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作者

2024-05-10 06:33

1. 贫穷的本质作者

《贫穷的本质》应该说是一本比较严谨经济学书籍,今天我们不分析其中复杂枯燥的经济学原理,只从日常工作与生活的角度讨论下这本书中提到的问题对普通人有何启发。

贫穷的本质作者

2. 贫穷的本质的内容简介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内容简介: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为什么贫穷,为什么穷人摆脱不了贫穷?这是《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探讨的主要问题。《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的两位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同时,《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用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3. 读《贫穷的本质》

读《贫穷的本质》
  
 贫穷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要解决贫穷问题,解救穷人,首先要探究贫穷的来源。S曲线理论描述了穷人如何在贫穷陷阱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本书探寻导致贫穷的真正原因,并提出解决之道,避免采取的脱贫政策建立在误解之上。《贫穷的本质》基于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从四个方面探讨穷人面临的难题以及这些难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贫穷并不等于饥饿,绝大多数穷人并不是吃不饱饭,穷人面临的真正问题是没有办法获得全面的营养,这会影响到他们下一代的智商和前途,世代无法摆脱贫穷。
  
 其次,在健康方面,穷人对提前预防疾病漫不经心,穷人不会去做便宜甚至免费的预防工作,但是真正得病后又偏向于要价高的治疗,比如用抗生素。
  
 再次,在教育问题上,穷人的孩子不愿意上学并不是因为没钱,很多国家的小学甚至初中都是免费的,不上学的原因可能是学校教育质量低下、家长认为教育的投资回报期太长而没价值、孩子无法适应精英教育体制因看不到希望而放弃等。
  
 最后是人口问题,穷人缺少生活保障,没有保险、退休金、养老金,孩子是养老送终的唯一希望,计划生育不能阻止穷人生更多的孩子,他们会越穷越生,恶性循环。
  
 读完《贫穷的本质》,才能深刻理解穷人为什么穷,如果我们二十年前生活在中国农村的话,就能深入地感悟到书中的描述多么地真实,理解父辈们为什么会如此艰难生活,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当前政府、慈善机构解决贫困所作的努力;另一方面,书中所揭示的,对于我们自身有很多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工作和投资方面,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思想洗礼。
  
 穷人面临很多实际的困难,保险难、贷款难、储蓄难、做生意难,其中确实有保险机构、银行、他人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困难,也有自身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主观因素造成的困难。这些主观因素包括哪些呢?
  
 不注重原始积累、不能延迟享受、精力分散不专注、低层次高频次的勤劳、求稳不敢冒险、没有长远规划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穷人思维行为方式。面对风险无招架之力,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会陷入贫穷的陷阱中再也无力回天。
  
 这些实际上给我们很多警示,即使我们目前不算贫穷,但是如果很多类似的思维行为方式,贫穷陷阱S曲线将会发挥巨大的破坏力,我们有可能在工作上会无所长进、碌碌无为,也可能在投资上会大幅亏损。
  
 如何避免陷入这种困境,摆脱穷人思维行为方式,可能是读完本书后给我最大的启发。

读《贫穷的本质》

4. 《贫穷的本质》

1.认知能力,信息差——蚊帐不防蚊子登革热,做婚纱
  
 2.延迟满足——有钱不存起来反而买奶茶甜食电视,快速获得心理安慰
  
 3.怀疑改变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很长时间,不相信长期投资
  
 4.一味认为贵的就是好的,不相信公共免费医疗,穷人认为免费的东西没有用
  
 5.穷人养儿防老。减少生育,建立有效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险,养老金,金融,用经济手段解决养老问题
  
 6.一点点的风险都会让穷人打回原形。风险出现:6.1他会加大工作量(导致工价低)6.2兼职很多份工作,很难成为专家(导致工价低,容易失业)6.3不互助
  
 7.长期贫穷→压力大→分泌皮质醇→情绪波动大→陷入风险
  
 8.穷人应该要经商才能脱贫。但是穷人往往只有一开始的小聪明,不能大量生产。有了一些积蓄就去买一份工作,回归工薪族。
  
 9.学习低风险创业致富

5. 《贫穷的本质》

本书由阿皮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联合撰写的,这两位经济学家因为研究贫困问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用,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作者为了弄清为什会贫穷,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探寻贫穷的真真根源。
  
  
      “贫穷陷阱”,穷人没有能力填报自己的肚子,这是贫穷陷阱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一个人穷困潦倒,那么即便他倾其所有,也仅购买果腹之食,勉强维持生命而已,越没有力气干活,身体越弱,陷入贫穷陷阱。而富人则变得越来越富,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强壮,因此,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研究表明,铁元素的补充使男性工作更努力,由此可以增加收入。只要一位男性在一年中花费七美元购买鱼酱,他补铁后每年的收入会增加46美元,这是很划算的投资。但是穷人在选择食品时,考虑的不是价格是否便宜,也不是营养价值是否丰富,而是食物的口感。他们并不想吃食之无味的健康食品,而是想吃点儿味道还不错的食物。因为手里的钱越少,就越不愿意购买健康食品。穷人的想法是,生活已经如此艰辛,为何还要亏待自己。
  
      在穷人的世界中,还有比食物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穷人会花很多钱来置办红白喜事。这牵涉到面子问题,很多地区葬礼所需的费用为死者一生的积蓄,甚至导致他们的子女被迫辍学。这简直是打肿脸充胖子。数据显示,极度贫苦的人,将自己14%的预算花在节日上,印度母亲甚至会提前十年为自己八岁大的女儿准备婚礼。人们会很好奇,为什么穷人不把那些东西的钱攒下来,把钱花在刀刃上,将钱投入真真能使他们过的更好的地方呢?然而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会,比如多吃加碘盐,子女会变得更聪明的这类不确定的事情,他们只会关注当下尽可能把日子过得更愉快,及时行乐。
  
      对于健康问题,很多穷人都会将自己手中的大部分钱花在健康上。当碰到严重健康问题时,他们不惜节衣缩食,卖掉资产,甚至借高利贷。穷人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这是因为预防疾病的主导者向来是政府,许多国家甚至是贫穷国家的公立医疗并不昂贵,甚至是免费的。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其一,价格低廉的公立医疗让医生毫无动力,不会用心医治病人。其二,价格低甚至免费的公立医疗。让穷人对疗效产生怀疑,正是由于某东西是廉价的,人们便有可能认为它没有价值。这样让穷人对疗效产生怀疑,穷人会为一些有可能致命的症状,比如胸痛,尿血等,而去看医生的概率要小得多。穷人知道去看医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但还是要为自己的健康做点儿什么,这就好像发烧病人去看医生,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就是打一针就能好,那么医生往往会给别人注射抗生素,但这对人体并无益处,病情的痊愈仍然要依靠自身的免疫力,但是病人还是会去看医生,一种心理寄托而已。
  
     对于教育问题,穷人家长们对教育不够重视,家长觉得教育真正的好处并不多,特别当孩子众多家境困难时,家长就掌握了重要的权利决定。越是贫穷地区,人们越喜欢搞精英教育 ,乐忠于把孩子分为369等,即把学习好的聪明的孩子放在一个班,把调皮捣蛋的不喜欢学习的孩子集合在另一个班。那些被安排在成绩差班级的老师自己内心深处也很难认可自己的学生,那么孩子就会安于现状。家长也不再对孩子抱有希望,这种反省性的行为会让孩子在一开始掉入贫穷的陷阱。家长放弃的过早,老师们从没真正教过学生,学生们缺乏自信,以上原因的叠加,造成了多数穷人孩子教育的失败。作者以为放弃精英教育,建立一套发掘每个人才能的机制,是贫穷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应对之道。
  
     如何面对人口困境:当今生育率较高的国家往往越穷,生育率高恰恰是贫穷引起的。经济迅速增长的时期,常常伴随生育率急剧下降。例如,现在称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每个家庭都面临着一种所谓的质与量的取舍,一旦有了更多的孩子,每个孩子的质就会降低。美国很多老年人都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同自己的孩子,孙子孙女在一起,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这要归功于社会保险和医疗制度,这意味着他们不需要生很多孩子,从而确保将来有人照顾他们,他们想要几个孩子都可以,并不指望孩子养老,因为公共福利制度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是最有效的人口政策。
  
      对穷人来说,冒险不可避免,他们常常做着小生意或是种地,或是打零工基本得不到就业保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由职业者。在这样的生活中,一场意外的突变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穷人常常要为他们自己的生意筹集所有资金,这些资金要么来源于家里的储蓄,要么从别处借。穷人如何应对风险呢?在面临工资或收入下降时,穷人的一个自然反应就是增加工作量。然而,这有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很多穷人都身兼数职,这样缺乏效率,如果不够专业的话,他们很难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另一种处理风险的方式是,村民们互相帮助度过难关。穷人们在自身周围建立了互保生态,遭遇困境的家庭会收到来自村集体周围邻居的帮助,比如礼物,现金,借款等。然而,当个人患上某种疾病时,互保生态就失效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比传统放债人的利率低很多,那小额贷款是否真的能帮助穷人就此翻身呢?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一个有志向很努力的穷人,得到小额贷款公司的帮助,便有可能走向幸福的生活,但是一个好吃懒做的穷人,得到小额贷款的借款,不仅不会让他有任何改变,还会让他在贫穷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大家一定要牢记任何金融工具不是救世主,而是放大器,它会放大主体的优点和缺点。
  
       一份好工作能否帮助穷人改变命运?在农村地区,64%的中产阶级有固定工资,而穷人领固定工资的占比只有44%。研究发现,只要一个村子,周围有一个效益 不错的工厂,那就会带动整个地区增加工资收入,这比提高农业生产力带来的收入增长要明显得多。在对全球穷人展开的调查中,作者问了所有人一个问题。你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是什么?穷人最常见的梦想就是他们的孩子能够成为政府职员和对政府工作的偏好,表明穷人对于稳定的一种向往。因为这类工作虽然不那么激动人心,但一般都非常安稳。因此一份好工作对穷人来说至关重要,好工作是稳定的,工资可观的工作,它能够赋予人们足够的心理空间,让人们去做中产阶级擅长做的事情。甚至改变生活观念。穷人,尤其是贫穷的年轻男性,总会到城里找工作,可是却无法长期留在城里,他们一般挤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生都在打零工。因此,他们的家人不会搬到城里住,也就无法享受城里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所以去打零工还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决定了穷人是否可以在城里扎根。
  
       贫穷会引起腐败,而腐败现象的发生必然会促使贫穷的发生,作者在乌干达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只拿到了实际援助资金的百分之十三,有一半多的学校甚至没有拿到援助资金。如果一块钱中的八毛七分钱都无法真正进入学校的账户,那么就没有必要弄清楚学校会如何利用这一块钱。再比如,泰国入境检查的时候,每个游客要给检查人员准备通关手续费,也就是好处费行贿。腐败犹如酒精一样,只会损害组织的神经,任何飘飘然的快感都是幻觉。作者认为腐败的制度滋生腐败的行为。因此,腐败也是产生恶性循环的贫穷陷阱。
  
       总结一下,通过对穷人吃饭,教育,医疗,人口问题的研究。颠覆了很多人们的固有思维,穷人不只追求物质,更追求精神,他们和所有人类一样,存在人性弱点,受制于物质的缺乏,从而问题扩大化。穷人的对手慈善机构,每年为扶贫事业付出巨额资金,但往往不得章法,弄的里外都不是人的尴尬境地,帮助穷人仅有热情远远不够,还需要对症下药,事倍功半。
  
      面对穷人的贫困,我们到底能做哪些?
  
     第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容易相信哪些错误的事情,比如不清楚接种疫苗的好处,不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行动,因此想要穷人接受信息,这条信息的发布方式必须是简单而且具有吸引力的,信息来源必须是可靠的。
  
     第二,穷人肩负着生活的多种责任,常常考虑眼皮底下的事儿,无法长远考虑。因此通过做长期但正确的事,穷人的生活就会得到很大改善。比如,降低加碘盐的生产成本使得人人都买得起。再比如,银行提供存钱容易,但取钱代价会稍高的储蓄账户。
  
    第三,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像穷人的贷款,利息很高,针对穷人的医疗保险市场尚未健全。这类市场的发展不仅要靠市场本身,有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政府可以补贴保险费用,发放代金券,鼓励穷人参与到保障体系中。
  
   第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而注定失败,这也是政治的局限性,在不改变社会及政治结构的情况下,对管理和政策加以提升,改进的空间仍然巨大的,全民参与,各负其责,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对于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比如穷人孩子自认为低人一等。换句话说,即便全世界都放弃你,自己也不要放弃自己,改变的开始往往始于一次微小的成功。当一种情况得到改善时,改善本身就会影响人们的信念和行为。小的变化可以带来大的改变,贫穷就会因为我们的行动而改变贫穷的本质。
  
      我们不是穷人的原因,很可能不是因为我们自身有多出色,而是在于周围环境的助推效果。当别人陷入贫困时,我们理应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逻辑,真心实意的做事,那么小的变化就可以带来大的改变。

《贫穷的本质》

6. 初读《贫穷的本质》

上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到电影院观看了一部励志电影《秀美人生》。
  
 影片看到最后,我是哭得一塌糊涂,我完全被影片中的主人公黄文秀,深深地感动了。
  
 黄文秀,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成绩优异的她,本来可以留在首都打拼,但她毫不犹豫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广西百色,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到贫困的山村做了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最后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牺牲在扶贫路上,生命定格在年轻的30岁。
                                          
 在黄文秀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人对扶贫工作的执着与牺牲精神。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像黄文秀这样的扶贫干部,才让中国成千上万的贫困人口,摘掉贫困的帽子,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中国在扶贫事业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世界惊叹。
  
 中国的贫困人口问题是解决了,可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贫困问题 ,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这个问题,在《贫困的本质》一书中,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世界上有10亿人口,生活在最底层,每天生活在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这些贫困的人们,为什么贫穷?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10亿贫困人口!每天0.99美元以下的生活水准!看到这两个数字,我惊呆了!这么庞大的贫困人口,这么低的生活水平,他们是怎么过的呢?
  
 另外,本书的作者还与读者探讨关于贫穷的以下问题:
  
 1.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
  
 2.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
  
 3.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
  
 4.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
  
 5.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
  
 《贫穷的本质》有两位作者,作者之一 ,阿比吉特•班纳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曾就读于印度加尔各答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曾任发展经济学分析研究局局长、美国艺术科学研究院及计量经济学会研究员、古根海姆基金会及艾尔弗雷德•斯隆基金会研究员。获2009年度印孚瑟斯奖等多个奖项,曾任世界银行和印度政府等多家组织机构荣誉顾问。
  
 作者之二,埃斯特•迪弗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曾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大量荣誉:2010年度约翰•贝茨•克拉克奖,2009年度麦克阿瑟“天才”奖学金,《经济学人》杂志八大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外交政策》杂志“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财富》杂志2010年“40位4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导人之一。
  
 2003年,班纳吉和迪弗洛两位作者联合创建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并一直共同为该实验室提供指导。J-PAL实验室的任务是确保扶贫政策的制定基于科学依据,从而减少贫困人口。J-PAL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赢得国际认可,获西班牙毕尔巴鄂比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年度“知识前沿”奖。
  
 15年以来,为了弄清人们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同时,两个作者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
  
 本书用大量的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看完本书的名人推荐和作者的序言,我的内心已经极为震撼:我从未想过世界上竟然有10亿贫穷人口,也从未想过,世界上竟然每天有那么多年幼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饿死、病死。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政通人和、生活富足和安定的国家里。之前,身边虽然也有一些贫困人口,可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扶贫驻村干部的带领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致富之路。
  
 即使哪天,我国的某些已脱贫的人口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国家也不会撒手不管。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扶贫政策体系。
  
 期待全世界的贫困人口,早日走出贫困生活的阴霾。

7. 《贫穷的本质》书摘

1
  
 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尝尝反映出这样一种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只关注当前,尽可能把日子过的愉快,在必要的场合参加庆祝活动。
  
 注:这个观点批评了信念的不坚定,和不做长远思考的及时行乐。
  
 2没有充分利用的奇迹
  
 逃出“贫穷陷阱”的”梯子”是存在的,但并非总是放在正确的地方,而且人们似乎不知道怎样踏上“梯子”,或者他们根本就不想那样做。
  
 穷人有时会拒绝便宜而有效的,能大大改善人们健康的方法,非要花很多钱去买那些毫无帮助的,很可能有害的东西。(客观的免费即没用,缺勤的免费医护等➕主观的不相信和拖延)
  
 3时间矛盾
  
 我们对当前与未来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
  
 罚款或奖励可以促使人们采取某种行动,这是他们心中向往却总是在拖延的行动。
  
 要使人们尽可能轻松地去做“正确的事”,或许应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去选择。
  
 ~~~设计适合国情的“助推物品”。
  
 4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
  
 5教育
  
 家长们放弃的过早,教师们从没真正教过他们,或是学生们缺乏自信。
  
 他们的真正位置多半已被一些平庸的孩子所占据,因为那些孩子的父母有能力用钱为其赚取每一个成功的机会。
  
 6
  
 想要拜托贫穷,首要的步骤就是对长期目标进行思考,并习惯为此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

《贫穷的本质》书摘

8. 《贫穷的本质》

                              《贫穷的本质》
  
 
  
  
 书里对贫穷的定义是每天收入小于0。99美元的人群,全球有10亿,这是一批真的穷到基本衣食住行都成问题的人。
  
   作者认为,贫穷最大的原因是,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所以会相信一些错误的事情,于是做出错误选择,显得短视。
  
   对穷人来说,穷人喜欢及时享乐,主要原因是信息缺乏导致了短视,本来日子就很苦了,不如花点小钱,买点今天的快乐,所以会花钱在一些零食、烟酒茶等物品上。书里分析,哪怕每天收入小于0。99美元,也是足以购买有营养保证的食物的,大约只要0。2美元左右,但穷人往往会买一些更贵,营养少,但口味好的食物。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穷人们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甚至陷入“没有足够的体力精力工作,收入减少,食物没保证,体力精力更差”的恶性循环。
  
 
  
  
   他们不愿意做“小投资”,是因为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的好处,不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而这些都是今天花钱,今后收益的。
  
 
  
  
   穷人们的短视,也有被动的原因,他们的生活,往往要肩负着更多责任。他们享受不到很多公共设施,比如没有自来水,所以当政府对水进行氯化时,他们也无法受益。又如,他们没有退休计划和社会保障,需要自己存钱,于是不敢冒险(比如做生意)。
  
 对于一份好工作的追求才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因为这能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一种控制感。
  
 
  
  
 他们对未来的恐惧感、没耐心、不存钱、不投资、不重视教育等,部分原因正是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才不去考虑长远利益的。
  
 
  
  
 因此,他们需要这份控制感,这份控制感能减缓压力、焦虑,解决当下问题,对未来才充满信心。
  
 
  
  
 实际上,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追求稳定是一个自动淘汰的过程。越稳定,就越不稳定。
  
 
  
  
 这个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想要逆流而上,都必定会破坏眼前的安逸舒适、伤筋动骨,可未来的你也一定是一个脱胎换骨、全新自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