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经》中感悟人生

2024-05-17 23:28

1. 从《道德经》中感悟人生

一《道德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很粗的树木,也是从小树苗长来的。
  
  
 很高的台子,也是一点点建造的。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凡是成大事的人,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不要因为觉得事情小就不去做,点滴的积累其实非常重要。
  
  
 在某个领域坚持一万个小时,那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笃行,总能出奇迹。
  
  
 二《道德经》: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狂风不会在早上一直刮个不停,大雨也不会整整下一天。
  
  
 人生的困境,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否极泰来,风雨后总会有彩虹。
  
  
 当你深陷低谷,请不要放弃希望,也许下一秒就是晴空万里。
  
  
 三《道德经》: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如果时时刻刻谨慎行事,从一而终,就不会有失败这一说。
  
  
 我们很多人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最初的激情过后,就开始得过且过。
  
  
 人生,就是这样被荒废掉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慎终如始,谨慎克制,从一而终,才能不至于辜负自己的青春年华。
  
  
 四《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生的祸福,其实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是你是否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
  
  
 遇到逆境,不要消沉,笑对人生,上帝关上一扇门,必然打开一扇窗。
  
  
 遇到顺境,不要得意,谨慎行事,切勿得意忘形,招致祸患。
  
  
 五《道德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人生的灾祸大多来源于不知足,最大的错误莫过于贪欲滋长。
  
  
 人生有限,物欲无限。
  
  
 红尘滚滚,我们迷茫痛苦,不是因为我们物质上的缺失,而是因为心灵的干涸。
  
  
 我们被消费主义携裹,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经历去追逐身外之物。
  
  
 财富地位聚散随缘,人栖身于上,时时颠簸,哪有幸福安宁可言。
  
  
 回归自己的内心,知足常乐,感悟生命里的平常幸福,才是人生的真相。
  
  
 六《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人都遵从道,而道就是自然。
  
  
 人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是最高的境界。
  
  
 交朋友太刻意就是虚假,真正的友情都自然产生的。
  
  
 做事太用力就是急躁,很容易失败。
  
  
 孝顺父母、善待他人,都是自然而然的,太用力的、太忽视的都是不真实的。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七《道德经》: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是没有亲人的,但是经常眷顾心地良善的人。
  
  
 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行。
  
  
 一个人行善虽然没有得到福气,但是祸患已经远离了他。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行善积德,走在有福的那条路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点点坚持,聚沙成塔,你就是有福之人。
  
  
 
  
  
 八《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智慧,然而了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胜一筹。
  
  
 中国人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出处就是老子。
  
  
 一个人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每个人天生都有自己的位置,但是很少有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
  
  
 一捧清泉,虽不及长江浩大,但仍为人们送去清爽;
  
  
 一方绿茵,虽不如松柏奇雄,也可以为他人带来喜悦。
  
  
 做最好的自己,认清自己,才能主宰人生舞台。
  
  
 
  
 九《道德经》: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眼里只有自己优点的人,就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自以为是的人,就听不进别人的话,很容易目中无人。
  
  
 自己夸耀自己功劳的人,其实没有功劳,也不会让自己彰显。
  
  
 静水流深,越优秀的人往往越是低调。轻浮骄傲的人一般没什么本事。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山不辞石成其雄伟,海不辞水成其浩大。
  
  
 与人相处的时候,懂得谦逊,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向别人的长处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我。
  
  
 
  
  
 十《道德经》: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万事万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大道是很简单的,到了后来,演变成了很复杂的局面。
  
  
 “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大道至简,以简驭繁。
  
  
 真正高明的人生,都是历经沧桑之后的简单天真。
  
  
 越复杂心越累,名利的枷锁让人一刻不得歇息。一切终究成空,想来又是何必。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简单才是生命的真谛。

从《道德经》中感悟人生

2. 读道德经感悟人生

 道德经读后感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
    一本《道德经》,一生做人的智慧。
    做一个真实的人。人的一生,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能说会道,有的人不善言辞。有的人甜言蜜语信手拈来,有的人沉默寡言却内涵丰富。说着悦耳动听却不走心的话远远比不过说着逆耳忠言却溢满关怀的语言来的动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是说明了与其华而不实,不如朴实无华。由衷而出的信言远远好过满嘴奉承的美言。做一个真实的人,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做一个善良的人。公道自在人心,善良的人不辩解,以理服人才是他们的追求。花言巧语善辩之人一味辩解,忠厚老实善良之人从不诡辩。一个人越强调什么越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越是解释越是掩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与其强词夺理,不如以理服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以理服人。
     道德经读后感2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
    对于《道德经》,很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读后感,实在是笑话。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德经》教会我做一个聪明的人。脑袋聪明的人知识大都不怎么渊博,因为他们觉得聪明就是资本。知识渊博的人都不怎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脑袋聪明不如内心聪明。睿智高于聪明。与其聪明没有内涵,不如有内涵地活的聪明。而明就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洞察世事的心,自明,明他,明事,明礼,明人生。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自明,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正确,才能内心明达而自明明他。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多涉猎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人睿智使人聪明使人深刻。做个聪明的人,明明德,明归止。
    做一个懂得奉献和付出的人。给予是一种美德,奉献是一种品质。一味的索取只会让人生之路越走越窄。虽然奉献有可能失去些什么,但是人总要明白有时候失去是另一种方式地得到。可能失去了物质,但是却赢得了精神,给予的帮助越多,得到的内心满足感越多。当然奉献与付出不是毫无保留地,一味的付出不计回报并不是可取的。懂得付出和奉献的度,适可而止就好。做一个懂奉献的人,乐于助人,温暖他人。
     道德经读后感3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经读后感4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要不妄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义务,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经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无动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才能。实是信服信服!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呼应前文,升华主题,把作者本人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打动和难过,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文章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

3. 读《道德经》感悟

生问:老师办公室在哪里?
  
  
 答曰:没有。
  
 他日,生再问:老师办公桌在哪里?
  
 答曰:没有。
  
 近日读《道德经》,对此释然。“有无相生”,有生于无,无极生阴阳,乃至生万物。没有即是大有,无一处可办公即可以处处办公。明此理,则可视富贵如浮云,弃功名若敝屣!道成德自立,实至名自归。不言功而功同日月,不言名而名重古今。“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说的便是这道理。有的人做点事,生怕人不知道,于是广而告之,欲使人知而人竟不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读《道德经》感悟

4. 读《道德经》感悟

最近一直在研究《道德经》,这本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世乃至外国思想家的推崇。
  
  
 国内顶尖企业家、稍有成功的企业家,都有拜读过这本经典的书籍;任正非、马云、张瑞敏、牛根生、冯仑、丁磊;我惊奇的发现,竟然都是这本书的忠实粉丝;只是他们,早已经不停留在掌握的阶段,而是将精华,运用到极致;
  
 《道德经》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也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指引我们人生的大智慧。
  
 当你认真学完《道德经》的内容,你会感觉到自己,如同孙悟空吃太上老君的仙丹,消化理解之后,你就拥有了一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火眼金睛,识破形形色色的骗子和骗局。
  
 当你认真学完《道德经》的内容,你会发现,你在深刻领悟老子的思想智慧的同时,将学会超强的领导力,获得做人办事连绵不绝,永不枯竭的动力和信心。
  
 当你认真学完《道德经》的内容,你会发现,“利他”是所有真正成功企业的核心驱动力,熟练运用,完美演绎,将和阿里、华为知名企业一样,基业常青,获得持续的成功。
  
 当你认真学完《道德经》的内容,你会懂得,战略就是放弃,战略就是聚焦,战略就是减少,让你明白“聚焦”才能生生不息,“聚焦”才能成功布局;
  
 当你认真学完《道德经》的内容,你会明白,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到细节致胜的时代。没有严格、认真的细节执行,再英明的决策,也是难以成为现实;
  
 当你认真学完《道德经》的内容,你会发现产品狂销热卖的背后,都是在为客户解决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你将找到提升企业营销能力的关键枢纽。
  
 当你认真学完《道德经》的内容,你会明白,过去,现在,将来,能将企业做大做强的,一定是对中华传统国学智慧,参悟透彻,并合理运用之人;什么时候企业家把《道德经》全部掌握领会了,企业家的的终极理想也就实现了。
  
 《道德经》为社会各个阶层必读必用之智慧:
  
  
 哲学家从中悟到天人之变;
  
 政治家从中习得治世之法;
  
 史学家从中看到历史规律;
  
 军事家从中悟出兵法精髓;
  
 企业家从中感悟经营之道;
  
 管理者从中领略管理秘诀!

5. 《道德经》的感悟有哪些?

思路:根据《道德经》的内容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说明。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具备了德善和德信,然后再浑其心,注其耳目,唯有如此,才可能圆满处理事情,如果是相互之间总是不能达成共识,便就没有和谐可谈了。 
圣人皆孩之: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纯真质朴的状态。老子这一章所讲的“圣人”,是老子理想中的执政者。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没有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使人人守信、向善。老子把以“道”治天下的希望寄托给一个理想的“圣人”,在他的治理下,人人都回复到婴儿般纯真的状态。

“圣人”生于天下,他能够恰当地收敛自己的心欲,兢兢业业地不敢放纵自己,不敢与民争利,不敢以自己主观意志而妄为。
他治理国家往往表现出浑噩质朴的特征,对于注目而视、倾耳而听,用聪明才智为老百姓办实事,圣人能回归到婴儿般无知无欲的纯真状态,这就是本章所说的圣人。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我们读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说不仅是简简单单的读和学习,而是一种做人,一种对自己人生的检验。
从学习老子道德经中你会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就如老子所说言,德善,德信,圣人皆孩之这几个看似普通的字句,却能让人感悟到了人生智慧,并对你的思想及灵魂都会受到洗礼,使我们每一个学习道德经的人都会感到震撼。

《道德经》的感悟有哪些?

6. 《道德经》的感悟有哪些?

《道德经》的感悟如下: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价值影响
《道德经》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7. 读《道德经》有感

 “道可道,非常道……”我不情愿的背道。又到了爷爷所说的的修心养性的时间了。
  我叫张雪晴,是店子中学五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我有一名略显神道的爷爷。我的爷爷非常的古板,每天都要我背这懂都不懂的《道德经》,其实我是不想背的课时爷爷非逼着我背。有一天,我背到一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的意思我能明白,大概就是说好事是坏事,坏事是好事。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很没道理,好事就是好事,坏事就是坏事。完全相反怎么能划等号呢?于是我就去问爷爷,爷爷说:“这个世界分阴阳,物极必反,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绝对固定的,所以坏的有可能变好,虚弱的有可能变强壮。”“骗人,你这是封建迷信,我以后再也不背这个没用的经了!”我说道。爷爷笑了笑。
  期中考试的时候,我语文得了满分,数学还差三分满分。我高兴极了,爷爷也很为我高兴。我乘机说“爷爷你带我去吃肯德基吧。”爷爷答应了。我高兴的蹦蹦跳跳,爷爷在后面换鞋子,我边跑边跳得出了门。结果一个不小心踩到一片沙子上,水泥地配沙子和冬天的冰面没有多大差别。站了一下发现站不起来了便做在地上哭了起来。爷爷听到哭声急忙跑出来把我送进了医院,经诊断软组织挫伤需要卧牀休息。结果吃肯德基的计划也泡汤了。下午躺在牀上无聊得很,就想我怎么这么倒霉。本来多好的计划、多么美好的一天怎么到了如此地步。突然听到爷爷的收音机里传出了那句我开始认为很没道理的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我用自己的切生体会加深了对这话的理解。希望我以后无论悲伤还是高兴都能控制住度不要重蹈覆辙。
  标签:  
   
   

读《道德经》有感

8. 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1500字     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着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他的生卒年月不详。
     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刘耿立王子猛为悼王。王子朝杀悼王自立。晋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为敬王。这次内战达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败,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掌握的图书亦被带走。于是,老子遂被罢免而归居。形势的变化,使老子的地位发生变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转变,由守礼转向反礼。
     老子由于身受奴隶主贵族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免祸害,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后来,他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知道老子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老子》。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飘然而去。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着,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
     《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最通行的有西汉时道学家河上公(姓名不详)注,三国时魏国哲学家王弼注,还有清朝时魏源的《老子本义》,等等。下面我们就通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第五十一章》)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后来有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