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次发行公债,名号响亮爱国公债,为何成哀国公债?

2024-05-06 16:03

1. 晚清四次发行公债,名号响亮爱国公债,为何成哀国公债?

        在清朝时期,康熙帝没有主见听从了一位臣子的意见,康熙被臣子所迷惑,以为自己的国家真的可以地大物博到不用对外开放,于是就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关闭一切沿海港口,实施对外关闭,禁止一切外来船只进入中国大陆。
        闭关锁国的好处:
        闭关锁国确实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因为当时的沿海地区早到倭寇我骚扰,官府和倭寇同流合污。导致当地的老百姓出于水深火热之中。闭关锁国这一政策,阻挡了外来一切船只,导致倭寇也无法进入中国境内。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起到了节约财政的作用,因为政府可以减少军队对消除倭寇的开支了。
        但是,和上面这细微的好处相比,所谓的‘好处’就变得一文不值了。
        闭关锁国导致了外资无法进入中国,中国也无法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贪心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大量鸦片涌入中国。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大量人口家破人亡,大量官员贪污受贿,大量士兵已经连枪都抬不起了。这样的国家,能扛得住?于是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了,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使得香港岛被占,五口被迫开放。《北京条约》使得更多的外国列强来到中国。《辛丑条约》是圆明园被烧,中国被八国联军分割土地的屈辱。《马关条约》让日本终于放下了面具,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光是《马关条约》就赔偿了两亿!清政府怎么接受的了?
        于是就有了名号响亮的爱国公债,这些爱国公债就像无休止的吸血鬼,吸食这老百姓的血,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最后,这些公债只能变成了哀国公债

晚清四次发行公债,名号响亮爱国公债,为何成哀国公债?

2. 请问有谁知道救国公债是什么的。

湖北发现1937年“救国公债” 见证全民抗战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聂丽娟 通讯员朱旺国)距今已有73年的一张“救国公债”券,在汉阳十里铺被发现。昨日,持有“救国公债”券的施先生告诉记者,上周姐姐拿这张“救国公债”来找他装裱,于是他拨通记者电话希望有专家鉴定一下。

记者看到这张“救国公债”已破损,“公债”上有如此文字:财政部呈奉国民政府核准发行救国公债国币五万万元依照条列还本付息合给本债票为证;发行日期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九月一日照票面十足发行年息四厘每年八月底一次付给自民国三十年起共计三十年还清债票种类分万元千元百元五十元十元和五元六种。

“公债”上盖有时任国民财政部长孔祥熙、次长邹琳、徐堪等印章;尤其是“国民政府财政部救国公债之章”的钢印,格外清晰,救国公债背面则是英文。施先生持有的这张“救国公债”为十元面值,其序号为:399581。

武汉市文史专家刘谦定介绍,“九一八”事变后,当时国民政府财政困难,为抗日救国,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1日发行了“救国公债”券,这也是当年全民支持抗战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