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属性的文献综述

2024-05-09 02:45

1. 会计计量属性的文献综述

 20世纪30年代以来,会计学界就逐渐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会计就是一个计量过程。查特菲尔德说:“会计理论的根本改善将始于资产计价程序的变革,”FASB在第五号概念公告中列举了五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1970年的第4号报告中提出,会计的“功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的数量信息(主要具有财务性质),以便作出经济决策”,因为数量信息是经营决策所需信息的基础。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它在讨论备忘录《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概念结构:财务报表要素及其计量》中写道:财务报表要素(资产,负债,产权,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是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其转移资源的义务以及这些资源的投入,产出或变动的数量表现(quantitative representation)。日本会计学家井尻雄士(Yuri Iriji)教授在1979年出版的专著《会计计量理论》中对会计计量问题作了较系统的研究。他认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西方实证和规范会计研究者都开始认真研究现值会计问题,并均已取得重大突破。在实证会计研究方面,90年代兴起的、以资本市场不那么有效为前提的计量观发现:会计计量在股票计价和企业定价中有明确和重要的作用。 我国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认为:“计量,是指在财务会计中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并予以确认,使其转换为可以用货币表现的信息”。我国会计学界的不少有识之士一直在倡导顺应国际会计和经济发展大趋势,在我国会计中积极稳妥地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1997年—2000年,财政部明确要树立公允价值观念,但又规定暂时不采用现值;2001年初,因资本市场上的一些利润操纵现象,提出尽量回避公允价值,但现值运用还有增加。尽管如此,我国现行具体准则仍有90%以上涉及公允价值或现值,但对其计量和审计均缺乏具体指南;2006年年初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修改后的新准则在内容上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增加了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容,新准则第九章第四十一、四十二条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帐并且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这一新内容的增加,改变了过去对会计要素始终以单一历史成本作为计价依据的局面,会计要素将由单一会计计量属性模式过渡到多种会计计量属性模式。 本文主要采用演绎法和归纳法进行研究。以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以及国外的理论观点,对常用的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一一展开研究,首先对其涵义进行分析,其次,对各个属性的优缺点进行一一讨论。在研究公允价值时,联系到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本文着重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运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说明。最后,结合五种计量属性的各自特点,对计量属性的现实选择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在进行计量属性的选择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

会计计量属性的文献综述

2. 试论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论文

 试论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试论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试论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论文 篇1     【摘 要】  采用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是不相同的必然会对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造成有些企业财会人员利用会计计量的这一特点来进行利润操纵。文章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会计计量模式对收益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计量; 计量模式; 计量属性; 收益
     一、会计计量的相关概念 
    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确认和计列有关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模式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计量对象、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
     (一)计量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每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内财务会计能够反映和控制的经济事物与经济行为。会计计量对象就是被计量的客体具体到会计要素上就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
     (二)计量尺度 
    计量单位是指对计量对象的某一属性进行计量时具体采用的标准单位。货币一直充当着会计计量的标准单位或者说国际通用会计计量单位。但是货币本身也具有价值即货币具有两重性。货币的两重性会给会计计量带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即货币的购买力变动。相应的计量单位也存在两种选择:一是名义货币;二是货币的购买力即一般购买力。名义货币单位的购买力是会发生变动的用名义货币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较为简便可靠。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是对名义货币单位的调整或变换形式是按照一定时点的实际货币购买力换算后的计量单位从而使不同时期的货币计量尺度保持在相同的计量基础上。
     (三)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具体到会计要素就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要素可以用货币量化的表现方面。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会计计量属性有五种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中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同时对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下资产和负债的计量金额进行了规定。至于选取何种计量属性完全取决于会计信息用户的需要。由于各种会计信息用户所需求的会计信息不可能相同因此对计量属性的选择也会不同。
    由以上内容可知对于所有的计量对象都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计量模式如表1。
     二、收益的相关概念 
    这里提到的收益是指会计学上的收益须与经济学上的收益区分开来。根据传统观点会计收益又称利润或盈利是指来自企业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是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销售收入减去为实现销售收入所支出的成本得出的。这些经济业务既包括外部交易也包括内部交易。与外界的业务活动使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发生转移由于它通常是直接的货币收支因而其量度一般也是确切的。企业内部的资产之使用或转移由于是非直接的货币收支因而其量度通常并不确切。按照传统会计观点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价值变动不包括在内部资产转移之列。
    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之上的它指的是某一特定期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早期的收益是根据现金收付制来计算的而现代的收益则是按权责发生制划分当期收入和费用在进行了恰当的配比后计算出来的。会计收益的确定要依据以下两项原则:收益确定的实现原则和收益确定的稳健原则。根据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企业收益应划分为营业收益和持产损益。营业收益的确认必须在商品或劳务销售等关键性事项发生以后而持产损益是指持有资产的已实现损益因物价变动引起的未实现损益则不予以确认。根据收益确定的稳健原则当企业某项经济业务有多种会计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择最不会高估收益的方法它包括不应高估收入和不应低估费用两个方面。
     三、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对收益造成的影响 
    对于所有的计量对象会计计量模式是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有机结合不同的计量模式得出的会计信息可能存在较大差别。
     (一)计量单位对收益造成的影响 
    在传统的会计计量中名义货币长期普遍地为人们所使用。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或者通货膨胀或紧缩的幅度较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相互抵消时名义货币单位还是相对稳定的。但当物价上涨(或下跌)幅度较大时再用历史成本来计量将会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被低估(或高估)从而对收益产生影响。
    可用例1来说明物价上涨时采用名义货币和一般购买力作为计量单位对收益的影响:设某企业2005年以2 500元购入A产品2006年以3 000元的价格销售物价指数上升10%计算其收益见表2。
    这种情况下按照一般购买力计算所得的收益比按照名义计算所得收益低是因为2006年的物价指数上升了10%即货币购买力下跌10%实际收益也下降了。正因如此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都要求在高通货膨胀率下不能忽视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应在编制正常会计报表的基础上补充编制不变价格的财务报表以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但按照国际会计惯例从财务报表的编制成本与其效益比较考虑只要物价变动不达到恶性通货膨胀程度(标志是三年累计的通货膨胀率接近或超过100%)一般都以各国法定的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而不考虑购买力的变化对会计的影响。              

3. 论述会计计量属性和企业业绩

会计计量是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计量方法,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在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财务会计信息是一种定量化信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都要经过计量才能在财务会计中得到反映,因此,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会计学界逐渐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会计就是一个计量过程。”事实上,财务会计的许多理论和方法都要涉及会计的计量问题。FASB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告的确认和计量》提出了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5种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的内容是经济活动中能用货币表现的方面。然而,从不同的时空角度得出的货币量度是不同的,这是指由于会计计量属性的不同而引起计量结果的不同。现行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经常论及的会计计量属性有五种:原始成本(或称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称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可实现净值和现值。它们并不是同时提出的。只有历史成本是从十五世纪使用复式簿记以来始终作为计价依据的一种计量属性,另外四种计量属性,都是在20世纪为适应经济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提出来的。
第一,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使历史成本不能满足经济的需要。通货膨胀的发生对历史成本来讲是一种冲击。物价变动使历史成本计价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有用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货币性资产通货膨胀期间因购买力下降会损失价值。反映在损益表上,就可能使企业的资金流动陷入困境,因为来自销售收入的现金要被日益增加的资产重置成本耗用。那么根据会计报表作出的经营或投资决策会导致严重的失误,不能保持企业的实物资本和经营能力。所以,为了确保会计目标的实现,产生了物价变动会计,它提出了三种计量模式:①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结合使用加速折旧法、后进先出法等可以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会计方法;②一般物价水准会计,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会计报表的数字按一般物价指数予以调整;③现行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
第二,会计的国际化对会计计量的要求。每一国家所处的客观环境是不同的,应根据其特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制订出适合于自己国家的会计准则,这就是会计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国际化以及国际贸易和投资在各国之间不断增长,必然要求比较和协调各国的会计制度。
第三,会计职能内涵不断外延的要求。会计的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内容由单一的反映监督职能又伸展为评价经营业绩、参与经营决策和预测经济前景等职能。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与经营预测、决策具有相关性,准确及时反映经济前景,使用现行成本或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

论述会计计量属性和企业业绩

4. 会计计量属性的详细解析


5.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分析的论文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分析的论文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及会计计量属性 
    
    当前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表述不一,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1998)
    通过这些准则,我们可以发现大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突出的核心是公允或者公平。公允价值的最理想证据是市场价格,历史成本代表的是过去的市场价格,所以公允价值是一个与历史成本相对的概念,即代表现行价值,这就要求有相应比较发达、完善的市场环境。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用财务形式定量化的方面。每个会计要素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货币计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由此可得出,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属性即为:以公允价值的形式对会计要素进行定量化的货币表现。
     二、当前公允价值所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从2007年下半年起,原只限于次级抵押的孤立性质的危机,却逐渐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了许多国家经济的衰退,影响到了人们的经济生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竟冲击到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当然主要是公允价值会计。在危机中备受损失的华尔街银行家首先向公允价值发难,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大量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大多数的投资者非理性地抛售次贷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因此,他们呼吁应该立即停止执行fas157,回归历史成本会计。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自身的局限性
    1、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可验证性)。首先,公允价值强调“公平交易”,但在实际运用中,公平却是空泛难以保证的。再次,实际的公允价值有时需要通过估值技术来获得,其可靠性一直因难以令人满意而备受质疑。因此,可靠性是其致命的弱点。
    2、公允价值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取得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和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等因素。而我国当前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不是很活跃、中介结构公信度低、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低等,因而相关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到底计量时应该怎么操作,或者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
    3、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了需要专门的评估人员准确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外,还需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调整的账务处理,这就要增加资产评估成本和账务核算成本。
     三、公允价值前景分析 
    葛家澍教授在《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一文中指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今后,在财务会计中运用双重计量进行确认与报告的模式仍是大势所趋。即在一个企业中,对于大多数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任需按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从而产生相应的历史的即实际的信息,而对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也可能包括某些活跃市场的非金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非金融产品以及一些按公允价值计量较为相关的交易,如企业兼并、债务重组、长期资产减值和非货币性交换等)则仍须按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按当前脱手价格反映的预期信息。
    诚然,当前的公允价值可谓是内忧外患,既面临着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冲击,同时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而饱受质疑。但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必然与历史成本共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公允价值不但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不断向国际惯例靠拢,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笔者之所以得出以上结论,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对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反思。2008年底,sec在给国会要求的报告中指出首先要明确金融危机的根源。他们认为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主要存在于三方面:
    一是糟糕的XX决策;
    二是不恰当的风险管理;
    三是当前的监督方式的弱点。
    事实上,我们知道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对衍生金融工具不断翻新,人为地制造那些纯粹是投机、冒险的衍生产品,如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因而,我们认为公允价值并不是罪魁祸首,只不过是金融界为次贷危机找的“替罪羔羊”。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倘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者可能永远被掩盖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诚然,正如许多会计学者指出的那样,实践中依据“非公允”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对危机可能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是应用层面的一个技术问题,不能就此否定公允价值的科学内涵,更不能因此因噎废食,废止公允价值,而是应该修改、完善。
    (二)公允价值存在着广泛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1、与历史成本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是指原始的交易价格(金额)。历史成本是基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一系列假设为基础,这些假设主要包括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在这些假设的条件下,历史成本可能会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但是,经营环境不稳定及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利率、汇率的波动等多种原因都会造成历史成本的严重失真。因而,与历史成本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大优越性:
    (1)更加符合决策有用的财务目标。公允价值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及时、高度相关性的决策信息;
    (2)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能够使收入与成本、费用切合实际,实现有效配比;
    (3)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同时符合资产负债观,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实物资本得到维护和保全。
    2、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我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顺利接轨有利于会计口径的一致,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在未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公允价值的推广运用将势在必行。
    3、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公允价值是适应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从无到有,在此基础上金融工具创新也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对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唯一的计量属性”。因为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历史成本计量下,只能得到初始确认,却得不到后续确认。公允价值不仅能对其进行初始确认还能进行后续确认,这样就能揭示企业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相关可靠的信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发展。
     四、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一)客观评价我国现实环境,逐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取得资产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公允价值的运用急不得,这场会计革命还需要走“渐进式道路”,而不是立即推行全面的、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应当有选择性地允许使用公允价值,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如金融资产、融负债等应该尽量要求使用,并在今后有意识、逐渐地将计量范围扩展到其他非金融资产。
    (二)改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有的只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虽然新准则针对这些情况也做了一些规范,但是许多还只是定性的概念,仍然存在人为操纵的空间。因而,对有些实务操作应该更加细化、明确,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努力为公允价值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会计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健全成熟的资产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力,还需要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因而,一方面要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在会计确认、计量(特别是估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会计研究,2010.2.
    [2]赵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探究.理论界,2006.4.
    [3]陈明荣,魏其艳,方锦.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析.西部金融,2009.10.
  ;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分析的论文

6. 会计计量属性的属性研究

研究目的与意义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财务会计过程的始终,是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模式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会计计量模式的运行效率。会计计量是以货币计量单位实施的价值计量,这就决定了会计计量属性必须是计量客体能够用货币单位测定或计量的方面。随着会计和经济的发展,会计计量的内容日益丰富,范围逐渐扩大,会计计量的技术逐渐完善、发展和提高,会计计量的作用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探索会计理论发展规律,把握当代会计发展方向,研究会计理论和方法,就离不开研究会计计量和会计计量属性,因此研究会计计量属性具有重要意义。

7. 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及利弊分析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1、历史成本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算。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2、重置成本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3、可变现净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  
     4、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算。  
    5、公允价值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 
----------------------------------------------------------------------------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限制、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按照企业执行的不同的会计计量要求,对企业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会产生较大影响;具体采用什么样的会计属性计量标准,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具体的数据需求者而定。
     1.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成本也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资源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它是会计准则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计量属性, 因具有很强的可靠性而一直被作为主要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名义货币单位的组合,是传统会计的计量模式。采用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是明显的,主要在于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并不能真实反映现时企业真实价值;费用以历史成本计量,收入以现行价格计量,只能反映企业某种程度上的经营收益,没能反映持有资产持有利得。
     2.重置成本计量      与原始成本属性相比,重置成本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重置成本表示企业现在获得该资产或劳务所须支付的数额。客观上它是现行投入价值的最佳计量。用它与现行收入配比计算利润富有意义。
(2)以现行重置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可以将资产持有损益与营业损益区分开来,提供有意义的会计信息。
(3)如果要持续取得这种资产,现行重置成本就表示资产对企业的价值。
(4)以各项资产现行重置成本相加的总额,比以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历史成本相加的总数更富有意义。
重置成本属性的主要缺点是重置成本的确定缺乏客观性。由于计量重置成本之日 在市场上所销售的商品,价格可能并非完全一致,加之销售条件等可能不完全相同,因此,在重置成本数额确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主观因素。再者,在计量重置成本之日,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企业有些资产也可能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与之相同甚至相似的资产,对于这些资产的重置成本只能依靠估计,重置成本的确定由此更带有主观的成分。
重置成本法的适用环境和用途:比较适合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物价上涨快。用途:管理人员进行决策的时候使用,因为这样可以很客观的反映出人力资源的真实成本,能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价值只适用于计价那些为销售而持有的资产,例如商品、特定特造口、投资以及企业经营上不再使用的机器设备等。此外,由于企业不可能将所有资产都按现行售价来计价,这就需要运用其他计价方法,而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计价所加出的资产总额,缺乏解释意义。
会计实务中,除特殊项目和特殊情况外,一般不采用可变现净值这种计量属性。
      4.现值     现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是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价值量。使用现值计量,即关注时间价值,在企业的日常理财及经营管理活动中,比如资金收支的安排、债权债务管理,尤其是在通货膨胀较高、企业风险较大时,都会为企业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同时采用现值计量属性可以使会计人员加深对时间价值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理财意识和水平。
  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需要对未来多种因素进行判断,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的要求较高。但是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或者即使具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但由于受某些因素影响也不能独立客观地去判断,这将会增加现值计量属性计量结果的不可靠性
  5.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会计计量属性,它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明显特点是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使报表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更有用。但公允价值也存在着不足:对报表使用者与报表编制者来讲,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

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及利弊分析

8. 毕业论文:《会计计量属性应用研究》的框架怎么写好呢

首先你应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像写一首短诗、一篇散文、一段札记那样随感而发,信手拈来,用一则材料、几段短语就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感情;而是要用大量的资料,较多的层次,严密的推理来展开论述,从各个方面来阐述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构思谋篇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必须编制写作提纲,以便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三)编写提纲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资源站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046a7b3e14bd72f9c27fa9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