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10个小故事

2024-05-12 01:28

1. 八月的10个小故事

文安三十多岁了,一直未婚。他中专毕业后,在市里做了几年空调维修工,用积攒下来的钱,在县城医院旁开了间小旅馆。
  
  
 房子是租来的,重新粉刷了墙壁,维修分布好水电,备好简单的床和衣柜。别的都可以将就,唯独冰箱要大而好用。住店都是来看病的,要冰箱放药。
  
 开店一段时间,文安才知道做这行的苦:常有穷横穷横的人,死猪不怕开水烫地来硬住。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唬得文安不敢要钱。还有实在熬不下去,来店闹自杀的。
  
 上次幸好发现得早,咽气前送去医院,否则脏了房子,没法向房东交代。
  
 自杀的是个小媳妇,终日脸色苍白,掩不住曾经的秀美。文安听人说,她得了白血病。之前男人还来看她,陪在旅馆住过几天,后来不见人影了。
  
 小媳妇拖着病体,回老家找人。他家父母低头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儿子去向。两人结婚快十年,还没有孩子。老人早不待见她了。
  
 小媳妇父母死得早,两个哥哥各顾各,指望不上。从老家回到旅馆,她再不愿出门,偶尔听见从窗外传出的哭声。文安想上楼去安慰,可孤男寡女的不方便;想“劝”她回家,又做不出来。
  
 左右为难,犹豫不决之时,小媳妇连遗言都没有,只在裤兜留下一封写给文安房东的道歉信。
  
                                          
 
  
  
 
  
 “你看,月亮在走。”坐在河边草地上的她,指着空中明月,兴奋地说。
  
  
 月色洒在她清丽白皙的脸上。惠明看着她的侧脸,想像以往那样吻过去。
  
 可今天不行,起码现在不行。他望着在云间穿行的月亮,幽幽地说:“那是云在飘,看起来像月亮在走。”
  
 “我知道,这是参照物的作用。世间万物,都是相对面言,是吧?“她一直盯着夜空,没看出他眼里的犹豫。
  
 “是的,一切都是相对而言。对你来说,我算什么,他呢?”他转头看着她的脸,眼光难有温柔。
  
 她愣了一下,大大的眼睛暗了下去。“他?他是谁……青彻吗?他又在搞什么,给你写信了?你相信他说的话?”脸色刷白的她,瞪着眼睛追问。
  
 “我要你解释清楚。”
  
 “既然你不相信,又何需解释?时间会帮我证明一切。”她把头埋入两腿膝盖间,犟脾气上来了。
  
 惠明把手搭在她肩上,轻声说:”太晚了,我送你回去。”
  
 “你……好!”她站起来,强忍眼里的泪水,向回家的方向跑去。
  
 四周安静极了,河面泛起粼粼惨白。惠明看着暗下去的夜空,发觉月亮真的走了……
  
 木棉父母生得多,他们把四岁半的她送给了远房亲戚。
  
  
 五十年后,父母在遗嘱上留给她部分遗产。她用这笔钱买了把最昂贵的吉他。她不会弹,也没打算去学,只是把吉他挂在书房的一面白大墙上。
  
 老公和儿子都嫌它碍事,认为她早该过了如此任性的年纪。可她乐意坐在书房,托着下巴细细看,觉得全世界都欠自己一把吉他。
  
 如果天气晴朗,黄昏时候,会有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到墙上,像明亮的光带缓缓移动。她黑黑的眸子情不自禁地随着阳光,停在吉他。
  
 吉他上的灰尘,在阳光下像渡了层金粉。让她感觉特有厚重感,厚重得足以灰封某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十八岁那年,他与认识半年,大自己十二岁的女人私奔了。在离家几公里外的小镇,租个破旧的房子住了下来。
  
  
 他在那个“熟”得甜滋滋的女人身上学会了一切:从迫不及待地想死在一起,到怀疑厌倦,再到彼此反感恶心。
  
 二十岁那年,他们无法再忍受对方,吵过一架,心平气和地分开了。
  
 临走,女人给他一条自己亲手打的灰白围巾。他留给女人绝决的修长背影。
  
 再遇到那个女人时,他仍年轻,风度翩翩。她已成了老妪,满脸沧桑,慈祥地冲他笑了笑,牵出嘴角更深的皱纹,没说任何使人难堪的话。
  
 他默默回家,找出从没用过,一直压在箱底的灰白围巾,举在洒满阳光的窗前,仔细地看。
  
 已有虫眼的围巾,透出岁月洗礼后的宁静……
  
 
  
  
 我家对面楼的一楼,住着位很英俊赋闲的老头儿,英俊到凡是见过他的中老年妇女都不能自已。容易让人猜想他背后的故事。
  
  
 他家是临街旧居民楼,窗户打开就可以是很好的门市房。对着热闹的主干街道,旁边有个人来人往的公交车站。如果开成门店,一个月租金抵得过他半年多的工资。
  
 一楼的其他房子几乎都成为了店面。大家对还有一户住着位七十多岁的老教授,感到纳闷。大半年工资不如隔壁一个月房租,竟然不租?
  
 左邻右舍问他原因,支支吾吾的答非所问,说这是资产阶级。
  
 好多人觉得可惜了,老敲门问。老头被问得烦了,在窗户木框上贴了张纸条,用刚劲有力的字体写着:“不租!”感叹号下面摆着几盆开得正艳的兰花。
  
 老头一个人冷清清住在旧房。年轻时候的他挺不“省心”,能接二连三地闹出点风流韵事。
  
 他那长得清秀可人的老婆也不当回事。每次别人旁敲侧击想探出点话题,她都笑而不语,点头哈腰,敷衍了事。
  
 邻居们认为她是日本女人,是日本遗孤。看着与我们中国人没两样。可她轻易不多说句话,也不与邻居们来往。
  
 两人结婚四十多年,无儿无女。临老了,女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日本那边续上了联系,扔下老头自己回了日本。邻居们觉得过了一辈子,竟然如此生分,也因为她是日本鬼子。
  
 知识分子娶了日本女人做老婆,这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里遭多少罪?可想而知。
  
 听说没有子女,跟被批斗坏了身体的某个部位有关。
  
 某日,老头随夕阳旅行团出去几日游。有个退休美术老师,高铁上和他邻座聊天,很快就放弃了艺术家的矜持,向他和盘托出自己的年龄,收入和积蓄,以及没有老伴。
  
 她的样貌很好,气质保存得也不错。可老头微微笑着说:“老了。一个人过挺好!”
  
 一脸尴尬的她猜想,他就是喜欢年轻女人而已,这些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许多年过去了,老头家窗口的兰花依然来得格外好。他坐在窗前,让透过窗纱照进屋的阳光洒在身上。有时手捧着本书,打盹的时候书掉到地上,他家的猫眯着眼看看,慵懒地打了个哈欠。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放飞的小鸟,雀跃地跑出课室玩去了。君怡迫不及待地来到班级图书角,取出还没看完的《窗边的小豆豆》啃了起来。
  
  
 还在讲台前收拾书本和粉笔盒的老师,看着君怡,张了张口,把喊她出去走走,别让眼睛太累的话咽了回去。老师知道,只要她一走,君怡又会捧起书,进入另一个世界,忘我遨游。
  
 学校图书室有几万册书。全校48个班,每个班轮流去图书室阅览。这对爱看书,家里又没条件提供书籍的孩子来说,是件痛苦的事。君怡是其中之一。
  
 君怡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成天忙于生计,还要照顾三岁的弟弟和卧床静养的奶奶,无暇顾及君怡的学习。幸好她接受知识的能力比同龄人快,学习成绩还不错。
  
 大家给特别爱看书的君怡取了“书虫”的外号。书虫在家找不到一本可看的课外书,只好回学校向同学们借。借得同学们都烦了,就鼓起勇气向老师借。
  
 老师们喜欢爱看书的学生,这点她比谁都清楚。
  
 有天,班主任在课前和同学们商量:能否在班里成立图书角?用班费买一个小书柜,每位同学从家里拿几本好书回来放入书柜,供同学阅读,由专人保管登记。书柜的书每3个月换一次……
  
 书虫两眼放光,满脸通红地看着老师,想到家里的情况,欲言又止。
  
 老师知道她的难处,继续微笑说:“家里没书可以提供的同学,平时负责整理书柜就可以。我向学校图书馆借些书,也在家拿十几本适合大家看的书回来。”
  
 同学们在激动地讨论拿什么好看的书回来,谁做图书管理员时,只有书虫抿着嘴,眼含泪光地看着老师……
  
                                          
 
  
  
 
  
 某三甲医院,医生正指着墙上的腰子图,神情凝重地向站在他旁边,脸肿得像发酵面团的中年男子,讲解从现在到尿毒症的路径。
  
  
 讲完后扭转头,不解地问:“为什么这把年纪就厌世了?糖尿病拖了四五年不治,还敢天天喝大酒?”
  
 他低头闷声不响,嘴角扯扯,面无表情地走到医院走廊的凳子,坐着一遍遍翻看手机通讯录。
  
 和老婆好几个月没说过话。儿子青春叛逆期,不是粗着脖子翻白眼,就是坐在房间玩游戏。爸妈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幸好近于痴呆,避免了突如其来。
  
 抬头看来来往往的人,他苦笑摇头,仿佛天地之间,只剩自己和手里的病历本。
  
 不知过了多久,夕阳带走天边最后一抹云彩,夜色围拢上来。他穿过深得似乎走不到头的走廊,到附近菜市场买了满满一兜黄瓜,晃悠悠地走着……
  
 这枣树在他出生前就有了,高高地耸立在前院,每年初秋都能结下几筐甜枣。除去家人吃的和分给邻居外,还能剩下晒成干枣。
  
  
 有一年,枣树花开不少,果子却结得不多。枣子泛红了那会,他用长竹杆打落几个,在衣袖上擦了擦,一口咬下,竟苦涩难咽,没了往年的脆甜可口。他觉得蹊跷,围着枣树转了几圈,发现树干上长了几个大疙瘩,像小时候长在头上的热脓包。
  
 说来也巧,一个月后,他的父亲被诊断出肿瘤晚期,大约只剩半年时间。
  
 他在医院愣了好久,猛地抓住医生的手,问怎么办?医生同情地劝他把父亲接回去,尽可能满足老人的心愿。
  
 茫然不知所措的他,坐在医院走廊整理思绪,硬是没在老父亲面前露出一丁半点。
  
 老父亲以为自己没多大的事,还和往常一样种菜养鸡,抱着孙子满村转,偶尔吃几片止痛药。
  
 他看着院里枣树上的疙瘩,心里眼里都不是滋味,觉得那是父亲身上的肿瘤。拿起斧头和梯子,他使劲砍下树疙瘩,坐在院里久久发呆。
  
 妻子理解他的心情,心疼地看着他摇头叹气。父亲回家见了被砍得坑坑洼洼的树干,拿起扫把抽他。他看着父亲老如干枣的脸,苦笑着躲了又躲。
  
 三年后,他的父亲走了。
  
 他常望着枣树的刀疤,不由自主地想:如果不砍掉它的疙瘩,父亲的肿瘤是否能成功转移到树身上?如果父亲没有生那场气,是不是可以多活几天?自责如枣树,立在他心间……
  
 晨曦微露,云南东川的某个村落醒来了。它在晨雾缭绕中,在第一缕阳光的映照下,清晰明亮。早起的人们戴着草帽,挥动锄头或铁锹,忙碌在调色板一样斑斓的土地上。
  
 只要信步走出村外,便可见一棵大榕树显眼地耸立于平原。榕树努力地往四周伸展,像一把极力张开的伞。镶嵌在清山绿水间的村庄木屋,如一位岁月老人,端坐在广阔的田野前,目光深邃的望着远方……
  
 我向榕树慢慢靠近,远见树下围着一圈人,他们正用手中的“长枪短炮”,从不同的角度,对着老人与趴在他身边的黄狗,咔嚓咔嚓地忙碌着。
  
 老人大约有七十多岁,满脸的纵横交错,嘴角露出浅浅的笑。头上裹着当地农民习惯用的头巾,穿黑衣布鞋。手拿长水烟杆,灰白色的烟袋长长地垂挂着。大黄狗温顺地呆在他身边,眼睛嘀溜溜地看着过往的人。
  
 多么美的场景,好熟悉的画面,似乎在哪里见过?眼睛忙不过来的我,在心里犯着嘀咕。
  
 路过的农妇担着刚拔出土的萝卜,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对我扬了扬下巴,说:“你也过去拍照呗,给10元就可以。”
  
 看我一脸疑惑,她接着说:“几年前,有位导演来我们东川拍电影,老李头和他家大黄狗上了镜。电影播出后,来我们东川的客人多了。老李头也出了名。他天天就坐在那,摆好姿势让人拍照,不用下地干活了。一天能挣好几百!”
  
 我转身看着皮肤黝黑,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大娘说;“大娘,我给您拍照,说不定哪天也出名。”
  
 大娘像小女孩一般羞红了脸,忙拢了拢散乱的头发,扯下挽起的裤腿,小声说:“我不收你钱,只要你把东川拍得美美的,觉得没白来就行。”
  
 我迎着阳光,跟在大娘身后,举起相机,拍下她走在田埂上的动人画面。
  
                                          
 
  
  
 
  
 
  
 他长得高而壮,足有一米八九,是体校打篮球的,具有进入省队的能力。
  
  
 那是他人生的顶峰,天天走路带风,眼里闪着亮光,对相貌平平的女子和同年人都不屑一顾,耻于交往。
  
 现在他是后街饭店的厨子兼老板,会低声下气地奉承警察和城管,能用讨好的语气跟酒鬼喝酒聊天,以免他们把店里仅有的五张桌子砸了。见客人进来,忙拿菜牌点头哈腰地展示热情。
  
 每天夜里,客人离开,他便手脚麻利地搞好卫生,打开电视看篮球赛重播,用内行人的眼光评判,以旁观者清的口吻,自言自语地评论一番。
  
 一盏落满灰尘的吊灯,明晃晃地挂在头顶。稀疏灰白的头发像几根杂乱的枯草,在灯光下垂头丧气。
  
 从往昔沉浸中回过神的他,慢悠悠地关上店门,听着小巷的寂静,在昏黄的路灯下踩着自己长长的身影,向空无一人的家走去……

八月的10个小故事

2. 八月十五的故事?

八月十五的故事,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由来

3. 八月十五的由来故事

八月十五的由来故事: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八月十五的由来故事

4. 整个八月的介绍

《整个八月》是台湾男歌手兼唱作人张宇的第六张专辑,在1997年正式发行。

5. 阴历八月有什么典故

 古代都是用的阴历,你知道古代阴历八月有什么典故吗?以下是我整理的阴历八月有什么典故,欢迎阅读。
    阴历八月的典故:八月浮搓 
   古时候有个传说:天河与海是相通的。
   晋朝时,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每年八月,总会看见一只木筏从海上漂来(即浮槎)。多少年过去了,木筏来而复回,从来不误日期。
   这个人觉得很怪异,不明白这木筏从哪里而来,往哪里而去。有一回,他突发奇想:何不乘上木筏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于是,他就打造了一个小阁子,安置在这个届时漂来的木筏上,作为栖身之处;带足一年的粮食,登上了木筏,任随它漂流。
   木筏在海上漂了十几天,不晓得到了什么地方。这十几天里,还能看见日月星辰。可是到后来,就渺盼茫茫,看不清东西了,也不知道是白天还是夜晚。
   大约又过了十几天,木筏漂到一个地方,顿时天朗日丽。纵目望去,可见到城郭,还有严整的.宫室,那些屋子里有很多织妇在忙着织锦……再过一段,又看见一条河,一个男人正牵着牛缰绳,牛在河里悠闲地喝水。
   牵牛人忽然发现了木筏上的陌生人,惊奇地问:“你是什么人?怎么来到此地?”
   这人回答:
   “我是住在海边的,只因每年看见木筏来而复去,想探探究竟。”
   又问牵牛人:“这里是什么地方?”
   牵牛人说:“你回去以后,到蜀郡去问严君平吧,他会告诉你的。”
   这个人点点头,木筏继续漂浮。
   第二年八月,木筏如期漂到了海边。
   后来,这人跑到蜀郡去找严君平询问,严君平说:
   “某年某月某日,有一颗客星进入牵牛星座。”
   一算时间,正是此人到天河见到牵牛人的时候。
   后来,“八月浮搓”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乘船远航,也用于形容上天邀游等。

阴历八月有什么典故

6. 关于八月十五有什么故事?

故事一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于是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9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1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而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小人蓬蒙在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后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月亮退3步,他退3步,月亮进3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故事二 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500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故事三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7. 关于8月15的故事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大地有十个太阳,当时个太阳一起升空,烤焦了所有庄稼草木,人  们生活非常困苦。玉帝特别派后羿下凡救助百姓,后羿用弓箭射下九个太阳,还  除掉大地上的毒蛇猛兽,人们才得安居乐业。 不料,被射落九个的太阳皆是天  帝之子,天帝便十分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西王母很同情羿的遭  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但嫦娥起了私心,一个人偷偷吞服,身体竟轻飘上  天。然而,嫦娥怕到天庭会受到众仙取笑,只好奔往月亮,成了广寒宫主--月  神娘娘。嫦娥奔月的当天,据说就是八月十五日,于是后人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  日祭月。  吴刚伐桂  相传吴刚在凡间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  把他居留在月宫,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完一段  时间,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而他也不断的  砍下去。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  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  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  偷着葱,嫁好;偷着菜,嫁好婿  民间相传,中秋夜愈晚睡愈长寿。少女在这天夜里晚睡,则可使她的母亲长  寿。未婚的少女还有在中秋夜偷菜的习俗。只要偷得别人的菜圃中的蔬菜,就表  示她将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偷着菜,嫁好婿」指的  就是这项习俗。  听香 「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夜深时,妇女听香,以卜休咎」。听香的方法是  先在家中的神像前烧香,表达所欲问卜的事项,请示过出门的方向后,便持香出  门。以路上所听到神明认可的答案为止。台湾的小孩在中秋夜也有一种游戏,在  碗里装满白米,插上筷子,口中唱着:「观箸神,观箸儿,请你上厅吃白米饭,  配鸡脚腿。」并烧纸钱。据说,这样碗筷就能自动回转。  米粉芋  拜月时也供拜「米粉芋」,有俗语说:「吃米粉芋,有好头路」。取芋、路  的谐音来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

关于8月15的故事

8. 关于“八月十五”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八月十五”的故事有哪些的回答如下:
1、答案: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月饼起义、玉兔进月宫。
2、相关内容: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团圆。
3、英文表示:Mid-Autumn Festival
4、习俗: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5、详细内容:
1)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仙药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2)玉兔捣药:玉兔捣药是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3)吴刚伐桂:吴刚伐桂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之一。相传月亮上的吴刚受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桂树随砍随合。天帝把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4)月饼起义:月饼起义,起源于元末时期,与朱元璋起义有着密切的关联,自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