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变化的影响

2024-05-05 05:10

1. 利率变化的影响

利率的调整不仅对个人收入有影响,而且对国家、社会而言还有更加广泛的意义。
有权威专家指出:
首先,利率的调整直面通胀风险
其次,直面流动性风险
第三,直面以资产价格泡沫积累为特征的风险
第四,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我的新浪微博:“暖风公益”感兴趣的请加关注!

利率变化的影响

2. 年利率的利率变化

以年为计息周期计算的利息。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单位:年利率%  调整时间  活期  整存整取  3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1990年4月15日  2.88  6.30  7.74  10.08  10.98  11.88  13.68  1990年8月21日  2.16  4.32  6.48  8.64  9.36  10.08  11.52  1991年4月21日  1.80  3.24  5.40  7.56  7.92  8.28  9.00  1993年5月15日  2.16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3年7月11日  3.162  6.66  9.00  10.98  11.70  12.24  13.86  1996年5月1日  2.972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6年8月23日  1.98  3.33  5.40  7.47  7.92  8.28  9.00  1997年10月23日  1.71  2.88  4.14  5.67  5.94  6.21  6.66  1998年3月25日  1.71  2.88  4.14  5.22  5.58  6.21  6.66  1998年7月1日  1.44  2.79  3.96  4.77  4.86  4.95  5.22  1998年12月7日  1.44  2.79  3.33  3.78  3.96  4.14  4.50  1999年6月10日  0.99  1.98  2.16  2.25  2.43  2.70  2.88  2002年2月21日  0.72  1.71  1.89  1.98  2.25  2.52  2.79  2004年10月29日  0.72  1.71  2.07  2.25  2.70  3.24  3.60  2006年8月19日  0.72  1.80  2.25  2.52  3.06  3.69  4.14  2007年3月18日  0.72  1.98  2.43  2.79  3.33  3.96  4.41  2007年5月19日  0.72  2.07  2.61  3.06  3.69  4.41  4.95  2007年7月21日  0.81  2.34  2.88  3.33  3.96  4.68  5.22  2007年8月22日  0.81  2.61  3.15  3.60  4.23  4.95  5.49  2007年9月15日  0.81  2.88  3.42  3.87  4.50  5.22  5.76  2007年12月21日  0.72  3.33  3.78  4.14  4.68  5.40  5.85  2008年10月9日  0.72  3.15  3.51  3.87  4.41  5.13  5.58  2008年10月30日  0.72  2.88  3.24  3.60  4.41  4.77  5.13  2008年11月27日  0.36  1.98  2.25  2.52  3.06  3.60  3.87  2008年12月23日  0.36  1.71  1.98  2.25  2.79  3.33  3.60  2010年10月20日  0.36  1.91  2.20  2.50  3.25  3.85  4.20  2010年12月25日  0.36  2.25  2.5  2.75  3.55  4.15  4.55  2011年2月9日  0.40  2.60  2.80  3.00  3.90  4.50  5.00  2011年4月6日  0.50  2.85  3.05  3.25  4.15  4.75  5.25  2011年7月7日  0.50  3.10  3.30  3.50  4.40  5.00  5.50  2012年7月6日  0.35  2.85  3.05  3.25  3.75  4.25  4.75

3.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4. 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变化关系

遵循IS曲线变化
1、IS曲线是所有满足产品市场上均衡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的轨迹。由于利率的上升会引起投资支出的减少,从而减少总支出,最终导致均衡的收入水平下降,所以IS曲线是下斜的。


2、IS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相对于利率的敏感性和乘数的大小,投资对利率越富有弹性,IS曲线越平坦;乘数越大,则IS曲线也越平坦。
3、S曲线的移动是由自发性支出的变动引起的,自发性支出的增加会引起IS曲线向右移动;而自发性支出的下降会引起IS曲线向左移动。
凡是在Is曲线右上方的点都表示产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供给,而在Is曲线左下方的点都表示产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需求,只有在IS曲线上的点才满足产品市场上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要求。 
扩展资料:
经济含义;
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总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收入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收入水平趋于增加。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意味着需求未能消化当期的产出,产品市场供大于求。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意味着当期的产出未能满足需求,产品市场供小于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S曲线

5. 我国现有的利率体系?

利率是按不同的划分法和角度来分类的,以此更清楚的表明不同种类利率的特征。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利率的各种分类之间是相互交叉的。例如, 3年期的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为4.95%,这一利率既是年利率,又是固定利率、差别利率、长期利率与名义利率。各种利率之间以及内部都有相应的联系,彼此间保持相对结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国的利率体系

我国现有的利率体系?

6. 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变化关系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是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

温馨提示: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11-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7.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

一、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1.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由投资需求与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给,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就是资金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一般情况下,利率越高,储蓄量越多,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另一方面,利率越低,投资越大,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与储蓄的均衡。2.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他认为,储蓄与投资虽然有着密切联系,但不能把它们看作是决定利率水平的两个独立的变量。因为储蓄主要取决于收入,而收入一般取决于投资。储蓄量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综合结果,它等于社会的总收入减去总消费支出,而投资量是企业投资行为的综合结果,它等于由本期生产活动而引起的资本品的增值,也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消费。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投资总是等于储蓄,利率显然不能由储蓄和投资的均衡来决定。凯恩斯认为,人们在得到货币收入后,通常必须做出两种选择:一是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称为“时间偏好的选择”;二是储蓄形式的选择,称为“流动性偏好的选择”。对于第一种选择,凯恩斯认为,消费是收入的递减函数,储蓄是收入的递增函数。也就是说,当收入增加时消费和储蓄也随之增加,但消费不如收入增加的多。收入越多,消费所占的比例越小,而储蓄所占的比例越大;相反,收入越少,消费所占的比例越大,而储蓄所占的比例越小。对于第二种选择,凯恩斯认为人们不同程度地具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为此,当人们考虑、选择持有财富的形式时,大多倾向于选择货币,乐于多持有货币。这可以理解为,对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资产有一定的偏好,即流动性偏好,又称灵活性偏好,表现为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的高低,是由保持货币所得到的效用与放弃货币所得到的利益两者之间的权衡所决定的。在利率高的时候,流动性偏好降低,在利率低的时候,流动性偏好上升。所以,利息不是“等待”的报酬,而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首倡者为英国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罗柏森。他认为凯恩斯的分析是不正确的,他混淆了“事前的”和“事后的”以及“实际储蓄”和“自愿储蓄”之间的区别。罗柏森指出,一定时期的“实际投资”总等于“实际储蓄”这是自明之理。因为它们都是“事后的”概念,自然都是相等的。但储蓄和投资相等并不意味着“实际储蓄”和“自愿储蓄”之间的相等。“实际储蓄”是已经发生了的储蓄,是一个“事后的”概念,而“自愿储蓄”则是一定时期内人们愿意进行的储蓄,即“意愿储蓄”,是一个“事前的”概念,因而“实际储蓄”和“自愿储蓄”存在着质的差别,在量上也未必相等。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

8.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前景

我国的利率调整现在是上下两难,进退维谷,如果继续加息,势必再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继续涌入,造成流动性过剩,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但如果减息,这些钱可能再次跑向股市,依然会增加流动性.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5月30日再次大幅降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由3.5%降至3%,为2005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有观察人士分析,美联储的这一系列动作主要是受次级债影响后扩大流动性的积极“救市举措”,虽非直接针对中国,但客观上仍然造成了已经倒挂的中美利差进一步拉大。我国央行如再采取简单的加息策略,则可能导致大量国际热钱涌入,流动性过剩加剧,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 针对今年该如何运用利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问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相对较低,物价水平相对较高,一些短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仍为负利率,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中存在着加息的压力。

  但是否加息还要权衡其他因素。他说,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假如美联储持续降息,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因为如果不顾及这个因素,将可能加大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动。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工具中,价格杠杆和数量杠杆达到的效果有时是一致的,不一定非要通过利率的调整达到目的。

  尽管5月份CPI数据已从4月份的8.5%降到7.7%,但因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依然不减,在宏观面上,我国经济依然面临可能过热的压力。

  虽然利率并不是抑制通胀的有效手段,但加息的重要性在于纠正负利率和抑制通胀预期。

  但在渣打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Stephengreen看来,对付通胀最有效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息。

  由于贷款额度控制已经推动实际发放的贷款利率上涨,因此央行上半年5次提高存款利率,但由于存款利率提高央行也必须提高一年期央票利率,使得央行可能担心需要更大成本来冲销。同时担心加息导致热钱流入,而在存款利率提高方面踌躇不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