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的名人有哪些

2024-05-18 17:23

1. 青海省的名人有哪些

青海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报道进士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1日08:42 青海新闻网 严宜是清朝时期青海历史上第一位考取功名的进士。在仕途中,面对盐政衙门贪污成风的现状,他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留下了一世英名。 褚裕仁,字伯敦。他不仅通经学,而且精书法,行文有大家风范。 杨兴霖考取进士后前往四川彰明县任知县,其间“课农桑、兴学校”。他离职后,“邑人感激泣送,不以数千里为遥。” 云蔚桐在安徽地区负责军务,兢兢业业,最后积劳成疾,年仅二十九岁的他最后病逝在军中。 据《青海省志·人物志》收录人物的分布状况来看,青海历史上文化名人的地理分布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每一个地方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相对集中出现,都有它自己的特点,都要经历生长、成熟、衰落的周期。 例如,从历史上看,在南凉政权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海乐都地区大量涌现出不少文治武功方面的人才;但到了元明清时期,西宁、湟中、大通、互助等地的人物开始崭露头角。前清时期,严宜、褚裕仁、杨兴霖、云蔚相、晃炳等14名文进士均出自西宁、湟中等地。这一时期,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了西宁地区。 ●严宜:克己奉公传美名 据我省地方史学者李逢春先生考证,严宜当年生活在今天西宁市城北区寺台子一带,在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考取了举人。获得这一功名后,他依然孜孜以求。7年后,他千里迢迢赴京赶考,终于殿试成功,考取进士功名。 严宜在云贵一带任知县、知州多年。后来调入盐运,掌管长卢盐区蓟水分司的盐运事务。长卢盐区管辖着自山海关至黄骅县的各盐场,而蓟水分司的盐运河道,从天津蓟县到北塘入渤海,全长300公里。那时盐政衙门贪污成风,可严宜坚决不受贿。后来案发,只有他一人没有涉入案中。严宜的廉洁公正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也得到了上司的肯定。 当记者翻阅《西宁府续志》中有关严宜的相关记载时,发现了一些他的逸事。他不仅清正廉明,而且在为官路上还富有传奇色彩。 严宜任桐梓县知县时,看到山贼梁之贤聚集数百人,依据河水之险,时常抢夺附近的居民。于是,他带领众人,攻破山贼的老窝,擒获了梁之贤,将他们绳之以法。由于这一事件,严宜被调往贵筑县任知县。后来,有一些毛贼,从云南地区进入了贵州境内,藏在山中,打家劫舍。严宜知晓后,召集周边村民,带领官兵出其不意,将那些毛贼团团围住,切断他们的水源和粮食。时间不长,毛贼们只好束手就擒。从此以后,这一带的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被人称为与著名理学家陆陇其齐名的严宜,对程朱理学很有研究,并且有很多著述。但是,他的诗作大部分都遗失了。他现存的诗作多属于赠答为内容,形式上多为七律和五古。严宜的诗歌笔调灵动,多有精练深沉的警句。 ●褚裕仁:通经学,精书法 褚裕仁,字伯敦,嘉庆庚辰进士。他不仅通经学,而且精书法,行文有大家风范。他在上学期间,聪明伶俐的特点就表现出来了。他的老师因此非常喜欢他,对他的才能赞叹有加,常常让他和自己一起阅览试卷。后来,褚裕仁随同康公离开青海来到了北京,居住了好多年。在京城,褚裕仁接触到了许多文人,受到了文化氛围的熏陶,学问长进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褚裕仁刻苦努力,常常是不分昼夜地读书,对于不懂的,就及时请教别人。付出总有回报,这位青海人在异乡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价值。 褚裕仁每到一地任职,都非常注重当地的文化教育。请看这样一个故事: 张载,号横渠,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陕西眉县横渠镇张子祠,书院是张载读书讲学著书立说的地方。清顺治二年,张氏后裔世袭五经博士张文运之子,张承胤时为张子祠奉祀官,他与凤翔张子后裔修建张子茔墓,并兴建石门、石马、石碑坊。对墓地绿化扩大,当年完工,并请在朝监察御史李大年为石门提写了“宋代儒尊”四个大字。道光三年,褚裕仁上任后来横渠拜谒张子祠,“见其堂宇倾危,遗像剥落,墙垣颓废无存,不重修不知为祠矣。”于是,褚裕仁带头捐银,购买建筑材料,三个多月后工程竣工,并把围墙扩大。秋天完工后,褚裕仁撰文立碑,并为书院门庭悬挂“张横渠先生讲学处”横匾。 褚裕仁一生好学上进,据《西宁府续志》记载,他直到离开仕途,依然“与门人讲和行并进之学”。 ●群星璀璨耀河湟 杨兴霖,字雨臣。根据《西宁府续志》中有关文字的记载,他是一位极其孝顺的人。父亲去世后,他在父亲坟前建起了一个小房子,“庐墓三年”。一时间,被当地人传为佳话,成为了孝顺的典范。 杨兴霖是道光辛丑联捷进士,他在四川彰明县任知县期间,“课农桑、兴学校”,重视当地的农业建设和文化教育。在他离职后,当地人泪眼送别,相送数千里,还对他依依不舍。“邑人感激泣送,不以数千里为遥。” 回到青海后,杨兴霖成为了湟中书院的主讲。他“启迪后进,不遗余力”。在他的辛勤培育下,一大批青海人考取功名,为青海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他影响了当时众多的文人。 云蔚桐,字雨人,原名汝霖。他天生聪慧,对于看过的经史子集过目不忘,并且能够背诵,让周围的人都很惊奇。 在这种天赋下,咸丰年间他考取进士功名,被授予内阁中书。三年后,云蔚桐被调到安徽地区负责军务。在任期间,云蔚桐带着青海人的质朴,兢兢业业,最后积劳成疾,二十九岁的他病逝在军中。 青海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冲撞、融合、升华而形成的,既有历史的多变性,又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还有地理单元的多面性。晁炳、李长芳、葛浑元、赵星瑜、张琦、刘耀生、张明遵等文人,来自青海的不同地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组成了辉煌灿烂的青海文化,为青海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者:祁万强)

青海省的名人有哪些

2. 青海有哪些名人?

青海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报道进士篇sina 2008年09月21日08:42 青海新闻网
 
 严宜是清朝时期青海历史上第一位考取功名的进士。
 
 在仕途中,面对盐政衙门贪污成风的现状,他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留下了一世英名。
 
 褚裕仁,字伯敦。
 
 他不仅通经学,而且精书法,行文有大家风范。
 
  
 
 杨兴霖考取进士后前往四川彰明县任知县,其间“课农桑、兴学校”。
 
 他离职后,“邑人感激泣送,不以数千里为遥。”
 
 云蔚桐在安徽地区负责军务,兢兢业业,最后积劳成疾,年仅二十九岁的他最后病逝在军中。
 
 据《青海省志·人物志》收录人物的分布状况来看,青海历史上文化名人的地理分布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
 
 每一个地方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相对集中出现,都有它自己的特点,都要经历生长、成熟、衰落的周期。
 
 例如,从历史上看,在南凉政权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海乐都地区大量涌现出不少文治武功方面的人才;但到了元明清时期,西宁、湟中、大通、互助等地的人物开始崭露头角。
 
 前清时期,严宜、褚裕仁、杨兴霖、云蔚相、晃炳等14名文进士均出自西宁、湟中等地。
 
 这一时期,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了西宁地区。
 
 ●严宜:克己奉公传美名
 
 据我省地方史学者李逢春先生考证,严宜当年生活在今天西宁市城北区寺台子一带,在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考取了举人。
 
 获得这一功名后,他依然孜孜以求。
 
 7年后,他千里迢迢赴京赶考,终于殿试成功,考取进士功名。
 
 严宜在云贵一带任知县、知州多年。
 
 后来调入盐运,掌管长卢盐区蓟水分司的盐运事务。
 
 长卢盐区管辖着自山海关至黄骅县的各盐场,而蓟水分司的盐运河道,从天津蓟县到北塘入渤海,全长300公里。
 
 那时盐政衙门贪污成风,可严宜坚决不受贿。
 
 后来案发,只有他一人没有涉入案中。
 
 严宜的廉洁公正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也得到了上司的肯定。
 
 当记者翻阅《西宁府续志》中有关严宜的相关记载时,发现了一些他的逸事。
 
 他不仅清正廉明,而且在为官路上还富有传奇色彩。
 
 严宜任桐梓县知县时,看到山贼梁之贤聚集数百人,依据河水之险,时常抢夺附近的居民。
 
 于是,他带领众人,攻破山贼的老窝,擒获了梁之贤,将他们绳之以法。
 
 由于这一事件,严宜被调往贵筑县任知县。
 
 后来,有一些毛贼,从云南地区进入了贵州境内,藏在山中,打家劫舍。
 
 严宜知晓后,召集周边村民,带领官兵出其不意,将那些毛贼团团围住,切断他们的水源和粮食。
 
 时间不长,毛贼们只好束手就擒。
 
 从此以后,这一带的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被人称为与著名理学家陆陇其齐名的严宜,对程朱理学很有研究,并且有很多著述。
 
 但是,他的诗作大部分都遗失了。
 
 他现存的诗作多属于赠答为内容,形式上多为七律和五古。
 
 严宜的诗歌笔调灵动,多有精练深沉的警句。
 
 ●褚裕仁:通经学,精书法
 
 褚裕仁,字伯敦,嘉庆庚辰进士。
 
 他不仅通经学,而且精书法,行文有大家风范。
 
 他在上学期间,聪明伶俐的特点就表现出来了。
 
 他的老师因此非常喜欢他,对他的才能赞叹有加,常常让他和自己一起阅览试卷。
 
 后来,褚裕仁随同康公离开青海来到了北京,居住了好多年。
 
 在京城,褚裕仁接触到了许多文人,受到了文化氛围的熏陶,学问长进很大。
 
 在这样的环境中,褚裕仁刻苦努力,常常是不分昼夜地读书,对于不懂的,就及时请教别人。
 
 付出总有回报,这位青海人在异乡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价值。
 
 褚裕仁每到一地任职,都非常注重当地的文化教育。
 
 请看这样一个故事:
 
 张载,号横渠,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陕西眉县横渠镇张子祠,书院是张载读书讲学著书立说的地方。
 
 清顺治二年,张氏后裔世袭五经博士张文运之子,张承胤时为张子祠奉祀官,他与凤翔张子后裔修建张子茔墓,并兴建石门、石马、石碑坊。
 
 对墓地绿化扩大,当年完工,并请在朝监察御史李大年为石门提写了“宋代儒尊”四个大字。
 
 道光三年,褚裕仁上任后来横渠拜谒张子祠,“见其堂宇倾危,遗像剥落,墙垣颓废无存,不重修不知为祠矣。
 
 ”于是,褚裕仁带头捐银,购买建筑材料,三个多月后工程竣工,并把围墙扩大。
 
 秋天完工后,褚裕仁撰文立碑,并为书院门庭悬挂“张横渠先生讲学处”横匾。
 
 褚裕仁一生好学上进,据《西宁府续志》记载,他直到离开仕途,依然“与门人讲和行并进之学”。
 
 ●群星璀璨耀河湟
 
 杨兴霖,字雨臣。
 
 根据《西宁府续志》中有关文字的记载,他是一位极其孝顺的人。
 
 父亲去世后,他在父亲坟前建起了一个小房子,“庐墓三年”。
 
 一时间,被当地人传为佳话,成为了孝顺的典范。
 
 杨兴霖是道光辛丑联捷进士,他在四川彰明县任知县期间,“课农桑、兴学校”,重视当地的农业建设和文化教育。
 
 在他离职后,当地人泪眼送别,相送数千里,还对他依依不舍。
 
 “邑人感激泣送,不以数千里为遥。”
 
 回到青海后,杨兴霖成为了湟中书院的主讲。
 
 他“启迪后进,不遗余力”。
 
 在他的辛勤培育下,一大批青海人考取功名,为青海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他影响了当时众多的文人。
 
 云蔚桐,字雨人,原名汝霖。
 
 他天生聪慧,对于看过的经史子集过目不忘,并且能够背诵,让周围的人都很惊奇。
 
 在这种天赋下,咸丰年间他考取进士功名,被授予内阁中书。
 
 三年后,云蔚桐被调到安徽地区负责军务。
 
 在任期间,云蔚桐带着青海人的质朴,兢兢业业,最后积劳成疾,二十九岁的他病逝在军中。
 
 青海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冲撞、融合、升华而形成的,既有历史的多变性,又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还有地理单元的多面性。
 
 晁炳、李长芳、葛浑元、赵星瑜、张琦、刘耀生、张明遵等文人,来自青海的不同地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组成了辉煌灿烂的青海文化,为青海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祁万强)

3. 青海历史名人有哪些?

青海,在古代的时候是边疆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地区,虽然位置偏僻,但是历史名人也是很多的。
第一源贺。他是少数民族鲜卑族的,出身也是贵族,南凉王景王秃发搙檀之子。后来南凉亡国之后,跟着家人躲避祸乱到了秦国。因为秦国杀死了他的父亲,所以他逃离了秦国,到了北魏。因为自身的才智和能力,让明元帝赏识,之后仕途一路平川,历任各种将军。
第二严宜。他是清代的官吏。他虽然是青海人,但是没有在青海做官。而是到了贵州做知县。他在任期间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官员。


他兴办教育使得当地的教育达到了一个高度,还对当地的治安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而且真的是做到了两袖清风。再后来为了向上级反应情况,保护百姓,他敢于多次上书。,终于为百姓获得了好处。

青海历史名人有哪些?

4. 盘点当代青海名人有哪些

历史名人是人类文化的象征,人是文化的发掘者。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历史名人辈出。不同的民族文化,涵养了不同的人。那么当代青海名人有哪些?一起来青海文化中看看。
  
 艾逸贞,演员、时尚嫩模,就读于传媒大学。有着“广告新宠”、“前沿时尚嫩模”之称,从小就出落得身材高挑,多才多艺,天生丽质的好容貌和完美的黄金比例身材,艾逸贞凭借清纯可爱的面孔、性感妖娆的身材成功跨行进入影视圈,并成为各大导演看好的新星。
   
 李珈惠,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出生地:青海。出生日期:1992.05.06。模特、影视剧演员,拥有中日混血1/4日本血统。
  
 李春季,女,生于1969年,青海省西宁人。田径运动员,曾获1986年获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5000米竞走冠军、东亚运动会10公里竞走冠军。
  
 袁复栋,生于1985年5月,青海格尔木人,登山好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手,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与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并肩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金瀚,1993年6月生于青海省西宁市,现就读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表演系2010级本科班。

5. 盘点当代青海名人有哪些

  历史名人是人类文化的象征,人是文化的发掘者。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历史名人辈出。不同的民族文化,涵养了不同的人。那么当代青海名人有哪些?一起来 青海文化 中看看。
 
  
 
   艾逸贞,演员、时尚嫩模,就读于传媒大学。有着“广告新宠”、“前沿时尚嫩模”之称,从小就出落得身材高挑,多才多艺,天生丽质的好容貌和完美的黄金比例身材,艾逸贞凭借清纯可爱的面孔、性感妖娆的身材成功跨行进入影视圈,并成为各大导演看好的新星。
 
   李珈惠,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出生地:青海。出生日期:1992.05.06。模特、影视剧演员,拥有中日混血1/4日本血统。
 
   李春季,女,生于1969年,青海省西宁人。田径运动员,曾获1986年获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5000米竞走冠军、东亚运动会10公里竞走冠军。
 
   袁复栋,生于1985年5月,青海格尔木人,登山好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手,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与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并肩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金瀚,1993年6月生于青海省西宁市,现就读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表演系2010级本科班。

盘点当代青海名人有哪些

6. 青海省作家协会的理事成员

青海省作协驻会机构属于文联之处级建制。有四名编制,现有驻会干部二人,主席一名,秘书长一名,十名副主席均为兼职,没有专职副主席,五名专业作家,由于作协不属于事业单位,无法评定职称,专业作家编制归属到省文学创研室,创研室由省文联副主席马有义分管。青海省作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主席、副主席名单主席:(1 人)梅卓副主席:(11人)马学功、孙胜年、班果、时培华、肖黛、马钧、尹海杰、马海轶、多杰才让、李成虎、祁建青2008年12月23—24日,青海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共有98名代表参加。董生龙作了题为《高举旗帜、围绕大局、锐意创新、潜心创作,大力促进青海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工作报告,通过了《青海省作家协会章程》(草案)。选举产生了省作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主席团。梅卓当选为主席,马学功、孙胜年、班果、时培华、肖黛、马钧、尹海杰、马海轶、多杰才让、李成虎当选为副主席,李向宁担任秘书长。大会还聘请董生龙为名誉主席,聘请吉狄马加、鲍义志、格桑多杰为荣誉主席,聘请王文泸、王立道、王贵如、白渔、朱奇、多杰才旦、陈士濂、居·格桑、程枫、察森敖拉为顾问。2011年12月青海省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第十次委员(扩大)会议增补祁建青为副主席。  青海省作协第六届委员会共有委员78人,主席团委员36人,副主席11名。驻会机构属于青海省文联之副厅级建制。现有驻会干部4人,主席1名,副秘书长1名,干部2名。副主席均为兼职。

7. 青海省作家协会的发展历史

“五·四”时期,即有一些著名的文艺家,如郑君里、王洛宾、王云阶、吴越荫、张大千、李朴园、吴晓邦、于右任、范长江等先后到青海,促进青海的新文艺运动。抗战初期,著名作家老舍来到西宁,多次向文学爱好者宣讲新文学的创作情况和意义。他在西宁第一中学作了《什么是新文学》的专题报告,极受听众欢迎。他为青海的青年文学作者作了《怎样写作》的讲座。他的来青和讲演轰动了青海的文艺界。此后,各学校学生自办的文艺小报接踵而出。《青海民国日报》也开辟了文艺副刊。一批有理想、有知识的青海青年到内地求学工作,有的留学国外。崭新的世界使他们眼界大开。他们接触了一些文学名家,创作了一批有分量的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以后青海的文学活动日趋活跃。1954年,青海省垣文协举办文学创作讲习班,每周一次。并编印活页材料。1955年6月,成立了青海省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为程秀山。1960年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主席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静涛兼任。1981年6月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共有153名全省各民族会员代表出席。杨友德作了题为《大力发展和繁荣我省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章程》,选举产生朱世奎为主席,赵亦吾、王歌行、罗洛、陈士濂、朱奇为副主席的主席团和理事会。1988年12月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共有90名代表出席。朱奇作了题为《乘改革的大潮,进一步振兴繁荣青海文学事业》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朱奇为主席,陈士濂、白渔、程枫、王昌耀、王泽群、王立道、多杰才旦、察林敖拉为副主席的主席团。1998年6月,青海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共有近100多名代表参加。程枫作了题为《高举伟大旗帜,肩负伟大使命,努力建造青海文学新世纪的辉煌》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省作协第四次理事会和主席团。董生龙当选为省作协第四次理事会主席团主席。马学功、井石、多杰才旦、居·格桑、梅卓、程枫、鲍义志、察森敖拉当选为副主席,聘请了陈士濂、白渔、朱奇、王昌耀、王立道为荣誉主席。现状1998年,经青海省文联党组研究,并报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后经青海省编委批准,青海省作家协会驻会主席为副厅级领导干部。现任主席团成员有:主席:董生龙,副主席:井石、程枫、鲍义志、居·格桑、多杰才旦、马学功、梅卓、察森敖拉、时培华、肖黛。高宁任秘书长。会员队伍: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较为迅速。截至2006年3月,已从“文化大革命”前的40余人,发展到遍及全省6州、1地、2市的635人。其中有藏族、蒙古族、土族、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会员175人,女会员61人,已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有32人,女会员3人。现任领导情况介绍:董生龙:由青海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副厅级驻会主席。笔名钱稹,陕西乾县人,1949年出生。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省文艺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省报告文学笔会副会长、省期刊协会副会长。现为省文联党组成员,兼《青海湖》杂志主编、《牧笛》杂志主编。历任青海省海西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海西州文联主席、青海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曾创办《瀚海潮》、《文化大世界》两种期刊,并兼任主编。其文学作品散见于国内外报刊。专著有诗集《草原的风,飘去》;诗配画《柴达木》、《爱我青海五字歌》;小说集《金黄色的光线》;报告文学集《江海风采》,电视剧《魂归可可西里》及国家百部重点图书《青海辉煌五十年》撰稿。作品曾数次获国家、省级奖。诗歌被译为罗马尼亚文、塞尔维亚文及比利时文发表。

青海省作家协会的发展历史

8. 青海省作家协会的介绍

青海省作家协会作为青海省文联的团体会员,其前身为青海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55年6月,主席为程秀山。1960年在文协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主席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静涛兼任。1993年1月经青海省民政厅核准登记注册,更名为青海省作家协会,简称省作协。青海省作协自成立以来,一直在省文联内办公,其驻会机构属于文联之处级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