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粮食产量的原因

2024-05-18 04:49

1. 增加粮食产量的原因

问题一:唐朝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是: 
  1.政治稳定,人民安心生产. 
  2.曲辕犁和筒车等农具的改进. 
  3.赋税宽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问题二: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有什么?  主攻单产。一是实施农田水利提升工程。二是实施良种推广工程。三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巩固提高小麦半精量机条播、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加快推广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节水灌溉等新型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全面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播种机械化。 
  
   问题三:哪些因素会阻止未来粮食产量的增加  哪些因素会阻止未来粮食产量的增加,包括但不限于: 
  【天时】全球气候变化(温度/降水等)、水资源危机(水量/水质/水利用率等)、环境污染 
  【地利】土壤质量、耕地面积等 
  【人和】农业政策(补贴/农民收入/进出口/转基因/技术升级等等)、饮食需求(转基因/进口/有机/荤素偏好等)、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机械设备升级/规模化机械化等)、思想观念(职业优越感/投入与获得是否均衡) 
  最后,其实有人认为目前全球生产的粮食足以满足全世界人民的需求,问题更多地存在于分配和浪费上面。 
  
   问题四:我国粮食产量、农民收入连续增加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时丹食增产的最主要因素,农民收入的增加最主要是近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加,直接原因就是农民务工工资的提高。 
  
   问题五:我国1984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这次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以致于我国1984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问题六: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主要原因是(  ) A.增加了植物总数 B.充分利用水肥  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故选:D 
  
   问题七:图为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单位:亿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根据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发现从1978年到1982年粮食产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则是在农村的改革开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自主经营,粮食产量迅速增加,本题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活富足起来,是农民富起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学们要注意对它们进行比较和识记。

增加粮食产量的原因

2. 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

问题一: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1、地势平坦开阔,机械化程度高,生产率高 
  2、地广人稀,农产品消耗少,产品率高 
  
   问题二:我国三江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是  答案A 
  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由于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多,故商品率高。 
  
   问题三:什么是同名专辑  是啊,比如陈琳的同名专辑《陈琳》 
  
   问题四: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于华北地区的原因  1.平原多,地形平坦。便于机械化作业。2.都是黑土地,土壤肥沃。3.以前是北大荒,人口较少。4.建有很多国家级农场,受国家或者集体控制 
  
   问题五: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谁说机械化水平高就是人口少啊?机械化水平跟生产力和科技有关,这无关乎人多人少的问题,不是说人少了才用机械生产的,有的地方耕地地形不平坦,科技不发达,经济水平低,不照海无法进行机械化。相反,人多的地方,只要条件允许(地形,科技水平,经济),也可以机械化生产,只不过机械化生产可以减少劳工的使用,而不是说本身人口少。 
  
   问题六:中国东北商品粮商品率高的原因 ?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因为人口众多,人口增长又快,粮食供应至今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商品粮的供需矛盾还没有彻底解决。为了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重点使用国家投资,大力改善粮食作物生产条件,尽快增产粮食,满足人民生活和各项经济建设对粮食的需要,保证经济作物生产和林牧副渔各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这也是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重要途径。 
  按照商品粮基地形成、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我国国情,选建商品粮基地一般应考虑符合以下标准:①应当建立在历来能稳定地有较多余粮的省(区),这是最基本的一条;②应当选择人均占有粮食数量较多,粮食商品率较高,增产粮食潜力较大,投资少、收效快的地区;③在地区上一般以县为单位,集中连成一片,同一片范围内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大体类似,以利于统一规划,部署商品粮基地的建设;④商品粮基地应以粮食生产作为中心任务,不宜选建在经济作物生产区,或林区、牧区,以免相互排斥,阻碍粮食生产优势的发挥。 
  依据上述标准,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各地粮食作物生产条件和现状特点,及国家现有经济力量出发,全国拟规划选建13片大面积的商品粮基地。这13片商品粮基地的地区范围包括247个县、市,耕地有1 644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6.5%,农业人口有1.13亿人,年产粮食约600多亿千克,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8%,粮食商品率为2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13片商品粮基地,按照其条件、特点、发展潜力和方向途径,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南方原有高产商品粮基地,包括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5片。这类基地人多田少,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生长季节长,可一年多熟;又有悠久耕作历史,劳动力充裕,有精耕细作传统,农田基本建设有一定基础,水利、肥料等生产条件较好,粮食单产一般每公顷可达6000千克~8250千克,比全国粮食平均单产约高一倍;粮食商品率为29%,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13片基地商品粮的60%以上,因此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中国“米仓”之称。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逐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做到以粮为主,多种经营,互相促进,增产商品粮仍有较大潜力。 
  第二类,新发展的淮河平原饥品粮基地,包括苏北和皖北两片,它们处于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下水条件较好,又处在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区,降水量、热量和无霜期低于长江以南而高于黄河以北,是我国重要的水旱轮作粮食产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水土条件改善,扩大了基本农田,粮食单产每公顷已达4065千克,粮食商品率19.6%。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以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继续改善土、肥条件,提高精耕细作水平,仍将有相当可观的粮食增产潜力。 
  第三类,水平尚低、发展潜力最大的东北商品粮基地,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吉林中部平原及辽宁中部平原三片。东北地区人少地多,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如南方,只能一年一熟,生产条件和原有基础均不如前二类地区,农业经营粗放,粮食单产水平尚低,一般每公顷仅为1875千克~1950千克,但国营农场多,粮食总产量高,粮食商品率为35.2%,其中国营农场商品率高达40%~60%。每年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数量占13片商品粮基地的1/5以上。这里还有大量宜农荒地,开垦扩耕有较大余地。今后应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水利、肥料等状况,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进耕作技术,把提高粮食单产和开荒扩耕结合起来,逐步实现粮食的稳产高产。这里增产商品粮的潜力,在各类商品粮基地中将......>> 
  
   问题七:结合上图,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来看,东北平原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人均产粮食多。当地对粮食的消费量有限,粮食商品率高。

3. 粮食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涨跌对需求的影响并不大,那么假如粮食产量增大,但是需求和以前对比并没有明显

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是最重要的,所以目前各国对于口粮都很重视。一般情况下大国都会进行收储或者其他方式保障粮食销售,不存在滞销。
全球范围来看粮食产量是相对过剩的,但是实际上粮食供给和需求是扭曲的,发达国家对于粮食的占有量更大,消耗量更大,浪费更多。
最不发达的国家人均粮食占有量严重不足,饥饿对于普通人是一个现实的威胁。
希望有更好的格局让所有人的吃饱。

粮食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涨跌对需求的影响并不大,那么假如粮食产量增大,但是需求和以前对比并没有明显

4. 中国粮食供应紧张的原因

你是指什么时候?  现在粮食供应很顺畅啊,现在咱国库里的粮食足够世界上所有人吃一年的。要说粮食供应紧张就是刚解放的时候,1960年的时候。首先说刚解放:因为刚解放嘛,中国人口就已经有5个亿了,解放之前连年战乱,百姓生活困难,很多优良的土地都成为荒地,这是解放初年粮荒其中一个原因;解放初年,资本主义残余势力其中的四大粮商在上海搞破坏,大量收购粮食,然后提高粮价(这是在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指示下),百姓都买不起粮食,国家政府知道后,动用国库资产,跟四大粮商比着买粮食,然后压低价格,个别势力再厉害也打不过国家啊,粮荒在咱中国人民政府的干预下安全度过第二次:1960年的三年灾荒,当时在闹人民公社化运动,吃大锅饭,这是中国共产党走的一次歪路,本来没什么,但是正好赶上灾荒,三年大汗,粮食几乎颗粒无收,人光饿就死了几千万,三年灾荒勉强过去后,咱中国就再也没有挨过饿了 直到现在,天天丰衣足食,虽然有13亿的人口,但每个人都能吃很饱,贫困的有低保,富裕的就不说了      谢谢!~

5. 我国粮食供求存在哪些突出矛盾

我国粮食供求存在的突出矛盾:粮食产需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
从品种结构看,稻谷和小麦等口粮产量有绝对保障,库存充足,但优质强筋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产量不足,供需趋紧。此外,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老龄化加速,粮食消费需求呈健康化、多样化新趋势。居民口粮需求下降,对肉蛋奶及水产品的消费增长将带动饲料用粮需求增加。
同时富硒、富锌、富钙等健康型粮食新品种需求上升。

粮食供求矛盾的发展:
我国粮食供求的结构性问题一直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粮食供求市场主要矛盾是数量上的供需矛盾,但同样存在粗粮、细粮、薯类、瓜类等供应品种结构上的差异。但因为当时温饱都成问题,这种结构性问题并未上升为结构性矛盾。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上实现了温饱有余,粮食供求市场的主要矛盾演变为面粉、大米等细粮能否满足供应,价格是否亲民。近年来,优质粮食品种、品质能否满足供应成为时代的主题。

我国粮食供求存在哪些突出矛盾

6. 哪些因素会阻止未来粮食产量的增加

哪些因素会阻止未来粮食产量的增加,包括但不限于:
【天时】全球气候变化(温度/降水等)、水资源危机(水量/水质/水利用率等)、环境污染
【地利】土壤质量、耕地面积等
【人和】农业政策(补贴/农民收入/进出口/转基因/技术升级等等)、饮食需求(转基因/进口/有机/荤素偏好等)、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机械设备升级/规模化机械化等)、思想观念(职业优越感/投入与获得是否均衡)

最后,其实有人认为目前全球生产的粮食足以满足全世界人民的需求,问题更多地存在于分配和浪费上面。

7. 我国粮食供求存在哪些突出矛盾

我国粮食供求存在的突出矛盾是粮食产需结构性矛盾。
从品种结构看,稻谷和小麦等口粮产量有绝对保障,库存充足,但优质强筋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产量不足,供需趋紧。此外,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老龄化加速,粮食消费需求呈健康化、多样化新趋势。居民口粮需求下降,对肉蛋奶及水产品的消费增长将带动饲料用粮需求增加。同时富硒、富锌、富钙等健康型粮食新品种需求上升。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粮食供求市场主要矛盾是数量上的供需矛盾,但同样存在粗粮、细粮、薯类、瓜类等供应品种结构上的差异。但因为当时温饱都成问题,这种结构性问题并未上升为结构性矛盾。

水稻介绍
稻通称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无毛、松弛,叶舌披针形,叶片线状披针形,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圆锥花序大型疏展,棱粗糙,小穗含1成熟花,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锥刺状,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
稻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中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均有栽种。种下主要分为2亚种,籼稻与粳稻,亚种下包括栽培品种极多,以成熟颖果入药,味甘,温,和中消食,健脾开胃。

我国粮食供求存在哪些突出矛盾

8. 我国粮食供求什么的格局没有改变

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
比如,谷物和谷物粉进口依然存在,大豆仍将是进口量最大的粮食品种。随着城镇化推进和消费升级,粮食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而粮食生产又面临水土资源的硬约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首次设置粮食安全指标,就是要释放强烈信号,要求各级政府强化硬约束、出台硬措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要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的重点任务来抓
一要打牢基础,建好种质资源库和种业基地。现有农作物资源库容量为40万份,新库建成使用后可保存150万份种质资源,这是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目前已有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种业基地,下一步要打造国家南繁硅谷等种业基地。
二要加大创新,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攻关和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水稻、小麦要加快优质专用品种选育、保持竞争力,大豆要加快高产高油高蛋白品种选育,生猪、奶牛等品种关键性能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