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2024-05-06 13:13

1.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2.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是什么?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和方法:主要是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
2、国家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
3、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使其在中长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道德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3. 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的,及手段是什么?

宏观调控的目的和它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经济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内容: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杠杆进行的调控都属于经济手段,还有经济计划、产品购销、产业政策、开发式扶贫政策等多种手段,把握经济手段的内容有那些。 (说明:经济手段如第五课《财政与税收》中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或从紧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中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信贷政策;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中,国家实行相关产业政策,调整经济结构。) 作用: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重要作用 ②法律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作用: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注意:法律性是市场经济的特征,所以法律必然成为国家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理解: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③行政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特点:直接、快速 注意: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也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地运用,否则将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甚至产生消极的后果。 注意:不能认为实施宏观调控就是靠行政手段,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发挥各种手段的整体功能。 几个认识误区 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是指导性的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⒉市场调节不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需要的原因,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⒊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促进经济增长 ⒋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的,及手段是什么?

4.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及手段是什么?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第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第三,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
  (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2、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
  (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5. 我国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哪些内容?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从国民经济全局利益出发,对客观经济运行过程进行自觉的调节与控制,以避免和克服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保证宏观经济运行目标的有效实现。政府为了达到调控经济的目标,就必须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又称经济杠杆,它是实现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是以经济利益为动力和约束机制的调控措施的总和,具体表现为财政、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价格等具有分配功能的经济范畴。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通过改变上述经济范畴的实际分配水平和幅度,就可以增加或减少某些部门、某些企业或个人的经济利益,从而将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传导到各个经济主体,继而对他们的经济行为产生诱导或制约作用。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政府没有对各微观经济主体提出指令性的要求,而是让他们按照国家既定的经济政策自行决定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使他们在利益大小的比较中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经济法规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必不可少的手段。以法律形式把各种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固定下来,是宏观调控成功的重要保证。其中包括制定和完善有关政府机构的法律法规、宏观调控体系的法律法规、规范各利益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规范特定商品、特定行业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等。 
  必要的行政管理是政府凭借政权力量,采取指示、命令、决议、规定等形式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调节方法。行政管理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必要补充,既不能取消行政管理手段,又不能滥用行政管理。

我国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哪些内容?

6. 我国宏观调控主要依靠那些手段啊?

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管理模式相比较,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  征。  间接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间接性的集中体现,就是  国家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的经济活动,实现对国民经  济总体运行的控制和调节。这种宏观调控的作用是通过  市场实现的,而市场又是覆盖全社会的。在过去高度集  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调控是以  直接控制为主,主要表现为国家不通过市场(当时也没  有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直接而具体地调节企业的供、  产、销和人、财、物。这种调控方式以一对一的个量调  控为主,主要依靠运用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进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变革,  就是由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开始的。这种变革  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的必然结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活动主要是依据市场  机制来运作的,而市场机制则集中体现为三大经济规律  ,即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综合运用。正是  这只“无形的手”,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必须建立在市  场机制的基础之上,并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这就决定  了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是市场,而不是各个企业。当然  ,市场活动是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集  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运行  过程。就此意义而言,国家调控市场,也就控制了社会  经济总量。在实际调控过程中,国家根据特定宏观调控  目标的要求,运用利率、税率、价格、汇率等经济杠杆  ,有意识地输入各种经济参数和市场信息,间接地引导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预  期影响。所以,宏观调控的过程即是国家自觉利用宏观  调控手段调节市场,进而间接影响企业微观经济行为,  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过程。  宏观调控的间接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  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家、市场和企业的关系,使  调控主体(国家)、调控中介(市场)和调控客体(企  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起“国家—市场—企业  —市场—宏观目标”的宏观调控模式。  综合性  在国家、市场和企业“一体化”的宏观调控过程中  ,由于调控中介是千变万化的市场,调控客体是千差万  别的企业,任何单一的调控手段都是无法奏效的,因而  必须采取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综合作用  于调控中介和调控客体;同时由于调控主体是国家,其  性质、地位和权威决定了其具有实施多种调控手段的条  件和基础。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之作用手段  的综合性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手段包括  以下四种:  第一,经济计划。即通过制定和实施中长期发展规  划和年度计划,合理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促进经济结构的  优化,保证国民经济在稳定的基础上得到较快的发展。  计划调控手段的任务主要包括:一是对一定时期经济增  长速度的调控;二是对积累率或积累与消费比例的调控  ;三是对社会总供给构成的调控;四是对进出口规模和  结构的调控。  第二,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  策集中体现为金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  ,包括货币发行政策、银行信贷政策以及与之相关的经  济杠杆。它主要是通过调整利率、汇率、备付率及公开  市场业务等手段,调整资产流向,协调经济运行,校正  竞争偏差。财政政策较之于金融货币政策而言,其调控  作用更直接,力度更大,它是通过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  收入政策来调控国民经济的。  第三,法规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个体  利益的驱动,任何市场,包括相当完善的市场都会有失  灵的现象。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市场体系发育还不完备,  市场调控功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失灵”的现象  就会更为严重。这就需要国家通过必要的宏观调控,特  别是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以规  范和制约,以防止“市场失灵”所带来的盲目性和破坏  性,用法制手段调控经济行为。就宏观角度而言,法规  制度的作用表现在:一是规范经济行为,调整各种经济  关系;二是保护经济正常运行;三是引导经济发展方向  。  第四,行政措施。以行政措施实施宏观调控是指政  府以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或下达某些带有指令性  的计划任务等方式,按行政系统、行政层次、行政区划  对经济活动实施调控和管理。正确地运用行政调控手段  ,不仅可以迅速有效地组织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和个  人按照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统一行动,而且还可以加  强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各种重要经济活动的直接  控制,促进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协调发展。但是,在运  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活动时,对其负面影响应有足够的  认识。一般而言,单纯行政手段往往不利于调动企业和  个人的内在活力,不利于经济生活的协调发展。因此,  在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应当而且必须把行政手段的运用  ,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层次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提出了建立  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要求。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  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因而,宏观调控体系的确立应坚持  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出发  ,来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分级调控体系。这就是宏  观调控之作用体系的层次性特点。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  辽阔的大国,如果没有建立在经济规律基础之上的中央  一级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可  能无法有序进行,中国的历史就可能出现大的曲折甚至  倒退。同时,我们也必须充分注意到我国各地差异较大  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赋予地方政府以一定的  调控权,使它们能够按照中央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从  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本地区的经济  活动,以实现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中央与地方的上下联  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  宏观调控体系的层次性是由社会经济运行的层次性  决定的。从我国的实际来看,在宏观调控体系诸层次中  ,省市一级地方调控(我们称之为中观调控)无疑具有  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地方中观  调控的主要功能,一是使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得以适当  延伸和具体落实;二是通过与地方实际的有机结合,提  高中央宏观调控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实现中央  宏观调控的既定目标。地方中观调控的内容主要包括:  (1 )结合地方实际贯彻执行中央统一的计划、方针、  政策和措施;(2 )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以及有关的专项规划;(3 )组织本地区经济的综  合平衡;(4 )分配和使用地方掌握的部分资金和物资  ;(5 )组织地区之间的经济联合与协作;(6 )提出  本地区所辖各地经济发展的方向、重点、原则和任务,  等等。  超前性  超前性即指宏观调控作用时效的超前性。宏观调控  的超前性主要是由两大因素决定的:一是经济运行的周  期性;二是宏观调控的调节时滞。为了准确把握和妥善  处理宏观调控措施的超前性问题,在实践中应致力于改  善和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速实现从静态管理  向动态管理的转变。现实经济生活是一个动态过程,并  且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静态管理、静态  调控,树立起全新的动态观念,加速建立健全经济信息  、经济监测和经济预警体系,努力做好对经济运行的宏  观监测和信息反馈工作,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  负面效应,及时采取必要的超前措施防患于未然。二是  注意研究把握企业和群众的心理预期。所谓心理预期,  是指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在一定条件作用下,对自身  物质利益得失变化所作出的预料、判断,以及由此产生  的经济取向的调整。企业和群众的心理预期,是实施宏  观调控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之一,是决定一定宏观调控  措施实效的重要因素。三是科学准确地把握调控力度。  调控导向的确定、调控方式的选择、调控时机的把握和  调控力度的控制,可以说是构成宏观调控措施的四大要  素。在前三者既定的情况下,调控力度对于充分实现调  控措施的预期效果,亦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在现实  经济生活中,如果某一调控措施实施力度过大,很可能  欲速而不达。反之,如果调控力度不足,自然也难以达  到预期效果。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把握调控力度,  应当成为我们设计和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  国家以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兼顾  局部利益和当前利益,以间接调控的方式,综合运用各  种宏观调控手段,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  展而采取的宏观政策和措施。宏观调控的基本职能如果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导支入干”。可以说,上述间  接性、综合性、层次性和超前性等四大特征,就是宏观  调控基本职能的必然要求和本质表现。

满意请采纳

7.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其重要性是什么

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2、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手段,但是是主要手段; 
  (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



重要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可以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共同富裕的实现。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其重要性是什么

8. 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的,及手段是什么?

宏观调控的目的和它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经济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内容: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杠杆进行的调控都属于经济手段,还有经济计划、产品购销、产业政策、开发式扶贫政策等多种手段,把握经济手段的内容有那些。
(说明:经济手段如第五课《财政与税收》中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或从紧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中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信贷政策;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中,国家实行相关产业政策,调整经济结构。)
作用: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重要作用
②法律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作用: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注意:法律性是市场经济的特征,所以法律必然成为国家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理解: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③行政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特点:直接、快速
注意: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也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地运用,否则将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甚至产生消极的后果。
注意:不能认为实施宏观调控就是靠行政手段,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发挥各种手段的整体功能。
几个认识误区
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是指导性的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⒉市场调节不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需要的原因,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⒊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促进经济增长
⒋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