮:对是一个很短的液桥。其实液桥实验的原理是(液体)表面张力,所以我们在地面和在太空上看到的现象是完全不同的。
 
 太空液桥实验片段
 
 物体处于“漂浮”状态,地面上只能形成的小液滴,到了空间站便可以形成大的液球,这是因为重力消失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在正常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减弱,要想形成大的液桥,就需要借助高压电源来完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翟燕妮:我们现在给这两杯最普通的纯净水接上了两个电极,然后我们把高压电打开之后。
 
 这个是我们在地面通过高压电,然后实现了液桥的这样一个效果。
 
 水油分离实验+平抛实验:展示太空微重力环境
 
 在今天的太空授课中,还有两项实验,分别是水油分离实验和太空抛物实验,这两个实验在地面上到底能不能实现呢?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我们看亚平老师在太空中做的水油分离,它一搅拌以后水和油基本上看不出来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翟燕妮:对,均匀地混合看起来就像是加引号的溶解一样。其实是因为在太空当中浮力会消失,浮力消失之后,水和油就不会出现像在地面上的这种分层现象,所以油可以以一种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和水进行一个均匀的混合,看起来就好像是溶解了的样子。
 
 同样,太空抛物实验在地面上和太空中也完全不一样。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我们在做的实验就是太空抛物实验。在太空中我们看到亚平老师冰墩墩扔出去以后,只要没有外力的干扰,它理论上会一直飘下去,对吧?但是我们在地球上其实实现不了这样一种效果,你即便是把奥运会的铅球冠军叫过来,他扔出一个东西,最终也会落到地面,这就是引力的作用,所以这个实验在地球上无法实现。
 
 为什么要做太空实验?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地面还原太空实验,不仅难度大而且效果也远不如太空那么酷炫,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跑到太空去做实验呢?
 
 首先,太空环境可以提供长期的微重力实验条件,可以揭示重力掩盖下物质的特殊规律,比如由重力引起的浮力对流基本消失现象,沉淀和分层基本消失现象,这次太空中做的水油混合实验就为了展示太空微重力环境。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魏红祥:在微重力环境下,比方说我们如果有几种材料的话,它的掺杂更均匀,它不分层了,它之间结合的可能会更均匀更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会得出来一些结构更完美的这么一种材料。
 
 在微重力条件下,样品可以在悬浮的无容器条件下加工,为准确的材料热物性测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魏红祥:到目前为止,在空间站上我们还不太能做特别复杂的材料合成,应该是在地面上已经有一些我们心中比较有数了,那么拿到空间站之后再研究它一些比方说测量它一些性质,或者说是看看它在微重力无容器的环境下,会不会表现出来一些新奇的,我们在地面上看不见的这些性质和参数。比方说我们直接在上面进行新材料的探索,去生长组分更复杂的材料,这都是有可能的。
 
 太空课表是如何诞生的?
 
 我们可以看到,太空实验可以说是和我们的生产生活还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很多人就会问到这么一个问题,每次太空授课的课表是如何诞生的呢?其实每一次的太空授课内容,都是专家团队经过深思熟虑精挑细选出来的,原则就是要操作简单,但要蕴藏丰富的科学知识。
 
 中国科学技术馆科技辅导员 吴彦旻:很多小朋友们向我们直接写了提议,但是我们经过了一个授课专家组的这样的评选,评选的过程当中有几个这样的条件,第一个要可实施,因为空间站的环境是有它的特殊性的,第二个要够安全。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实验有意义,它能够反映出我们这个国家太空实验室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让公众能够理解为什么要去建设这样一个空间站,建设这样一个空间站可以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
 
 从天宫一号开始,王亚平已经进行过三次太空授课了,每一次的授课都需要专家组、航天员和运行保障团队的密切配合,我们在画面中看到的实验非常完美呈现,但其实都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才能最终确定实验内容。
 
 天宫课堂授课专家组成员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 陈征:通过这些比较炫的实验现象激发大家的兴趣,这个是从对受众的角度的。从太空授课本身的角度,其实还要考虑到安全性,还要考虑到我们的航天员的操作的难度等等。我们太空授课是至少有这么几条,不能危及我们空间站的运行,实验现象要和地面有明显的差异,还不要给航天员有太多额外的负担。
 
 种菜、养鱼 哪些实验成果将走进我们的生活?
 
 无论是在太空授课还是科学实验,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于人。也确实有非常非常多的太空科技已经运用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比如说奥运会运动员身上的高科技比赛服、运动鞋;医院里的核磁共振,还有大家最熟悉的,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包等等。说到吃,太空科技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口福呢?
 
 截至目前,我国共开展了30余次植物种子、菌种、试管苗的搭载升空,培育出近千个航天育种新品系、新品种。
 
 海南航天育种中心工程师 姚彤:我们将这个种子通过返回式的航天器搭载上天,这个特殊环境是地面无法模拟的,多重的因素影响,咱们的植物的种子都会发生各种千奇百怪的变化,它是在果实的颜色、大小、形状,还有它产量和抗病性上它都会有一些改变。
 
 越来越多的太空实验成果应用于科研生产生活的同时,也有一些地面上的研究项目在持续为人类未来在太空中长期生存做着努力。我国正在进行的月宫一号研究项目,就有望应用于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以及载人登月、载人登火等项目的实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 首席科学家 刘红: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利用这样一套系统来研究人类在地球之外,我们叫长期自制生存所需要的生命保障系统。
 
 刘红告诉我们,无论是未来载人登月、载人登火,抑或是目前在太空中运行的中国空间站,都需要保证人能够在其中长期生活,对保障人类长期太空生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进行提前研究,可以在未来尽量减少对地球补给的依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 首席科学家 刘红:这个是一个前瞻性的技术,像我们的植物培养技术,以及废物处理技术,都可以在不远的将来用到空间站。
 
 未来,在空间站养鱼、种菜都将成为可能。除此之外,随着中国空间站在今年建成,打造太空中最精准的时钟、研制独特的新型材料、寻找新的物理规律、探索人类如何在太空长期生存等一大批前沿科学实验将陆续在“天宫”开展。
   (1).小学生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手抄报内容资料  
   
   (2).中小学生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范文(五篇)  
   
   (3).2022年青少年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心得感悟范文(六篇)  
   
   (4).学生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5).2022年小学生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悟范文(六篇)  
   
   (6).青少年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范文(五篇)  
       ;

5. 天宫课堂第一课—2021.12.10

亲,:
个人认为除了天宫课堂的知识点外,还有航天员为国出征的故事也值得我们学习。关于中国航天,需要知道什么,这里谈四点感悟:

兴趣感

兴趣是一种探索的动机,前进的动力,是探究未知的钥匙。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就是兴趣。”

宇宙浩瀚无垠,总让人充满好奇。天宫课堂,通过天地间互动,能很好的激发我们对于太空奥秘的兴趣,同时也能很好的我们的科学意识。

激发兴趣感,养成去观察、去提问、去研究问题的习惯。

梦想感

在许许多多航天人的童年里 ,都有一个“航天梦”,可能是摘颗星星一起玩耍,可能是去月亮上面看看,还可能是寻找外星人

:
对于“太空教师”王亚平而言,太空授课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她曾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今天的太空授课算是圆梦啦!因为她的梦想、她的坚持,是她攻坚克难走到了现在。

:
航天员景海鹏曾说:“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 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

“神十一”让始终有梦的航天员景海鹏,终于脚踏实地。

我们要敢于做梦,勇于追梦。梦想能够带来许多的可能,即使遇到挫折也要有重新站起来的气势,为梦想吃苦是一件很酷的事!

毅力感

航天员选拔就像是沙里淘金,千挑万选;而航天员训练则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摘要】
天宫课堂第一课—2021.12.10【提问】
亲,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哦~【回答】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打开一下网址,就能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啦~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q4y1q7SP【回答】
亲,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帮您呢?【回答】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心得体会—2021.12.10,刚刚发错了【提问】
心得体会,麻烦你了【提问】
亲,:
个人认为除了天宫课堂的知识点外,还有航天员为国出征的故事也值得我们学习。关于中国航天,需要知道什么,这里谈四点感悟:

兴趣感

兴趣是一种探索的动机,前进的动力,是探究未知的钥匙。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就是兴趣。”

宇宙浩瀚无垠,总让人充满好奇。天宫课堂,通过天地间互动,能很好的激发我们对于太空奥秘的兴趣,同时也能很好的我们的科学意识。

激发兴趣感,养成去观察、去提问、去研究问题的习惯。

梦想感

在许许多多航天人的童年里 ,都有一个“航天梦”,可能是摘颗星星一起玩耍,可能是去月亮上面看看,还可能是寻找外星人

:
对于“太空教师”王亚平而言,太空授课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她曾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今天的太空授课算是圆梦啦!因为她的梦想、她的坚持,是她攻坚克难走到了现在。

:
航天员景海鹏曾说:“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 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

“神十一”让始终有梦的航天员景海鹏,终于脚踏实地。

我们要敢于做梦,勇于追梦。梦想能够带来许多的可能,即使遇到挫折也要有重新站起来的气势,为梦想吃苦是一件很酷的事!

毅力感

航天员选拔就像是沙里淘金,千挑万选;而航天员训练则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回答】
:
王亚平从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执行“神十”任务,1800多个日子,王亚平没有一天休息日,没有任何娱乐,没在十二点前关掉书桌上的台灯。为了模拟太空失重环境下,

她穿着重达400斤的训练服,在水下做出舱训练,一次就是六七个小时。

具体有多累呢? 每次训练结束,王亚平的体重,就会掉2斤到4斤。 吃饭时,手抖的连碗都端不稳、菜都夹不住。为了心中的飞天梦王亚平选择了坚持。

聂海胜说:“所以为什么老说坚持、坚持就是要有毅力去坚持这些(训练)”

我们需要知道,人生如攀登,每登上一阶,风景更美,可每攀登一阶,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要有毅力坚持到底,收获最美的风景。

:
团队感

从钱学森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到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再到2021年三名航天员来到了我们中国的空间站一一天宫,才有了“天宫第一课”的进行。

“天宫第一课”,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智慧和无数个团队努力的结果。天宫第一课,可以说是“千人一心,万人一箭”带来来的。

我们要认识到团队的力量,我们的成功,离不开团队齐心协力的前进。

:
中国的航天从无到有,一点一滴的探索。通过成千上万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拼命付出,才铸成了今天的成就。

认识航天人、航天精神:让航天精神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致敬伟大的航天员,向中国航天人致敬。【回答】

天宫课堂第一课—2021.12.10

6. 天宫课堂第一课—2021.12.10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正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飞天梦,但,航天事业,需要后继有人。太空授课,就是要让孩子热爱航天,首先要让他们走近航天、了解航天。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通过天地对话这种授课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渐渗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让民众对航天与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系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认知,进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业。



太空授课还将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情况,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微重力环境在地球上难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实验现象将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观,无须运用推论等方法。现场直播这样的科学探究值得期待。



王亚平身处太空,面对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课,是中国太空老师的第一人,彰显了一个航天大国的风度和气派。



王亚平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摘要】
天宫课堂第一课—2021.12.10【提问】
https://m.yangshipin.cn/video?type=2&vid=2013100501&pid=600082651&ptag=4_2.2.3.23078_wxf【回答】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心得体会—2021.12.10【提问】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正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飞天梦,但,航天事业,需要后继有人。太空授课,就是要让孩子热爱航天,首先要让他们走近航天、了解航天。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通过天地对话这种授课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渐渗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让民众对航天与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系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认知,进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业。



太空授课还将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情况,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微重力环境在地球上难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实验现象将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观,无须运用推论等方法。现场直播这样的科学探究值得期待。



王亚平身处太空,面对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课,是中国太空老师的第一人,彰显了一个航天大国的风度和气派。



王亚平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回答】
王亚平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复杂多变的,宇宙中许多奥秘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态度。【回答】

7. 天宫课堂第一课—2021.12.10

“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下午15:40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


直播入口:点击进入


回放入口:点击进入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


拓展材料:


2021年11月5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自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21天,先后开展了货运飞船物资转移、空间站组合体管理、新上行舱外服启封和测试、在轨医学检查、失重防护锻炼、空间试(实)验等日常工作,进行了在轨紧急撤离、机械臂操作、医疗救护演练等在轨训练项目。目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11月7日消息,神舟十三号飞【摘要】
天宫课堂第一课—2021.12.10【提问】

“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下午15:40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


直播入口:点击进入


回放入口:点击进入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


拓展材料:


2021年11月5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自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21天,先后开展了货运飞船物资转移、空间站组合体管理、新上行舱外服启封和测试、在轨医学检查、失重防护锻炼、空间试(实)验等日常工作,进行了在轨紧急撤离、机械臂操作、医疗救护演练等在轨训练项目。目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11月7日消息,神舟十三号飞【回答】
天宫课堂第一课—2021.12.10 内容,800字【提问】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心得体会—2021.12.10【提问】
刚刚发错了不好意思,是心得体会【提问】

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向学生普及航天知识、弘扬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奥秘,12月9日15:40时,新右旗各中小学组织全体师生收看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天宫课堂”第一课。参与观看的师生及家长达3500余人。

此次“天宫课堂”第一课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体现了空间站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同时也表露了我国教育的温情。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泡腾片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他们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同学们对种种物体在太空中表现出的现象惊叹不已,每一项科普实验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伟【回答】

天宫课堂第一课—2021.12.10

8. 天宫课堂第二课实验内容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天宫课堂”第二课在轨演示4个实验:
●太空“冰雪”实验 
温热的“冰球”
取出装有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水袋,再进行轻轻挤压,一颗有水泡的液体球慢慢从管口“跑”了出来,并悬停在空间站舱内。随即用沾有粉末的小棒触碰液体球后,带水泡的液体球开始“结冰”。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王亚平为大家演示了这一神奇的物理现象。
●水油分离实验 
“分不开”的水和油
在水油分离实验这个项目上,王亚平手中拿了一个装有两种液体的瓶子,沉在底下的是透明的饮用水,而浮在上面的是一种黄色的食用油。一般情况下,因为水的密度大于食用油,所以在地面当两种液体混合之后,油会浮在水上面,形成稳定的分层现象。即使经过摇晃,但静置片刻后,水和油两种液体还是会进行分层。

●液桥演示实验 
“拉不断”的液桥
液桥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在液桥演示实验中,王亚平手持两片透明的塑料板,叶光富向塑料板表面分别挤上水,两片塑料板逐渐接近,水便在板间连起了一座“桥”。神奇的是,随后王亚平双手将塑料板轻轻拉扯,“桥”依旧也没断开。
●太空抛物实验 
翻跟斗的“冰墩墩”
在此次太空授课中,顶流“冰墩墩”也亮相太空课堂。在太空抛物实验中,王亚平和叶光富依次将“冰墩墩”抛出,它并没有随着抛物线的轨迹,掉落下去,而是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实际上,这是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最直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