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到底要长期持有还是及时止盈?要考虑这几点

2024-05-10 20:00

1. 基金到底要长期持有还是及时止盈?要考虑这几点

      网络上面关于基金的投资策略有很多,其中,最激烈的就是买基金,到底是应该长期持有还是应该及时止盈?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它们不是互斥的对立面,长期持有不等于不做止盈,它们应该是相互配合的。基金长期持有的依据      为什么很多专业人士都会建议长期持有基金呢?
第一,长期持有赚钱概率会更高      我们俩看一下历史数据的情况,从2007年初到现在,在这个区间段内,任一时点买入偏股混合基金,持有3个月的赚钱概率是57%,持有1年的赚钱概率是67%,持有3年是71%,持有5年时达87%,而持有8年赚钱概率则是100%。      可见,随着持有时间的增长,基金盈利的概率是逐步增加的。第二,短期择时难度大      既要找对买点也要找对卖点,不仅很花精力,也很考验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基金交易的申赎费用消耗,很容易出现“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只赚两块五”的尴尬局面。      长期持有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赚钱的可能性。也能够解决短期择时的困扰。但是,长期持有永远持有、完全不做其他操作,而且,并非每一只基金都一定要长期持有。      要不要继续持有、该不该止盈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第一、长牛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更适合长期持有的      因为优秀的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基金投资,即便是经历市场下跌、净值回撤,长期来看依旧能够创下净值新高,除非市场估值达到极端水平,否则是可以不做止盈的。      需要注意一点,如果原本的优秀基金经理离任了,这时候虽然不建议立马赎回,但一定要了解继任者的管理经验、历史业绩,观察基金后续的表现,考察3-6个月后,根据继任者的表现来判断是否赎回,在观察期间,如果担心基金情况,可以减少投入的金额。第二、指数基金、主题类基金最好可以及时止盈      指数基金不能主动选股和择时,长期主要还是随着指数起落,就很容易“坐过山车”,不止盈的话,像上证指数“十年磨一点”,长期持有的体验和收益可能不会太好。主题类基金,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它的投资范围比较窄,如果主题风口过去了,基金也就很难一直上涨。      对于指数基金和主题类基金,相关指数估值百分位超过80%时,就是高估了,这个时候下跌概率和空间变大,此时就需要考虑止盈了。      人性是贪婪的,市场又是多变的,很多人会担心止盈的时候会卖早了,这个时候,可以分批卖出,至少可以将其中一部分的收益落袋为安。      总的来说,长期持有和适时止盈是可以相互辅助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以长期持有的心态做投资,在适当的情况下落袋收益,投资体验感会更好。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基金到底要长期持有还是及时止盈?要考虑这几点

2. 科技基金继续持有还是选择止盈?


3. 基金止盈有什么技巧吗?长期投资的基金为什么也要止盈?

      投资市场中有一句经典名言: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只有真正卖出的那一刻,浮动盈利才会真正的落袋为安。      虽然说基金是适合长期持有的投资品种,但是,在适当的条件下,也需要适度止盈。
      基金止盈主要有几个目的。      第一,锁定基金收益,卖出基金之后,你的收益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否则,都只是浮动盈亏,基金止盈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锁定盈利。      第二,防止利润回吐,市场是波动的,就算是一只再优质的基金,也无法避免波动,基金净值不可能一直上涨,当收益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市场继续上涨,风险也会增加,在这个时候适当止盈是为了防止市场发生调整的时候利润回吐。      第三,止盈之后再投入,止盈不代表投资结束,如果是一只优秀的基金标的,我们可以选择止盈之后继续投资。控制了风险又能继续把握收益。      基金止盈需要一定的技巧,市场上常用的比较有效的止盈策略主要有目标止盈法,回撤止盈法,分批估值止盈法和恒定市值止盈法。      目标止盈法指的是设定一个盈利目标,达到目标之后选择止盈。      回撤止盈法指的是在牛市中,如果一支基金的出现回撤,回撤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比如5%的时候止盈。      分批估值止盈法指的是利用估值指标对指数进行估值,当估值高过一定数值之后开始分批止盈。      恒定市值止盈法指的是把投资本金控制在一定的比例,收割利润部分的止盈方法。

基金止盈有什么技巧吗?长期投资的基金为什么也要止盈?

4. 基金投资到底是否需要止盈?

基金投资是否止盈呢?有些投资者认为,既然强调长期投资,止盈是错误的操作。但是在我们的投资框架中,我们强调主动权益基金投资,是需要止盈的。
一、我国股市波动大
对比我国股市和发达市场股市,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波动大,股票指数的年化波动率经常超过20%。波动大,意味着机会多,但同时风险也大。股票指数大级别的,超过30%的调整几年就会发生一次。这种大幅调整导致资产的缩水是令人痛苦的。一旦下跌超过30%,恢复到原来水平经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二、市场内在机制
我们认为,市场经过大涨之后,下跌是不可避免的,市场大级别的调整是意料之中的。因此在市场大涨之后,我们应随时保持谨慎,避免盲目的乐观。
三、需要控制贪婪
在投资的账户上有大幅盈利之后,不愿意止盈要么贪心不足,赚了还想赚更多,要么担心止盈后,市场继续上涨。长期来看,权益基金的年化收益大约在8-15%左右。短期内,如果收益大幅超越平均,之后继续保持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是要低的。
那么,到底如何止盈呢?我们提出止盈的三个要点。
一、胃口要大一些。
在止盈的门槛收益率上,要有足够的胃口,不能赚个几个点,十几个点就满足了。比较粗糙的标准是,年化收益20%以上是合理的要求。
二、要持有基金满一定的时间
最起码持有6个月到12个月以上,持有时间过短,太仓促的止盈,往往陷入追涨杀跌。
三、止盈的频率要低。
因为止盈是个较大的操作,不能频繁的考虑止盈。大的操作就需要谨慎,就象战略武器一样,不能随便动用的。
投资最终还是需要把账面上曾经赚过的,变成真正赚到的。当然,止盈之后还需要足够的耐心持有现金,不要着急再买入。

5. 买基金怎么止盈?基金止盈的最佳方法

      大部分的新手投资者在买入基金之后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卖出:一种情况是基金涨了拿不住,看着涨了10%就迫不及待的卖了,结果眼看着越涨越高又后悔莫及,然后忍不住追高的时候基金又跌了,最后被套在高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跌了之后既不卖,但也没有越跌越买,等到一天跌到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了还是忍不住卖了。
      其实,基金止盈是有方法的。今天就来告诉大家怎么在赚钱的时候止盈,也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如何落袋为安。      1、基金止盈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止盈点,在做基金投资前设置止盈计划。      比如说当基金盈利到了20%时,这时候就可以止盈卖出手中的基金。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来调整止盈点,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可以调高止盈点,市场行情低迷时可以降低止盈点。      2、购买指数基金可以使用估值止盈法。      投资者可以通过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来评估指数的估值,当指数处于低估值时可以买入,当指数处于正常估值时停止买入正常持有,而当指数处于高估值时果断卖出基金。      3、参考风险指标采用最大回撤止盈法,我们可以设定最大回撤是10%。      最大回撤是指某一周期内基金收益率下降幅度的最大值,假如一只基金的走势非常好,持续上涨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你的目标收益率,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市场行情不赎回,但是一旦它开始下跌,从高点回撤超过10%的时候就需要卖出基金。      其实,基金止盈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际交易中我们不要只选择单一的某一种方法,要学会搭配使用,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最大收益。

买基金怎么止盈?基金止盈的最佳方法

6. 关于基金什么时候止盈,大家有什么看法?

第一、 看你的预期收益目标。有人预期收益10%,有人预期收益20%,有人预期收益30%,有人预期收益60%。每个人的预期收益目标不同,只要预期收益目标达到了就可以止盈,不要为了贪心,把盈利弄成亏损了。
  
 第二、 坚持落袋为安。无论是在股市还是在基金,永远都不要贪心,毕竟谁都无法预料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明天会有什么意外发生,明天会不会跌,明天会不会涨,会不会有什么突发事件。
  
 第三、 一般情况下,当基金收益达到30%就可以选择止盈一次了。一般来说30%,说明一个版块的周期基本就走完了,当然也不是绝对,这主要是对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但股市中,消费、医疗长线都是涨的,特别是消费版块,大行情都是涨的。
  
 第四、 可以看历史数据,比如说以前大盘涨到3000点、3300点、3500点就可以选择止盈。大盘跌到3000点,2800点以下就可以猛加仓。现在大盘指数编制调整目前大盘底部看来是3200点,顶部目前不大确定,貌似3500,留待以后确认。
  
 第五、 什么时候止盈还是具体看个人的风险偏好,个人的选择,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就可以选择止盈了,不必过分追求固定目标,达到预期就可以止盈、或者加仓。

7. 持有的基金什么时候止盈合适?


持有的基金什么时候止盈合适?

8. 基金止盈是个什么概念?为什么除了止损还要止盈?

止盈也称停利、止赚 ,就是在你的目标价位挂单出货,止损就是在你能够承受的风险损失的价位挂单出货。止盈的概念在见好就收,不要盈到最高。基金投资是随市场变化波动的,涨或跌都有可能。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09-1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