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2024-05-01 15:37

1.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一旦对方暴露你的个人信息一定要及时给110打电话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2. 怎样防范电信诈骗?

法律分析:1、高度重视电信诈骗防范工作;2、积极向客户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要点;3、积极参与防诈骗技能的培训;4、加大营业区自助服务区的巡视力度等。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3.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诈骗案的认定主要围绕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诈骗罪定义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4.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1、加强对群众信息的保护。2、严格对诸如电话卡、银行卡等实名登记制度。3、加大对网络工具的管理力度。4、注重电信诈骗的相关宣传防范工作,尽量减少电信诈骗发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无资金损失。法律分析:1、加强对群众信息的保护。2、严格对诸如电话卡、银行卡等实名登记制度。3、加大对网络工具的管理力度。4、注重电信诈骗的相关宣传防范工作,尽量减少电信诈骗发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无资金损失。没有产生资金损失,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做到和注意以下三项:1、对于电信网络诈骗一定要不听、不信、不理睬。2、如果手机中木马病毒,哪怕没有资金损失也要及时将手机刷机,并且更改相关账户密码。需要提示您的是:虽然没有资金损失,但是木马病毒很有可能已经盗取了您手机内的各项信息。3、可以将电信网络诈骗电话或者相关信息线索,通过110报警电话或者12110短信报警平台提供给警方,警方会将这些线索汇总,开展工作。常见诈骗:1、冒充公检法等机关诈骗以“法院传票、信息泄露、涉及洗钱”等为由,冒充警察、检察官、法官实施诈骗。防范措施:警方不会通过110电话号码直接拨打用户,绝不会通过电话远程做笔录方式办案,更不会要求受访者提供个人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同时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因此,遇到公检法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及将钱转到“安全账户”等情况时,切勿相信。2、中奖诈骗通过QQ、短信等方式向用户发送中奖提示信息,并利用在互联网上设置的虚假网站诱导事主误入中奖陷阱,以让事主缴纳税费、公证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实施诈骗。防范措施:收到类似的可疑短信时,不要轻易回复或者轻易按照可疑短信的内容操作,可以登录机构官方门户网站或拨打官方热线电话了解相关情况。在对方要求汇款时,要多方查证、核实情况或多同亲朋好友商议,不要轻易汇款。法律依据: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5.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属于诈骗手段的一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形式是多种多样,应当从以下几点加以防范:
  1、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2、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3、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不良信息,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机关或电信监管部门举报。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6.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湖南电信网上营业厅为您解答:
 电信诈骗属于诈骗手段的一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形式是多种多样,应当从以下几点加以防范:
  1、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2、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3、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不良信息,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机关或电信监管部门举报。

7.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第一,要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第二,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第四,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不良信息,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机关或电信监管部门举报。
  1.催缴电话费是电信部门对客户使用正常客服电话,通过电脑语音进行提醒的一种商业服务手段,不可能直接转接公、检、法等执法部门。
  2.对冒充各类工作人员直接打电话进行诈骗的,一定要注意来电显示的电话类型。对于一些不熟悉,不像是正常座机手机号码的电话,尤其是电话前带有“00019”的号码请不要理睬。
  3.任何通过电话、短信要求当事人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为您提供公证账户、安全账户进行存款保护的,千万不要轻信。
  4.要提醒在家里的中老年同志,要保守好家庭以及个人的各类信息,如银行账号、银行密码、家庭住址等。中老年同志遇到不明白的事不要急于做决定,要先和家人联系、沟通,防止受骗。
  5.认真审视分析每一条信息和每一个来电,不轻信他人之言,遇事多与家人协商、或以直接回拨号码等方法进行甄别。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8. 电信诈骗怎样防范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呈多发态势,严重侵蚀网络环境。据统计,2021年,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4万人,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12.9万人。可以说电信网络诈骗已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
1.什么是电信诈骗
根据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以及2018 年《检察机关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指引》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将电信诈骗定义为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2.电信诈骗的数额认定
根据《解释》第一条规定,我们可以得知,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即诈骗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为数额较大,诈骗财物三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诈骗五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刘某被骗三十万元,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分子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除刘某之外,还有其他受害者,诈骗金额累计达到五十万元,犯罪分子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刑罚。
3.电信诈骗的特点
(1)诈骗对象精准化
大数据时代,公民在互联网或者日常生活中会留下许多个人信息,有时会因为相关部门没有对公民个人信息采取相关保护措施、或者技术落后等原因,使得公民个人信息被犯罪分子非法获取,成为他们的敛财工具。比如本案中的刘某球迷身份可能就是犯罪分子筛选后的诈骗对象。
(2)犯罪行为职业化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犯罪分子合伙作案,犯罪团伙的组织性愈发明显,其背后有完备的运营模式,内部结构严密,分工明确。甚至决策者和背后真正非法获益者经常躲在国外,具体诈骗行为是由国内代理人组织和实施。面对这种越来越职业化的犯罪,防不胜防!
(3)非接触式诈骗
电信诈骗罪犯和受害者之间并没有正面交流,主要是从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通讯。相比于传统的诈骗方式,受害者更难以掌握其外貌特征,提供相关罪犯信息。甚至即使案件被侦破,捕获了罪犯,受害者有时也难以进行指认。就如刘某赌球,从始到终并未见过犯罪嫌疑人,30万却早已被其诈骗。
4.电信诈骗的防范
第一,注意自己的行为惯性。犯罪分子实施电信诈骗很多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设置诈骗,如网上购物、借钱、生活缴费等,受骗人接到电话时第一时间是以习惯性反应支配行动,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的行为惯性进行逐步下套,引导受害人落入陷阱。刘某为了拿回返利钱,将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是面部是不全盘托出交给诈骗分子,才让诈骗分子得逞。
第二,警惕自己“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有些电信诈骗是抛出一个诱饵,受骗人在犯罪分子的鼓动诱惑之下,贪恋犯罪分子给出的小利益,于是就会上钩,继而顺着犯罪分子的诈骗流
程越陷越深,最终因小失大。刘某的行为就是看中网站上下注回报高,才铤而走险结果弄的人仰马翻,为时已晚。
第三,遇事冷静,及时报警。受骗人接到电话后一般会产生的焦虑、急躁、担忧的心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着冷静,比如常见的假借受害人的亲人出了车祸,需立即动手术,要求转款到某个账户,就是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心理来时实施诈骗。
第四,要及时对电信诈骗相关案例进行了解。电信诈骗在我国常有发生,诈骗手段也是时有更新,常常令人猝不及防。面对骗子的各种诈骗手段,要常知常新,才能做到有备无患。