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湖镇的人民生活

2024-05-11 02:05

1. 界湖镇的人民生活

1949年前,广大人民群众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年均粮食80公斤,经济收入很低。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290公斤, 经济收入46元。70年代,农村以玉米、地瓜为主粮,80年代,以小麦面粉为主食,90年代,以面食加鸡、鱼、肉、蛋。有90%以上的农户建设砖石结构的新居。界湖(东、西、南、北四个村)及水湖套村60%以上住进二层高档小康楼。全镇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3万余部,移动电话2万余部,闭路电视普及率70%。80年代普及自行车,90年代摩托车、机动三轮,各种汽车已逐步成为代步工具。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56元。

界湖镇的人民生活

2. 界湖镇的历史沿革

界湖镇历史悠久。界湖村北三皇庙建于北宋,由此可知立村当在北宋之前。该村西有山,东有岭,山岭下有大片湖洼,村处中间高地,界于湖洼之间,故名界湖。界湖镇北宋时期属沂水县。1936年2月,设依汶区界湖乡。1939年10月设沂南县后,为沂南县界湖乡。1958年10月改称界湖公社。1982年2月称界湖镇。

3. 界湖镇的介绍

界湖镇地处沂南县境中部偏北,北与铜井镇相连,南与张庄镇、大庄镇接壤,西与依汶乡毗连,东至沂河,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1.07万公顷,耕地面积4333.3公顷,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 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花生、大田菜等。全镇水域面积311.2公顷,荒山面积312.6公顷, 植被覆盖率85.2%。该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故里,全国最大的诸葛亮铜像坐落于镇内卧龙山公园。

界湖镇的介绍

4. 界湖镇的镇村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界湖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委、县政府很重视县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扩建新区,特别是1978年以后,制定了县城建设规划,开创了建设县城的新局面。至1989年,县城北至文化路,南至芙蓉路、东至界湖4个村,西至仙姑山东城,面积350公顷,人口33041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19266人),平均每人占地106平方米。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原界湖村(现为东、西、南、北4个行政村) 成了集中的居民区。新城区东自镇中街,西至仙姑山东城,北自广播电视局,南到日用玻璃厂,纵距2.5公里,横距1.8公里。新建楼房139座,总建筑面积32.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楼35座,建筑面积3.59万平方米。有文化路、人民路、市场路、交通路、芙蓉路、历山路、花山路、劳动路、南外环路9条主要街道,总长度为14.13公里,平均路宽23.7米,沥青路面占43.5%。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64公里,其中人民路、历山路、花山路、交通路、市场路为主干路、全为沥青路面,计长1.89万米,平均宽度28米。组织建设中共地方组织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始称东平区委,1951年以后命名为沂南县第一区委,1955年10月又以地名称谓,一区委改称大成区委,该镇于1955年秋成立,1958年区划调整时撤销并以此为基础扩建为界湖镇(大镇),改称界湖人民公社,划归沂水县。1961年8月, 沂南县制恢复, 界湖公社重新划回沂南县, 1963年又改称界湖区委,1968年恢复称界湖公社,1981年12月界湖公社改称界湖镇至今。1949年底, 境内有中共党员372人,党支部28个,1976年底,中共党员总数达到1560人。2000年底,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3130人。1997年在全镇开展了农村党支部达标升级活动,全镇62个党支部全部通过检查验收。1998~2000年共完善调整班子21个,调整支部书记18人,占党支部书记总数的26%。加强了党组织规范化建设,69个村支部健全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镇委投资1.5万元,购置一套电教设备,装修了党校,各村重新修建了文化大院,全镇累计投资20余万元,实现村村有活动室,52个村配备了“两机”。通过三年组织整顿,有6个村被临沂市委评为“九间棚式”先进党支部,有9个村被县委评为“五好党支部”,有28个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小康村”。基层政权建设1958年2月, 境内有界湖镇人民委员会、独树乡人民委员会、明生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10月。界湖镇、独树乡、明生乡合并,成立了沂南县界湖镇人民政府。1963年5月改称界湖区公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改称界湖区公所,1968年4月又改称界湖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选举产生了界湖公社管委会。1982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界湖人民公社管委会改称界湖镇人民政府。1985年9月,乡镇区划调整,原界湖镇东部20个村和原铜井镇东南部5个村组成独树乡。2001年1月12日,独树乡又撤并到界湖镇至今。现任界湖镇党委书记:赵成林现任界湖镇镇长:张德新

5. 界湖镇的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20万元。2000年为22.3亿元,在临沂市占第八位。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20.8亿元,在全临沂市占第七位。现有个体、私营业户3800余家。形成了以建筑、建材、饮食服务、商贸流通、木材加工为主体的乡镇企业体系。2000年完成财政收入1640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金额3.5亿元。现在镇内规模最大的集体企业为水湖套居委的宏达集团,该集团以阳都商城为主体,年可实现产值过亿元,连续三年上交税金逾百万元;华兴公司作为镇办第一大企业,现已改制成私营企业;规模最大的私营企业是沂南华懋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猪屠宰加工与销售,产品销往20余个大中城市,并通过香港转口国外,连续5年上交税金都在100万元以上;大成庄农贸市场,大牲畜交易量每集日可达300头以上,在全市名列前茅,专门从事皮毛加工、经纪等行业的人员达400余人。柳行、石浪头等村的个体油坊共14处。第一产业1953年粮食总产仅513万公斤,人均171公斤,农民人均年收入36.10元。1978年粮食总产为1201万公斤,人均222公斤,农民年均分配52.4元。1978年,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亩产由1949年的60.5公斤增加到1980年的177.5公斤、 1990年520公斤、1997年的700公斤,水稻种植面积由1963年的不足千亩(67公顷),亩产216.5公斤,发展到2000年的600公顷,亩产达480公斤,总产达2.19万吨。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黄烟、草莓、西瓜等,花生种植面积年均67公顷左右。1990年草莓已有种植,到1999年发展草莓67公顷多,马家营村成立了草莓协会,具体负责草莓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并帮助草莓种植户跑销跑运, 在该村的带动下,全镇已有近10个村开始种植草莓,每亩草莓年均收入达400 0元以上。1990年全镇有林地面积1073.3公顷, 其中用材林192公顷,四旁植树60万株,林木覆盖率24.82%。全镇有木本植物116种,分属于32个科、53个属,有古稀树木2棵,镇驻地1株银杏树,树龄500余年,圣良庄村西1株银杏树,树龄300余年,用材树种以欧美杨和刺槐为主,经济树种主要有苹果、板栗、桃等。1990年果品总产量70万公斤。村办苹果园实现利润14万元, 缴纳税金2.4万元。1993年全镇林地面积1526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31.1%。1995年汶河西岸的辉峨、朱家岭村被省林业厅列为沂蒙绿化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1996~1997年,共栽植经济林150.3公顷,整个小流域形成了千亩(67公顷)板栗园、千亩(67公顷)油桃园、千亩(67公顷)柿子园、千亩(67公顷)杂果园, 至2000年底全镇林地面积达到1186.7公顷,其中用材林267.8公顷,防护林866.7公顷,经济林510.5公顷,天然灌木林1.3公顷。地堰开发213.3公顷,农田林网133.3公顷,林木覆盖率32.5%。总计林木蓄积1.7万立方米。果品总产量80余万公斤。新引进华酥梨、油桃等经济林新品种,发展面积82公顷。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5亿元,其中种植业8200万元,林业1800万元,畜牧业5000万元。第二、 三产业1947年土地改革前,界湖镇有4个榨油作坊、5个酿酒作坊、1个螺丝作坊。1978年后,工业发展迅速,行业主要有:机械、化工、建材、建筑、食品加工等。1990年四级企业发展到1500个,从业人员1.26万人,四级企业完成总产值1.2亿元, 其中镇办企业完成总产值760万元,村办企业完成产值2700万元,四级企业实现利税1160万元。1992年选聘了13名科技副镇长领办了维纶塑料管厂等46个项目,镇办企业新增产值3600万元,是年完成企业总产值2.09亿元,实现利税2100万元。1993年扩建了阳都批发市场, 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2116处,比1992年增加了640处。华兴公司立足城区优势,积极与县级大中型企业搞配套联合,围绕摩托车、制鞋、电子元件、 酿酒等项目发展配套企业42家,华兴公司依靠华日集团扩大项目4个,当年完成总产值4600万元。是年四级企业完成总产值3.12亿元,实现利税3160万元。1994年新建了南村商场, 沿县城街道新建扩建门头720间,新增第三产业网点900多个。1995年镇委、镇政府确立了乡镇企业上规模,个体、私营企业上速度的工作思路,制定并下发了《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使乡镇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组建了华兴企业集团、华盛企业集团、宏达企业集团、金汇集团公司。镇办罐头厂被华兴公司兼并, 新建线束厂。小白石村冷冻厂以152万元的价格一次性出售给郑光胜,当年即上交税金近100万元,成为民营企业的利税大户。是年新发展为华日集团配套的企业36家,在声乐鞋厂的带动下新发展制鞋业26家,全年四级企业总投入6800万元,新建铸造厂,扩建了华盛公司、金场金矿、团山造纸厂、阳都商场等82个项目,广泛开展产品质量效益年活动,当年全县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现场会在界湖镇召开,年底镇政府拿出56万元现金,奖励了在乡镇企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1996年,乡镇企业的发展纳入村支部书记政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发展中实行领导挂靠, 政策倾斜。重点抓好了6个强村和16个民营企业大户的发展,华兴公司当年完成产值1800万元, 实现利税820万元。当年新上技改项目75个。新建了占地12公顷的民营工业园和容纳120户批发零售的西村小百货商场。当年投产见效。年新增产值8700万元,华兴企业集团、宏达集团产值过亿。华兴企业集团、金汇企业集团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中型二档企业。1997年对沂南县畅达塑料厂、 沂南县农机配件中心、沂南县青经贸公司等7处企业由集团企业改为个体私营企业,对华兴公司等5处龙头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金场金矿以转让资源探采权为代价,以转嫁铁厂的债务为条件,一次性折价1800万元卖给沂南金矿;华兴公司将三轮摩托车组装厂、塑料厂1800万元的资产转让加入华日集团公司。在华日集团长期占有股份,年可分得红利300余万元,下属的包装箱厂、灯具厂、线束厂、喇叭厂、配件中心等一次性出售给个人,成为独资私营企业,将原华兴公司改制为华兴有限责任公司, 镇政府回收资金1300多万元, ;消化转移债务1400万元。1997年,全镇乡镇企业发展到2916户,比1990年增加1816处,从业人员达到2.36万人, 四级企业实现总产值11.68亿元,其中镇办企业实现总产值1.86亿元,村办企业实现总产值2亿元; 四级企业实现利税1.17亿元。镇村二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400万元, 其中,镇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400万元,村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1999年, 全镇根据年初制定的“经济发展十条意见”,新发展个体及私营企业570个,全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7.2亿元,实现利税1053万元。全镇累计固定资产投入3000万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镇财力86%来自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郑光胜的华懋集团经过技改,扩大生产场地,在利税上又有新突破,1999年上交税金243万元,成为全县个体、私营经济第一利税大户,被县人大授予“沂南人民勋章”1枚,镇党委、政府授予其“界湖镇人民勋章”1枚。1997年全镇有商业企业1060处, 比1990年增加720处;从业人员4200人,增加2900人;营业额达到5600万元,增长3倍;实现利润580万元,上交税金68万元,分别增长3.2倍和2.9倍。1990年先后建成阳都商场、城南综合商场、西村小百货商场、民营工业园,总投资5200万元。1990年全镇共有饮食服务业124处, 从业人员854人,年营业额355万元,实现利税38万元。1997年饮食服务业发展到430处,其中私有416处,年完成营业额2200万元,实现利税230万元,实缴税金52万元,村办14处,营业额900万元,实现利税92万元,缴税12万元。沂蒙大酒店、丽都华府、天山大酒店等10余处,设施完善,服务一流,远近闻名。1990年有运输专业户251处, 拖拉机243台,从业人员850人。1997年运输业发展到640处,汽车80台,拖拉机920台,从业人员1800人,实现利税600万元。1990年镇村两级有建筑企业4个, 从业人员1380人,年建筑产值3000万元,到1997年镇村两级建筑企业8处,在职职工3060人,年建筑产值4200万元,实现利税460万元,上缴税金240万元,个体建筑队26个,从业人员1200人,建筑安装产值2300万元,创利税290万元,缴税12万元。1989年建敬老院一处, 占地面积0.8公顷,房屋63间,总投资48.7万元,1999年敬老院有管理人员4人,安置五保老人22人。

界湖镇的经济发展

6. 界湖镇的乡镇荣誉

2000年,界湖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乡镇第八名,全县第一名。获得的荣誉称号有:山东省“沂蒙绿化工程样板点”、山东省土地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财政工作先进单位、临沂市经济强镇、临沂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临沂市乡镇企业明星乡镇、临沂市个体私营企业经济强镇、临沂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