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前景是怎样的? 要速度挖。

2024-05-18 11:50

1. 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前景是怎样的? 要速度挖。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神舟”三号飞船舱盖被打开,阳光照在“模拟宇航员”的脸上,拟人载荷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模拟宇航员”安然无恙。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前景是怎样的? 要速度挖。

2. 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国未来航天主要的工程任务和目标: 

  一是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 

  二是实现绕月探测,2007年下半年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绕”月探测;在成功实施绕月探测之后,进行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实现“落”月探测;在落月探测成功后,实施月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 

  三是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将在天基、近空间、空基不同层次进行大气、陆地、海洋的综合观测,形成全天候、全天时、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能力,并可根据需要对特定地区进行高精度观测。 

  四是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自主研制并建成由12颗静止轨道和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由30多颗不同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授时和用户位置报告能力。 

  五是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目前的9.5吨提高到25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5.2吨提高到14吨。

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很快,未来需要更多人才。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着上组合体实现月面五星红旗展开,这是中国在月球表面首次实现五星红旗的“独立展示”。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着1731克月球样品成功安全返回地球。
“1731这个数字也很偶然巧妙,探月工程启动至嫦娥五号返回,正好17年,分3步走,1次成功。刚好是1731。”妙语连珠的演讲,让不少参加活动的香港青少年航天迷们兴致盎然。

航天生活:
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这些不利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在这种环境中,航天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
面对严峻的宇宙空间环境,怎样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呢?我们的科技人员为其研制了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即密闭座舱,用来保护航天员。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4. 我国航天事业的又有什么发展

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对我国人民有很长远的利益。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前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特别是现在的“神州飞船”计划一旦获得成功,将如同60年代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引起全世界的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毫无疑问,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日渐重要。而载人航天技术显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太空工厂”可以几乎像是在变魔术一般,在微重力、真空和无对流的条件下,制造出地球上难以形成的合金材料和其它的相关产品,可以想象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那么这次由太空技术引发的“新工业革命”最终将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现有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样将充满整个市场的各个角落。

5. 祖国的航天事业会有怎样的未来?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中国航天事业要进一步发展,技术进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放开民间力量进入太空。

实际上,航天最开始就是民间搞起来的。美国人戈达德,德国人布劳恩发明了最早的火箭发动机。后者还被德国政府看中,搞出了V1、V2火箭。二战后又被弄到美国,作了一系列火箭。

冷战时期各国政府大力投资航天,搞出不少飞跃性的成果。给人的印象是平民搞不起这个事情。但今天已经不是这样。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成本大大下降。现在发射一艘无人飞船到火星只需要两亿多美元,拍摄《火星救援》电影差不多也花了这么多钱。造一架能飞到卡门线(一百公里高空)的火箭飞机,造价与一辆F1赛车差不多。

这意味着很多民企都可以航天做这个事。所以美国谷歌公司,微软的二老板等等都掏腰包自己搞航天公司。美国私营的“龙飞船”已经能为空间站搞运输了。而美国民营公司开发返回式飞船,说明民企在技术上也可以领先了。

美国政府也比较支持这件事,美国宇航局会主动向民企下订单,雇用民间飞船,还要开放监测系统给民企。发射航天器需要遍布全球的监测网,有不少是在美国海外基地,或者海洋测绘船上,民企无法自己从头搞一套,如果没有宇航局开放自己的监测系统,民企连发射实验都搞不了。

展望将来,航天的主力一定是民间力量,因为只有有利可图,航天才能发展起来。完全由政府来搞,变成纯公益化的事业,动力是不够的。象冷战那样的外部环境以后不大可能存在,纳税人就会质疑把钱花在天上有什么用。美国冷战以后航天经费一直在压缩,原因就是总过不了议会这一关。但是民间的钱自己想怎么花怎么花,把民间资本吸引到航天中来才会有后劲。

中国最早涉及航天产业的是牟其中,二十年前以“私人发射卫星”而闻名,后来据说只是租了别人卫星的通讯频道。二十年间断断续续有人探路中国民间航天产业,多半是搭载什么东西上去。最近百度公司搞过提案,建议国家开放航天市场给民间。总得来说,中国互联网公司和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体量差不多,中国富翁数量在全球仅次于美国,但在航天这个情怀上差着很大距离。

现在中国热心航天的民间力量多半是爱好者组织,比如科创航天局。其中有些人有专业知识,可以制造火箭发动机。这个东西的结构其实比汽车发动机都简单,并且是一次性使用,不象航空发动机那么讲究耐用性。只是材料成本比较高。

另外,中国搞航天的虽然是国企,但是航天产业是个巨大的链条,涉及很多领域,其中有不少活,比如探空火箭,已经外包给民企。而这些民企已经在给航天国企打工过程中有了技术积累。

防碍民间航天的另一个因素是政府对高空航权是有管制的。火箭发射后卫星会入轨,其它部分要掉下来。所以发射时都要在经过地区作预警,作管制。经常有火箭残体砸坏地面财物的报导,只是还没有砸伤人的事情。这说明了航天发射的危险性。民企随便找个地方发射火箭是不可能的,但是官方现在也没有相应政策法规来规范这件事,导致民企在这方面无所适从。

总之,官方铺路,民间发力,航天事业才能大有作为。

祖国的航天事业会有怎样的未来?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6.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我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2021年10月17日,航天发射次数一年内“首次突破40次”。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1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成功率93%,第二个100次发射仅历时7年,成功率98%,发射周期从60天缩减到不到20天。

航天事业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空间技术,二是空间应用,是让航天技术产生实际应用,三是空间科学,即不以技术和应用为目的,而是探索和发现新规律。

中国航天创建60余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随着未来关键技术的不断攻关,中国进入空间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7. 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有怎样的影响

  有很大的作用的。
各种应用卫星:
如通讯卫星,我们所看的电视节目就是通过通讯卫星传播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通讯卫星还使得不同地区在有线通讯网络无法使用时(如遭遇地震、海啸等)能够保持通讯联系。
导航卫星,为我们日常生活出行、灾害救援、制导武器提供定位服务。
其他的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国土普查卫星等对国家的国民生产、环境减灾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航天技术同时是各种高技术的综合,发展航天事业能够极大地提升一个国家的高技术基础能力,促进高技术的应用。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带动了美国材料、通信、半导体、动力、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为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大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阿波罗”计划同时产生了许多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如笔记本电脑、纸尿裤等。

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有怎样的影响

8. 祖国的航天事业会有怎样的未来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中国航天事业要进一步发展,技术进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放开民间力量进入太空。

实际上,航天最开始就是民间搞起来的。美国人戈达德,德国人布劳恩发明了最早的火箭发动机。后者还被德国政府看中,搞出了V1、V2火箭。二战后又被弄到美国,作了一系列火箭。

冷战时期各国政府大力投资航天,搞出不少飞跃性的成果。给人的印象是平民搞不起这个事情。但今天已经不是这样。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成本大大下降。现在发射一艘无人飞船到火星只需要两亿多美元,拍摄《火星救援》电影差不多也花了这么多钱。造一架能飞到卡门线(一百公里高空)的火箭飞机,造价与一辆F1赛车差不多。

这意味着很多民企都可以航天做这个事。所以美国谷歌公司,微软的二老板等等都掏腰包自己搞航天公司。美国私营的“龙飞船”已经能为空间站搞运输了。而美国民营公司开发返回式飞船,说明民企在技术上也可以领先了。

美国政府也比较支持这件事,美国宇航局会主动向民企下订单,雇用民间飞船,还要开放监测系统给民企。发射航天器需要遍布全球的监测网,有不少是在美国海外基地,或者海洋测绘船上,民企无法自己从头搞一套,如果没有宇航局开放自己的监测系统,民企连发射实验都搞不了。

展望将来,航天的主力一定是民间力量,因为只有有利可图,航天才能发展起来。完全由政府来搞,变成纯公益化的事业,动力是不够的。象冷战那样的外部环境以后不大可能存在,纳税人就会质疑把钱花在天上有什么用。美国冷战以后航天经费一直在压缩,原因就是总过不了议会这一关。但是民间的钱自己想怎么花怎么花,把民间资本吸引到航天中来才会有后劲。

中国最早涉及航天产业的是牟其中,二十年前以“私人发射卫星”而闻名,后来据说只是租了别人卫星的通讯频道。二十年间断断续续有人探路中国民间航天产业,多半是搭载什么东西上去。最近百度公司搞过提案,建议国家开放航天市场给民间。总得来说,中国互联网公司和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体量差不多,中国富翁数量在全球仅次于美国,但在航天这个情怀上差着很大距离。

现在中国热心航天的民间力量多半是爱好者组织,比如科创航天局。其中有些人有专业知识,可以制造火箭发动机。这个东西的结构其实比汽车发动机都简单,并且是一次性使用,不象航空发动机那么讲究耐用性。只是材料成本比较高。

另外,中国搞航天的虽然是国企,但是航天产业是个巨大的链条,涉及很多领域,其中有不少活,比如探空火箭,已经外包给民企。而这些民企已经在给航天国企打工过程中有了技术积累。

防碍民间航天的另一个因素是政府对高空航权是有管制的。火箭发射后卫星会入轨,其它部分要掉下来。所以发射时都要在经过地区作预警,作管制。经常有火箭残体砸坏地面财物的报导,只是还没有砸伤人的事情。这说明了航天发射的危险性。民企随便找个地方发射火箭是不可能的,但是官方现在也没有相应政策法规来规范这件事,导致民企在这方面无所适从。

总之,官方铺路,民间发力,航天事业才能大有作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