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骗补”动机是什么?

2024-05-12 06:03

1. 上市公司的“骗补”动机是什么?

无非就是让股价上涨 最终为了套现

上市公司的“骗补”动机是什么?

2. 为什么电动汽车大家都知道骗补贴,政府不但视而不见,还要助纣为虐?

最近,汽车界一不小心又给全国人民贡献了一个大新闻。
9月8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调查清查做了初步通报,并向外公布5家一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的企业予以公开曝光。
就在财政部这份通报公布的同时,一张更详细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核查处置结果”在新能源企业的微信群里流传开来。更多的主流企业都出现在了名单中……
财政部“名单”
单家企业骗补即达5.2亿
财政部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抽查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营状态。

财政部的《通报》中明确提及骗补的这五家企业分别是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河南少林客车。财政部对其骗补情况和金额以及未来的惩罚都做了详细的通报。
其中,仅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一家,就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21万元。
近5.2个亿!这还只是一家车企!

3. 新能源汽车骗补漏洞到底能不能堵住

今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开始实施。新补贴政策的最大看点是, “门槛”提高,普惠式补贴退场。同时,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严惩骗补。
说起新能源汽车骗补,还真是触目惊心。去年9月,财政部检查发现,一些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在曝光的汽车骗补五大典型案例中,五只“硕鼠”涉及资金10亿元。
上个月,工信部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对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这是国家自实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制度以来,第一家被取消生产资质的企业。据介绍,吉姆西公司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亿元。
工信部的处罚措施还包括,对涉及“有牌无车”的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
财政资金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决不允许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这些举措,彰显了国家整顿新能源汽车领域骗补问题、规范行业发展的决心。详情:http://nev.ofweek.com/2017-01/ART-71011-8440-30091638.html

新能源汽车骗补漏洞到底能不能堵住

4. 骗补这个毒瘤需要靠什么治?

近日,以农机制造起家的山东常林机械集团破产重组一案,引起了舆论关注。这家企业去年7月就向法院申请破产重组,为何此时引发热议?原来,据媒体报道,这家企业从2010年至2015年累计获得国家专款资助达15亿元,而据企业员工披露,其一款液压泵是将日本产品的油漆涂掉换上自己的标牌。

如果这一说法属实,该企业显然涉嫌骗取国家巨额补贴。这种骗补手段极为恶劣,不禁让人想起曾经沸沸扬扬的“汉芯事件”。发生于2003年的“汉芯一号”造假事件,当事人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根本就没有研发出任何芯片,而是将从美国买来的芯片雇民工用砂纸磨掉原标志,印上“汉芯”标志,从而借此轻松骗取上亿元科研基金。山东常林的造假行为手法如出一辙,堪称“汉芯式”造假,而且其骗取的国家补贴数额更大。
要不是山东常林陷入困境,申请破产重组,其骗补的内幕说不准还被捂得紧紧的,甚至还可能继续申请和获得补贴。更要看到的是,这家企业申请国家补贴并不是一次性申请的,而是在多年时间里,通过十几个项目分别获取。也就是说,如果在项目审批、结题验收时加强把关,哪怕是到企业去认真调研,有关部门恐怕也不会被骗得团团转。

这个事例,彻底暴露了针对企业研发的财政补贴的监督是多么不足与滞后。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看到有相关部门就此介入调查和问责。这或许正是企业骗补现象猖獗的一个深层原因。
类似问题,可资比较的是针对企业的新能源车补贴的“沦陷”。从2009年起到2017年,据统计,国内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累计高达2000亿元。一开始,只要是续航里程15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4.5万元,地方政府等额补贴,一辆车加起来就至少有9万元补贴(不含其他特殊补贴)。
其结果,非但没有换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的长足进步,反倒引来了不少骗补的“苍蝇”。有些企业以次充好,用品质低劣的产品骗取补贴,导致补贴比造车成本还多不少,还有些企业成立子公司,左手倒右手,自产自销,骗取补贴。而在客车制造领域,为了尽可能多地拿到补贴,有些厂家干脆让客车、公交车在路上空跑,以满足获取补贴的条件。

可悲的是,尽管从财政获得巨额补贴,许多车企仍然陷入亏损困境。这一点也和山东常林非常相似。据评估,山东常林及旗下公司资产总额为44.29亿元,负债总额却高达66.93亿元。由此可见,财政补贴这种措施和手段对企业的正面效应当重估,这么做往往既不能提高企业研发积极性,也无助于企业长远发展。就像人一样,企业有财政补贴作为支撑,就很难有积极性去面对市场竞争,贴近用户需求,研发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
多年来,企业骗补就像无孔不入的毒瘤,与财政补助相伴而生,要铲除这个弊端,除了加大监督力度和法律惩罚,还要把问题更多地交还给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去催生企业动力,提高创新研发积极性。骗补这个病,还真要靠市场治。
来源:钱江晚报

5. 工信部官员如何看新能源骗补?

距离新能源骗补风波的爆发已经过去了近两年,如今的新能源市场似乎已经回归了平静。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再次提及新能源骗补问题。
他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确实也出现了少量企业钻政策的空子进行骗补,我们在去年已经对五家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了查处并处理。同时,我们已经修改完善了补贴政策规定。”
对于新能源市场目前整体的发展情况,苗圩表示:“骗补毕竟是少部分企业非法的行为,大部分企业还是好的。”
会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也表示:“骗补这个事过去了,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个事已经解决掉了。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汽车头条APP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目前极少有新能源骗补的问题出现,中国新能源市场可以说已经走出了骗补的风波。”
而在两年前,当新能源行业的骗补行为被曝光之时,业内人士谈及此事的语气并没有这么轻松。
2016年初,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就曾公开表示:“高达7万辆的‘数据黑洞’背后,很可能是车企假售之后将电池拆分倒卖获利的骗补行为。”
在骗补一事刚刚初显苗头的的时候,包括行业专家都表现出一股不安的情绪。“出现骗补,这是政策制定之初始料未及的。”在2016年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
而对于骗补一事,从一开始苗圩便表明了强硬打压的态度。“不管有多少辆,发现一起绝对要处置一起。这些企业不像别的,它跑不了,国家财政的补贴也没有全部到位,没补的这些钱一定扣下来不给它,已经补的这些钱一定要扣回来,并且还要依法进行处置,直至取消这些企业的资质。”2016年3月21日,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称。
果然,在国务院牵头调查下,经过9个月的摸底大调查,9月8日,涉嫌新能源骗补企业的名单终于浮出水面。其中,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河南少林客车这5家企业在列,骗补总金额已经超过10亿元。

有消息表示,除了被“点名通报”的这5家企业外,还有其他15家企业也涉嫌骗补但尚未公布。据悉,吉利、力帆、天津比亚迪、江淮、日产、宇通、中通等主流汽车企业也在被查处名单当中。
与此同时,在新能源车辆闲置方面也是触目惊心,关联方闲置涉及33家车企,共30414辆,涉及补贴金额达到16.96亿元。
骗补名单的出炉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新能源领域甚至汽车产业都处在了风雨飘摇的危机时刻。新能源汽车还要不要发展?政府当如何救场?新能源行业的下一步又将如何发展?
财政部经建司宋秋玲在2016年8月21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上表示:“新能源补贴会持续,但要进行调整”。
在政府追查骗补企业近一年时间后,新能源市场补贴新政终于在2016年12月30日正式出炉,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该补贴政策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相比于原本的补贴政策,2016年12月30日出台的新能源补贴新政在整车能耗、续驶里程、电池性能、安全要求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设置了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细化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案,补贴标准按电池电量分档累退。
与此同时,工信部还设立了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加强新能源产业的监督检查;对涉及骗补的企业以及协同骗补的人员进行法律追责。
“对于出现的个别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铤而走险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资金,去年我们对这些企业已经依法进行了处罚。”2月17日,苗圩在新闻通气会之中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跟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一起来研究调整补贴的政策,提高企业和产品进入的门槛,完善补贴资金的申报程序,同时加强对新能源汽车销售使用环节的在线监管,用这些办法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举行之前,苗圩对再次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明确表态:“对骗补行为零容忍,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决心坚定不移。”

正当新的补贴措施逐步推进,新能源市场逐渐走稳的时候,蟹岛的一把大火又将新能源骗补问题“抬上了桌面”。
5月1日,北京朝阳区东苇路蟹岛度假村停车场上目测有80辆左右的新能源电动大巴突然起火。由于这是自2009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以来国内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新能源火灾事故,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官方表示火灾发生前后,蟹岛西侧桩群没有车辆充电行为,而后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也给出初步解释称堆积的杨柳絮快速燃烧波及停车场。
不过由于新能源汽车起火、自燃事件时有发生,舆论还是将其与骗补一事联系起来,认为火灾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为了拿到新能源补贴而忽视了电池质量,导致此次火灾的发生。此事在舆论发酵后便没了下文。
而新能源终端销售市场似乎并没有受到蟹岛火灾事件的影响。进入第三季度,随着补贴退坡对新能源市场的影响减弱,新能源市场的产销增速有所提升,有逐渐走出骗补阴影的势头。
最新的销量数据显示,2017年前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42.4万辆和39.8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0.2%和37.7%。
“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又恢复到正常发展的阶段,1-9月份累计产销量比去年同期都增长了30%以上,现在我们月产销规模接近8万辆,如果不出大的意外,我们估计今年到年底有可能还会比去年大概有30%左右的产销量增长幅度。”苗圩表示。
两年时间过去,新能源骗补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性词汇了吗?骗补在未来究竟是否会杜绝?
随着四部委在新能源骗补问题上毫不姑息地“严打”以及后续补救措施的不断推出,在苗圩看来,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已经趋近理性。
“9月28日,我们刚刚公布了双积分管理办法,这就是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下一步,我们还要密切关注这个产业的发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扶持这个产业发展。”苗圩表示。

工信部官员如何看新能源骗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