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投资“银行理财”风险很大?算一算,你的回报其实是负数

2024-05-08 05:48

1. 为什么说投资“银行理财”风险很大?算一算,你的回报其实是负数

为什么说投资“银行理财”风险很大?算一算,你的回报其实是负数

为什么说投资“银行理财”风险很大?算一算,你的回报其实是负数

2. 想要有更多收益,投资理财产品少不了,银行的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银行的理财产品有没有风险,一般来说都是有的,得看你存的是什么样的结构,如果是单纯的货币型基金或者说就是存银行存款,没有什么其他的投资,不是银行给你推荐的理财计划,那基本都不会亏钱。
银行存款几乎是没有风险的,有风险的可能就是出现一些不可抗力所导致银行倒闭,比如说发生了地震,火山爆发,世界末日导致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完全崩塌或者出现大型的自然灾害,导致货币体系崩塌,突然之间出现恶性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比例达到1000%以上,这种情况下你的钱才会出现风险,只要经济体没有倒塌,国民经济能够正常运行,你存的钱不超过50万都是安全的。
但是银行其他的理财产品就不一定了,银行其他的理财产品是指银行给你推荐的个人性的理财项目,你在银行存的钱超过10万块的时候或者超过30万的时候,就会被定义为大额存单用户,可能有的银行就给你派一些私人的理财助理,给你推荐各种各样的理财计划,这些理财计划你仔细看活动都会发现银行不保证绝对盈利,只是说根据他们的专业,这是给你推荐的,它们觉得最合适的一种东西,所以说银行除了银行存款之外,其他的东西都不是绝对安全的。
当然大部分人还到不了私人银行的理财助理的那种程度,想达到那种程度,估计起码也要存个50万以上乃至100万以上,不然银行也没那么多的精力,所以我们普通的吃瓜群众就不必担心那么多了,把钱正常的放在银行的选择银行的定期存款,收益虽然没有那么高,但是它基本是安全的,不会出现什么风险。

3. 银行理财怎么会收益高一些?

一般来讲,中小型银行的存款利率以及理财收益会比大型银行高一些。因为大型银行有足够多的网点,吸收对公、对私的储蓄能力更强,成本更低,而中小型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只能通过更高的利率、收益去吸引资金。
银行理财:根据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均不能承诺保本保息,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当然不承诺保本保息并不意味着理财产品就有很大的“风险”了,也并不意味着银行理财就不靠谱或风险“大”,主要还是看产品的风险等级。一般情况下不能提前赎回。
您可以关注一下中小银行“智能存款”产品,享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即50万以内100%本息赔付,“利率”在4%-5.5%左右,具有流动性高(可提前支取)、利率好的优点。
具体您可以在应用市场搜索“度小满理财APP(原百度理财)下载链接”或者关注“度小满科技服务号(duxiaomanlicai)”了解详细产品信息。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哦!

银行理财怎么会收益高一些?

4. 银行理财不能靠“最高收益率”引人上当是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招聘的时候工资写4000-8000,然后找工作者只看到了8000没有看到4000,比如今年过年的支付宝抢红包,我们都看到了666元,但是谁又知道一分钱的有好几百万呢?所以同样道理,银行不能采用这样的说法,现在的社会,平均值都不正确了。

“不说明实现概率,只宣传所谓的预期收益率、最高收益率,就是对消费者耍流氓!”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日前表示:银行在设计产品时应少玩点技术,多讲点良心,要对消费者负责。此话一出口,围观群众就呼啦啦地凑过来:啥情况让上海消保委怒不可遏?
2月23日上午,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发布了一份针对上海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调查研究,627只结构性理财产品中,1/3的实际收益率仅为最低预期收益率。上海市消保委提醒公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竟能达到18%,这样“看上去很美”的宣传,暗藏陷阱,不可全信。
现在,许多老百姓都需要理财,连老人也不例外,甚至还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去年一项针对2011名老人的调查表明,约11.3%的老人购买过理财产品,其中有22.8%会买银行推荐的结构化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通过某种约定,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将理财收益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各类参数挂钩,例如汇率、利率、债券、一揽子股票、基金、指数等。其回报率通常取决于挂钩资产(挂钩标的)的表现。人们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其风险较低,这是真的;另一方面却是考虑收益率较高,这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水平整体偏低,96%的结构理财产品低于平均最高预期收益。华侨银行的股添利2015年第17期股票挂钩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18%,预期最低收益率0,实际收益率为0。江苏银行“聚宝财富专享4号(结构性)1609期”,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5%,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8.5%,实际收益率仅为1.5%……这就是说,虽然银行宣传的收益率很高,但最后的实践却是,最高收益率根本达不到,最后可能实现的,恰恰就是那个保底的数字。
这时,普通消费者就会感到吃亏,甚至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当初宣传时强调最高收益率18%,消费者就是被这个数字引诱才购买的,最后却只有最低收益率,差距太大,心理上简直无法承受,而且,这样的收益率,还不如直接到银行存款呢。但是,消费者却又有冤无处说,因为虽然没有达到最高收益率,但已经达到了保底数,想和银行说理,也没有什么根据。但是,消费者可能得出结论,那个最高收益率就是假的。
那么,银行公布的这个最高收益率到底是不是假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确实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具有不确定性。但银行公布的收益区间,应该是有可能的。这就要追问银行最高收益率的实现概率了。如果银行最高收益率的实现达到一定的比例,则说明这个最高收益率还是有依据的、科学的,只是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产生了部分改变;如果银行公布的最高收益率几乎难以实现,那只能说这个最高收益率本来就是缺乏依据的,甚至就是骗人的。研究中还发布了一份“不靠谱银行表”,预期最高收益率非常诱人的产品,最终实现水平很低。恒生、江苏、华侨、光大、华夏等银行位于前列,预期最高收益高于4.38%(2016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的产品中,平均最高收益实现程度均在30%以下,恒生和江苏银行甚至仅为6.3%和11.2%,也就是说,若消费者被告知收益率为10%,但最终只有0.63%和1.12%。当银行公布的最高收益率实现程度只有30%以下,这样的银行还可信吗?而最高收益率实现在10%左右,我们应该说,这不是银行水平不够,而应该认为银行就是骗子。

知道银行最高收益率的不靠谱,消费者能怎么办?他们当然可以选择不再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了。如果要买,也不能只看银行宣传的最高收益率,可能最需要看的是最低收益率了。作为银行,还是要端正经营思想,不要为一时之利忽悠老百姓。我觉得,银行不仅应该公布最高和最低收益率,不仅要保证消费者的最低收益,还要公布和保证最高收益率的实现概率,以便于消费者购买时决策。

5. 银行理财为什么收益越来越低了?

行情影响。银行理财收益下跌,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投资的收益下跌,债券、货币基金收益在下跌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往往也会下跌。二、市场利率下行,降准和公开市场投放增加了流动性,所以市场利率下行。三、经济在一个上行周期,风险资产的吸引力好于固定收益,大量资本追求权益性投资回报,从而使得固定收益类产品相对流动性减少。四、行业整顿,已有多项与理财相关的新规落地。五、现金管理产品规模缩水,收益率下降,理财产品的赚钱效应大打折扣。六、银行贷款利率下行,银行自然倾向于降低负债成本,其中包括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以将存贷款利差维持在一定水平。

银行理财为什么收益越来越低了?

6. 银行理财为什么收益低?

      不少投资方式兴起,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相比银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要高,这让许多平民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为什么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低产生疑惑。      银行理财风险r2保本吗?   网商银行有流水账单吗?      为什么银行理财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4%,而P2P产品却可以达到18%,殊不知这才是投资者应得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投资者承担了相同的风险,却让银行赚走了一半,这是金融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思路,接受新事物,就会让您的财富倍增,同时,p2p的投资风险依然巨大,选择平台十分重要,若平台提现困难或出现跑路的状况,投资者本金将血本无归。      常见理财产品途径实现翻番目标所需要的时间:      1、储蓄:当前一年期的定期存款预期年化利率为假设预期年化利率保持不变,则本金翻一番所需时间为:72÷年。现在银行开通了大额存单,提高了相对预期年化利率,计算方法一样。      2、国债:因为国债很少有1年期的,所以我们以加息后的三年期凭证式国债计算,预期年化利率为本金翻倍所需时间为:72÷年。      3、开放式基金:当前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虽然良莠不齐,但也有很多业绩优秀的基金,也有亏损的基金,如果你有能力选择一只好基金,其回报为8%的话,则本金翻倍所需时间为72÷8=9年。      4、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年平均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一般为左右,则本金翻倍所需时间为72÷年      5、人民币理财:除了股份制银行外,国内也有很多商业银行也了人民币的银行理财产品,随着国家的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加上人民币的贬值预期,银行理财 产品也会逐渐从VIP客户逐步渗透到大众储蓄人群中,某银行理财1年期的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4%,本金翻倍所需时间为72÷4=18年。      6、互联网金融理财:当前比较流行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其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一般在7%~~18%,投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15%,本金翻倍所需时间为72÷15=5年。

7. 银行理财靠不靠谱,有什么能比理财收益更高一些?

最近几年,很多银行出现了“虚假理财”事件,个别银行员工用“假理财”产品坑骗客户,性质非常恶劣。
平时很多人觉得银行的信誉好、安全性高,就带着无限的信任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现在看来啊,这种认知显然不够理性,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天小希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判断理财产品是银行自发的,还是代销的目前银行网点不仅能卖自发的银行理财产品,同时也会代理发行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
这些金融机构的产品有很多,比如卷商的理财产品、保险公司的理财险、分红险等等。
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些代销产品,经常就会出现买银行理财买成了保险或券商理财的情况。

怎么区分银行自发还是代销呢?小希分享3个方法。
首先是查询产品说明书写到的发行机构,如果是“某某银行分行”,就是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如果是某某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或者保险公司,那就说明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
其次是看签约场景。银监会规定银行网点售卖理财产品时,都要进行“双录”,也就是录音和录像。
还有1规定就是银行应该在网点设立专区,进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所以,在销售专区以外售卖的理财产品,大家一定要多一个心眼。
最后是登录中国理财网查询。这是一个官方背景的理财信息网站。只要输入产品说明书中标示的产品登记编码,就能在这个网站查询到真实的产品信息,从而判断这个理财产品是否合法合规。

熟悉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和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类型大致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和QD型。
其中债券型产品投资的方向为货币市场,风险程度较低;
信托型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为信托产品,风险程度可以参考信托产品风险;
挂钩型产品挂钩的标的主要有股票、指数、汇率、利差,投资者在购买这类产品前,一定要清楚挂钩标的性质,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标的,还要注意挂钩标的的市场走势是否乐观;
QD型理财产品主要投资海外市场,简单来说就是商业银行将投资者的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在境外投资,获得美元收益和本金后再结汇成人民币分配给投资者。
注意收益率的计算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一般是指年化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怎么计算呢?假如小希买了1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5%的理财产品,产品期限为6个月,6个月后获得的收益并不是1万*5%等于500元,而是1万*5%*180/365=246.6元,这就是年化收益率。
所以这个收益率的计算一定要清楚,别理解错误买错了产品。

银行理财靠不靠谱,有什么能比理财收益更高一些?

8. 银行里的理财会亏吗?

之前很多人投资银行理财,主要看中了它的固定收益,这些人都是极度损失厌恶型,受不得一丁点亏损。所以当银行理财出现浮亏时,很多人就坐不住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被骗了,然后赶紧去投诉。这就是投资不可怕,没知识才真正可怕的地方;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恐慌,银行理财的本质根本没有变,而且现在的方式对投资者更有利,唯一的要求就是拿得住。今天老孟就将银行理财的产品说明书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出现净值亏损的是招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代销季季开1号,它是固定收益类理财,跟之前大家经常投资的理财产品一样。它的存续期是10年,然后每季度开放申购和赎回1次。


它的亏损主要是5月27日之后,换算为年化为-4.42%,所以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就被吓到了。其实自4月22日开始,至今净值由1.001浮动为0.9988,实际亏损仅0.22%。好在它3个月才开放1次,所以现在是无法赎回的,客观上避免了投资人盲目的恐慌割肉。


那么银行理财怎么会亏损呢?实际上,银行理财的底层资产并没有什么变化,现在反而比之前更优质了,唯一变化的是理财净值的体现方式。主要是2017年开始,央行加强了去杠杆、让表外资产回表等一系列金融监管,目的就是降低银行的风险。出台的资产新规,就是把银行的理财产品由摊余成本法逐渐的变成净值型;也就是之前也会有短暂性亏损,只是银行没让你知道而已,而是通过银行写死利息、保本保收益的方式,过程的波动有银行承担,最终给你固定的收益,而现在是将波动通过净值的方式定期通知到你。


所谓的银行理财,无非还是用你的钱去买各类资产,例如贷款、债券、股票;为了降低风险、提高流动性,银行理财基本会拿出80%的钱去投资固定收益产品,也就是债券和类债券产品;就像各种宝宝类产品(包括余额宝),实际都是投资的货币基金。之前聊过,债券产品,长期下来年化能达到5-8%,银行理财给你固定的4%,银行绝对有的赚。


之前它不需要每天披露净值,而且可以借新还旧,就可以投资一些更高收益,也高风险的东西,比如私募债或者信托,而现在银行现在有责任告诉你一下净值,相当于把银行理财一下阳光化了,它就不敢投乱七八糟高风险的产品了,所以实际的投资资产质量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