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基本达到4万亿美元,对我国的影响

2024-05-16 16:01

1. 外汇储备基本达到4万亿美元,对我国的影响


外汇储备基本达到4万亿美元,对我国的影响

2. 外汇储备基本达到4万亿美元,对我国的影响


3. 谁动了中国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目前消耗外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包括金融类和非金融类)累计存量资金约14000亿美元,比2014年6月末7700亿美元存量投资,增加大概6300亿美元,对应消耗外储6300亿美元。
第二,居民和企业在境内银行的外汇存款余额2017年1月为7264亿美元,比2014年6月末5936亿增加了1328亿美元,也就是说,一些居民和企业为了规避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风险预期,去银行进行了购汇,消耗掉了1328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第三,在居民每人每年五万额度的购汇同时很多人换取了美元现钞保存了起来,初步猜算消耗外储在100-200亿美元之间;
第四,近两年央行一直在进口黄金来增加央行黄金储备,从2014年6月的3389万盎司一直增持到5924万盎司。而从国外进口黄金也需要消耗外储。所消耗外储资金为(5924-3389)万盎司*1200美金/盎司,结果约为304亿美元;
第五,央行未列入官方储备的外币资产(即委贷)增加大概500亿美元,对应消耗外储500亿美元;
第六,境内金融机构自持外汇资金,新增约700亿美元,对应消耗外储700亿美元。
以上六项合计约9332亿美元,再加上由于美元是央行外汇储备的计量货币,由于最近一年多美元指数的走强导致外储资产中其他非美货币相对美元贬值而导致外汇储备总规模变小。

谁动了中国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4. 我国的外汇储备过多会带来什么影响?

外汇储备过多,会带来以下弊端:其一,央行被动地投放基础货币来吸纳超额外汇储备,必然影响到其对货币供应量的主动调控能力;其二,外汇占款过多导致通货紧缩加剧;其三,超额外汇储备过多会增大外汇储备成本。
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增强了一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对外信誉,有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降低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平衡国际收支波动、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有利于增强我国宏观调控能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缓解通货紧缩压力,有利于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步伐等。

5. 2002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28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标志着我国

答案A
本试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对外汇储备的理解程度。正确选项是A,即外汇储备的增加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其他选项各自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只是从一个侧面来反映的,因而只能是A选项正确。

2002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28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标志着我国

6.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当前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是由一系列主客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
  (一)国内原因
  1、长期以来政府的政策导向。
  中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外汇储备不断增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过去25年来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外资优惠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国际收支问题上,中国政府长期确定的方针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我国的外汇储备仅为1.57亿美元,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外汇短缺在我国几乎都成为一种常态。所以长期以来比较看重外汇储备的功能,认为我国外储备越多越好,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轻易动用。在外汇政策上表现为实行强制性结售汇制。同时由于我国自改革开放长期以来实行出口导向、外资导向和外汇政策“宽进严出”取向的结果,资金流人较为容易,而流出则需层层审批,导致经常项目大量顺差和FDI流人的不断增加。具体政策如下:
  (1)1979-1987年,国家对外贸企业经营统负盈亏,以财政补贴支持外贸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效率低下,为了配合引进外资政策,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 为鼓励和支持企业出口,政府对外贸企业实施了出口卒 贴政策。
  (2)1988-1993年,补贴政策与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并举,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国务院从1988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当时尚未建立外贸的自负盈亏机制,实施承包制的同时仍然保留中央财政对外贸的补贴。
  (3)1994至今,国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尤其是人世后,国家对外贸的支持逐渐由直接与间接的财政补贴,转向与国际规则接轨,逐渐以关税、税收、利率等手段来调节与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此外,放开外贸经营权,扩大对外贸易主体;对外商投资实行许多包括税收减免,免税进口以及其他优惠在内的优惠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4)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外贸发展。我国从1985年4月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不过从2007年7月份开始,该政策逐渐减弱。继7月1日出口退税新政实施后,商务部及海关总署于8月23日联手推行《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公告44号,共计2247个海关商品编码被列入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同时要求对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
  2、经济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滞后之间的矛盾。
  2007年10月19日,吴晓灵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汇率政策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称,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顺差是中国内部经济不平衡的反映,是由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结构性问题造成的。在过去20多年里,在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支持下,中国经济的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了9%。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结构调整步伐经常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在近些年里,国内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满足,工业发展达到新的水平之后,商品、资金和劳动力市场都出现了过剩。生产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无法满足多种类、多层次的需要,导致有效总需求不足,并进一步造成就业困难和需求增长乏力等问题。
  同时我们还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附加价值少、地区差距大、城市化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到内需的扩大和内部平衡的实现。经过多次利率调整而我国的居民储蓄仍然很高。一国储蓄多,而有效投资和消费相对较少,其结果只能是过剩储蓄转移到境外,必然进一步扩大国际收支顺差,从而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据统计,我国投资率由2001年36.5% 增长到2006年42.7% ,同期,消费率则由61.4%下降至50%。据世界银行{2006世界发展指标》,2004年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消费率为62% ,投资率为21%。其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消费率为69% ,投资率为23% ;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消费率为58% ,投资率为26% ;高收入国家平均消费率为63%,投资率为20%。可见,我国投资率比全球平均高20多个百分点,消费率则低10多个百分点,而且,消费率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从2001年的50% 、50.1%和一0.1%变为2006年的38.9%、40.7% 和20.4% ,可以看出,投资和净出口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
  此外,贸易品部门的生产能力和增长速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明显快于非贸易品部门,成为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扩大的基础。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正是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但相对于贸易品部门而言,我国非贸易品部门生产效率提高较慢,开放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需要,也就成为抑制国内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3、国内汇率制度缺乏充分弹性。
  从1994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阻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人民币汇率遭遇了强烈的贬值压力,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被迫偏离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设计初衷,逐渐变相成为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2005年7月21日我国再次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外汇管制较严,根据IMF的汇率制度分类,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汇率制度仍是缺乏弹性的(如表1)。
  而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非弹性汇率制的存在,因为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不干预外汇市场,经常收支顺差(逆差)必然等于金融、资本收支逆差(顺差),外汇储备原则上不发生变化。但在非弹性汇率制下,为维护某一基本不变的汇率水平,政府必须买人超过需求的外汇供给,否则外汇汇率要下跌,本币汇率要上升,其结果贸易顺差和资本流人就转化为外汇储备。当前中国面临热钱的涌人,必须加强对热钱的监督,稳定市场预期,实现有序调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的热钱涌人,“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国际资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根本的原因则在于中国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和汇率机制的相对不灵活。”于是,在不灵活的汇率机制下,“预期升值一本币升值一进一步预期升值一本币继续升值”会形成一个恶性本币升值周期。因此,要改变或者说有序化热钱的流动,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增加汇率机制的灵活性,加快汇率改革步伐,实施合理的外汇管理制度。
  (二)国际原因
  1、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
  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是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纷纷将纺织制衣、塑料玩具以及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等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正好已形成了基本的开放态势,因而自然而然地融人了这场世界性的产业转移。近年来,世界经济不景气、全球高科技泡沫破灭,进一步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加之国内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日趋完善,中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外商投资企业跃升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主力军,从1981年到1999年的18年中,我国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2.9% ,但是一般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仅为7.7% ,均低于GDP年均增长率,而加工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9.5% ,加工贸易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4.8% 分别上升到56.9% ,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2005年中国的总出口是7620亿美元,加工贸易占了55%左右。2006年中国贸易顺差总额是1775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顺差将近1900亿美元。
  大量贸易顺差使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以至目前处于高额状态。李扬先生说:从总体上看,中国贸易顺差很大,但是,从结构上看,中国只是对两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和欧盟)顺差,而对其他国家都是逆差。中美贸易顺差不是汇率问题,而是经济结构问题。因为中国是后发国家,而且正在进行剧烈的经济结构调整,所以很快成为全球制造中心。
  2、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
  近些年来,美元持续大幅贬值,给钉住美元或货币篮子中美元比重过高的很多亚洲货币以巨大的升值压力,尤其是人民币,施压其升值会对亚洲货币升值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近些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还在不断扩大,从表面上看1994年到200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了5%左右,如果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物价走势,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20%左右。尤其是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为调节机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正不断释放着它的弹性。两年中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了10%(如图1)。
  有鉴于此,巨额国际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人民币投机狂潮。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外汇储备的联系表现为:一方面,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形成又助长了外汇储备的增加。因为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有很强的预期,所以很多的热钱流入了资本市场,造成了现在的股市泡沫。同时由于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投资都是向内流动,而境内的投资者本该对自己的资产组合进行多元化投资,可以把资本流向日本、美国、欧洲等地,但是人民币升值导致了国内股市的回报预期的提高,加上投资境外的限制,国内股市成了主要的投资目标,这也就加剧了国内资产泡沫的形成。l8 多年来,我国结售汇顺差远大于贸易顺差,转移收入明显增多。
  3、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现今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逐渐形成的,其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脆弱的国际货币制度、狭隘的国际金融霸权和国际金融资本无序流动等三个方面。脆弱的国际货币制度和狭隘的金融霸权是国际金融体系无序性的主要表现,也是当代国际金融体系持续动荡的根源。
  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下,由于没有真正的最后贷款人,一国发生金融危机,事实上无人可以救助,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更是如此。因此,发展中国家为防范金融风险,不得不积累大量的外汇储备。到2007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1.4万亿美元。如果说这种格局可能会造成某种资源不合理配置问题的话,那么其根源正是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是目前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格局。

7.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当前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是由一系列主客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
  (一)国内原因
  1、长期以来政府的政策导向。
  中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外汇储备不断增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过去25年来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外资优惠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国际收支问题上,中国政府长期确定的方针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我国的外汇储备仅为1.57亿美元,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外汇短缺在我国几乎都成为一种常态。所以长期以来比较看重外汇储备的功能,认为我国外储备越多越好,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轻易动用。在外汇政策上表现为实行强制性结售汇制。同时由于我国自改革开放长期以来实行出口导向、外资导向和外汇政策“宽进严出”取向的结果,资金流人较为容易,而流出则需层层审批,导致经常项目大量顺差和FDI流人的不断增加。具体政策如下:
  (1)1979-1987年,国家对外贸企业经营统负盈亏,以财政补贴支持外贸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效率低下,为了配合引进外资政策,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 为鼓励和支持企业出口,政府对外贸企业实施了出口卒 贴政策。
  (2)1988-1993年,补贴政策与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并举,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国务院从1988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当时尚未建立外贸的自负盈亏机制,实施承包制的同时仍然保留中央财政对外贸的补贴。
  (3)1994至今,国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尤其是人世后,国家对外贸的支持逐渐由直接与间接的财政补贴,转向与国际规则接轨,逐渐以关税、税收、利率等手段来调节与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此外,放开外贸经营权,扩大对外贸易主体;对外商投资实行许多包括税收减免,免税进口以及其他优惠在内的优惠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4)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外贸发展。我国从1985年4月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不过从2007年7月份开始,该政策逐渐减弱。继7月1日出口退税新政实施后,商务部及海关总署于8月23日联手推行《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公告44号,共计2247个海关商品编码被列入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同时要求对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
  2、经济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滞后之间的矛盾。
  2007年10月19日,吴晓灵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汇率政策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称,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顺差是中国内部经济不平衡的反映,是由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结构性问题造成的。在过去20多年里,在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支持下,中国经济的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了9%。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结构调整步伐经常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在近些年里,国内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满足,工业发展达到新的水平之后,商品、资金和劳动力市场都出现了过剩。生产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无法满足多种类、多层次的需要,导致有效总需求不足,并进一步造成就业困难和需求增长乏力等问题。
  同时我们还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附加价值少、地区差距大、城市化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到内需的扩大和内部平衡的实现。经过多次利率调整而我国的居民储蓄仍然很高。一国储蓄多,而有效投资和消费相对较少,其结果只能是过剩储蓄转移到境外,必然进一步扩大国际收支顺差,从而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据统计,我国投资率由2001年36.5% 增长到2006年42.7% ,同期,消费率则由61.4%下降至50%。据世界银行{2006世界发展指标》,2004年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消费率为62% ,投资率为21%。其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消费率为69% ,投资率为23% ;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消费率为58% ,投资率为26% ;高收入国家平均消费率为63%,投资率为20%。可见,我国投资率比全球平均高20多个百分点,消费率则低10多个百分点,而且,消费率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从2001年的50% 、50.1%和一0.1%变为2006年的38.9%、40.7% 和20.4% ,可以看出,投资和净出口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
  此外,贸易品部门的生产能力和增长速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明显快于非贸易品部门,成为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扩大的基础。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正是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但相对于贸易品部门而言,我国非贸易品部门生产效率提高较慢,开放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需要,也就成为抑制国内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3、国内汇率制度缺乏充分弹性。
  从1994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阻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人民币汇率遭遇了强烈的贬值压力,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被迫偏离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设计初衷,逐渐变相成为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2005年7月21日我国再次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外汇管制较严,根据IMF的汇率制度分类,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汇率制度仍是缺乏弹性的(如表1)。
  而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非弹性汇率制的存在,因为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不干预外汇市场,经常收支顺差(逆差)必然等于金融、资本收支逆差(顺差),外汇储备原则上不发生变化。但在非弹性汇率制下,为维护某一基本不变的汇率水平,政府必须买人超过需求的外汇供给,否则外汇汇率要下跌,本币汇率要上升,其结果贸易顺差和资本流人就转化为外汇储备。当前中国面临热钱的涌人,必须加强对热钱的监督,稳定市场预期,实现有序调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的热钱涌人,“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国际资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根本的原因则在于中国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和汇率机制的相对不灵活。”于是,在不灵活的汇率机制下,“预期升值一本币升值一进一步预期升值一本币继续升值”会形成一个恶性本币升值周期。因此,要改变或者说有序化热钱的流动,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增加汇率机制的灵活性,加快汇率改革步伐,实施合理的外汇管理制度。
  (二)国际原因
  1、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
  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是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纷纷将纺织制衣、塑料玩具以及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等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正好已形成了基本的开放态势,因而自然而然地融人了这场世界性的产业转移。近年来,世界经济不景气、全球高科技泡沫破灭,进一步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加之国内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日趋完善,中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外商投资企业跃升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主力军,从1981年到1999年的18年中,我国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2.9% ,但是一般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仅为7.7% ,均低于GDP年均增长率,而加工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9.5% ,加工贸易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4.8% 分别上升到56.9% ,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2005年中国的总出口是7620亿美元,加工贸易占了55%左右。2006年中国贸易顺差总额是1775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顺差将近1900亿美元。
  大量贸易顺差使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以至目前处于高额状态。李扬先生说:从总体上看,中国贸易顺差很大,但是,从结构上看,中国只是对两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和欧盟)顺差,而对其他国家都是逆差。中美贸易顺差不是汇率问题,而是经济结构问题。因为中国是后发国家,而且正在进行剧烈的经济结构调整,所以很快成为全球制造中心。
  2、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
  近些年来,美元持续大幅贬值,给钉住美元或货币篮子中美元比重过高的很多亚洲货币以巨大的升值压力,尤其是人民币,施压其升值会对亚洲货币升值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近些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还在不断扩大,从表面上看1994年到200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了5%左右,如果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物价走势,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20%左右。尤其是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为调节机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正不断释放着它的弹性。两年中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了10%(如图1)。
  有鉴于此,巨额国际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人民币投机狂潮。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外汇储备的联系表现为:一方面,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形成又助长了外汇储备的增加。因为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有很强的预期,所以很多的热钱流入了资本市场,造成了现在的股市泡沫。同时由于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投资都是向内流动,而境内的投资者本该对自己的资产组合进行多元化投资,可以把资本流向日本、美国、欧洲等地,但是人民币升值导致了国内股市的回报预期的提高,加上投资境外的限制,国内股市成了主要的投资目标,这也就加剧了国内资产泡沫的形成。l8 多年来,我国结售汇顺差远大于贸易顺差,转移收入明显增多。
  3、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现今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逐渐形成的,其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脆弱的国际货币制度、狭隘的国际金融霸权和国际金融资本无序流动等三个方面。脆弱的国际货币制度和狭隘的金融霸权是国际金融体系无序性的主要表现,也是当代国际金融体系持续动荡的根源。
  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下,由于没有真正的最后贷款人,一国发生金融危机,事实上无人可以救助,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更是如此。因此,发展中国家为防范金融风险,不得不积累大量的外汇储备。到2007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1.4万亿美元。如果说这种格局可能会造成某种资源不合理配置问题的话,那么其根源正是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是目前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格局。
主要是出口大于进口,而中央银行又要维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被国内市场低估形成;国际资本为此潜入中国,等候人民币升值,造成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入超,中央银行被动持有巨额外汇。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8. 中国的外汇储备为什么在全球范围看如此之高

1、货币交换
货币交换现在大家都在搞。中国除了中国银行是美元结算行外,就没有美元结算行了。其他的都是其他币种的结算行,也就是说,大量的跨国贸易,已经和美元脱钩了。
现在很多国家搞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就是要脱离美元,连英国也在搞。美元的国际结算市场已近被其他货币瓜分掉了30%以上,其中就有人民币的很大功劳,美国现在财政失控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萎靡,也是美元国际结算地位的全面倒退导致的。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在和很多货币进行交换,其中包括欧元、英镑、日元,甚至是韩元、澳元等等,人民银行已经指定了国内很多银行作为各种外币的结算行,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挑唆东海、南海冲突的原因,更是美国挑唆台湾学生闹事、挑唆港灿闹事的原因。

2、美元地位
原先,大家都是用美元结算,那么国际结算使用美元成本低,即使资本回流到美国,生产成本高,最终企业也是有竞争力的。现在不一样了,资本很难回流到美国(它是有趋利性的,不让它赚钱是不行的)。美国实体产业链条早已断链,重建需要巨大成本,不如放到外边赚钱。同时,美元结算市场开始萎缩,靠这个赚的钱在大量减少。

3、外债和外汇储备
中国在美国的外债,就像颗巨大的金融原子弹。这部分外债,并不像很多市民想象的,就是实在的钱,那是一种国家信用权利,这个东西即使不放到美国,放到国内那就是个空,是个零。打个比方,一个商人有1亿单位货币,他的市场上有10000单位的商品,如果他把这些货币投入自己的市场,就是10000单位货币购买1单位商品;后来这个商人发现隔壁市场还有商品,就拿了5000万到隔壁市场,而自己市场的商品还是10000单位,只不过变成了5000单位货币购买1单位商品,自己市场产品整个价值没变,价格变低了,到隔壁市场的5000万其实就是去赚外捞去了。
其实美国使用美元国际结算的地位来赚钱,也是这么个思路,只不过他没想到人民币能够用这个手段用他的思路来赚钱。而这部分外债放到中国基本就是废纸,放到美国,美国却需要帮忙赚钱。
所以,美国希望中国的外债缓慢撤出,不能急着撤出,也不能不撤出,要缓慢的、稳妥的慢慢撤出,急了、美国国家信用度会受巨大打击、不撤,美国得继续给中国打工。
于是,国内出现了“中国有多少多少外债在美国”、“放到美国的外债就是卖国”、“还不如拿回来改善民生”、“还不如拿回来办教育医疗”等等2B言论,真正小老百姓,谁知道中国在美国放了多少外债,连很多金融行业的大佬都不知道有多少,而这些信息又会是谁放出来的?它放出消息的目的是什么?不言自明。真正所谓拿回来了,仅有一个结果,就是物价涨了,因为具有价值的实物商品、服务商品都没增加,仅仅是货币单位增加了。
外汇储备作为对冲的工具,一样需要理解,如果拿外汇储备放到国内市场,一样改变不了什么,徒增物价。人民银行有个存款准备金制度,仅仅是做银行风险防范么?不那么简单,本质上和这个是有关系的。 这部分就是人民银行发行的钱,作为进入中国市场外汇的对等,不放到市场上冲击物价,只放到大池子里做对冲。
中国政府高明的手段就是,我发行的货币单位、在国内流通和作为货币工具压根不搭嘎,虽然都叫人民币(能看明白的咱们握握手)。不知道这段解释几个人能看懂。得理解,否则看不懂。

4、汇率
另外还有个现象,为什么美元坚挺的时候,人民币要和美元绑定,而出现美元衰退的时候,人民币及时的、准确的与其脱钩,对这一点,我国智囊团和中央高层运用了一系列谋略。大家可以看看2009年到2010年国际金融发生了什么,就能明白了。都在喊人民币要自由兑换,其实不是“都”在喊,就是美国在喊,嘴上在喊人民币自由兑换,其实是希望美元控制人民币汇率(当初美元坚挺,人民币汇率绑死美元的时候,美国天天骂,现在脱钩了,美国悔的肠子都青了)。其他国家都希望再出现一个稳定的货币作为美元的备份,防风险的手段。寄希望于日元,日元被美国搞死了;寄希望于欧元,欧元又被美国搞死了。
现在就剩人民币了,美国又想把人民币搞死,结果人民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外汇储备制度,又不能自由兑换,永远也搞不死。

5、美国用下三滥的手段
各种手段用完后,无效,美国便开始使用下三滥手段,好多人都认为这是阴谋论,其实纵观美国历史,它一直都是这么个做事风格,现在还算收敛的呢。挑唆周边宵小跟中国闹,可俗话说的好“闹哪样”,国际上作为风险备份的货币就剩人民币了,谁吃饱撑的跟自己钱袋子过不去,越南现在这个下场,让其他东南亚国家更坚信不能脱离中国,这就是为什么东盟开始分裂的原因,用俗话说就是“你跟老板闹,非得拉上我?当我傻逼嘛”。
当然,有些国家出现一些SB领导,其实他们并不SB,而是想通过闹一闹,提高自己最后参与人民币结算市场的筹码(当然这个需要一定智商去理解),当然,越南政府一下闹过了,过头了,发现美国搅合的太深了,想往回收,收不回来了。经济就要垮了。越南垮的越厉害,东盟跟中国越铁心。这就是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撤资,而且毫无返回的想法,这就是杀鸡儆猴。儆完猴后,再投资越南也来得及。

6、变化
几十年前,基于政治、技术的原因,国际间结算困难,手段单一,而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障碍,政治障碍变成了政治动力,美国对自己主权货币汇率的滥用,导致其最铁的小弟英国都不愿意使用美元结算了,开始和中国、俄罗斯做货币交换了。这就是为什么伦敦成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的原因。
很多国家都把人民币做为避风港,现在一些国家和中国货币交换,很多人都以为是那些反美的国家,其实不是,不仅反美的国家做,那些美国的小弟也在做。上月中旬,英国和中国签署20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看着数不多,这是个试水,因为美国毕竟掐着他的市场和政治。如果这个协议开始实施,美国真的该疯了。这是最后的小弟了,他开启了G7与中国货币互换的先河。其实这么说也不对,2002年中日就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只不过那个是象征性的,现在中国不带日本玩了。法国也和中国眉来眼去,去年就说要签,一直被美国压着,英国签了,估计德国、法国肯定也迅速跟进,老大帝国嘛,不能落后,他们一直在和英国争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这次英国领先了,这样欧元区就突破了。我国智囊团和中央高层说白了就是挑逗着这些G7国家跟我们货币互换,就像拿根骨头斗一群狗。
最后说黄金------那也就是个工业原料而已。作为货币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用,极端情况下也就是用于交换,他的作用已经不会高于国家信誉了,再出现动荡的时候,产业比黄金更重要。

最后总结一下,这么些年来,经济发展如此迅速,不仅仅和人民的勤劳有关,与我国智囊团和中央高层的决策也有很大关系,中国政府有传统的延续性,这就比所谓的冥主国家短期性政府好很多,制定策略有长远眼光,而且领导人轮换了,政策也延续。
摘自网络,非原创。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