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县到翠华山的距离

2024-05-07 11:26

1. 长安县到翠华山的距离


驾车路线:全程约29.3公里
起点:长安区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120米,右前方转弯
2.行驶110米,左转进入西长安街
3.沿西长安街行驶3.4公里,直行进入东长安街
4.沿东长安街行驶3.6公里,右转
5.行驶80米,左转进入东长安街
6.沿东长安街行驶1.5公里,右转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440米,过韦曲立交约170米后,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8.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13.2公里,在太乙宫/关中环线/S107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太乙宫立交
9.沿太乙宫立交行驶640米,过太乙宫立交,左转进入S108
10.沿S108行驶810米,直行进入太乙宫正街
11.沿太乙宫正街行驶1.7公里,右转
12.行驶3.5公里,直行进入天池公路
13.沿天池公路行驶20米,到达终点
终点: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

长安县到翠华山的距离

2. 翠华山距长安多少公里路

你说的长安应该是西安吧。

大约需要47分钟

共 36.7公里


起点(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
1
向东北方向出发,左转进入太乙宫正街
2
右转
3
直行进入S108
4
右转
5
行驶180米,朝西安/铜川方向,靠左进入包茂高速公路
6
朝户县/汉中/成都/杨凌方向,靠左
部分路段收费
7
朝南三环/大雁塔方向,靠左
全路段收费
8
直行进入三兆路
部分路段收费
9
由环岛走第3出口进入曲江路
10
右前方转弯进入西延路
11
朝太乙路/友谊东路方向,靠左
12
朝太乙路/友谊东路方向,直行进入太乙路
13
左转进入环城南路
14
朝南门/朱雀门方向,靠左
15
朝南门/钟楼方向,靠右
16
朝南门/钟楼方向,右转进入南门盘道
17
左前方转弯
18
右转进入南大街
19
朝北大街/西华门方向,由环岛走第2出口进入北大街
20
左转进入西华门大街
21
到达终点
终点(西安市)

3. 陕西翠华山

1.陕西翠华山地质公园概况
陕西翠华山地质公园位于西安市南郊约30km,秦岭山系终南山北麓,太乙河流域内,南为终南山山脊,北为渭河第四纪黄土沉积阶地,以地震山崩地质遗迹为主体。翠华山是在强震作用下发生山崩,形成了许多崩塌堆积地貌,最有代表性的有高大的悬崖———崩塌壁,规模巨大的山崩堆积体———石海,堰塞湖———水湫池,因其崩塌堆积地貌的规模之大和保存之完整,而有“山崩地貌奇观”的美称(李昭淑等,2007)。2001年3月6日,翠华山成为经国土资源部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现正和秦岭造山带终南山系中其他几个重要的地质遗迹点一起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2.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景观
翠华山在大地构造上为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是秦岭地区构造运动最为剧烈,岩浆活动最为发育,变质作用最为显著的地区。燕山期的多期次岩浆活动对该区已变质的岩石产生重熔和混合交代作用,形成多种混合岩(吴成基等,2001)。翠华山山体主要由混合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花岗质混合岩构成。因地震引起山崩,山崩地质遗迹布在5.2km2范围内,其山崩总体量达3×109m3,单个崩石体积普遍达n×103m3~n×104m3(n=1~9)。主要崩塌地质遗迹景观有由山崩临空面(残峰断壁或崩塌壁)、堰塞湖和崩塌石海3大部分组成,集中分布在秦岭北坡太乙峪沟谷中的水湫池、甘湫池和大坪3处(图4-48)。
1)崩塌壁:崩塌壁是潜在崩塌体和母岩间的分界面,也是潜在崩塌体向下崩塌位移后的陡崖,在分界面上常有滑动擦痕。崩塌壁沿一组与沟谷走向基本平息的节理面发育,其倾角>80°(吴成基等,2001;李昭淑等,2007)。崩塌壁的相对高差200~300m(图4-49),犹如斧劈刀削,为崩塌体受地震力作用后,垂直陷落的距离。崩塌壁悬崖屹立在石海之上,非常壮观。
2)堰塞湖:受崩塌体影响形成的堰塞湖有3处,分别为水湫池、甘湫池和大坪3个堰塞湖。主要是崩塌体受地震力的作用,在十八盘沿着结构面大量崩积物填入太乙河谷,形成200m高的堆石坝,使得太乙河瞬时间被崩积物大坝截流,积水形成堰塞湖。3个堰塞湖中最为著名的称为水湫池(天池)(图4-50),位于翠华峰东侧,湖为不规则长方形,长约600m、宽90~300m,平均水深7m,最深11m,库容约300×104m3,是秦岭北坡唯一现存的天然山地湖泊。甘湫池位于终南山北侧甘湫峰下的太乙峪河源头附近,距水湫池3km多,面积20hm2,由于人为排水造地,湖水已干涸,故名甘湫池;大坪位于太峪正岔沟谷中,由于石沙不断堆积,湖盆已被填平,地势较为平坦,故名大坪(吴成基等,2001)。
3)崩塌石海:崩塌石海以甘湫峰和翠华峰附近最为壮观、典型。甘湫峰处山崩规模最大,崩塌体积达1.7×109m3;翠华峰下的天池西侧和北侧分布着面积约1.5km2的崩塌堆石,总体积1.3×109m3。此两处单个崩石体积巨大,一般都在n×103m3~n×104m3,且数量众多,宛如石头的海洋,颇为壮观(图4-51)。天池以北,崩塌石块堆积形成陡倾的高差达150m的堰塞堆石坝;天池以西,巨石互相叠置、堆砌、支撑,形成诸多的石体艺术造型景观(图4-52)及狭缝(图4-53)、洞穴(图4-54),经吴成基等(2001)考察统计有洞穴60余处,较著名的有风洞、冰洞、蝙蝠洞等。

图4-48 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景观分布(据吴成基等,2001)


图4-49 崩塌壁(基岩临空面)(照片来源:中国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


图4-50 堰塞湖(水湫池)(照片来源:中国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


图4-51 崩塌石海(照片来源:中国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

3.成因简析
根据前人的研究,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地质构造
翠华山距秦岭山前大断裂直线距离仅4km,该断裂目前仍在活动。除秦岭北坡大断裂外,区内还有两条主要断裂,即杏林坡断裂和甘湫池盘下断裂。在这些断裂的活动影响下,使岩石中产生了大量的构造节理,特别是走向近南北向,倾角分别为70°~80°和30°~40°的两组节理对崩塌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受构造运动影响,发育有多组方向断裂和节理的翠华山岩体被分割的支离破碎,形成了南北长约600m,东西宽200~300m的不稳定岩体块。

图4-52 崩塌残峰(照片来源:中国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


图4-53 崩塌峡谷(照片来源:中国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


中国典型地质景观成因及全球对比
图4-54 崩塌洞穴(照片来源:中国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
(2)地貌
受构造运动影响,翠华山不断隆升,而太乙河急剧下切,形成了V形峡谷,河谷相对高度大,谷坡陡峻,破坏了不稳定岩块的原有应力均衡,加大了岩块的下滑力,为岩崩创造了条件。
(3)岩性
前已粗略提到,翠华山山体为花岗岩和混合岩构成。该处花岗岩属翠华山岩体,年龄为422Ma,与围岩呈混合交代的渐变关系,为S型花岗岩。整个翠华山岩体的岩性组合为灰-浅肉红色混合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混合岩,遍布出现各种具不同构造的混合岩类。这类岩石性质坚硬,在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脆性变形,发育成裂隙,为岩崩提供物质基础。
(4)地震
地震是形成翠华山山体岩崩的动力,或可以说地震的发生是翠华山山崩的触发器。翠华山不稳定的岩块在地震的冲击下震动,发生变形位移甚至滑崩,而且还有可能破坏山体岩基形成新的裂隙。最早记载的与山崩有关的地震是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的地震,“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见《国语》卷一·《周语》)。之后发生在西安和附近地区的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对翠华山山崩的发展都有影响(吴成基等,2001)。不稳定的岩块在这些地震冲击力的影响下沿着陡直破裂面与结构面快速崩落滑动,形成200多m高的崩塌壁,堆积约1.5亿m3的崩积物,部分崩积物填堵太乙河谷,形成堰塞湖大坝,部分崩积物堆积在崩塌壁前,形成山崩石海地貌。

陕西翠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