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赵匡胤之死真的和赵光义有关?

2024-05-17 08:10

1. 烛影斧声,赵匡胤之死真的和赵光义有关?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赵匡胤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宋朝一位皇帝,他出生于现在的河南洛阳那一带,其实仔细来说,赵匡胤对于我国历史上的推动是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和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其实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赵匡胤这个人的,因为他为人处世的风格都是比较圆滑的,并且他的头脑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执政的时候也非常热爱百姓,为了百姓的利益而着想,为了宋朝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赵匡胤本人也是性情非常温和的,我还记得有一次在高中的时候看野史,上面说赵匡胤有一次外出游行,突然间有一颗见射过赵匡胤的身旁,射在了后面的大树上,射箭的人看见是皇帝都吓得心惊胆战,但是赵匡胤非常温和地说,没有关系,希望你的剑法能够越来越好。

今天就来讲一讲赵匡胤的死去到底是什么原因吧。高中历史书上面以及野史书上面确实有写过他的死因和赵光义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因为赵光义相中了赵匡胤的一个妃嫔,觉得这个妃嫔长得特别漂亮,于是趁着赵匡胤睡觉之余趁机把赵匡胤杀死了然后尽情地享受这位妃嫔的服侍,赵光玉,作为赵匡胤的弟弟,也是想继承弟弟的皇位,于是把自己的哥哥而杀死了。



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赵匡胤是因为自己生病了而死去的,跟他的弟弟赵光义并没有任何的关系。

烛影斧声,赵匡胤之死真的和赵光义有关?

2. 烛影斧声与赵匡胤的死及赵光义的即位

后世评价  一种意见是,宋太宗“弑兄夺位”。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难脱弑兄之嫌。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了许多宋太宗“弑兄”的细节。另一种意见认为,宋太祖的死与宋太宗无关,持此说的人引用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开脱。据《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驾崩后,已是四鼓时分,孝章宋后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赵德芳人宫,但使者却径趋开封府召赵光义。赵光义大惊,犹豫不敢前行,经使者催促,才于雪下步行进宫。据此,太祖死时,太宗并不在寝殿,因而不可能“弑兄”。毕沅《续资治通鉴》即力主这一说法。还有一种意见,虽没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弑兄的凶手,但认为他无法开脱抢先夺位的嫌疑。在赵光义即位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即据《涑水纪闻》所载,宋后召的是秦王赵德芳,而赵光义却抢先进宫,造成既成事实。宋后女流,见无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宋史·太宗本纪》也曾提出一串疑问:太宗即位后,为什么不照嗣统继位次年改元的惯例,急急忙忙将只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既然杜太后有“皇位传弟”的遗诏,太宗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使他郁郁而死?太宗即位后,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为何自杀?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后为“开宝皇后”,但她死后,为什么不按皇后的礼仪治丧?上述迹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继统,后人怎么会不提出疑义呢? 近世学术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确实死于非命,但有关具体的死因,则又有一些新的说法。一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太祖死于家族遗传的燥狂忧郁症。一说承认太祖与太宗之间有较深的矛盾,但认为“烛影斧声”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际,调戏其宠姬花蕊夫人,被太祖发觉而怒斥之。太宗自知无法取得胞兄谅宥,便下了毒手。纵观古今诸说,似乎都论之有据,言之成理,然而有关宋太祖之死,目前仍未找到确凿无疑的材料。 金匮之盟 太祖之死,蹊跷离奇,但太宗抢在德芳之前登极却是事实。太宗的继位也就留下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团,因此,历来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说。太祖本人身体健康,从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两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而光义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会让亲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 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后,太宗为了显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了其母杜太后遗命的说法,即所谓的“金匮之盟”。杜太后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据说当时太祖也在场。杜太后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与福荫,太后却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当吸取教训,他日帝位先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太祖泣拜接受教训。杜太后便让赵普将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金匮之盟”的重重迷雾也未能揭开,后人推测是太宗和赵普杜撰出来以掩人耳目的。那么,到底太祖是否有传位光义之意呢?据说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让光义留守都城,而对于军国大事光义都参与预谋和决策。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阳,群臣相谏,太祖不听,光义亲自陈说其中利害,才使得太祖改变主意。光义曾患病,太祖亲自去探望,还亲手为其烧艾草治病,光义若觉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试验以观药效,手足情深,颇令人感动。太祖还对人说:“光义龙行虎步,出生时有异象,将来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连我也比不上。”有人便以此推测太祖是准备将皇位传给弟弟光义的。但是,这样的说法难以经得住推敲,无非是后人的臆测而已。

3. “烛影斧声”赵匡胤真的死于赵光义之手吗?

稍微对北宋历史有点了解的人,对谜案“烛影斧声”应该不陌生。每当提到这个谜案,人们第一反应是赵光义杀死了赵匡胤,然后继位。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成为宋朝“三大疑案”之一。

千百年来,关于“烛影斧声”的版本实在数不胜数,原版记载于《续湘山野录》,这是一本由宋仁宗年间的僧人文莹和尚编著。原文是这样的:……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事情经过就是这样,因为只有兄弟两人在现场,必然让后人产生质疑。关于赵光义弑兄,其实没有直接证据,但是赵光义无法洗刷质疑。我们在宋朝官方史料中,还是看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第一、赵光义的亲信程德玄形迹可疑。在赵匡胤暴毙时,程德玄半夜不睡觉,跑到赵光义府邸门口等待,结果等到了赵匡胤的传位诏书。你说一个人半夜不睡觉,还是严寒时节,不是事先获悉有事情要发生,难道是头脑发热?
第二、宋赵州平棘人马韶,此人练习天文,俗称跳大神。马韶在赵匡胤暴毙前一天来到程德玄府中,他和程德玄关系十分密切,他告诉程德玄,“明日乃晋王利见之辰,韶故以相告。”

第三、王继恩,是一个太监。王继恩在赵匡胤驾崩时的行迹也让人浮想联翩,“及崩夕,太宗在南府,继恩中夜驰诣府邸,请太宗入。”看看,又一个知道赵匡胤暴毙的时间,这是巧合?
赵光义究竟有没有谋害兄长,很难说,但在赵匡胤去世的那个夜晚里,赵光义的心腹们都有“不正常的行为”。赵匡胤驾崩前夕,赵光义确实形迹可疑,他也具备了杀人动机。

我们不能就完全忽视赵光义弑兄篡位的可能性,这也仅仅是一种可能性,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了赵光义确实对兄长下手了。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烛影斧声”很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文莹和尚希望以此来宣传自己。

总之,宋朝史官修的史书里,关于赵匡胤之死,都是语焉不详。之所以这样,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自赵匡胤之后,北宋皇帝都是从赵光义一脉来继承。

“烛影斧声”赵匡胤真的死于赵光义之手吗?

4. 烛影斧声,赵光义是否毒死了哥哥赵匡胤?

有些史书上面说当年赵光义是毒死了他的哥哥赵匡胤,这才能继承了赵匡胤的皇位的,他才成为了新一代的宋朝皇帝。那么当年赵匡胤他是否真的是如此的丧心病狂、弑兄称帝呢?我想这可能是真的,在真正的历史上面,赵光义当年是有杀掉自己的哥哥赵匡胤才能成为皇帝的。
有人说过历史就像一个人任人去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她所有的故事都是任由后人去随意装饰的。那一年的那一天的那一夜,赵匡胤突然要他的弟弟赵光义去他的卧室去和他见面聊天。不过也是有人说,当时的赵匡胤其实是并没有去请赵光义来的,当时是赵光义他自己要去找哥哥赵匡胤的。不过不管他们谁要来谁要去的,总之他们两兄弟在那边聊了起来。而后来有人说在外面听见了他们两人激烈的讨论,后来通过帘子的影子可以看见赵匡胤他拿起来了斧头。然后他们两人便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后来赵光义更是生气至极的走了出来。
而在赵光义出来之后不久,赵匡胤便死掉了。而之后继位的人却并非是赵匡胤的儿子,而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所以就有很多人说赵光义他的皇位的得来是不正当的。但是赵光义说这是哥哥赵匡胤在死之前给我留下的臆造说的,他告诉我让我去当皇帝的。
但是如果这是真的话,赵光义他为什么要在后来把赵匡胤的儿子都杀掉呢?所以我认为赵光义他成为皇帝必然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才成为皇帝的,毕竟如果他真的是通过正当手段成为皇帝的,那么为什么后来他要把赵匡胤的儿子给杀掉呢?

5. 宋太祖赵匡胤“烛影斧声”后,为何由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

宋太祖赵匡胤的驾崩一直以来都是千古疑案,赵匡胤突然去世,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没能继承皇位,却由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成为宋太宗。《宋史》中这里讲到两人的母亲从大局出发,临终前让赵匡胤将来传位给赵光义,以立长来稳固宋朝江山,并由宰相赵普执笔写好誓书,藏在金匮里。
宋仁宗时期的僧人文莹写的《续湘山野录》,却收录了“烛影斧声”的说法,暗示赵光义谋害了赵匡胤。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保留了“金匮之盟”的说法,又记载了官史不敢下笔的史料。宋太宗死的那天凌晨,年轻的宋皇后让宦官王继恩把赵德芳叫进宫来继位,但王继恩出卖了宋皇后,却把当时的晋王赵光义带进宫来。
宋皇后一个女流之辈,惊讶之余只得匆忙承认赵光义是新君,只求赵光义日后能放过自己和两个儿子,但赵光义并没有放过。宋太宗伐辽失败后与主力失散,大臣们以为皇帝已经遇难,商量着拥立赵德昭为帝,后来宋太宗回国才作罢。但此事最终还是传达了宋太宗耳朵里,赵德昭被逼自杀,两年后赵德芳也死了,所以包拯时期的八王赵德芳是假的,四弟赵光美受到猜忌忧郁而死。
自唐太宗开了修改史书的头,历史也不再是秉笔直书的了,因此宋太宗继位的合法性一直被史学界所怀疑,但新君继位总会剔除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因此“烛影斧声”还需要更多有力的史料证明。

宋太祖赵匡胤“烛影斧声”后,为何由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

6. 宋太祖赵匡胤“烛影斧声”后,为何由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

宋太祖赵匡胤的驾崩一直以来都是千古疑案,赵匡胤突然去世,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没能继承皇位,却由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成为宋太宗。《宋史》中这里讲到两人的母亲从大局出发,临终前让赵匡胤将来传位给赵光义,以立长来稳固宋朝江山,并由宰相赵普执笔写好誓书,藏在金匮里。
宋仁宗时期的僧人文莹写的《续湘山野录》,却收录了“烛影斧声”的说法,暗示赵光义谋害了赵匡胤。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保留了“金匮之盟”的说法,又记载了官史不敢下笔的史料。宋太宗死的那天凌晨,年轻的宋皇后让宦官王继恩把赵德芳叫进宫来继位,但王继恩出卖了宋皇后,却把当时的晋王赵光义带进宫来。
宋皇后一个女流之辈,惊讶之余只得匆忙承认赵光义是新君,只求赵光义日后能放过自己和两个儿子,但赵光义并没有放过。宋太宗伐辽失败后与主力失散,大臣们以为皇帝已经遇难,商量着拥立赵德昭为帝,后来宋太宗回国才作罢。但此事最终还是传达了宋太宗耳朵里,赵德昭被逼自杀,两年后赵德芳也死了,所以包拯时期的八王赵德芳是假的,四弟赵光美受到猜忌忧郁而死。
自唐太宗开了修改史书的头,历史也不再是秉笔直书的了,因此宋太宗继位的合法性一直被史学界所怀疑,但新君继位总会剔除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因此“烛影斧声”还需要更多有力的史料证明。

7. 斧光烛影,赵光义是否杀了赵匡胤

  关于这个事件现在有以下几种说法:
  “弑兄夺位”说
  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难脱弑兄之嫌。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了许多宋太宗“弑兄”的细节。另一种意见认为,宋太祖的死与宋太宗无关,持此说的人引用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开脱。据《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驾崩后,已是四鼓时分,孝章宋后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赵德芳人宫,但使者却径趋开封府召赵光义。赵光义大惊,犹豫不敢前行,经使者催促,才于雪下步行进宫。据此,太祖死时,太宗并不在寝殿,因而不可能“弑兄”。毕沅《续资治通鉴》即力主这一说法。

  无法脱嫌说
  还有一种意见,虽没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弑兄的凶手,但认为他无法开脱抢先夺位的嫌疑。在赵光义即位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即据《涑水纪闻》所载,宋后召的是秦王赵德芳,而赵光义却抢先进宫,造成既成事实。宋后女流,见无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

  《宋史·太宗本纪》也曾提出一串疑问:太宗即位后,为什么不照嗣统继位次年改元的惯例,急急忙忙将只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既然杜太后有“皇位传弟”的遗诏,太宗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使他郁郁而死?太宗即位后,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为何自杀?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后为“开宝皇后”,但她死后,为什么不按皇后的礼仪治丧?上述迹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继统,后人怎么会不提出疑义呢?

  偶然致死说
  近世学术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确实死于非命,但有关具体的死因,则又有一些新的说法。一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太祖死于家族遗传的躁狂忧郁症。一说承认太祖与太宗之间有较深的矛盾,但认为“烛影斧声”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际,调戏其宠姬花蕊夫人费氏,被太祖发觉而怒斥之。太宗自知无法取得胞兄谅宥,便下了毒手。纵观古今诸说,似乎都论之有据,言之成理,然而有关宋太祖之死,当前仍未找到确凿无疑的材料。

  有专家认为赵光义早有篡位之意,当时开封府尹赵光义不断在帝都内培植党羽,贿赂御史中丞刘温叟、禁军殿前司控鹤指挥使田重进。赵普发现赵光义的亲信刘嶅贿赂冯瓒,事后刘嶅仅是免职。赵普很早就因姚恕、刘嶅事件与赵光义结怨,王禹偁《建隆遗事》道:“太祖将晏崩,方召赵普于寝阁,及赵普欲立太祖之子……其后太宗闻之,故与普有隙。”开宝六年(973年)赵普罢相,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不久赵光义成为开封府尹兼晋王。据吴蔚所著《宋史疑云》里之考证,“烛影斧声”之“斧”不指“斧头”,而是指“纸镇”。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斧光烛影,赵光义是否杀了赵匡胤

8. 赵匡胤死于斧声烛影,赵光义到底是不是凶手?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勇武过人,最开始,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在行伍中锻炼出来了,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击北汉和南唐,立下了不少战功,深受柴荣信任和重用。
柴荣病重时,赵匡胤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当时禁军的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 ,旋即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被部下拥立为帝,然后,赵匡胤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建国号宋,史称北宋。



赵匡胤虽然说是马上皇帝,但是,能武能文,他不仅军事才能突出,而且,文学才能也不错,曾写了一首《咏初日》诗,气势磅礴,颇有文艺范。
其诗如下: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这首诗虽然描述直白,但是,气势恢宏,仪态万千,寓意深刻,很霸气,又不乏文艺之美,令人耳目一新。
那么,赵匡胤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上有“烛影斧声”之说,就是说,赵匡胤是被其弟赵光义杀死的,那么,果真如此吗?还是赵匡胤是病死的?



关于赵匡胤之死,烛影斧声一说,在《湘山野录》有这个说法,认为是赵光义意图篡位,随即谋杀了赵匡胤。
据说,在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雪,当时赵匡胤已经患病了,他突然想弟弟赵光义了,于是,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哥俩饮酒议事,当时,身边也没有其他人,就兄弟两个人。
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赵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似乎兄弟俩喝酒还比较畅快。饮罢时,夜已经很深了,时值三更,殿外大雪越积越高,厚达数寸,只听见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并大声对赵光义说,好为之,随后,赵匡胤解衣就寝,鼾声如雷。到了四更时,有人发现,赵匡胤已经死于殿内,随后,其弟赵光义继位为帝。



因此,有人认为,赵匡胤就是被赵光义杀的,因为,当时殿内,只有兄弟两个人,没有别人,而且,还听见了斧头声,很明显,赵光义脱离不了关系。
但是,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却记载赵匡胤死时,是宋皇后派宦官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赵德芳是赵匡胤的儿子,但是,王继恩没有去召赵德芳,却往开封府召赵光义入宫,赵光义趁机夺取了皇位。
有人据此分析,赵匡胤死时,赵光义不在殿内,不可能杀赵匡胤,赵匡胤是病死的。
这两种说法,历来备受争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浩瀚的历史烟海中,谁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任凭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