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禅语

2024-05-11 21:31

1. 圣严法师禅语

 圣严法师禅语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切莫等待,等待常会落空。我为大家带来圣严法师禅语,一起来欣赏吧。
          圣严法师禅语欣赏          1. 人往往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
         2. 拥有再多也无法满足,就等于是穷人。
         3. 拥有的多,不一定让人满足。拥有的少,不一定让人贫乏。
         4. 凡人只能外视,却难以内视。
           5.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实践自助助人的修行呢?可从“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来着手。
         6. 感谢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
         7. 随时随地心存感激,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
         8. 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9. 每人每天多说一句好语,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好。
         10. 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11.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12. 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
         13. 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谅解大的。
         14. 要做无底的垃圾桶,要学无尘的反射镜。
         15. 包容别人时,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
         16. 财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财富则愈大。
         17. 一个人能被别人所尊重,且有能力为人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18. 忙没关系,不烦就好;忙不是问题,烦就变成了苦恼。
         19. 忙而不乱,累而不疲;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20. 成功的三部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
         21.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22. 甘愿吃明亏,是仁者;受辱吃暗亏,是愚蠢。
         23. 压力通常来自对身外事务过于在意,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
         24. 用感恩的心,用报恩的心,来做服务的工作,便不会感到倦怠和疲累。
         25. 每一个小孩,都是帮助父母成长的小菩萨。
         26. 爱你的孩子,与其担心,不如祝福吧。
         27. 夫妻是伦理的关系,不是“论理”的关系。
         28. “孝”首重在顺从,要体贴亲心.声色柔顺,切不可不耐与嫌烦。
         29. 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
         30. 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
          圣严法师禅语精选          1. 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财富。
         2.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3. 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件庄严佛事。
         4. 现在所得的,是过去所造的,未来所得的,是现在所做的。
         5. 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6. 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人。
         7. 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将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
         8. 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
         9. 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而不担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会有烦恼了。
         10. 面对生活,要有“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
         11. 今日退一步就是日后进一步的本钱。
         12. 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
          圣严法师禅语          1.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2.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3. 尽心尽量争第一,不争你多我少。
         4. 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5. 随遇而安,随缘奉献。
         6.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7. 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体的病痛不一定是苦。
         8. 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者,不仅惹是生非.伤人伤己,甚至永远无法化解仇恨.圆融人事。
         9.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切莫等待,等待常会落空。
         10. 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
         11. 常怀慈悲之心,做慈悲之事,才能心中太平,才能度己度人。
         12. 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13. 布施不仅是金钱和物质上的关怀,爱的传递才更加珍贵。
         14. 在佛像前面种下微小的福德因缘,竟可以得到如此大的福报,甚至到了他将要进入涅槃境界时还跟着他。可以想见,如果对如来法身种植福因,对于修行的功德将不可限量;相反的,恶业也将遭到苦报。
         15. 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不能尽孝,如何礼佛?不能奉亲,如何悯人?尽到孝道,才能修得佛道。
         16. 做任何事最重要是用行动实践,而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形式。
         17. 爱是理性的牺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奉献,爱是美化外在环境,净化内在心灵的源头,爱是慈悲的显现。
    ;

圣严法师禅语

2. 彻悟禅师语录》讲记大安法师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荆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猪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钻。驴皮袋,马皮袋,何所不龋此个人身,最为难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畜道时长已极,鬼狱时长尤倍。久经长劫,何了何休。万苦交煎,无归无救。每一言之,衣毛卓竖。时一念及,五内如焚。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也。
 
 然我有生死,我求出离,而一切众生皆有生死,皆应出离。彼等与我,本同一体,皆是多生父母,未来诸佛。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则于理有所亏,心有未安。况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下不能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怨愆,何以解释。积劫罪业,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以成熟。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校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
 
 然大心既发,应修大行。而于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则无如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矣。所谓深信者。释迦如来梵音声相,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大慈悲心,决无虚愿。且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见佛往生之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此可不待问佛而能自信者也。况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随缘,终日不变。横遍竖穷,当体无外。弥陀净土,总在其中。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耶。《往生传》载临终瑞相,班班列列,岂欺我哉。
 
 如此信已,愿乐自切。以彼土之乐,回观娑婆之苦,厌离自深。如离厕坑,如出牢狱。以娑婆之苦,遥观彼土之乐,欣乐自切。如归故乡,如奔宝所。总之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果能如此恳切,一切境缘,莫能引转矣。然后以此信愿之心,执持名号。持一声是一九莲种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直须心心相续,念念无差。唯专唯勤,无杂无间。愈久愈坚,转持转切。久之久之,自成片段,入一心不乱矣。诚然如此,若不往生者,释迦如来便为诳语,弥陀世尊便为虚愿。有是理乎哉。
 
 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
 
 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陈曰,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谓深矣
 
 若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哉。能如是愿,其愿可谓切矣。信深愿切,是谓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必强。心重故则易纯,业强故则易熟。极乐净业若熟,娑婆染缘便荆果得染缘已尽,则临终时,虽欲轮回境界再现在前,亦不可得。果得净业已熟,则临终时,虽欲弥陀净土不现在前,亦不可得
 
 然此信愿,要在操之有素,临时自不入于歧路。如古德临欲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现,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夫临欲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对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如古德真可谓千古修净业者之标榜矣。
 
 然此信愿,要在操之有素,临时自不入于歧路。如古德临欲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现,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夫临欲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对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如古德真可谓千古修净业者之标榜矣。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则我今者深感佛恩,故应念佛。一向长劫枉受众苦,欲求脱苦,故应念佛。已造之业,无可如何,未来之业,可更造乎,生惭愧心,故应念佛。同体心性,既曰本有,即今岂无,只欠悟证耳,求悟心性,故应念佛。以求悟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惭愧心念佛,念佛必切;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感恩心念佛,念佛必切。
 
 我不念佛,佛尚念我,我今恳切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大势至菩萨云,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为。若子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此大士亲证实到境界,吐心吐胆相告语也。我今念佛,必得见佛。一得见佛,便脱众苦,即开悟有期。果得开悟,便可一痛洗已往之惭愧矣。佛尚可不念乎。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如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众生不知也。佛于无量劫前,对世自在王佛,普为恶世界苦众生,发四十八种大愿。复依愿久经长劫,修菩萨行。舍金轮王位,国城妻子,头目脑髓,不知其几千万亿。此但万行中内外财施舍一行也。如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圆修万行,力极功纯,严成净土,自致成佛,分身无量,接引众生,方便摄化,令生彼国。然则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如为众多,一人亦然。若以众多观之,佛则普为一切众生也;若以一人观之,佛则专为我一人也。称性大愿,为我发也;长劫大行,为我修也;四土为我严净也,三身为我圆满也。以致头头现身接引,处处显示瑞应,总皆为我也。
 
 我造业时,佛则警觉我;我受苦时,佛则拔济我;我归命时,佛则摄受我;我修行时,佛则加被我。佛之所以种种为我者,不过欲我念佛也,欲我往生也,欲我永脱众苦,广受法乐也。欲我展转化度一切众生,直至一生补佛而后已也。噫。佛之深恩重德,非父母所可比,虽天地不足以喻其高厚矣。非闻开示,安知此意。不读佛经,安晓此理。今而后,已知之矣。唯有竭力精修,尽报归诚,拌命念佛而已,复何言哉。

3. 圣严法师经典禅语

 圣严法师经典禅语精选
                     常怀慈悲之心,做慈悲之事,才能心中太平,才能度己度人。我为大家带来圣严法师经典禅语,欢迎阅读。         圣严法师经典禅语精选          1. 压力通常来自对身外事务过于在意,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
         2.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和事你永远都管不完看不清。所以,清醒的时候就难免心烦意乱,不得安宁,还是糊涂一点更快乐。
         3.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4. 要做无底的垃圾桶,要学无尘的反射镜。
           5.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6. 爱是理性的牺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奉献,爱是美化外在环境,净化内在心灵的源头,爱是慈悲的显现。
         7. 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8. 尽心尽量争第一,不争你多我少。
         9. 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10. 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如果这一生我用暴力对付你,或者你用暴力对付我,下一世还是会碰到一起,相互残害.冤冤相报,永远骂来骂去.批来批去.杀来杀去,真是不得了。婚姻暴力的根本原因,是三世因果的循环,唯有及时刹车,把心结打开,才能彻底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11. 包容别人时,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
         12.拥有再多也无法满足,就等于是穷人。
          圣严法师经典禅语          1. 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体的病痛不一定是苦。
         2.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他的优越感摆在别人面前,那是一种无礼.无智.以势压人的'愚蠢行为,最终只会遭到他人的攻击和唾弃。
         3. 行善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
         4. 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5. 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
         6. 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人。
         7. 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8. 面对生活,要有“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
         9. 人生在世,必须把覆盖在真我之上的虚伪面具撕下来,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
         10. 从因果来讲,每一个人从过去很多世以来,在人与人之间都是有恩也有怨的,没有恩.没有怨的话,不容易在一起结成夫妻,只有恩而没有怨的夫妻并不多。
         11. 佛法中,将一切烦恼通称为“毒”,分为贪.嗔.痴.慢.疑,共五毒。为人心做检查时,是不是能以各种指数检测中毒的程度?例如,以对所好之物染着的黏度,量测贪毒;以头上光火的上升高度,量测嗔毒;以看待世事的颠倒角度,量测愚痴;以放大自我的倍数,量测骄慢……若超过标准指数,就得就医了。
         12. 谦恭不是一种表面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
         13. 佛家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在很多时候,放弃是一种解脱,放弃是一种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
         14. 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
         15. 一个人只有常常拭去心灵上的尘埃,方能露出其纯真.快乐的本性来。
         16. 习惯了“拿起”的人,让他“放下”谈何容易?况且,他能放下手上.肩上的重负,能放得下心里的牵绊吗?“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欲求心灵解脱的人,须知“有舍有得,舍而后得”的人生道理。
         17. 成功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可是在人生的路上,衡量成功还是失败绝非只有结果这个唯一的标准,而且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下,我们盯着这个“成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18. 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
         19.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实践自助助人的修行呢?可从“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来着手。
         20. 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谅解大的。
         21. 人生要留一份从容给自己,这样就可以对不顺心的事,处之泰然;对名利得失,顺其自然。要知道世上所有的机遇并不都是为你而设的,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有成有败,生命之舟本来就是在得失之间浮沉!
         22. 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件庄严佛事。
          圣严法师经典禅语分享          1. 凡人只能外视,却难以内视。
         2. 常怀慈悲之心,做慈悲之事,才能心中太平,才能度己度人。
         3.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4. 人往往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
         5. 甘愿吃明亏,是仁者;受辱吃暗亏,是愚蠢。
         6.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7. 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
         8.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9. 舍与得互为因果,往与复本来是自如的,如果领略其中奥意,自然可以打破分别之心。佛无分别心;无分别心,即无烦恼挂碍,心境圆融通达,万象归于一乘,人生有限之生命就会融入无限的大智慧中。
         10. 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
         11. 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12. 爱你的孩子,与其担心,不如祝福吧。
         13. 无我之乐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14. 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财富。
    ;

圣严法师经典禅语

4. 圣严法师经典禅语

圣严法师经典禅语
                   
      导语:圣严法师,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法师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
     
      1、人往往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
   
      2、拥有再多也无法满足,就等于是穷人。
   
      3、拥有的多,不一定让人满足。拥有的少,不一定让人贫乏。
   
      4、凡人只能外视,却难以内视。
   
      5、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实践自助助人的修行呢?可从“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来着手。
   
      6、感谢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
   
      7、随时随地心存感激,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
   
      8、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9、每人每天多说一句好语,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好。
   
      10、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11、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12、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
   
      13、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谅解大的。
   
      14、要做无底的垃圾桶,要学无尘的反射镜。
   
      15、包容别人时,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
   
      16、财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财富则愈大。
   
      17、一个人能被别人所尊重,且有能力为人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18、忙没关系,不烦就好;忙不是问题,烦就变成了苦恼。
   
      19、忙而不乱,累而不疲;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20、成功的三部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
   
      21、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22、甘愿吃明亏,是仁者;受辱吃暗亏,是愚蠢。
   
      23、压力通常来自对身外事务过于在意,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
   
      24、用感恩的心,用报恩的心,来做服务的工作,便不会感到倦怠和疲累。
   
      25、每一个小孩,都是帮助父母成长的小菩萨。
   
      26、爱你的孩子,与其担心,不如祝福吧。
   
      27、夫妻是伦理的关系,不是“论理”的关系。
   
      28、“孝”首重在顺从,要体贴亲心、声色柔顺,切不可不耐与嫌烦。
   
      29、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
   
      30、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
   
      31、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财富。
   
      32、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33、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件庄严佛事。
   
      34、现在所得的,是过去所造的,未来所得的,是现在所做的。
   
      35、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36、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人。
   
      37、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将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
   
      38、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
   
      39、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而不担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会有烦恼了。
   
      40、面对生活,要有“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
   
      41、今日退一步就是日后进一步的本钱。
   
      42、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
   
      43、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44、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45、尽心尽量争第一,不争你多我少。
   
      46、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47、随遇而安,随缘奉献。
   
      48、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49、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体的病痛不一定是苦。
   
      50、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者,不仅惹是生非、伤人伤己,甚至永远无法化解仇恨、圆融人事。
   
      51、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切莫等待,等待常会落空。
   
      52、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
   
      53、常怀慈悲之心,做慈悲之事,才能心中太平,才能度己度人。
   
      54、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56、布施不仅是金钱和物质上的关怀,爱的传递才更加珍贵。
   
      57、在佛像前面种下微小的福德因缘,竟可以得到如此大的福报,甚至到了他将要进入涅槃境界时还跟着他。可以想见,如果对如来法身种植福因,对于修行的功德将不可限量;相反的,恶业也将遭到苦报。
   
      58、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不能尽孝,如何礼佛?不能奉亲,如何悯人?尽到孝道,才能修得佛道。
   
      59、做任何事最重要是用行动实践,而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形式。
   
      60、爱是理性的牺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奉献,爱是美化外在环境,净化内在心灵的源头,爱是慈悲的显现。
   
      61、从因果来讲,每一个人从过去很多世以来,在人与人之间都是有恩也有怨的,没有恩、没有怨的`话,不容易在一起结成夫妻,只有恩而没有怨的夫妻并不多。
   
      62、每个人,除亲戚可以帮忙扶助外,就只有“知己”。知己,就是很要好、非常亲密、更能扶助的朋友,就是好朋友。人都要这样的知己好友,不然的话,有困难的时候,就没有人来帮忙扶助了。
   
      63、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如果这一生我用暴力对付你,或者你用暴力对付我,下一世还是会碰到一起,相互残害、冤冤相报,永远骂来骂去、批来批去、杀来杀去,真是不得了。婚姻暴力的根本原因,是三世因果的循环,唯有及时刹车,把心结打开,才能彻底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