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公布交付量

2024-05-14 16:00

1. 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公布交付量

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公布交付量10489台。

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公布2021年12月及全年交付量,2022年1月1日,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公布了2021年12月及全年交付量。蔚来汽车公布2021年12月及全年交付量,据蔚来汽车官方微信2022年1月1日消息,2021年12月,蔚来交付新车10,489台。
同比增长49.7%。四季度共交付25,034台,同比增长44.3%,实现连续七个季度正增长。2021年,蔚来体系竞争力快速发展:先后发布智能电动旗舰轿车ET7和中型智能电动轿跑ET5;为ES8、ES6和EC6用户提供6次FOTA升级;在全球建成换电站778座。
新建超充桩和目的地充电桩共计4,582根;全面提供灵活换电服务;发布二手车业务;新建成NIOHouse15座,服务中心72家;NIOLife发布594件新品;蔚来App进行了16次版本更新;全球市场方面,蔚来发布挪威战略,正式以全体系落地的方式进入挪威市场。
汽车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2018年7月1日起,中国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

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公布交付量

2. 蔚来、小鹏、理想半年共亏近百亿,新能源车该如何突破?


3. 蔚来理想小鹏攻“程”略地 传统车企表示不服 新车频出

篇首语:
2020年注定是不平常的,在经历了疫情严峻的考验之后,汽车行业以及市场,被电气化,智能化和消费升级裹挟着来到了年末。无论是汽车从业者,还是消费者,都有了全新的体验。电动车迎来了新品高潮,AI大数据等智能化开始普及,带货等买车方式也更为多元化,汽车全产业链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
回想这一年的汽车业,有上半年令人焦虑的市场低谷,也有下半年的厚积薄发,有新能源的攻城略地,也有传统技术的攻坚克难与突破,有爆款网红车的脱颖而出,也有老骥伏枥的稳扎稳打,尽管2020年对于汽车业真的是“我太难了”,但作为有着自驱力和进化力的支柱行业,仍然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而在这一年中,除了传统优势的合资知名品牌,自主品牌也实现了跨越式的成长。
在临近年末,指臻汽车从几个方面,以微见大,通过几个关键词,来盘点2020年汽车业的波澜不惊。
第三篇,我们从关键词#发力#开始,盘点今年传统车企全面推出的纯电车型,在面对新势力咄咄逼人的攻城略地之后,传统车企拿出了什么产品来应对呢?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新能源车领域,许多新势力造车的想法和理念已经超越了传统车企。国产三巨头蔚来、理想、小鹏纷纷在纽交所上市,市值一天比一天高,反应到消费者层面,就是这三家车企在不断的用优质产品拉拢用户。
比如蔚来推出了换电站计划、电池租赁计划,小鹏推出了产品力过硬的小鹏P7。

面对造车新势力的不断打压,传统车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几年前,传统车企还可以随便的用一些「油改电」车型打发消费者,但如今再不重视,想重新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那难度就太大了。于是,在2020年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大部分传统车企开始发力纯电动车,并且一改消极的态度,真正从“心”做起。
本期年终盘点,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那些在2020年发力新能源车的传统车企,都带来了哪些新车?以及,它们的厚积薄发还能否让消费者为之青睐?
●大众ID.4X

毫无疑问,大众ID.4X是今年最受关注的纯电动车之一。一方面,该车是首款在国内上市并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另一方面,它也分别交给了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共同生产,可见大众集团对于该车的器重。
事实上,大众ID.4X并不是ID系列的第一款车。按照海外市场来看,第一款车应该是ID.3。不过由于国内消费者普通青睐SUV,对于空间也有一定的刚性需求,所以率先引入ID.4也在情理之中。

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大众的MEB模块化平台是完全按照纯电动车的思路和理念进行研发的,无论是在可靠性、耐用性,还是成熟度上都有着其它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该车的电池组可以放的很低,并且将电池像巧克力一样布置在底盘中央,这样就可以提升车内空间的利用率。
综合来看,大众显然是想凭借着ID.4X真正发力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在其它车企还没有抓紧时间行动起来时,大众再一次走在了前面,这也让我们对ID.4X这款车的产品力表现充满期待。
●奥迪e-tron

在评测的文章中我曾经说过,奥迪e-tron是一款十分贴近豪华车的纯电动车。无论是驾驶还是乘坐,你几乎都会忽略掉它纯电动车的身份。对于豪华品牌而言,这是一件好事。
首先,奥迪e-tron同样也是奥迪品牌在国内上市的第一款纯电动车。但不同于大众ID.4X,它是基于技术更成熟的MLB Evo平台研发。这个模块化平台的优势,就是可以适应各种级别、各种尺寸车型的打造,其中也包括插电混动车和纯电动车。所以本质上讲,奥迪e-tron完全不是「油改电」的车型。

另外,豪华品牌在理念的建立上不像造车新势力那般激进,即使采用了纯电的动力总成,舒适性和豪华感依旧是第一要素。从这点上看,奥迪e-tron明显是领悟到了精髓。官方也表示,奥迪未来还将推出更多的纯电动车型。考虑到奥迪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已经很完善,它很有可能在纯电动车方面超越奔驰和宝马。
●宝马iX3

宝马制造纯电动车的经验,理论上比其它豪华品牌更丰富,毕竟它很早之前就推出过i3、i8这样的车型。而在2020年,宝马总算是将纯电动车的计划推上了正轨,而新车就是热度和呼声都比较高的宝马iX3。
与大众、奥迪的想法类似,宝马也看准了国内消费者喜欢SUV的购车理念,于是率先引入了中型的iX3。其实从外观上看,宝马iX3和燃油版X3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细节之处的点缀不同。相比于其它新车,这个造型确实没什么新鲜感,但优点在于实用性较好,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最核心的三电系统也是宝马的优势之一,该车采用了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搭配净容量为74kWh的电池组,NEDC标准下续航里程可达500km。尽管电池的容量是竞争对手中最小的一个,但它的续航里程却最长。可见,宝马丰富的纯电动车经验在技术上帮了大忙。
●奔驰EQC

严格来讲,奔驰EQC是2019年底上市的一款新车。但考虑到该车真正被消费者买到已经是2020年了,所以我们仍然把它列入其中。
坦白说,相比于奥迪e-tron和宝马iX3,奔驰EQC的产品力和影响力都不及二者。主要原因在于,奔驰规划EQC的时间相对较早,而且架构上是油改电的转型产品,三电系统有些落后。在续航里程和电耗方面,它并没有展现出太多的优势。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奔驰EQC的外观和内饰延续了奔驰一直以来的豪华风格,这也为颜值党保留了一份感性的选择。此外,奔驰品牌的影响力极大,如果未来能将产品力稍加改善,很可能新车会成为BBA中销量最高的车型。
●<a class="baikekeyl" href="http://car.bita【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创智联,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蔚来理想小鹏攻“程”略地 传统车企表示不服 新车频出

4. 蔚来理想小鹏在前,传统车企如何做成第二波造车新势力?

传统车企掀起了第二波造车浪潮,从新势力的竞争,开始走向新实力竞争。

持续了才几天的传言就得到了证实,又一家造车新势力热气出炉。
12月11日上午,上海哈弗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沙龙智行实业有限公司”。其中,仙豆智能创始人、长城汽车数字化执行官李鹏担任法人。在更换了公司名称和法人外,沙龙智行的经营范围新增了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技术设计和研发、销售及售后服务。由此可见,此前外界盛传的“SL”项目,便是“沙龙”的缩写。
沙龙之外,近来新生的造车新势力犹如雨后春笋。东风的“岚图”,由广汽集团独立的“埃安”(前广汽新能源),上汽的“智己”,以及长安、华为、宁德时代新建立的“CHN”公司。甚至早已出航且接近“沉底”的北汽新能源,都借着“Arcfox极狐”来了次再出发。
究竟我们何德何能,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内见识到了第二波造车新势力?
在杂谈君看来,这一现象的发生有四点原因:
第一,蔚来、理想、小鹏的先进带头作用。无论是车型产品在终端市场得到的销量认可,还是三家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优异表现,都在证明中国汽车品牌在智能汽车这条赛道上大有可为。毕竟,从没有一家中国车企像这三家企业一样,推出过平均售价25万元以上,月销量过千的车型。
第二,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车企和用户之间终于可以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杂谈君犹记得几年前在行业论坛上,当造车新势力们在声称“自己可以靠互联网链接用户”时的那种嗤之以鼻。
毕竟那时,车企的核心竞争力除了产品技术之外,便是遍布全国的经销商网络。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车企不仅看到了万物互联对汽车产品的颠覆,还见识到了普通用户通过直接和品牌交流所带来的商业价值。
第三,品牌向上的原动力得到满足。尽管自主品牌近来在车型设计、产品力和工艺层面取得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但当用户购车预算在20万元,乃至15万元以上时,多半会考虑合资品牌。
究其原因,在于自主品牌的历史和定位承担不了相应价格,这也从根本上制约了自主品牌做不了高端产品。在这一领域,自主品牌过去做过诸多尝试,从奇瑞的观致到长城的魏派,“钱没少花,事没办成”。而如今蔚来、理想、小鹏等高端车型的热卖,正说明消费者心中,“智能”正在逐步替代高端成为用户的全新消费需求。
第四,汽车的属性不断扩张。过去的汽车是工业品,是交通工具。当下,汽车属性中添加上了消费品、移动终端等。汽车的属性不断扩张与社会的数字化升级密不可分。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汽车作为家与公司的第三空间,其在智慧城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没有高度智能的汽车,就没有城市与人的连接器。

智能汽车杂谈的读者爸爸肯定了解,我们对中国汽车品牌在智能化、高端化领域的尝试一直持有积极评价。因此,杂谈君也很期待以岚图、智己、沙龙为代表的第二波造车新势力的未来表现。
但回归杂谈君一贯的观点:新型汽车企业,或者用时下最时髦的说法——智能出行服务商,其核心差异化不应当止步于产品和功能层面的创新。唯有从商业模式、人才和组织形式领域开展全面变革,造车新势力才有成功的可能。如今看来,像岚图、智己这样由东风和上汽原高管团队掌舵的企业,其长远想象力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即将发布新车的岚图,还是取了个对于中国广大南方地区人民很拗口的名字的智己,都显露出将在用户社群乃至运营层面做任何尝试。显然,这是传统车企领导完全没有涉足的领域。
如此看来,沙龙智行倒是有不少看点。虽然对于沙龙这个名字长城汽车没有给出更多解释。但按照牛津词典的释义,“saloon”这个词除了与我们通常用于形容的酒吧,美容美发这样的“沙龙”读音相同外,拥有“四门轿车”、“会客厅”等含义。由此可以推测,沙龙品牌的主要差异化,很可能会在产品、服务以及商业模式中与人的连接,以及“生活方式”等层面。
最令人意外的是,沙龙的掌门人竟然是外聘人员。在长城汽车兼职数字化执行官的李鹏,摇身一变,成为沙龙智行的舵手。
据他自己介绍,是一位对汽车未来充满理想的大朋友。谐音梗不能代表全部履历。
杂谈君了解到,李鹏有着汽车和科技行业超20年的从业经历。从合资公司到纯外资,再到科技创业公司,无不涉猎。从汽车硬件供应商开始,李鹏不断寻找汽车发展新方向。用李鹏的话说,这是一个不断放下包袱的过程。
在奥托立夫过着舒适日子的李鹏,放弃了高薪和高待遇,自愿降薪前往大陆集团负责智能网联业务。
然而传统外资零部件供应商无法理解时代的变化和中国互联网的速度。当他们总部还停留在信用卡时代,中国十八线地区都引入了移动支付。
李鹏离开了外资零部件,走向了科技创业公司。这是一次重要的改变,只有跟上时代步伐,跟上中国步伐的人才能赢得全球。
听过他讲话的人都知道,李鹏对“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变革”方面有着清晰思考和实操经验。
在创立了仙豆智能之后,长城汽车成为了仙豆智能的大客户。李鹏也被聘请到长城汽车担任数字化执行官。
2020年是长城汽车变革一年,反思过去、转型全球出行科技公司、发布咖啡智能、去总化,无不透露出长城汽车向互联网公司学习的狠劲。李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诚如杂谈君之前所说的那样,第二波新造车浪潮下,我们并不缺车。缺的是新商业、新生态、新社会。
如何建立这些新是沙龙智行等掌门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目前新出来的几家,似乎仍没有看到摆脱传统造车的路径。但接下来大家怎么玩,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蔚来、小鹏、理想10月成绩发布,造车新势力交付齐创新高

11月2日,11月的第一个工作日,造成新势力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发布了10月交付数据。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的交付量齐创新高,真是令人激动!这是新势力的胜利,也是大趋势的胜利!
具体成绩如下:
蔚来汽车:合计交付新车5055辆,创下蔚来汽车月度交付新纪录,也刷新了国产豪车交付新纪录!交付的新车包括2695辆ES6、1477辆ES8、883辆EC6。10月份,蔚来成功实现了月产5000辆的小目标。蔚来2020年前10个月累计交付31430台,同比上涨111.4%,自2018年6月至今累计交付63343台。
小鹏汽车:合计交付新车3040辆,同比增长229%。交付的新车包括2104辆小鹏P7、936辆小鹏G3。值得注意的是,第10000辆P7已经正式下线。
理想汽车:交付了3692辆理想One,连续三个月刷新了单月交付纪录。2020年1月至10月,理想ONE已累计交付21852辆。
有人说,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三英战吕布,三英的成绩已经出来了,我们就等吕布特斯拉吧!按照此前连续过万的成绩趋势,10月份特斯拉很有可能会一家交付比这三家加一起都多。不过,这都是猜测,静等权威数据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蔚来、小鹏、理想10月成绩发布,造车新势力交付齐创新高

6. 蔚来、理想和小鹏,各不相同

 编辑 | 王姗姗
   本文刊载于《第一 财经 》杂志2021年1月刊
   精彩的财富奇迹永远是最吸引眼球的。
   2020年,即便是一个对购买电动车毫无兴趣的人,也会对蔚来、理想、小鹏产生最朴素的好奇: 这3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国电动车公司,股价凭什么能涨到这么高? 
   蔚来在2019年股价曾低至1.5美元,一年后,它的市值增长了近50倍;2020年上市的理想和小鹏,股价也都一度比发行价涨了500%以上。
   走到故事的另一面,去观察一些对于 汽车 公司来说更可靠的评判数据——比如销量,你会发现,上述3家公司同期经历的“震荡幅度”没那么高。
   2019年,蔚来最低谷时,每个月怎么也能卖出1000多辆车。2020年前11个月它的平均月销量增长到3338辆。考虑到新冠疫情对购车需求的压制,这个表现确实亮眼,但它至多属于“表现出彩”的范畴。
   蔚来、理想、小鹏的创始人——李斌、李想、何小鹏,对股价的反应会很平淡。那只是公司成长的外在效应。当下真正值得研究的, 作为创业者,他们可能更在意很多人在谈论这3家公司时的一个误解:认为它们差不多,都是特斯拉的模仿者。 
   的确,在面对投资者所讲的故事中,它们都提到自己会成为中国的特斯拉。
   客观上,特斯拉作为成功样板,帮助这几个电动车创业公司拿到了想要的启动资金。一个新兴领域的领先者并不会压制同行,反而会带动它们一起增长。2020年1月,特斯拉开售国产Model 3,这款车不仅迅速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纯电动车,甚至比很多同价位的燃油车更好卖。 蔚来、理想、小鹏在2020年创下的销量佳绩,同样也离不开特斯拉建立的行业影响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只是特斯拉的同类复制品。 
      这3家诞生于中国、由不同类型创始人创办的公司,正逐渐显现出差异化的竞争力。而这正是作为一个创业故事最为精彩的部分。 这些“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性公司,在其各自成长路径上到底做对了什么,是当下真正值得研究的事。 
   关于蔚来,我们将追踪它在 用户服务体系 上的进展,这是它明确的护城河,但随着2020年的好成绩,它也有了新的挑战;
   关于理想,我们观察它在 公司组织架构 层面的成长。创始人李想常被评价是一个超级产品经理,但其实,他现在主要打磨的产品已经不是车,而是理想公司这个组织;
      关于小鹏,它用 自动驾驶 这个“未来技术”作为现在产品的重要卖点,论及对自动驾驶的投入,它确实与特斯拉最像,但也最想借此打败特斯拉。
   拥有某一项特色或能力,并不能帮助品牌在市场上获胜,但这些能力或者选择,对同行和其他行业已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蔚来: 
    面对“保有量”痛并快乐着 
   44万元。这可能是2020年蔚来最满意的数字。
   截至2020年11月,它已经卖出了近4万辆车,平均单价超过44万元,这个价格与奔驰、雷克萨斯接近,比宝马、奥迪等豪华车都要贵。这是中国本土品牌此前从未做到的事情。
   但在44万元的背后,还有一个具有隐忧的数字——12.9%,这是蔚来2020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从 汽车 产业整体看,这算是一个及格分。特斯拉同期的毛利率是23.5%,且它的毛利率已长期保持在20%以上。蔚来的单车平均售价比特斯拉更高,按说,更贵的车应获得更高的毛利。
    蔚来的毛利率相对较低,一个显性的原因是它目前的产能利用率还存在提升空间,规模效应还不够强。但更麻烦的是,蔚来在用户服务上花的钱,比任何 汽车 品牌都多。 
   车主购买一个年付费的套餐,蔚来的服务承诺是有专门的团队负责上门取送车,帮车主解决维修、保养、充换电、道路救援、保险等几乎所有与用车有关的麻烦事。
   缜密而周到的服务,正是蔚来提升品牌定位,说服消费者愿意花更高价格买车的重要原因。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在接受《第一 财经 》YiMagazine采访时,将用户服务列为蔚来的“护城河”。但作为蔚来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这些服务项目背后是一块很难被压缩的成本。
   相比于2018年年底的数据,蔚来目前的保有量是其6.2倍。保有量大增当然值得高兴,但对蔚来来说,这也意味着它的服务体系负担,是两年前的6.2倍。
   “我们如何在保有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保持服务原汁原味,还不能同比例增加成本。这是蔚来接下来最大的挑战。”蔚来总裁秦力洪曾对《第一 财经 》YiMagazine表示,蔚来的服务体系在财务上的最终目标就是收支基本打平,允许微亏。
   在2020年年末的一次演讲中,秦力洪再次提到 “微亏” 这个说法,然后还补了一句,“如果变成堆人的工作,我们会很惨。”
   但蔚来运营至今, “堆人” 的情况不是没有出现过。
   2018年,蔚来急着交付它的第一批车,每当一个新的城市出现了蔚来车主,公司就会在那里配备一套售后服务团队,蔚来的员工规模迅速超过了1万人。每个城市团队包括专门负责取送车的服务专员(蔚来车主称他们为小哥),以及与各个合作方(维修保养、道路救援、保险等)对接的员工。但在很长时间里,车主数量有限造成城市服务团队的“赋闲”,每个小哥平均1.5天才能服务到一单。2019年蔚来服务体系曾单季亏损10亿元以上,同期又遭遇融资寒冬,接下来就是意料之中的裁员,服务体系的亏损这才得以收窄。
   2020年,蔚来服务团队的总体规模其实与两年前持平,仍然在1000人左右,但每位小哥平均一天已经可以接到5单以上,在上海等保有量大的城市,小哥的接量单会更高。按照秦力洪的说法,用户的服务满意度并没有明显下降。若以上海的运营效率反观全国,理论上蔚来服务团队的整体边际效益还能做到更大。
   蔚来在2020年升级了调度系统,根据后台数据来预判哪辆车或许即将需要上门取车帮它充电,并引导附近的小哥提前待命,以减少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实时获取车内数据的电子系统——这正是电动车创业公司们都很看重的运营优势,就像App运营者那样,依靠数据分析来提升效率。
   为了避免堆人,蔚来在服务体系中引入了第三方合作。在保有量较低的地区,它不再急着聘用一整个团队,而是与代驾平台合作,代为培训代驾小哥,让他们接入蔚来的调度系统接单。只要“用户无感”——分不出为自己服务的是蔚来的员工还是代驾公司的人,便说明这个策略是可行的。
   一边要处理服务带来的成本压力,另一边,蔚来还要继续为扩大保有量而做努力。对于一个新品牌,迅速开店永远是提升销量的最直接办法。这方面蔚来比其他电动车公司更激进,它在国内的门店数量目前接近200家,覆盖城市超过111个,且接下来还会继续在重点城市提高网点密度。蔚来的销售体系也已经在尝试引入第三方。比如蔚来在昆明大悦城开店,当地一家经营豪华车品牌的4S店也是其出资方之一,并负责为门店引入它已有的本地客源和服务资源,享受销售分成;门店的员工仍会由蔚来招聘,工作方式和其他展厅一样。
   伴随销量攀升,2020年蔚来的售后服务体系的负荷也面临一个快速上升期。此外,它还不能停止对服务项目的迭代升级,比如它会部署更多20千瓦的快速充电桩,同时它还要建更多换电站——截至2020年9月,蔚来建立了155座换电站,2021年它计划新增300座。
   《第一 财经 》YiMagazine曾经报道过,蔚来的换电站可以在5分钟之内为蔚来车主更换电池,这是蔚来解决充电时间过长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电池尺寸标准不同,这项服务只有蔚来车主才能用,而且换电服务对很多蔚来车主是终身免费的。
   蔚来一开始就知道,建换电站是个亏钱但可以帮公司赚到口碑的生意,它能做的就是尽量少亏一些。蔚来的能源团队即将投放新一代的换电站,建设和运营成本是旧版本的1/3,每个换电站的电池数也从原来的5块增加到8块。
    一直以来 汽车 产业都是以重资产、重运营著称,但蔚来坚持走了7年的这条路,看起来是一个比传统 汽车 公司更重的模式。 既要增长,又要降本,还要确保输出稳定的服务——可以预见,这家公司注定会长期处在多重矛盾的拉锯之中,但最终只要消费者满意,蔚来的脚下就是活水,一切便可以继续。
    理想: 
    要让目标用户说出“我没的选” 
   “我没的选。”生活在成都的刘翔2020年4月买了理想 汽车 的首款量产车理想ONE。每当有人问起他的“尝鲜理由”,他总是这么回答。
   “说实话,这辆车并不吸引我。外形挺平庸,悬挂硬邦邦的,过颠簸路面不太舒服,音响还很糟——我之前对车内音响很讲究。”刘翔一口气列举了理想ONE的诸多缺点,最后又重复了那句“但没的选”。
   理想ONE为何成了刘翔的“唯一选项”?购车前,他脑中有一张清晰的需求清单,区分出刚需和个人偏好。刚需有两条:一辆3排座椅的SUV,用来全家周末自驾游,两个孩子都需要安全座椅;可以在线更新的智能化软件系统。
   第一条刚需排除了充电时间长、不适合跑长途的纯电动车,第二条则排除了那些传统的燃油车。刘翔的上一辆车是2013年上市的凯迪拉克XTS,这是当年少有的大液晶屏、车载系统体验靠近智能手机的车型。最后,他发现剩下的答案只有理想 汽车 2019年上市的增程式电动SUV——理想ONE。
    刘翔这样的购车决策过程,可能是理想 汽车 的创始人李想最希望看到的。这和他开发这辆车的逻辑完全重合,也证明他和同事那些反 汽车 公司传统的做事方式奏效了。 
   在中国的电动车市场,目前只有理想ONE选择了一种名叫“增程式电驱动技术”的解决方案——用一台发动机+一台发电机将油转化为电,再将电输出给驱动电机,让整辆车跑起来,富余的电会被充进电池。
   相比传统燃油车,增程式能让发动机始终处于效率最高的运转状态,所以省油,而整车的各个系统是靠电提供能源的,它也能采用纯电动车一样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带来纯电驱动的加速平顺、提速快等优势。
   说到缺点,用来串联电池和电动机的发动机系统很复杂,技术开发成本高,减排效果不如纯电动车。所以大多数 汽车 公司都把增程式看作一种过渡技术,不愿花精力研发它。在理想之前,最著名的增程式电动车是通用的沃兰达,但2019年3月它彻底停产了,就在理想ONE上市前一个月。
    选择成为“少数派”,这甚至给理想公司的融资和造车带来麻烦。 投资人和供应商不相信这个产品能卖得动。但这款车在2020年11月卖出4646辆,在中国市场30万元以上的SUV中排名第八——没有一个本土品牌车型在价格和月销量上同时超过它,包括蔚来。考虑到这是一款上市两个月、只在50多个门店销售的新车,理想ONE算得上畅销。
      在解释理想ONE的卖点时,李想表示,理想公司是造了一辆最适合“中国家庭用户”的 汽车 ——呃,所有在中国卖车的公司都说过同样的话:他们的某某车型是面向家庭用户的。谁都知道这是市场的买车主力。所以,如同说“做正装是要卖给商务人士”,造车是为了卖给家庭,乍一听是个正确而无用的市场界定。
   但理想确实是基于这个最普遍的用户定位,造出了一款技术与众不同的车,还卖出去了。 这背后的故事或许是理想 汽车 最值得同行参考的地方——普遍并不意味着模糊和虚无,普遍性的需要完全可以被一一拆解,精准回应。 
   理想ONE的产品定义,基本是由李想本人在2015年创业做 汽车 之初就确定的。他是一位被投资人评价为“产品经理型”的创始人。在此之前他创办了中国最大的 汽车 资讯平台“ 汽车 之家”。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特斯拉车主,也是蔚来最早的投资人之一。
   开发理想ONE的过程中,李想基于“用户思维”一遍遍地向投资人、合作伙伴解释为什么增程式是最合适当下环境的一种选择。从大的战略判断,理想和特斯拉差不多:面对像刘翔这一代的 汽车 主力消费群体——他们已习惯了智能手机带来的智能化体验,智能化的 汽车 产品顺理成章地成了一种刚需。 汽车 要实现智能化,整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必须基于电动车来开发。
   但具体到当下的产品规划,李想的判断依据中出现了各种“找不同”:中国家庭没有美国那样理所当然的停车位和充电桩;不少人生活在冬天需要暖气的城市,到了冬天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会大幅降低——这些都是在加利福尼亚体验出色的纯电动车在中国遭遇的短板。所以他认为在充电没法像加油那么方便的阶段,发动机还是必须的。
   把“用户思维”这个抽象概念转化为现实中具体要做的每件事,也就是要把李想本人的商业逻辑具象为一辆30万元左右三排6座的增程式SUV——理想 汽车 展现了一套不同于传统 汽车 公司的组织架构和做事方式。
   没有聘请咨询机构,也不做问卷调查或是焦点小组访谈,理想 汽车 产品战略总监张骁和同事了解用户的方式很“原始”,就是去观察他们的实际行动:看看家庭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车,喜欢什么样的配置,究竟哪些是共性的刚需。
   而后这些信息会用来帮助团队做各种产品配置取舍。比如,理想ONE的第二排是电动座椅,并增加了座椅加热,但没有座椅通风,理由是考虑到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很有可能是家庭成员中的老人和小孩,费力的手动调节装置对他们是很不方便的,另外,老人对寒冷更敏感,暖和是他们的刚需。
   “以前大家都说年轻人喜欢个性的小车。但我们发现,年轻人其实喜欢雅阁、凯美瑞这样的大车,因为他们喜欢在同价位有更大的空间。如果30万元能买到宝马X5,就不会有人买3系了。”张骁对《第一 财经 》YiMagazine说。
   他的这个“产品战略”岗位,在传统 汽车 公司中是不存在的。 汽车 制造工业过去一直遵循线性流程——按造车的不同环节划出不同部门,各自权责明确,因此从未有一个部门会从头到尾参与开发一辆车的全过程。如果有人做了该部门任务表以外的事,反而会惹麻烦和引起反感。
   在理想 汽车 ,张骁和他的团队会在一款新车的概念定义阶段便带着从消费者那儿“聊”来的各种信息,参与到讨论中,在随后的设计、销售、市场、以及用户反馈环节,张骁都需要全程参与,确保这辆车能真正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理想 汽车 要求员工们对不同的话题发表意见,因此采取了一种网状的组织架构。例如,为了确定一个手机端App的功能,除了负责的工程师,相关的内饰设计师、车载系统设计师、供应链工程师,甚至销售团队也要参与进来,因为这涉及到对用户的演示。所有人共同参照一套议事流程确定方案,最终的决定权,不再只属于那个叫“领导”的人,也有可能会属于一线负责的工程师。
   这套机制的核心是信息透明:大家都要用“说人话”的方式,把自己关于这个项目所知的核心信息解释清楚,信息不再由领导者垄断。理想有一个内部平台,确保所有人都可以知道其他同事的工作进展,而这个组织管理思路是李想在创办 汽车 之家时就实施的。
   “我们最忌讳的就是大家‘憋大招’——把自己手里的业务都捂着,不让别人看,直到某一个节点,突然蹦出一个东西。我们希望每个人的工作进度都能对大家透明。”张骁说。
   新一代的智能化 汽车 ,已经不是一件拥有完整说明书的硬件制造工作。李想在2018年就提出,过去的线性管理无法支撑智能化软件开发,以及用户交互平台、销售系统的建立。“这些工作之间都高度关联,需要实时的跨部门协作。”他说。
   理想 汽车 的专业工程师们必须要习惯那些来自非专业人士的“指指点点”。理想ONE针对遮阳板设计方案的评审过程中,第一版方案遇到反对声音,负责设计的工程师第一反应是“我没错,这是一个成熟方案”。但后来他还是被说服了。因为所有人开始一起梳理,如果自己是车主,对遮阳板有怎样的需求:它应该是长方形的,视觉上更舒服,化妆镜应该是滑盖的而不是翻盖的,用起来更顺手也更有豪华感……他们还梳理了所有豪华车的遮阳板方案,发现绝大多数都是这类方案。工程师最终同意修改。
   刘翔加了李想的微信,在第一次试驾后,他就向李想抱怨了“掉价”的音响系统,并建议能不能用户付费加配置,把音响换得更好。他原以为会得到对方一个客气的感谢,没想到李想认真地拒绝了这个建议,并解释原因:他也想让车内音响更好,但理想ONE是新品牌的第一款车,大牌的音响厂商不愿意合作,所以没法在现阶段提供更好的配置。
    在理想内部,有一个解决一切分歧的“指挥棒”:回归用户需求。有意思的是,当 汽车 上市之后被用户投诉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时,理想又会用像对待同事一样的口吻,“就事论事”地回复他们。 
   在同事眼中,组织管理是李想现在花心思最多的地方。他让公司效法Google所倡导的OKR考评体系,他会要求每个员工都阅读几本关于思考方式的书,创业早期他还买了市面上最好的车让员工去体验。“不少同事是从自主品牌来的,之前可能都没做过20万元以上的车,得提升审美,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最佳解决方案。”张骁说。
   在公司规模较小时,组织创新还比较容易落地,公司变大之后,要保持就很难。 再先进的管理机制也没法保证不染上大公司病。 如何让数千人都像李想一样思考问题,这是理想 汽车 在它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最值得被观察的课题。
       小鹏: 
    把未来作为当下的卖点 
    如果一定要说蔚来、理想、小鹏3家公司里谁最像特斯拉,答案可能是小鹏 汽车 ,理由是“自动驾驶”。 
   特斯拉在续航里程、做工质量、交互系统方面,相比同行并没有领先优势,但在自动驾驶——准确地说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体验上,它仍然领先。对于特斯拉来说,自动驾驶已经不是未来愿景,而是争夺消费者的重要武器。
   在寻找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过程中,小鹏也很快悟到了这个关键点。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实现了全栈自研,也就是把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软硬件技术、算法、工具、数据系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么做的最大好处是能实现快速升级。 小鹏是除了特斯拉之外,唯一宣布要实现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的 汽车 公司。百度曾经考虑过投资小鹏,要求是自动驾驶研发由百度阿波罗来做,最后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比较蔚来、理想、小鹏3家上市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的财报,小鹏 汽车 的销量最低,研发费用最高。小鹏 汽车 有近5000人,其中超过2000人是研发人员,但小鹏不愿意公开自动驾驶团队的具体人数。
   “10年内,智能电动车的标签就是自动驾驶。”何小鹏在2020年“小鹏 汽车 智能日”的活动上说。程序员出身的他,特意把这场发布会的时间指定在10月24日——中国程序员日,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他希望“自动驾驶”这项代表着 汽车 产业系统程序开发能力顶峰的功能,日后能成为小鹏 汽车 的核心优势。
   何小鹏和马斯克曾在社交网络上争论过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特斯拉也曾指责小鹏对其自动驾驶团队的挖角,但他们二人的经历又确实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他们都是通过卖掉上一个创业项目实现财务自由,最开始都是以投资人的身份进入电动车领域,到后来自己做了CEO;这两位CEO都对离现实生活很遥远的古怪技术感兴趣——马斯克扶持了胶囊列车,梦想登陆火星,何小鹏有段时间则热衷研究“海底城市”,在和同事闲聊时,他认为将来人类生活肯定需要扩展到海洋。
    那些只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创业公司动辄数亿美元的融资额度表明这类项目的研发过程就像一台“强力碎钞机”。对于一个 汽车 公司来说,在早期量产车还没上市时,选择重度投入往往需要顶住压力。 
   2019年6月,何小鹏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张著名的照片,是他和李斌、李想的合影,配文是“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当时确实是电动车创业公司整体最困难的时期,3家公司遇到的难点各不相同。为了扩大销量,小鹏大幅提升了量产车G3的配置而售价变化不大,遭到了老车主的强烈反弹,销售受到影响;时逢C轮融资,投资人提出的要求也是小鹏应该改善经营状况,更专注于活下去。
   “在我们融资最困难的一段时间,整个公司都在控成本,就在那么难的情况下,小鹏 汽车 对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依然保持了很强力度。”小鹏 汽车 自动驾驶团队负责人吴新宙对《第一 财经 》YiMagazine说。
   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与否,体现在各种不同行驶场景均能实现无需驾驶员手动的自主操作。特斯拉的驾驶辅助系统,目前比所有产品领先一代技术,已经可以在不少城市道路实现这一点,而且它还会加快拓展应用场景的种类。
    对此,小鹏以“本地化”为竞争策略,也就是让自动驾驶更适合中国本地路况。 直面对标难度大,但这一点的发挥空间确实不小。
   “业界有个段子说,在国内路测一公里等于在美国跑十公里。”吴新宙说,他原本是高通的自动驾驶负责人,出于工作习惯,他每到一个城市就喜欢观察路况,每次看到新情况就会想算法应该怎么去识别。小鹏的研发总部位于广州,这里更让吴新宙感觉吃惊,中国的道路划线可以这么复杂:“美国的交通复杂程度没有中国这么高。我第一次到广州,一下飞机就被减速带的导入线惊呆了,问这是什么东西,我怎么没见过啊!国外真的没有这个。”
   按照吴新宙的归纳,从自动驾驶的专业视角,中国的道路有以下特点:经常有长距离、大曲率变化的道路,而且一个匝道上有好几个车道,反复汇流、分流;路上有很多施工场景,交通标志的种类也多;道路参与者很多——“我甚至在高架上看到过行人和电瓶车。”吴新宙说。
   一个普通的驾驶者自己开车,不会认为上述因素有什么“夸张”之处,就算是在一个陌生的行车环境,也能很快适应。 但从自动驾驶系统的角度,每一个没遇到的情况都可能是风险点。这就使得自动驾驶系统越来越成为一项有本地特性的技术。这给了小鹏这样的公司构筑技术壁垒的机会。 
   小鹏在自动驾驶的研发上敢花钱,同时思路又很务实。他们并不是追求一步到位的完全自动驾驶,而是确保已有的技术研发成果匹配量产车辆,以提升它的市场竞争力。
   现阶段小鹏面对消费者拿出的是3个自动驾驶技术卖点:1.场景覆盖率高,尤其是中国特有的场景,比如高架桥下的复杂道路;2.人工接管率尽可能低,每推出一个功能,比如自动泊车,就要确保驾驶员真的可以全程放手,而不必随时小心;3. 汽车 自动变道的体验要保证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能像个“老司机”那样,从容、敏锐地换道。
   上述最后一条,按计划,要在小鹏2021年年初发布的XPilot 3.0系统上实现。而整体这些卖点,将在2021年上半年被验证它们对于新车销售的实际意义。
   与此同时,小鹏已经在研发下一代车型的自动驾驶技术——激光雷达可能被融合到传感器方案中,高速道路的自动驾驶功能也将延伸到城市中……未来自动驾驶在中国的应用,就是要这样一个一个场景地去突破,最终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用车生活中。
   本文版权归第一 财经 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常点  在看  ,更及时获取资讯    Yi  

7. 蔚来、理想、小鹏终有一战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作为一个被外界一致认定是未来趋势的行业,新能源汽车前几年在市场中丝毫没有一点“明日之子”的样子,反倒是众望所归的眼神中坐上了过山车,尝尽了起起落落。
而今年以来,在疫情寒冬影响逐渐消退之后,新能源汽车领域又迎来了一次热潮。热潮之中同样也有众多企业涌现出来,而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则是国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了。
走出ICU的新势力们
几个月前,这三家造车新势力几乎都不被外界所看好。举例来说,作为当时唯一的上市公司,蔚来的股价一直在低位徘徊,李斌也被外界称为“最惨的人”,同样,理想和小鹏也在苦熬着寒冬。
但是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几个月后,理想和小鹏也相继登陆美股市场,蔚来的股价也节节攀升。近日,在陆续交出三份不错成绩单之后,新势力们也终于相继走出了ICU。
先来看看对于新势力而言最重要的交付量方面。借助ES8和ES6两款热销车型,三季度蔚来的交付量为1.22万辆,连续两个季度交付破万;只有一款车型的理想,三季度 理想ONE的交付量为8660辆;而小鹏依靠交付量增长了19倍的P7,实现8578辆的交付量紧随其后。
交付量的上涨自然会带动整体营收的上涨。根据财报数据,蔚来在三季度实现营收45.26亿元,同比增长146.1%;理想在三季度实现总营收25.1亿元,同比增长28.9%;而小鹏的营收为19.9亿元,略逊色于其他两家,但是同比增速高达342.52%,远超过蔚来理想。
而蔚来能够在交付量和营收方面取得这样的优势,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其先发优势。
再来看看被三家新势力大肆宣扬的毛利率方面。对于三家造车新势力而言,毛利率能否为正决定着自己是不是要继续赔钱卖车。而从财报公布以来,三家新势力对于自身毛利率的宣传,就差拉着横幅向市场展示了。
根据财报数据,理想依旧是毛利率方面的优等生。自从交付理想ONE开始,理想的毛利率就一直为正,并且保持了三个季度的连续增长,三季度毛利更是达到了19.8%;小鹏在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6%,首次实现转正;而蔚来的毛利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三季度汽车销售毛利率达到14.5%,综合毛利率有12.9%。
毛利率的好转,意味着三家造车新势力终于从卖一辆亏一辆的窘迫中出逃,实现了卖一辆微盈利的现状,同样也意味着造车新势力终于逐渐走出了ICU。
但是难以逃脱的亏损旋涡,依旧是走出ICU的新势力们心头的一座大山。虽然蔚来有着先发优势,营收规模也相对较大,却依旧深陷亏损旋涡,三季度共计亏损10.47亿元;亏损同样巨大的小鹏,在三季度净亏损为11.49亿元;理想的情况相对较好,三季度只有1.07亿元的净亏损。
从财报数据来看,三家新势力虽然都难逃亏损,但是整体的业绩依旧向好,未来的发展也不像之前那样充满未知。而也正是在明朗的发展前景下,三家新势力之间的角斗也逐渐明显。
殊途同归,难逃狭路相逢
去年还在一起“忆苦思变”的李斌、李想、何小鹏,可能没想到如今各自会有这般成就,可能也没有想到将成为彼此的竞争对手。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车子虽然没有房子那么贵,但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购买汽车的过程中,交易环节的繁琐程度并不比房产交易小多少,众多因素都需要被考虑到位。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的特殊性,消费者的顾虑只会更多。
这就需要品牌打出自己的拳法,通过差异化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入自身体系之中。但最终促使消费者做出决定的,依旧是最为本质的性价比,也就是产品和价格两个方面。这也让现阶段兄弟情谊正浓的三势力,未来不得不面临兄弟阋墙的局面。
首先是价格层面的竞争。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根据官网最低报价,蔚来的几款车型价格都在三四十万,高配版车型价格可以达到五十万;而小鹏几款车型的价格都在15万上下游走,最高也不过二十万出头;只有一款车型的理想,32万的价格处于中间。
而除了小鹏的P7之外,新势力的其他车型都以SUV为主,这就让三势力在SUV市场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举例来说,理想ONE的价格和蔚来EC6、ES6的运动版价格相差不大,在中高端领域形成竞争,而小鹏低价的G3则抢走了SUV市场中消费能力较低的群体。
其次是产品方面的竞争。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续航、电池、智能化等核心技术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尤其是车子作为代步工具,最主要的续航能力更是消费者必须要考虑的重点。
在这一方面,理想比较有优势。借助其可油可电的增程模式,理想ONE的综合续航能力可以达到800公里;同为主打SUV车型的蔚来,三款车型的续航能力与理想有明显差距,EC6为615公里,ES6为610公里,ES8为580公里;而小鹏的SUV车型G3续航只有520公里,较为轻便的轿车P7也只有706公里的续航能力。
但理想却并不能在续航上高枕无忧,因为蔚来和小鹏也在从不同的方面去弥纯电动的续航缺陷。蔚来选择的是通过提供给车主更加全面的电池服务,从侧面来进行续航能力的补充,而小鹏则继续发挥其科技优势,通过科技进一步优化整体能耗,续航能力有望得到提升。
而这两方面的动作,体现了蔚来和小鹏不同的侧重点,同时也通过不同侧重点能力的加持,帮助自身产品提高竞争力。
这就让本来借助差异化面向不同层级消费者的三势力,重新回到了最本质的产品性价比竞争上,同时这也意味着三家新势力的竞争关系已经愈发明显。但对于新势力们而言,除了要应对即将到来的兄弟之争,还有更多方面的挑战也需要面对。
内忧外患之下何以突破
除了“兄弟阋墙”之后的竞争,还有内忧外患等着新势力们去面对。
内忧主要是因为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模式问题。对于传统燃油车企,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不但市场已经积累起来,最主要的是技术也已经十分成熟。而新能源汽车领域则不同,在积累市场的同时,技术的积累更是重中之重。
这就让造车新势力的定位更偏向科技公司,但是支撑巨大科研支出的却依旧是传统车企的盈利模式,也就是卖车。这种支出和收入严重的不对等,是造车新势力们深陷亏损的最根本原因,也是造车新势力们需要重点考虑的自身问题。
外患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外部日渐激烈的竞争了,国内外新能源车企的前后堵截,也让造车新势力们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最大的压力自然来自于特斯拉。Model 3的降价已经释放了危险信号,等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二期项目投入生产,SUV车型的Model Y也将实现国产化,自然也会重现如今的降价刀法,到那时新势力们的压力将会更大,而这也是香橼最近做空蔚来的主要原因。
而传统车企开展的新能源业务,同样也是新势力们强大的竞争对手。比如比亚迪、北汽、长城等车企,他们在造车方面的技术更加全面,省去了一部分科研投入,传统车企的业务也能支撑一部分新能源业务的研发投入。
新能源汽车自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自然有众多的玩家入局其中,而诸如蔚来、理想、小鹏这样的造车新势力们也将给市场带去新的活力的玩法。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兄弟之间的惺惺相惜固然可贵,但是巩固自身实力才是更加重要的。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蔚来、理想、小鹏终有一战

8. 蔚来汽车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可以为新能源车企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吗?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向智能化和科技化迈进,各大车企所面临的竞争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了。为了提高市场影响力,很多车企都选择了抱团合作,例如造车新势力蔚来和小鹏就已经在充电网络方面达成了合作,双方未来将会共享充电桩和超级充电服务。那么这次两家车企的合作对于各大造车新势力有怎样的影响,是否会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向标呢?

首先,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数量不断递增,对于充电桩和充电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虽然很多车企目前可以提供私人充电桩的安装服务,但是由于很多车主的个人原因导致充电桩安装困难,再加上充电桩分布范围的局限,让很多新能源汽车无法胜任长途出行,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不够成熟,各大车企之间充电桩无法适配等问题也让很多车主表示非常的苦恼,而这次小鹏和蔚来的合作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两家车企不仅可以共享超级充电服务,使充电速度更快,而且共享充电桩也可以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范围,为用户提供更好地服务。

最后,面对今年的车市寒冬,造车新势力几乎全部陷入了补贴退坡和融资难的困境,如果在此时选择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充电桩的建设与布局,无疑是不明智而且不切实际的。选择共同合作,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布局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共享技术,在充电网络方面开拓新的产业与利润,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无害的。

综上来看,此次蔚来和小鹏的合作能够给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各大车企合作联手解决充电上的难题,不仅能够扩大用户群体,而且还能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本文为汽车观察家原创,如有抄袭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运营人员:博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