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亮的简介

2024-05-08 22:33

1. 薛亮的简介

薛亮,男,汉族,1951年8月生,江苏无锡人。1969年参加工作,1976年入党,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薛亮的简介

2. 薛启亮的介绍

薛启亮的家乡在贵州省织金县牛场乡。那是一个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山区,山里有很多天然形成的山洞。在薛启亮小时候的记忆里,有许多就是关于山洞生活的。

3. 薛亮的简历

1969.05——1978.10 黑龙江省德都县插队、务农;1978.10——1982.07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生产布局专业学习;1982.07——1993.09 国家计委国土局法规处、产业政策司国际产业结构处、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产业规划三处;1993.09——1997.10 农业部综合计划司副司长;1997.10——1998.07 农业部综合计划司司长;1998.07——2003.08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主任;2003.08——2004.08 农业部财务司司长;2004.08——2006.04 农业部总经济师、财务司司长;2006.04——2007.12 农业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2007.12——2008.04 农业部总经济师;2008.04——2012.10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部长级)。

薛亮的简历

4. 薛亮的人物简介

1956年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至1997年任新华日报美术编辑;1997年至今工作于江苏省国画院。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美术创作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江苏省艺术类高级职称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2013年,获得由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发的首届“紫金文化奖章”;2014年,获“江苏省艺术成就奖”。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曾获国家级金奖一次,国家级银奖三次,省级银奖三次,省级铜奖一次,省级学术成就奖四次。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集六部,近十件巨幅作品被国内各大美术馆、博物院、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等政府机构张挂收藏。

5. 薛亮的介绍

薛亮(1916~1991.8) 原名王子达。莱芜市下崔家庄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后调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 1941年2月至1942年6月,任中共章丘县委组织部长。后调中共鲁中区党委党校学习。1943年5月至1948年7月,薛亮先后在章丘县公安局、山东军区保卫部、鲁中行署公安局、沂水县公安局、渤海行署公安局担任领导职务,为保卫山东军区、鲁中军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安全做出了贡献。

薛亮的介绍

6. 薛亮的介绍

薛亮,男,汉族,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生于1963年8月。2009年12月至今任张北县副县长。

7. 薛亮的人物经历

957年12月到1958年春,薛亮在担任山东省人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兼交际处处长期间,曾多次出色地完成了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的重要任务,1958年2月至1960年4月,薛亮在任中共苍山县委第一书记期间,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发展生产,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洪涝灾害的斗争,减轻了3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1960年3月,薛亮任临沂专署副专员。1961年4月,任中共临沂地委委员、地委政法部长。1964年5月任中共临沂地委常委。自1965年8月起,任中共临沂专署党组书记,主持专署全面工作。1979年12月至1980年9月,任临沂地区行署顾问。1980年9月离职休养。薛亮在担任临沂专署领导职务期间,特别是在主持专署工作期间,为全区农业、基础工业、基建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提出过一些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为临沂地区在60年代中期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十年动乱期间,薛亮坚决抵制“左”的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薛亮坚决拥护中央实行拨乱反正,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重大战略部署,拥护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离职休养后,薛亮虽身患多种疾病,但仍关心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关心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1991年8月,薛亮在临沂病逝。

薛亮的人物经历

8. 薛启亮的求学经历

薛启亮的家乡在贵州省织金县牛场乡。那是一个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山区,山里有很多天然形成的山洞。在薛启亮小时候的记忆里,有许多就是关于山洞生活的。他说,“记得在三、四岁时,我就曾在山洞里住过”,“那时候为了躲避土匪,老人带着我们到山洞里去避难,虽然当时很艰难,但也不觉得太苦。我们就是在吃苦中长大的。”薛启亮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由于生活条件很差,吃穿都很艰难,在学校里只能穿补疤衣服御寒,穿草鞋走路。“那时候家庭贫困,母亲每个星期只能给我买一双草鞋”,薛启亮说:“而我小学时又特别喜欢打篮球,一个星期一双草鞋,两三天就穿坏了,其他时间只好打赤脚。”除了穿草鞋外,薛启亮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直到读研究生,穿的都是补丁套补丁的衣服和裤子。他说: “我当时觉得这也并不是太苦,觉得很自然,因为我这个人苦惯了。”艰苦的生活无法阻挡薛启亮勤奋学习的愿望。他说,“那个时候的生活就是这样苦,也没有太高的追求,只想能找到一个平台干点实事。”功夫不负有心人,1963年,织金一中近百名高中生只有寥寥几人考上大学,薛启亮考取了贵州大学历史系。从山沟里第一次走到省会贵阳,由于他艰苦奋斗,大学四年成为了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1967年大学毕业时,被分配到省革委秘书处工作。没想到两三年之后,省革委秘书处遭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结果薛启亮被当作“臭老九”赶到基层劳动改造。1970年,他被下放到贵州比较偏僻落后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机厂,先后做过翻沙工、车工、装配工,干过不同工种的活。“那时候每天干活都非常累”薛启亮说,“特别是干翻沙工,要蹲在地上干活,时间长了站起来时就两眼直冒金星”。多亏了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吃惯了这个苦。当时,来到农机厂工作的大学生多达上百人,其中也不乏北大、清华毕业的高材生。薛启亮回忆说:“面对恶劣的环境和繁重的劳作,有些人感觉心理压力很大,对前途失去了信心。但我没有消沉,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奋斗会让我实现自身价值。所以,在那种动乱环境里,我仍然沉下心来读书。白天拼命干活,晚上挑灯夜读。我自修了文史哲经法各门学科,这些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也算是因祸得福吧。”由于薛启亮在农机厂表现不错,不久,厂里就把他调到子弟小学当了校长。后来又入了党,到农机局五七大学当了教导主任,最后,还把他调到州农机局当科长。虽然工作在不断变迁,但他却一直没有把书本丢下。就这样,一直奋斗到了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考试的那一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