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2024-05-04 18:30

1. 先秦儒家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先秦儒家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2. 先秦时期的价值观是怎么了

先秦的人有些东西今天来看不值得称道,当时的人们到了疯狂的地步啊
就说最典型的伯夷叔齐,这两个宁可饿死也不吃周家的东西。明明是一对愚忠,还被万人称道,受虐狂吗?
再说公子申生,重耳让你跑你还不跑。骊姬让你给她别簪子你就别呀。骊姬给你爸下毒你还不赶紧跑。结果,死了吧。
还说介子推,重耳没吃的就不能吃点野菜野果吗?谁说非得吃肉啊,割下大腿肉干嘛。后来宁愿被烧死也不从山上出来,这是要干什么?
还有我至今无法理解二桃杀三士,他们三个就为了一个桃子至于的吗?实在是病的不轻。
另外左伯桃为了怕羊角哀冻死,把自己的衣服给羊角哀,最后自己冻死了,羊角哀也为了他自杀。这个我看是闲的。
还有子路,都要被杀了还要讲究帽子戴的正不正,这是重视形象到了疯狂的地步啊。
我最纳闷的是互相割自己的肉的那两个人,恐怖啊,不细思都恐极。

3.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儒家思想是什么?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仁义”,“仁”是具有着仁慈心地善良的心,人和人之间的公平随意相亲相爰,具备崇高品德修养而又聪慧的思想境界。“义”是上下齐心,患难与共,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儒家思想经典作品,四书之首,被称作“中国东方的古兰经”。一部《论语》二十篇,109次提到“仁”,一个“仁”字围绕本书。“仁”是最大的政治原则,又是最高的社会道德标示。
浅析儒家文化价值观的“仁义”二字,“仁”的基本含意是人际交往,怎么做人。经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充分发挥,产生了一整套客观的人际关系理论观念。仁者爱人,不但仅仅一种大家族伦理关系的爱,反而是关怀社会发展上的每一个人。以民为本,和蔼可亲,真诚待人。


智者利人,是亳不自私自利,专门利人的真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抢救于危急当中。视一切众生给自己的家人,对下层社会角色的困苦,颇具怜悯之心。尽自身有意义的事帮助别人,关爱他人,心存高尚品德,给与老弱病残的温馨。

浅析儒家文化价值观的“仁义”二字,天地大路出于“仁义”,“仁义”是为人的前提和关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一个谦谦君子的重仁义而轻于利。孟子的“仁义”观念在孟子的基本上,有着非常大的引申和自主创新。“仁义”既是社会道德观念的规范,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社区实践活动当中。心存仁德的心怀感恩,去搞好每一件事,去与每一个人的和睦相处。具有着“居仁由义”的大慈大悲,方为高尚品质的人。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观念。就时代来讲,是德道观念,即仁德、厚生,公平公正、公平正义,诚信、守信,革故、鼎新,文明行为、和睦,民主化、法制等,它是人们社会发展核心价值观念的根基。理论体系各自有:仁、义、礼、智、信,创办人是人们所熟识的孟子。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理论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之为儒家或儒家文化,由孟子开创,最开始指的是从业殡葬领域的婚礼司仪,之后为此为前提慢慢建立完善的儒家思想管理体系,变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流行,危害长远。它是我国危害较大的派系,也是我国古代的流行观念。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儒家思想是什么?

4. 先秦时期是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1.“礼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
  2.“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
  3、“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5. 先秦时期最能反映儒家思想的是

先秦时期最能反映儒家思想的是《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最能代表儒家思想。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先秦时期最能反映儒家思想的是

6. 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

主要不同在三方面,具体如下:
1、核心不同
先秦儒家的核心命题即孔子的“仁”。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者,其历史功绩在于,整理了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深入研究历史与现实的政治问题和文化问题,以仁为本,构建起儒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汉代儒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它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建立了一套以天人感应观念为核心,以阴阳五行说为框架的神学化思想体系”。汉代儒学因受官方扶持而成为天下一尊的御用之学。

2、内容不同
先秦儒学内容主要包括:
注重人的因素,重视人生价值,提倡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提倡积极的入世精神,关注现实,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倡导仁政,主张爱惜民力,关心民生,具有民本主义的思想;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倡导培养人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它以董仲舒为代表,以经学为表现形式,兼综阴阳。名、法、黄老思想,使儒学逐渐演变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作用不同
先秦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孟子、荀子等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学派。它以仁、礼为基本内容,以伦理为本位,以人道为中心,高扬人本主义精神。它是商周文化传统与世推移的结果,也是学派论战的产物。
汉代儒学董仲舒借以阐发经典论证其政治主张,有利用汉武帝迷信符命灾异以及汉代人对天命的普遍敬畏,将自己的主张与天相附会,构建起以《公羊春秋》为轴心,融合阴阳、黄老、名、法思想,用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理论构架与表现形式,具有神学色彩的儒学理论体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7. 汉代新儒学的基本内容,其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汉代新儒学的基本内容:1,核心思想是“天人感应”,以天为基础,对天下万物的加上一种外在信仰,以控制人民思想。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区别有:
1.汉代儒学吸收了刑名之学的思想,认识到礼乐刑政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主张将仁政与法治结合起来,以德为主,以刑为辅,重视道德教化,较妥善地处置了德与刑的关系,符合 逆取顺守 的治国方略;
2.最重要的是加入了神化君权的概念。董仲舒着眼于巩固整个封建国家的政*权,对儒学进行了神学化的改造,提出天人感应论,使伦理道德神学化了;提出君权神授说,为君主专*制的合理性,提供了神学的论证。
内在联系:
1.汉代儒学利用先秦儒学的理论,很好的结合当时社会环境,进行了拓展和发扬;以仁政作为约束统治者的道德规范,缓解各方面的矛盾;以强化宗法制,强化中央集*权,消弱割据势力。
2.儒家一贯提倡积极有为的人生哲学,也在汉儒这里得到发扬,一改黄老的无为之风。

汉代新儒学的基本内容,其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8.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

     C         试题分析:①项错误,人文主义是强调人性,汉代儒学开始扼杀人性;②项正确,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民本发展到君本;③项正确,先秦儒学重点在于主张仁政,反对暴政,汉代儒学则是强调维护君主的统治作为自己的目标;④项是二者的共同点,先秦儒学和新儒学都是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故选C。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先秦儒学大都是以反对苛政、主张仁政作为首要的目标,但是尚未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以后成为主流,发展成了维护君主统治的有力的工具,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其它各家思想也需要掌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