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的师资队伍

2024-05-05 08:51

1. 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的师资队伍

 博士生导师(3人):段昌奎、龚云贵、Mikhail Brik博士(40人):陈六新、程剑锋、邓志颖、董会宁、方长杰、房然然、冯春宝、龚云贵、耿朝强、胡晓红、胡锡奎、胡学、刚、赖昌、李登峰、李清旭、李丽、刘俊、罗燕、罗小兵、马崇庚、潘娜娜、蒲兴成、潘宇、邱东、孙凤兰、田娅、王长有、徐阳栋、余耀、张益、张清华、张平平、周贤菊、周晶、朱伟、江莎、杨莲、郑攀、朱家骥、Mikhail Brik教授(21人):安世全、陈希明、董会宁、龚云贵、耿朝强、胡学刚、黄琼、李登峰、刘俊、李清旭、马崇庚、王长有、汪仲清、鲜思东、杨春德、张清华、郑继明、周平、周贤菊、朱伟、Mikhail Brik副教授(31人):陈文鑫、陈六新、程剑锋、邓志颖、房然然 方长杰、胡晓红、李红刚、李永红、李春、李丽、李玲、罗燕、赖昌、莫玉忠、潘娜娜、潘建辉、邱东、蒲兴成、孙凤兰、田娅、庹有康、王海东、吴寿章、肖宁、薛志远、游晓黔、郭瑞红、张仿、张雪娥、张益硕士生导师(40人):安世全、陈希明、陈六新、程剑锋、段昌奎、董会宁、邓志颖、方长杰、龚云贵、胡学刚、黄琼、刘俊、李峰、李清旭、梁斌、蒲兴成、汪仲清、王长有、杨春德、游晓黔、周平、周贤菊、郑继明、朱伟、赖昌、马崇庚、潘娜娜、舒富文、田娅、 张清华、房然然、张益、邱东、鲜思东、李永红、程正富、蔡苇、付春林、唐笑、石东平  学院领导:李春、张仿、张清华、周平、朱伟学院办公室:黄艳辉、张瓅丹、周琨学生工作办公室:罗远恒、王红霞、钟楠数学教学部:陈胜兰、邓志颖、耿金玲、何承春、胡晓红、蹇红、李红刚、李玲、刘平、刘勇、罗燕、莫玉忠、潘建辉、沈世云、孙春涛、王海东、吴江、徐荣先、薛志远、严单贵、游晓黔、张平平、张一进、郑继明大学物理教研部:柴昭、陈文鑫、陈希明、董会宁、房然然、冯春宝、黄琼、李登峰、刘俊、罗小兵、田贻丽、庹有康、汪仲清、汪仲清、王珏、肖宁、余耀、张晓明、张雪娥、周晶应用数学系:陈六新、段辉明、方长杰、李辉、李永红、牟琼、蒲兴成、邱东、邵亚斌、孙凤兰、田娅、王长有、吴寿章、鲜思东、徐阳栋、杨莲、尹邦勇、尹龙军、于凤敏、袁松琴、曾令淮、张蓉、张伟、郑攀应用物理系:程剑锋、胡锡奎、江莎、赖昌、李丽、李清旭、李清旭、马崇庚、潘娜娜、潘宇、张益、朱家骥数理专业实验中心:刘显全、于南翔、周凯宁、周贤菊

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的师资队伍

2. 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的介绍

重庆邮电大学理学院(原数理学院)是重庆邮电大学的二级学院之一,于2007年9月经学校院系调整后由计算机学院的数学部分和光电工程学院的物理部分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和应用物理学3个本科专业以及“物理学”、“系统科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14年4月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理学院。

3. 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的组织结构

学院领导党总支书记:李春院长:周平党总支副书记:张仿副院长:张清华、朱伟学院办公室主任:周琨副主任:张瓅丹教学、学籍秘书:尹龙军(兼)科研、学科、研究生秘书:张瓅丹(兼)行政秘书:黄艳辉学生工作团总支书记:钟楠辅导员:王红霞、罗远恒工会主 席:吴江女工委员:李丽文体委员:李永红青年委员:于凤敏宣传委员:张瓅丹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机构高等数学教学部 主任:郑继明;副主任:沈世云基础物理教学部 主任:陈希明;副主任:庹有康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部 主任:罗燕;副主任:李永红应用数学教学部 主任:陈六新应用物理教学部 副主任:李丽;副主任:潘娜娜物理实验中心 主任:周贤菊;副主任:李登峰分委员会教学分委员会主任:张清华成员:陈六新、陈希明、罗燕、李丽、李春、郑继明、朱伟、张仿、周贤菊秘书:尹龙军、张瓅丹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周平副主席:朱伟成员:李春、董会宁、胡学刚、李登峰、郑继明、周贤菊、汪仲清、安世全、杨春德秘书:张瓅丹

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的组织结构

4.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学术研究

 为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2011年,成立了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学院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四联集团、重庆渝德科技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重庆神州龙芯科技公司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学院建设了数门各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各级各类的教改项目总数达到20项。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培养,狠抓实习基地建设。学院现有专业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单位,还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光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和射频技术实验室;此外,还先后与重庆普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万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 科研项目2007年至2012年,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66项,科研项目经费累计愈4039万元。截至2012年,主要承担的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立项时间  主要完成人  1.  基于拓扑马蹄的低维混沌不变集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9-01  李清都  2.  光脉冲驱动与全光纤检测的哥氏振动微陀螺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刘宇  3.  基于正Davio判决图的可逆逻辑综合理论及其实现方法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庞宇  4.  不对称体模回旋管高效准光模式变换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王斌  5.  基于异构计算的混合系统混沌判定及其转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李清都  6.  基于分形的MEMS动态测量理论及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12  罗元  7.  基于温度效应的光学薄膜吸收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01  郝宏刚  8.  混合系统的若干动力学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01  李清都  9.  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面向医疗物联网应用的RFID和BAN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11-07  林金朝  10.  智能康复系统中混合Camshift和Kalman滤波的单目视频跟踪算法研究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10-09  罗元  11.  血液净化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研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9  林金朝  12.  DAB数字多媒体广播接收机核心模块开发和生产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7  王国裕  1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TD-SCDMA增强型多媒体手机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5  申敏  14.  国家支撑计划——LTE TDD终端基带科研样片研究开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1  申敏  1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TD-SCDMA增强型多媒体终端基带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1  申敏  16.  国家火炬计划——TD-SCDMA(LCR)手机基带芯片和无线模块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6-09  申敏  17.  国家863计划——TD-SCDMA终端射频芯片开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5-07  陈明   专利发明  序号  专利名称  发明人  授权时间  1.  异构多机器人系统的任务分配方法  罗元(2)  2011-07  2.  一种产生多环绕线卷波的混沌电路及实现方法  罗小华(1)  2011-02  3.  基于微石英角速率传感器的随钻方位测量误差补偿方法  刘宇(1)  2010-09  4.  仿生机器鱼无半径转弯的控制方法  罗元(2)  2010-07  5.  Means for implementing a DAB receiver channel decoder  陆明莹(1)  2010-04  6.  LED通用驱动电路  吴贵能(1)  2010-03  7.  HARQ技术数据缓存的设计方法及其电路  毕敏(1)  2009-12  8.  一种下行同步导频时隙的搜索方法  申敏(2)  2009-12  9.  一种基于信息融合到无线定位多算法增强方法  罗元(2)  2009-11  10.  HSDPA中16QAM定点解调方法  王茜竹(1)  2009-09  11.  一种用户终端小区初始搜索中实现码片级精确同步的方法  谭舒(1)  2009-08  12.  TD-SCDMA系统中小区初始搜索时的精准接入方法  沈静(1)  2009-06  13.  一种复位值可控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法  杨小勇(1)  2009-06  14.  一种降低大规模集成电路漏电功耗的设计方法  杨小勇(2)  2009-04  15.  移动通信系统中估计移动终端用户数的方法  申敏(1)  2008-05  16.  一种手机基带芯片的省电同步方法  杨小勇(1)  2007-10  17.  一种基于TD-SCDMA无线定位来波方向的估计方法  罗元(3)  2006-10   科技奖励1. “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林金朝(2),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02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刻蚀工艺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王巍、罗元等,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053. “振动角速率传感器研制及在无线随钻导向定位中的应用”,刘宇,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054. “血液净化系统系列监控技术及整机设备”,林金朝(2),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055.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林金朝,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036. “非线性系统复杂行为分析与控制”,李清都,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9-037. “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申敏(2),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8-128. “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接收机和基带芯片”,陆明莹、王国裕、张红升等,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8-039. “TD-SCDMA手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申敏(2),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7-0310. “硅基MEMS设计与加工技术研究”,潘武(2),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0311. “智能系统分析与控制中的关键问题研究”,李清都(6),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0312. “暗能量的研究”,龚云贵、段昌奎等,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0313. “通信系统中光WDM与光传输机理的研究”,毛幼菊、党明瑞等,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5-0314. “混沌控制及其在通信理论中的应用”,杨晓松、周平、李清都等,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4-0315. “通信-广播电视共网传输实用技术的研究”,毛幼菊等,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2-03 教材专著专著  序号  专著名称  作者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1.  MIMO技术原理与应用  林云(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11  2.  固态振动陀螺与导航技术  刘宇(1)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0-09  3.  半导体器件完全指南  李秋俊(1)  科学出版社  2009-07  4.  移动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罗元(2)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09  5.  混沌系统与混沌电路  李清都(2)  科学出版社  2007-08  6.  计算机网络中的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  徐昌彪(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01  7.  蓝牙协议及其源代码分析  林金朝(2)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09   教材  序号  教材名称  排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习题指导  邹虹(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09  2.  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  张德民(2)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08  3.  射频通信电路  林云(1)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08  4.  数字信号处理  张德民(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2  5.  AutoCAD 2008中文版机械制图实用教程  王巍(2)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08  6.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邹虹(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03  7.  信号与系统  何丰(2)  科学出版社  2008-02  8.  信号与系统分析  张德民(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9  9.  现代通信系统与信息网  张德民(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8  10.  通信光缆与电缆工程  张德民(2)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02  11.  电信传输原理  张德民(3)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08  12.  现代通信系统  张德民(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02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类别:理工类)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掌握集成电路基本理论、集成电路设计基本方法,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EDA工具,熟悉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通信等相关系统知识,可从事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教学、开发及应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半导体器件物理、微电子器件、模拟与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及应用、现代通信系统、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FPGA设计导论、片上系统设计、数字系统仿真与验证等。专业优势和特色: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高水平科研项目为基础的专业实践和创新平台;依托省级重点学科、重庆市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微电子工程中心,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毕业去向:可从事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与开发、片上系统(SoC)、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消费类电子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教学、科研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培养目标:培养同时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能在包括信息的产生、获取、存储、处理、传输、控制、显示等技术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电子信息系统从事相应研究、设计、教学、开发、应用、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且在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片上系统(SoC)设计、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等方向形成鲜明特色的高级科学与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与硬件描述语言、片上系统(SoC)设计、模拟及数字系统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无线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优势和特色:(1)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同时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知识。(2)师资力量雄厚。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及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有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电工电子“省部级示范实验中心”等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平台。(3)沿袭我校信息学科优势,在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片上系统(SoC)设计、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等方向上特色鲜明。(4)与全国电子信息类高科技企业有良好合作关系。就业去向: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广播电视、遥控与遥测、雷达、声纳、电子对抗、测量、控制、导航、航空航天等领域相关企业,从事通信与电子信息系统相关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时也可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类别:理工类)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内外行业发展,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良好半导体器件分析能力,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封装测试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人才。主要课程:半导体器件物理、微电子器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现代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现代半导体工艺、半导体封装与测试技术等。专业优势和特色:(1)国家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2)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与多个知名半导体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采用全新的“国际半导体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成熟。就业去向:能在国内外半导体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半导体工艺研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及半导体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培养目标: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能够在无线传播环境分析和电磁兼容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研究开发型”和“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电路与电子、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以及通信课程等系列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无线传播分析以及电磁兼容技术系列课程等。专业优势和特色:(1)国家特设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2)具有“电子工程大类实验班”、“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专业科研训练计划”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3)侧重无线传播环境分析、电磁兼容技术、微波射频系统等特色,注重厚基础、强能力的研发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业去向:通信、广播电视、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信息产业和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天线系统制造等企业,从事无线传播环境分析、电磁兼容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等工作,也可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能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设计、制造和相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在电路理论与系统、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等方向形成特色,并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相应器件及系统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与技术、通信基础系列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半导体物理及器件、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磁场与电磁波、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拟及数字系统设计等。专业优势和特色:(1)校级品牌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截至2012年为博士点建设学科),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良好条件。(2)师资力量雄厚。以重庆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实验中心、中央地方共建射频实验室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中心等为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平台。(3)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在电路理论与系统、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特色鲜明。就业去向: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广播电视、航空航天等企业,从事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研制、测控仪器软硬件设计和电子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强化“光机电算”结合。可从事光通信系统设计及开发、光电系统及工程、通信工程、光电器件及信息处理、显示与照明及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科研、开发、生产或管理工作的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数理基础、基础光学、电路、计算机及通信系列课程,光电技术、光纤技术、光信息处理和显示与照明等系列专业课程,光电领域前沿技术课程。专业优势和特色:(1)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邮电大学品牌专业。(2)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截至2012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3)拥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师资力量雄厚。(4)依托市级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专业实验室,与全国电子信息类高科技企业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就业去向: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营运商、光机电设备制造商、以及显示与照明技术及相关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攻读硕士学位或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本学科以电工理论为基础,突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相结合的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截至2012年,本学主要从事电子新技术及其应用、电工理论与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截至2012年,本学科在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版专著10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承担十余项国家、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学进步奖多项,特别是在通信电子新技术等研究方面成绩显著。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现代电路理论及技术、现代信号处理、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高等电磁场理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射频识别原理与系统设计等。集成电路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包含了当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精密加工等技术的最新发展。集成电路高密度、小尺度、高性能的特点,使得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成为当今最具有渗透性和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领域之一。集成电路的应用涉及网络通信、计算系统、信息家电、汽车电子、控制仪表、生物电子等众多方面。设计并制造集成电路作为应用产品的核心,是现代电子系统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赢得竞争力的要求,同时也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改造的关键。我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4、44、26研究所、四联集团、重邮信科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等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在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本专业聘请了具有丰富科研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科研院所及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导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型支撑。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电路优化设计、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集成电路CAD、微处理器结构及设计、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微电子封装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VLSI数字信号处理等。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以光学为主的,并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学等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学科,包括激光技术、光通信、光存储与记录、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全息和三维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学、光电子和光子技术、激光材料处理和加工、弱光与红外成像技术、光电测量、光纤光学、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仪器及器件、光学遥感技术及综合光学工程技术等学科分支,成为现代光学产业和光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学科拥有一支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依托工信部和重庆市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在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光纤通信系统、光电材料与器件以及红外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等领域已经形成稳定的、特色鲜明的学术方向,2009年至2012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50余篇。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随机过程及其应用、激光物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纤通信原理、高等光学、集成光学、数字成像技术、机器视觉、光纤传感与检测技术、非线性光学、微机电系统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本学科和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共同构成我校电子信息大类的主干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在学科方向、学术团队、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发展。本学科拥有重庆市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微电子工程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光纤通信技术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截至2012年,本学科已经在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器件与工艺、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和通信与测控中的电路系统与电磁理论等方向上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截至2012年,先后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项目5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近五年发表论文52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49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1项,特别是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团队参与的“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半导体材料研究团队完成的“稀土体系光谱的理论研究”项目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同时,本学科还获国家级和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近五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99人,授予硕士学位156人,并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随机过程及其应用、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半导体器件物理、晶体管原理、高等电磁场理论、光波导理论、光通信新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非线性系统的混沌与控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波电路等。 截至2014年,在职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讲师42人;专业教师中,25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具有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2001年以来,教师共发表论文552篇,其中186篇被SCI收录、EI、ISTP收录;共承担包括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8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专利4项;教师中4人次获省部级先进个人。围绕“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建设,截至2014年已经在光纤通信技术、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的研发、DAB/DMB技术、纳米光电子材料的理论研究等领域形成特色。

5. 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的学院历史

重庆邮电大学理学院是重庆邮电大学的理科学院,于2007年9月经学校院系调整后由计算机学院的数学部分和光电工程学院的物理部分合并组建而成。重庆邮电大学理学院由数学和物理两大基础学科构成,其前身为基础部,是重庆邮电大学为了实现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于2007年组建更名。学院现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和应用物理学3个本科专业以及“物理学”、“系统科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理论物理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15人、副教授28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创新团队1个,教师多人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学院建成“信息与计算科学”重庆市特色专业,“数学建模”、“大学物理”、“高等数学”重庆市精品课程3门,“大学物理”重庆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大学物理教学部”、“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2个。学院数学建模教学团队指导的学生获得了多项全国一等奖,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等全国性赛事成绩优异,共获得各类国家级奖励30余项、部省级奖励170余项。为了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科研教学共同进步的指导思想。截至2014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近2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分别是重庆市物理学科方面主持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及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荣获各类科研、教研奖励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想,实现了学校历史上在自然科学一、二等奖上的零的突破。“三大检索”收录学术论文300余篇次,出版教材著作9部。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及时了解当今科学研究前沿热点、难点问题,学院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陆埮、李惕碚、文兰、孙昌璞、郭光灿和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学院为学生做科普报告,我院成功举办了“2008年全国引力和宇宙学研讨会”。同时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到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和学习,2009年学院获得学校外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且1人获得学校外事工作先进个人、2人获得优秀回国人员等荣誉称号,1人获得中国侨界优秀人才贡献奖。 学院将按照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院办成在西部地区同类院(系)具有较大影响力,优势方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的学院历史

6.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研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介绍批准单位信息产业部(2000.1)/重庆市(2000.12)学术梯队负责人:王国胤梯队: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21人,客座教授4人,副教授29人,博士23人。研究方向1)智能信息处理2)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3)网络与信息安全4)多媒体传输及处理技术5)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6)中文信息处理学科特色:主要致力于综合智能系统、网络流量测量、网络资源动态调度、服务质量(QoS)、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处理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面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展多媒体无线传输技术和多媒体终端协议栈软件的研发等,在粗糙集理论的研究方面处于国际知名地位。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973前期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攀登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主办了两次国内会议(CRSSC2001和CRSSC2003)和两次国际学术会议(RSFDGrC2003和IFKT2008)。拥有信产部和重庆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平台建设和开放性建设。获得国家财政部资助,拥有中央和地方共建的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测评技术、安全审计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等。学术成果:,出版教材、专著等20多部;发表论文390多篇,其中SCI、EI等收录100余篇;近三年已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项目20余项。可支配经费30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9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或三等奖多次,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获“重庆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群体称号”。联合培养博士生20多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生已授位300多人,在校硕士生250余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重点学科介绍批准单位重庆市(2004.7)学术梯队负责人:吴渝梯队: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5人,客座教授1人,副教授9人,博士5人。研究方向1)数据库理论和应用2)软件工程3)嵌入式系统4)空间信息系统学科特色:1)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主要从事软件构件和体系结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等的研究及开发。另外,在韩国政府的资助下,还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定位服务器技术的研究。2)研究生和本科教育注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应用的高层次软件人才。3)与国际、国内的公司、企业以及政府在软件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广泛合作。如与印度Global Vision等公司联合进行本科教育和培训;与重庆市信息产业局联合研究重庆市示范软件学院建设,探索培养高级软件人才的教育体系和模式;中韩互派学者和学位培养,中韩合作开发GIS软件产品。学术成果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60多篇;近三年已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可支配经费700多万元;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办国际会议(ASGIS2004、ASGIS2007)两次。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学科介绍批准单位重庆市(2006.1)学术梯队负责人:唐红梯队: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15人,客座教授1人,副教授16人,博士11人。研究方向1)计算机网络2)嵌入式系统及应用3)网络并行计算与资源管理学科特色重点围绕计算机网络、网络并行计算和资源管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三个方向开展研究。积极组织力量,策划项目,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助计划,同时还依靠学校的科研基金,自定研究课题开展重点方向的预研,为进一步争取项目奠定基础。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标准化项目1项,及多项省部级项目及横向项目,科研经费504万元。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累计发表论文164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45篇【56篇次】),专著1部、译著2部,教材4部,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已经申请并公开的发明专利5项。本学科成功争取到国家“3G军民结合终端设备动员中心”和“移动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点科研基地建设项目,成为重庆市高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力量。同时,初步开展了网络并行计算研究平台的建设。这几个重点科研平台为本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德国纽伦堡大学Günther Greiner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讲学应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曹华处长和计算机学院谢显中副院长的邀请,德国纽伦堡大学Günther Greiner教授于10月23日来我校进行了“计算机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交流会,并针对留学德国攻读硕士学位等问题进行了现场介绍。Günther Greiner教授分别于1978年和和1980年获德国Tuebingen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0年起在Erlangen-Nuremberg大学任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和计算机图像研究组组长。自2000年起被评为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并调至工程学院任教。现任“三维图像分析与合成”博士项目负责人,计算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项目)国际留学生相关事务协调员,“基于模式的复杂场景与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和虚拟化”合作研究中心主席。 2.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李波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讲学应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国胤院长的邀请,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李波教授2009年于10月12日下午来我校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学。李波教授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科技处处长,国家973计划项目“数字媒体理解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算机学科评审组专家,总装卫星有效载荷技术专业组成员,全国边海防视频监控建设专家库成员,全国多媒体技术标准化技术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工作委员会委员。 (更多学术交流请点击扩展阅读) 代表性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Rough Set的自动知识获取技术及应用研究基于Rough集理论的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研究2、国家863项目:多媒体数据动态压缩及其应用研究TD-SCDMA终端基带芯片软硬件及终端参考设计研发(2004AA123150,子课题)3、科技部攀登计划:粗集智能数据分析模型系统理论及其应用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面向不确定海量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数据挖掘理论及其应用研究5、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高速IP网络流量测量模型研究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基于数据库挖掘核心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面向网络计算机系统的机群服务器实现技术(050311)7、国家发改委专项项目:手机基带芯片和无线模块设计开发及产业化8、国际合作项目:瑞典SKB Image Analysis of Rock Fracture韩国政府国际合作项目 在中国下一代移动通信网TD-SCDMA 环境下的对LBS测位服务器的开发2003-25859、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入侵检测系统中数据包快速匹配算法的研究网络与信息安全传输及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研究岩石裂隙节理图像分割算法研究10、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网络工程及信息化软件关键技术研究(7818)11、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网络示范工程及关键技术攻关网络应用示范工程12、重庆市科技项目:IP网络和电信网统一管理信息模型的研究重庆电信管理局“九七工程”应用软件开发1802(网络安全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应用)GIS组件库的开发与应用13、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基于软总线的TMN实现技术研究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安全审计与维护系统基于XML的分布式软构件技术研究基于电子商务协议中加密算法的研究基于粗集的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应用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代表性研究成果实验室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70多项,累计资金2500余万元;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9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主要研究成果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Rough Set的自动知识获取技术及应用研究 基于Rough集理论的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研究 2、国家863项目: 多媒体数据动态压缩及其应用研究 3、科技部攀登计划: 粗集智能数据分析模型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面向不确定海量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数据挖掘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5、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 高速IP网络流量测量模型研究 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基于数据库挖掘核心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入侵检测系统中数据包快速匹配算法的研究 岩石裂隙节理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8、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 网络示范工程及关键技术攻关 网络应用示范工程 9、重庆市科技项目: IP网络和电信网统一管理信息模型的研究 重庆电信管理局“九七工程”应用软件开发 1802(网络安全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GIS组件库的开发与应用 10、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 基于软总线的TMN实现技术研究 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安全审计与维护系统 基于XML的分布式软构件技术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协议中加密算法的研究 发明专利: 计算机信息安全黑匣子 民兵网络战训练系统 专著: 《Rough集理论与知识获取》 《灾难恢复指南》(译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