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杨松的教学科研

2024-05-05 15:51

1. 杜杨松的教学科研

 1988年7月至1990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矿产系博士。1991年7月至1993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矿产系副教授。1995年7月至1995年11月——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地球科学系访问教授。1996年10月至1997年1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教授。1993年6月至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1999年12月至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指导老师。

杜杨松的教学科研

2. 杜杨松的中文科技论文

1. 张智宇,杜杨松,张静,庞振山,李大鹏,贾鹏飞,安徽贵池铜山岩体SHRIMP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地质论评,2011,57(1):印刷中。2. 张智宇,杜杨松,张静,庞振山,李大鹏,贾鹏飞,安徽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及成因,矿床地质,2010,29(6):999-1016。3. 李大鹏,杜杨松,张静,庞振山,安徽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控矿构造及其对矿化的影响,地质与勘探,2010,46(6):1051-1060。4. 侯通,张招崇,杜杨松,宁芜南段钟姑矿田的深部矿浆-热液系统,地学前缘,2010,17(1):186-194。5. 杜杨松,秦新龙,曹毅,安徽铜陵中生代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硫化物-氧化物熔融包裹体研究,矿床地质,2010,29(1):71-24。6. 涂伟,杜杨松,李顺庭,高志伟,宁芜盆地蒋庙橄榄辉长岩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矿物岩石,2010,30(1):47-52。(EI检索)7. 杜杨松,德高业精的学者楷模-记王德滋院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9-10。8. 向文帅,杜杨松,曹毅,庐枞地区A型花岗岩类与橄榄安粗岩系研究,矿物岩石,2009,29(3):36-42。(EI检索)9. 庞振山,杜杨松,王功文,郭欣,曹毅,李青,云南普朗复式岩体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岩石学报,2009,25(1):159-165。(SCI检索)10. 庞振山,杜杨松,王功文,曹毅,云南普朗复式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地质通报,2009,28(4):531-537。11. 郭欣,杜杨松,庞振山,李顺庭,李青,云南普朗斑岩铜矿蚀变带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现代地质,2009,23(3):465-471。12. 曹毅,杜杨松,蔡春林,秦新龙,李顺庭,向文帅,安徽庐枞地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及其岩石包体:对碰撞后到造山后构造环境转变和岩浆演化的意义,高校地质学报,2008,14(4):565-576。13. 杜杨松,曹毅,袁万明,楼亚儿,李顺庭,鲁鑫,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碰撞后到造山后岩浆活动和壳幔相互作用-来自火山-侵入杂岩和岩石包体的证据,岩石学报,2007,23(6):71-77。(SCI检索)14. 杜杨松,李顺庭,曹毅,秦新龙,楼亚儿,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底侵、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现代地质,2007,21(1):71-77。15. 蔡劲宏,杜杨松,阿尔泰山南缘中泥盆世苦橄岩中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岩石矿物学杂志,2007,26(2):141-146。16. 王功文,郭远生,杜杨松,范玉华,郭欣,庞振山,陈建平,基于GIS的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三维成矿预测,矿床地质,2007,26(6):651-658。17. 楼亚儿,杜杨松,安徽繁昌中生代侵入岩的特征和锆石SHRIMP测年,地球化学,2006,35 (4):359-366。18. 楼亚儿,杜杨松,安徽繁昌-铜陵中生代侵入岩的黑云母特征和成因探讨,矿物学报,2006,26 (2):175-180。19. 杜杨松,李铉具,安徽铜陵岩浆岩中辉长质岩石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高校地质学报,2004,10(3):332-342。20. 杜杨松,秦新龙,李铉具,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来自矿物巨晶和岩石包体的证据,岩石矿物学杂志,2004,23(2):109-116。21. 杜杨松,秦新龙,田世洪,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岩浆-热液过程:来自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的证据,岩石学报,2004,20(2):339-350。(SCI检索)22. 杜杨松,车勤建,秦新龙,楼亚儿,花岗质岩石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22(4):334-339。23. 杜杨松,刘金辉,秦新龙,楼亚儿,窦金龙,岩浆底侵作用研究进展,自然科学进展,2003,13 (3):237-242。24. 秦新龙,杜杨松,李铉具,尹京武,郭熙凤,安徽铜陵地区角闪石堆积晶包体中出溶氧化物、硫化物的发现,科学通报,2003,48(18):1982-1989。25. 楼亚儿,杜杨松,花岗质岩石成因分类研究述评,地学前缘,2003,10 (3):269-275。26. 杜杨松,窦金龙,秦新龙,戈尔德施密特2002年会报道,地质科技情报,2002,21(4):48转59页。27. 秦新龙,杜杨松,田世洪,李铉具,金尚中,尹京武,安徽铜陵曹山辉石闪长岩中含磁黄铁矿-黄铜矿的角闪石巨晶的首次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自然科学进展,2002,12(8):834-838。28. 田世洪,杜杨松,秦新龙,李铉具,金尚中,尹京武,安徽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地学前缘,2001,8(4):422 - 428。29. 杜杨松, 田世洪和李学军。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与大团山矿床流体成矿作用对比研究。地球科学,2000, 25(4): 433 - 437。(EI检索)30. 王功文,杜杨松。玉龙铜矿带成矿多元信息综合分析与找矿靶区优选。现代地质,2000,14(2):158-164。31. 王功文,杜杨松。切比雪夫曲线拟合实现玉龙斑岩铜矿体深度预测。地学前缘,2000,7(2):526。32. 杜杨松。壳幔成矿学初探。矿床地质,1999, 18 (4) : 341 - 346。33. 杜杨松, Ken D. Collerson和赵建新。两广交界地区S-型花岗岩中麻粒岩包体的特征、成因和地质意义。岩石学报,1999, 15 (2) :309-314。(SCI检索)34. 杜杨松, 江云华和叶桂顺。浙西金鸡岩金矿床的特征和成矿机理研究。地球科学,1998, 23 (3): 262 - 266。(EI检索)35. 杜杨松, 江云华和叶桂顺。浙江金鸡岩金矿床中银金矿和黄铁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现代地质,1998, 12 (2): 214 - 221。36. 杜杨松。对“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一文的讨论。高校地质学报, 1998, 4 (1): 118 - 120。37. 李学军, 杜杨松和杜勋。成矿流体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计算。地学前缘, 1998, 5 (2): 333 - 334。38. 李学军, 杜杨松,胡金文和方建勤。安徽铜陵大团山矽卡岩型铜矿床热液成矿作用研究。地球学报,1998,19 (增刊):30 - 38。39. 杜杨松和李学军。安徽铜陵典型矿区岩石包体研究及其岩浆-成矿作用过程探讨。高校地质学报, 1997, 3 (2): 171 - 182。40. 杜杨松。酸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现代地质,1996, 10 (2): 169 - 174。41. 杜杨松。火成岩中下地壳岩石包体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地质科技情报,1994, 13 (3): 33 - 39。42. 杜杨松。论酸性、中酸性火成岩中岩石包体的分类与命名。现代地质,1994, 8 (2): 127 - 132。43. 杜杨松。花岗岩类中岩石包体研究与隐伏矿床(体)的寻找 — 以安徽铜陵地区为例。南京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1994, 6 (3): 351 - 355。44. 杜杨松。包体岩石学-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地球科学,1994,19(6):726。45. 杜杨松。酸性、中酸性火成岩中岩石包体的成因类型和基本特征。载于何科昭,杜杨松和仲力(主编),中国地质大学校庆4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1: 108 - 115。46. 杜杨松。安徽铜陵地区岩浆岩和有关矿床成岩成矿机理。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1, (2): 38 - 40.47. 沈渭洲,陈繁荣,刘昌实和杜杨松。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1, (2): 186 - 194.48. 杜杨松,王德滋和陈克荣。浙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的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地质学报,1990, (3): 215-225.49. 杜杨松。浙东南沿海酸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石英正长岩及其岩石包体的特征和研究意义。载于黄惠泽和曲政(主编),中国第一届博士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1: 234 - 243.50. 杜杨松。试论熔结凝灰岩中塑性碎屑内晶质结构的成因。岩石矿物学杂志,1990, 9 (2): 124 - 130.51. 杜杨松。广义火山碎屑岩的结构类型及其分类命名讨论。地质科技情报,1990, 9 (1): 16 - 18.52. 王德滋和杜杨松。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0, (3): 186 - 188.53. 陈克荣, 杜杨松和陈小明。论火山碎屑流和涌浪堆积的特征和成因模式 — 以浙东南沿海地区为例。岩石学报,1990, (1): 66 - 74.54. 杜杨松。火山碎屑涌浪堆积的特征、鉴别标志及其地质意义。中国科学(B辑),1989, (12): 1294-1301.55. 杜杨松。浙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及火山活动旋回划分。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9, (4): 65 - 76.56. 杜杨松和周旬若。浙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形成条件的实验模拟。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 25 (1): 83 - 91.57. 陈克荣和杜杨松。论银山铜铅锌矿与德兴铜矿的关系及其找矿方向。地质与勘探,1988, 24 (1): 9 - 13.58. 杜杨松和陈克荣。德兴银山铜铅锌矿床成矿作用与火山作用间的关系。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7, 7 (4): 287 - 294.59. 陈克荣和杜杨松。论赣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 23 (1): 54 - 63.60. 王德滋, 陈克荣, 杜杨松和曾家湖。江西德兴银山火山机构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质学增刊。1984, (4): 1 - 8.

3. 杨雷的研究课题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11年天津社科规划项目《中俄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战略协作》;2010年南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南开大学《国际组织与国际法》教改项目,已结项;南开大学校内青年项目《中亚五国议会制度比较》,已结项。

杨雷的研究课题

4. 杨劲松的研究课题

主持、参与的教学科研课题有: “双证融通,产学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理论与实际研究;生产线的集散控制系统开发;江苏省家电维修与测试实训基地和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建设。

5. 杨劲松的目前主要研究课题及成果

1. 新型alph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20672074);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2007. 01—2009. 12。2. Merremosides类树脂糖苷的全合成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30300434);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2004. 01—2006. 12。3. 曲二糖类似物的合成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2008年度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资助(编号:2008-29-369);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2008. 01—2010. 12。4. 企业横向合作项目。

杨劲松的目前主要研究课题及成果

6. 杨林的科研成果

1.大剂量苯那普利治疗肾性蛋白尿的临床研究;2.羟苯磺酸钙治疗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观察;3.蜂毒致多脏器功能损伤及血管内皮损伤的临床观察。

7. 杜杨松的学术交流

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内华达大学地球科学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进行合作研究,多次到美国、韩国、巴西、英国、俄罗斯、瑞士、香港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短期科研合作。国际合作与交流(参加国际会议):1995年7月24日至 1995年11月5日,赴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地球科学系进行短期 国际合作研究(IET基金资助)。1996年10月15 日至1997年1月1日,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地球科学系进行短期国际合作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4月14日至1999年4月19 日,赴韩国大田忠南大学参加韩国资源环境地质学会第32届年会暨1999年矿床学术讨论会。1999年6月1日至1999年6月12日,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参加美国地质学会科迪勒拉分会成立百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2000年4月7日至2000年4月13日,赴韩国汉城延世大学参加韩国资源环境地质学会第33届年会暨东北亚矿床学术讨论会。2000年4月26日至2000年5月2日,赴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参加美国地质学会科迪勒拉分会2000年会。2000年8月1日至2000年8月5日,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参加第二届全球华人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2000月8月6日至2000年8月15日,赴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2000年8月16日至2000年8月20日,赴英国伦敦金斯顿大学进行短期访问交流。2001年4月12日至2001年4月17日,赴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勘探学院参加第五届地球科学新概念国际学术讨论会。2001年4月26日至2001年5月5日, 赴韩国鞍山汉阳大学参加韩国资源环境地质学会第34届年会暨东亚矿床学术讨论会。2001年12月18.日至2001年12月22日,赴中国香港参加第三届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2002年8月17日至2002年8月24日,赴瑞士达沃斯参加2002年戈尔德施密特国际地球化学学术研讨会。2003年09月20日至2003年10月10日,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管理培训班。2004年08月18日至2004年08月29日,赴意大利佛罗伦萨参加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2007年08月22日至2007年08月31日,赴日本筑波大学和京都大学访问。2007年12月11日至2007年12月15日,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进行短期国际合作研究。2008年08月06日至2008年08月16日,赴挪威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顺访丹麦和瑞典。2009年12月07日至2009年12月12日,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麦考瑞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

杜杨松的学术交流

8. 杜杨松的桃李满天下(研究生情况)

 1. 现代矿床学,研究生学位课程,1997-现在2. 计算机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生选修课程,1999-2003 培养硕士研究生江云华(1992),吴培水(1993),李学军(1994),庞保成(1995),王功文(1997),田世洪(1998),丁天才(1999),陈新燕(2000),蔡春麟(2000),刘金辉(2001),郭熙凤(2001),窦金龙(2001),车勤建(2001),卢树东(2002),韩九曦(2002),李 津(2002),张 敏(2002),戴志峰(2003),李艳华(2003),杨立志(2003),何德宝(2004),李顺庭(2005),王 舫(2005),鲁 欣(2005),董晋琨(2005),刘绍锋(2005),曹 毅(2006),郭 欣(2006),李 青(2006),王亚飞(2006),高浮萍(2007),莘丰培(2007),胡利芳(2007),李 莉(2007),李大鹏(2008),向文帅(2008),许逢明(2008),涂 伟(2009),高志伟(2009),方福康(2009),唐 飞(2009),东 前(2009),郑 震(2009),杨 爽(2009),宋林旭(2009),范宏志(2009),罗 淦(2010),张爱萍(2010),许康康(2010),董玉翠(2010),李湘莲(2010),沈立军(2010),滕传耀(2010),贺 博(2010),葛松胜(2010)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秦新龙(1998),庞振山(2001),张兴辽(2001),米广尧(2002),庞尔成(2002),王外全(2002),陈志彬(2002),张爱奎(2003),郑宝军(2003),王小勇(2003),张智慧(2003),陈世顺(2003),史建民(2003),刘文军(2003),崔来旺(2004),李宏坤(2004),肖述刚(2004),李建飞(2004),赵文川(2005),许 华(2005),李文良(2005),李香资(2005),次 琼(2005),王 蔚(2005),赵咸明(2005),刘消清(2007),肖 锷(2007),黄思法(2007),王开虎(2008)培养博士研究生郭福生(2000),秦新龙(2001),楼亚儿(2001),车勤建(2002),陈新燕(2002),徐尚义(2002),张学文(2002),张培强(2003),谭成印(2003),潘锡辉(2003),庞振山(2003),蔡劲宏(2004),沙淑清(2004),王新昆(2005),杨广全(2005),王学评(2005),张国梁(2006),史 憨(2007),朱东晖(2007),雷英平(2007),周昌平(2007),张智宇(2008),曹 毅(2008),李顺庭(2008),郭 欣(2008),刘绍锋(2009),李大鹏(2009),东 前(201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