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炼金术的介绍

2024-05-03 21:51

1. 金融炼金术的介绍

《金融炼金术》是1999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金融炼金术》是索罗斯的投资日记,读者可以从中欣赏到索罗斯如何分析个股、如何把握市场转变的时机、如何面对不利的市场行情并及时调整对策,从而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精彩艺术。

金融炼金术的介绍

2. 金融炼金术


3. 金融炼金术的作者简介

乔治·索罗斯也许是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和最具传奇色彩的金融大师。1993年,他利用欧洲各国在统一汇率机制问题上步调不一致的失误,发动了抛售英镑的投机风潮,迫使具有300年历史的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认亏出场。1997年2月,他旗下的投资基金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大量抛售泰铢,这一行动被视为是牵连极广、至今尚未平息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开端。当然,索罗斯也并非无往而不胜。在1987年美国股灾中,索罗斯亏损4-6亿美元,而他在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中的亏损更高达30亿美元之巨。尽管如此,他所经营的量子基金并未因损失惨重而清盘,索罗斯也一如既往地在纽约中央公园旁的办公室里评判市场,不断发表令市场为之震颤的独家观点。

金融炼金术的作者简介

4. 金融炼金术的作品目录

译序原序前言导论第一部分 理论第一章 反身性理论第二章 股票市场中的反身性第三章 外汇市场中的反身性第四章 信贷与管制的周期第二部分 历史的回顾第五章 国际债务问题第六章 贷款的集团体制第七章 里根的“大循环”第八章 银行体系的演进第九章 美国的“公司大精简”第三部分 历时实验第十章 起点:8/1985第十一章 第一阶段:8/1985-12/1985第十二章 控制对照阶段:1/1986-7/1986第十三章 第二阶段:7/1986-11/1986第十四章 结论:11/1986第四部分 评述第十五章 金融炼金术的视界:实验评判第十六章 社会科学的窘境第五部分 前瞻第十七章 自由市场与管制第十八章 走向国际性的中央银行第十九章 全面改革的悖论第二十章 1987年大崩盘结束语

5. 金融炼金术的编辑推荐

《金融炼金术》是自《股票作手回忆录》之后又一部具有永恒价值的投资指南。——保罗·琼斯一部伟大的著作,你可以从中了解当代最成功的投资家是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的。精彩绝伦!——华尔街日报令人激动不已,索罗斯是大师级的人师,……披露了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只有索罗斯才能埘如此复杂的事态做出透彻的分析。——Esquire一部讲鹰形式的投资读物……应该逐句、逐段、逐页地蒯读,反复咀嚼其中的每一个概念……索罗斯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职业投资家……很可能还是当代最杰出的市场分析家。——B·M·比格,摩根·斯坦利

金融炼金术的编辑推荐

6. 炼金术的介绍

《炼金术》是杨千嬅演唱的一首音乐单曲,2004年上映的电影《煎酿三宝》的主题曲。

7. 《金融炼金术》这本书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金融炼金术乔治·索罗斯》一书的作者是乔治·索罗斯。
以下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最喜欢的部分 1:
“一篇论文是有缺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其他人相信它,我们就不应该投资它,因为还有很多人需要说服。”这一点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他把股市比作一场选美比赛,在这场比赛中,获胜者不是最漂亮的选手,而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漂亮的人。在这里我有一些重要的补充是指出,它值得寻找缺陷;如果我们找到了他们,我们就领先了,因为当市场也发现了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时,我们就可以限制我们的损失。只有当我们不知道哪里可能出错时,我们才会担心。”
最喜欢的部分 2:

“科学方法寻求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而炼金术寻求产生人们所期望的事物状态。”换句话说,科学的主要目标是真理,即炼金术,即操作上的成功。”
最喜欢的部分 3:
“我的出发点是,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有缺陷的:如果我们抛弃所有有缺陷的东西,那就什么都不剩了。”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另一种选择是拥抱死亡。这是一个真实的选择,因为死亡可以以多种方式拥抱;对一切表现形式的完美和永恒的追求,就等于选择了死亡的观念而不是生命的观念。如果我们按照这条论证来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由一个人的观念上的缺陷以及对此缺陷所采取的措施构成的。生命可以被视为一个肥沃的谬论。”
最喜欢的部分 4:

“价值与自我的概念密切相关——如果曾经有过自我概念的话,这是一个反身性的概念。我们的想法对我们自身的影响比对我们周围的世界的影响更大。“我们是什么”不可能与“我们认为我们是什么”相对应,但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一种双向的相互作用。随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断前进,我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进化。我们所认为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之间的关系是幸福的关键——换句话说,它提供了生活的主观意义。”

最喜欢的部分 5:
经济理论致力于研究均衡地位。均衡的概念很有用。它让我们专注于最终的结果,而不是导致结果的过程。但这个概念也很具有欺骗性。它带有某种经验主义的光环:既然调整过程被认为会导致平衡,那么在我们的观察中似乎隐含着一种平衡状态。那不是真的。均衡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被观察到——市场价格有一个臭名昭著的波动习惯。”

《金融炼金术》这本书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8.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
			  乔治索罗斯可谓是金融圈里最出名的投机客,《金融炼金术》读后感。93年成功打败英格兰央行,做空英镑赚到20亿美元。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被人指责为始作俑者并赚得巨额利润。创办量子基金28年(1969-1997),资产由400万美元变成了60亿美元。对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任何金融业者都不得不心怀敬畏。其地位如同篮坛的乔丹,八卦圈的宋祖德。最近难得闲下来有时间,正是满怀敬畏和憧憬的心情打开了索大爷的著作《金融炼金术》。

  在写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索罗斯和这本书先。
  索大爷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老爸是律师,家境富裕。1944年为躲避战争灾难,全家开始流亡并最终在1947年来到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了个本科,专业是哲学。没错,索同学当时学的就是哲学,而且此后他再也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那些博士头衔都是名誉的。“离开大学后经历了多次不明智的尝试,最后成为一名国际股票套利商,先是在伦敦,后来在纽约。”其实从索同学的讲述来看,当时就是一个股票分析师,向美国人推销欧洲股票。在挖逐渐在几家投行崭露头角之后,他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不甘心为别人打工的他在1969年与他人合伙创办了量子基金。此后就是他在金融市场中的几十年惊艳演出。80年代末在旗下几只对冲基金走向正规,逐步退居二线,开始从事促进国际(主要是东欧)自由化、开放化工作和慈善活动。其间还来过中国,估计也曾试图鼓动中国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复兴之路。

  《金融炼金术》是一本讲金融市场的书,但既不同于学术大师的“固定收益手册”,也不同于股市名嘴的“股市金手指”、“股神秘籍”之类,读后感《《金融炼金术》读后感》。它更像一本索罗斯在讲自己对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认识的哲学基础。所以我觉得加一个副标题可以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的内容《金融炼金术--索罗斯金融哲学的理论基础及实务》。

  这里强调哲学基础,主要是索同学似乎对自己的哲学基础颇为得意,在书中反复强调。特别是在再版的序中,索同学更是通过对前版序中一些对经济学理论的批评进行了自我批评,来进一步展示自己对金融、对经济的认识在哲学高度的高人一等。

  然而读完了整本书之后,我觉得索同学的嚣张是有资本的。可以说在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关于经济、关于金融的书中都没人探讨过索同学的反射理论;在实际的投资者中自然也没有其他人按照他这种理论去理解市场和进行投资或投机。

  传统的经济金融理论假设参与者是理性的,总会根据当前的供求关系做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而供求关系由基本面决定,在分析框架中属于给定的因素。比如说股票市场,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了股票的价格,价格会有波动,但市场最终会是正确的,在供求双方的博弈下价格最终会趋于均衡状态——股票的内在价值。而索同学在工作中发现,股票的价格经常大起大落,很少会停留在均衡状态(如果有这样一个值的话)。难道所有经济学家都在骗人不成?在书本中找不到答案的索同学充分体现了爱读书不死读书的钻研精神,在反复思考、系统分析后发现了问题所在。

  1、不能像研究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研究者是独立于研究对象存在的,换句话说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客观的。例如两个数学家对一个猜想进行研究,他们最终的成果——证明过程可以有一个客观的统一的标准被其他数学家所验证。而如果他们的证明过程如果是正确的(这是可验证的),那他们对猜想的结论一定是一致的,要么都认为是对的,要么都认为是错的。研究的对象,某个数学猜想不会因为某个数学家的研究而从对的变成错的。而在社会科学中,比如金融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会影响市场本身。如果一个研究员发布报告说某只股票具有投资价值,股价难免受到影响。

  2、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不全是理性的。事实上这句话估计所有经济学家都认同,但传统的经济学总是在假定人是理性的前提下研究问题。经济学家都回避了这个问题,认为如果没了这个假设,就无法研究经济学。而索同学说:错了!传统的经济学在人是理性的假设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跟现实世界完全不符,以后经济学再这么走下去是没有前途的。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难免有偏差,应该考虑在允许这种偏差的存在下研究金融市场,这才是现实意义的经济学。

  3、市场很少处在均衡状态,研究均衡状态的学说都可以认为是没用的,应该去研究价格变动的过程。这点确实很有道理,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参与者关注的就是价格的变动,就是要在动态的过程中赚钱,而不是知道在未知的某个均衡状态的价格。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